2017年9月25日復旦大學援藏教授、著名植物學家鐘揚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出差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逝世。鐘揚曾說過:“任何生命都有其結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懼,因為我的學生會將科學探索之路延續(xù),而我們采集的種子,也許會在幾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發(fā)芽,到那時,不知會完成多少人的夢想。”
時隔數(shù)月,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和復旦大學聯(lián)手打造報告劇《生命的高度》,以延續(xù)發(fā)揚鐘揚的“種子精神”。該劇于4月8日晚在復旦大學相輝堂進行首次匯報演出,來自全市各區(qū)、高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700余人現(xiàn)場觀看了演出。
劇本節(jié)奏緊湊,追憶“種子獵人”一生
鐘揚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植物學,在援藏的16年間,他與團隊在藏地行走50萬余公里,收集了上千種植物的4000萬顆種子,占西藏高級植物物種的1/5,填補了世界種質資源庫的空白。
在緊張的創(chuàng)作劇本過程中,編劇將鐘揚一生60萬字的材料凝固在了報告劇60分鐘的短暫時間里。演出當晚,演員們以鐘揚親友、同事、學生的面貌出現(xiàn),回憶這位把一生獻給事業(yè)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杰出教育工作者,將來自復旦大學和西藏大學兩校師生、至親家人以及社會各界的深情追憶緊密串聯(lián),向觀眾娓娓道來。
復旦大學的學生記得,2015年,由于長期過度勞累和常年高原工作的侵害,鐘揚突發(fā)腦溢血住進ICU。生死一線間,他連話都說不清楚,可第一時間讓學生幫忙打電話,請同事幫忙代課;西藏大學的學生記得,畢業(yè)典禮上向鐘揚獻上了潔白的哈達,他用藏語念了學生的名字,并驕傲地告訴全場“這是我的藏族學生,第一個藏族的植物學女博士”……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2014級本科生鞏持平在觀看后表示,報告劇在舞臺表現(xiàn)方式上沒有直接展現(xiàn)鐘老師的形象,卻能以語言藝術的力量傳遞出鐘老師生前的諸多細節(jié),“觀眾們無法看清演員們的一顰一蹙,但字字句句的朗誦都能調動觀眾的追思和遐想,非常震撼?!?/p>
“種子精神”鼓舞幕后劇組,打破報告劇傳統(tǒng)形象
今年過年前,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初次接到編排《生命的高度》的任務,從劇本撰寫到組建劇組;從排練到演出,劇組的工作節(jié)奏高度緊張,不少劇組成員在出差途中也抓緊研讀資料。對于報告劇籌備,復旦大學不遺余力地給予支持,提供各類文字資料逾60萬字。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黨委書記張惠慶介紹說,為了抓緊時間排演好劇,工作人員加班加點,“3月劇組組建完成,但整個過年期間編劇導演都在做案頭工作?!?/p>
朗誦報告劇時常給人一種僵化空洞的形象,但由于基于真人真事,以及真實情感,報告劇《生命的高度》卻打破了觀眾對這一表演形式的感覺。
演出當晚,不少觀眾被朗誦內容深深打動,數(shù)度流淚。
本劇藝術總監(jiān)田水表示,排練途中是一次心靈凈化的過程,鐘揚的精神不斷鼓舞著劇組演員,他的人格魅力無形中將大家聚集在一起,完成了這一次朗誦報告劇表演形式上的突破。
“鐘揚53歲車禍去世,但他卻完成了許多人百年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他進藏16年,讓西藏大學變成雙一流大學并培養(yǎng)了一批生物學博士;他愿望是在每個少數(shù)民族培養(yǎng)一個自己的博士生,就像人類播撒種子一樣。我們很多演員在看了鐘揚的講課視頻,以及一些實際材料后都深受感動?!?/p>
本劇導演、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周小倩表示,《生命的高度》在原有真實素材的基礎上,重新結構和組織報告誦讀者的語言、語境和語序,在增強藝術感染力的同時,力圖還原一個勤奮、鮮活、風趣、執(zhí)著、質樸的中國科學工作者形象?!拔覀儾粌H僅局限于他某一方面的成就,而希望給觀眾一個更完整、更立體的鐘揚?!?/p>
據(jù)悉,今年7月1日,報告劇《生命的高度》將作為黨的生日獻禮演出,在上海藝海劇院再度上演。(文/潘妤 方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