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開成石經(jīng)是儒家經(jīng)典的國家正本

出現(xiàn)于唐初的雕版印刷術是人類文化傳播史上的劃時代事件。但迄今零星所見唐初雕版印刷品多是佛家經(jīng)卷小品。

《開成石經(jīng)》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十二月(834年),開成二年(837)完成。依次計有《周易》《尚書》《詩經(jīng)》《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孝經(jīng)》《論語》《爾雅》等12種儒家經(jīng)書,另有《五經(jīng)文字》《九經(jīng)字樣》附于《春秋左傳》之末。共刻114塊碑石,每石兩面刻,每碑上下分為8段,每段中每行刻10字,共刻經(jīng)文650252字。碑石高約2.16米,面寬71-97厘米不等。下設方座,中插經(jīng)碑。原碑立于唐長安城務本坊的國子監(jiān)內,宋時移至府學北墉,即今西安碑林。《開成石經(jīng)》是中國古代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儒家刻經(jīng),堪稱中華文化的原典。

陳根遠:開成石經(jīng)是儒家經(jīng)典的國家正本

西安碑林

《開成石經(jīng)》前的兩次刻經(jīng)活動

作為中國古代第三次刊刻之儒家石經(jīng),《開成石經(jīng)》乃唐代后期費時4年刊成之皇皇巨制,但它的孕育卻有著一個漫長的過程。

中國古代刻經(jīng)肇始于《熹平石經(jīng)》。東漢時,學界領袖、書法大家蔡邕“以經(jīng)籍去圣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后學,熹平四年(175年),乃與五官中郎將堂谿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飏等,奏求正定《六經(jīng)》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丹于碑,使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凡刻《詩》《書》《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7經(jīng)46石,每碑約高196厘米,寬97厘米。工程歷時8年,于光和六年(183年)大功告成,“于是后儒晚學,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余輛,填塞街陌”??蓢@《熹平石經(jīng)》生不逢時,迭經(jīng)天災人禍,400年后已分崩離析,至唐人注意搜集《熹平石經(jīng)》時,石經(jīng)已是十不存一矣。

陳根遠:開成石經(jīng)是儒家經(jīng)典的國家正本

1937年于右任捐贈西安碑林之《熹平石經(jīng)》殘石

為了增刊古文經(jīng)以補《熹平石經(jīng)》獨用今文經(jīng)之不足,三國曹魏正始二年(241年),于魏都洛陽南郊太學講堂西側刻立《正始石經(jīng)》。遺址在今河南省偃師縣佃莊鄉(xiāng)。這次僅刻寫了《尚書》《春秋》《左傳》(隱公至莊公)3經(jīng)。它與《漢石經(jīng)》不同,是用篆文、古文、隸書3種字體書寫的,故又名《三體石經(jīng)》?!墩际?jīng)》凡35碑。每石高2米,寬近1米。

《正始石經(jīng)》與《熹平石經(jīng)》一起歷經(jīng)磨難。才刻立60余年,即遇劉聰攻陷洛陽,石經(jīng)初遭兵燹。北魏初,佞佛無知的馮熙、常相夫相繼主政洛陽,竟然毀石經(jīng)以建佛塔。至東魏武定四年(546年),石經(jīng)被遷往首都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行至河陽(今河南孟縣),值岸崩,石經(jīng)沒于水,其得至鄴者,不盈泰半”。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石經(jīng)回移洛陽,又被廢為柱礎。7年后(隋代開皇六年),石經(jīng)西遷首都長安。唐貞觀初,魏征悉心收集三體石經(jīng),僅得十數(shù)段。武則天時,殘存石經(jīng)又回到它的故鄉(xiāng)洛陽。及安史之亂,石經(jīng)幾已蕩然無存。清末以來陸續(xù)出土了一些石經(jīng)殘石。1922年在洛陽漢魏太學遺址出土一塊至今最大的殘石,正面存《尚書》的《無逸》《君奭》2篇34行,背面存《春秋》僖公、文公等部分32行,共得1800余字。因盜賣者嫌運轉不便,將其鑿為2石,損壞數(shù)十字,現(xiàn)一半存中國國家博物館,一半存河南洛陽博物館。

陳根遠:開成石經(jīng)是儒家經(jīng)典的國家正本

《正始石經(jīng)》殘石圖片

從《五經(jīng)壁本》到《開成石經(jīng)》

時間到了唐大歷年間,名儒張參主持勘定五經(jīng),大歷十年(775年),開始將勘定之五經(jīng)墨書于國子監(jiān)中孔廟之西廊屋墻壁上,這里是唐朝碩儒講經(jīng)論道之“論堂”所在。書寫工作一年乃竟。30多年后,太學荒墜,太子少師鄭余慶重修《五經(jīng)壁本》。太和(827-835年)初,國子祭酒齊皞(讀“如浩”)主持,利用修繕國學的結余經(jīng)費,選用上好木板,任用國學生徒之通法書者,重書儒經(jīng)于木板上?!段褰?jīng)壁本》完成了由土壁向木板的華麗轉身。

太和四年(830年),工部侍郎兼充翰林侍講學士鄭覃上奏唐文宗:“經(jīng)籍訛謬,博士相沿,難為改正,請召宿儒奧學,校定六籍,準后漢故事,勒石于太學,永代作則,以正其闕?!鲍@準。項目真正啟動在太和七年十二月(834年1月14日-2月8日),皇帝正式下令“于國子監(jiān)講論堂兩廊創(chuàng)立石壁九經(jīng),并《孝經(jīng)》《論語》《爾雅》共一百五十九卷”。

太和九年(835年)十月,鄭覃升任尚書右仆射兼國子祭酒,旋又以本官同平章事。如此鄭覃正式以唐朝行政與文化最高官員的身份主持“石壁九經(jīng)”的刊刻建立工作??踢^程包括采石、書丹、??薄⒏捕?、可碑等工序,《開成石經(jīng)》末尾刻有參與其事者題名10行,結銜者12人。開成二年九月二十六日,“開成二年丁巳歲月次于玄日維丁亥”15字被最后鐫刻在石經(jīng)之末,《開成石經(jīng)》這一中國文化史上最為宏大的工程正式竣工。翌月“癸卯,宰臣判國子祭酒鄭覃進《石壁九經(jīng)》一百六十卷”。

需要說明的是,唐人《五經(jīng)壁本》之“五經(jīng)”即是后來《石壁九經(jīng)》之“九經(jīng)”。“五經(jīng)”系指《詩》《書》《禮》《易》《春秋》,而《禮》析為“三禮”即《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析為《公羊傳》《谷梁傳》《左傳》,則有“九經(jīng)”之謂。而開成二年告竣之“石壁九經(jīng)”又增刻《孝經(jīng)》《論語》《爾雅》,此即《開成石經(jīng)》之“十二經(jīng)”。

陳根遠:開成石經(jīng)是儒家經(jīng)典的國家正本

《開成石經(jīng)》

《開成石經(jīng)》濃縮儒家思想文化精華

《開成石經(jīng)》總成儒家12部核心經(jīng)典,濃縮儒家思想文化精華,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百科全書,是中華文明的原典。

《詩經(jīng)》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之間的詩歌305首?!对娊?jīng)》先秦時稱為《詩》,至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

《尚書》記錄了虞、夏、商、西周、春秋時期大約兩千年間的一些重要歷史。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史書,是我國古代文獻之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哲學經(jīng)典。

《周禮》講述先秦官制和政治制度,是中國禮法之源,是研究先秦歷史的基本文獻,其中的《考工記》保留了大量前秦時期物理、數(shù)學、化學、天文、生物、建筑、冶金等方面的科學技術知識,影響深遠。

《儀禮》是以記載周代士大夫禮儀的書。是儒家傳習最早的一部書,其成書于東周時代。作為古代貴族子弟和一般士人的必修課程在過去的三千年里,在大多數(shù)士大夫的知識結構中,禮成為儒家學說中的核心部分。

《禮記》是一部儒家禮學文獻選編,內容主要記述先秦禮制、禮事、禮義,記錄孔子及弟子言行等,涉及社會、政治、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史料。學者認為,就儒家經(jīng)典對中華民族意識形態(tài)影響所起作用大小來論,《禮記》僅次于《論語》,比肩于《孟子》;研究早期儒家思想,要讀《論語》,研究戰(zhàn)國秦漢時期儒家思想,讀《禮記》;讀《論語》能夠看到儒家學派的確立,讀《禮記》能夠看到儒家學派的發(fā)展。

作為群經(jīng)之首的《周易》本是卜筮之書,在出現(xiàn)了闡釋經(jīng)文的《易傳》后,以天道論人事,從而成為一部哲學巨著,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即使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事實也是如此。所以孔子就說過人們對于《周易》是“日用而不知”?!吨芤?上經(jīng)》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對中國人文精神的高度概括,其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清華大學作為校訓來激勵后來學子。

《春秋公羊傳》是理解《春秋》的極為重要的一家之言,也是研究中國上古時期思想文化的重要文獻。開成石經(jīng)中的《春秋公羊傳》采用的是東漢著名經(jīng)學家何休的《春秋公羊傳解詁》,它是現(xiàn)存最古最精的注本。

《榖梁傳》與《左傳》《公羊傳》同為解說《春秋》的三傳之一。成書于西漢?!稑b梁傳》作為正統(tǒng)儒家學說的組成部分,它確立了古人的思想觀念和論事標準,書中對于《春秋》字詞語言的分析解釋,是研究訓詁學、詞義學、語法學、漢語史的寶貴資料。

《左傳》是記錄春秋時期社會狀況的重要典籍。是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在史學中的地位被評論為繼《尚書》《春秋》之后,開《史記》《漢書》之先河的重要典籍。古人云“文之有左、馬猶書之有羲、獻”?!蹲髠鳌凡粌H是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書中許多成語典故至今流傳?!蹲髠鳌酚涊d了不少春秋時期發(fā)生的自然現(xiàn)象,內容涉及日蝕、月蝕、隕石、地震、水災、旱災等,是研究古代天文地理的上佳材料。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涉及道德、修養(yǎng)、教育、政治方方面面。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慨嘆:“半部《論語》可治天下”。被譽為“日本現(xiàn)代企業(yè)之父”的澀澤榮一說:“要把現(xiàn)代企業(yè)建立在算盤和《論語》的基礎上,我的成功經(jīng)驗就是《論語》+算盤=成功?!?/p>

《孝經(jīng)》是儒家闡述孝道和孝治觀的一部著作。它是儒家十三經(jīng)中篇幅最短的一部,但卻是十三經(jīng)中唯一一部有多位皇帝御注的經(jīng)典,它不僅是統(tǒng)治者治理天下的至德要道,同時也是普通百姓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既使今日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

《爾雅》是我國最早的、按義類編排的綜合性辭書,是“十三經(jīng)”里一部特殊的典籍。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古漢語詞典。真正將爾雅升格為儒家正式經(jīng)典的卻是在唐開成二年《開成石經(jīng)》刻立以后。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開成石經(jīng)》成就了《爾雅》的儒家經(jīng)典地位。

《孟子》記述了孟軻在政治上主張法先王、行仁政的思想,及推崇孔子思想的立場,其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并長于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tǒng)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五代后蜀才首次將其列入“經(jīng)書”范疇中。南宋理學大家朱熹時將《孟子》列入《四書》之中,最終奠定了《孟子》儒家經(jīng)典的崇高地位。所以,唐刻立《開成石經(jīng)》時,《孟子》尚聲名未彰,故未收錄。清康熙三年(1664年)陜西巡撫賈漢復等人集唐《開成石經(jīng)》中的字樣補刻《孟子》圓首方碑17通,這就是今天大家耳熟能詳?shù)娜寮医?jīng)典之大成——《十三經(jīng)》。

陳根遠:開成石經(jīng)是儒家經(jīng)典的國家正本

《開成石經(jīng)》成就了《爾雅》的儒家經(jīng)典地位

《開成石經(jīng)》的遷徙與西安碑林的初創(chuàng)

公元904年,朱溫挾唐昭宗遷都洛陽,并野蠻地將千古帝都長安夷為平地。將拆得木料“自渭浮河而下”,長安哭號一片,“月余不息”。傲立東方、為都千載的長安帝都自此日薄西山。不得已,留守長安的佑國軍節(jié)度使、京兆尹韓建(854-912年)放棄外郭城與宮城,以原來唐代三省六部所在的皇城城垣為基礎,縮建長安城。原來唐代的國子監(jiān)(唐長安務本坊。相當于今天西安其南北在體育館路以北,環(huán)城南路以南,南門外大街以東,文藝路陜歌院以西)正好在新城之外。韓建開始將太學并《開成石經(jīng)》向城內遷徙,可惜兩年后(906年),韓建改任青州刺史。

時至五代后梁開平三年(909年),劉鄩(856-920年)出任永興軍節(jié)度使,治京兆府(今西安)。這時,搬遷《開成石經(jīng)》已成爛尾工程,未搬遷者被“委棄于野”。劉鄩的幕僚尹玉羽陳請將其余《開成石經(jīng)》碑石搬到城內。劉鄩以為西部敵人可能入侵,搬遷《開成石經(jīng)》并非“急務”。機智的尹玉羽又給劉鄩分析:“一日虜兵臨城,碎為矢石,亦足助賊為虐?!编壢恢?,乃將其余《開成石經(jīng)》碑石并遷至唐代尚書省之西隅(大致在今西安北大街以西,北廣濟街以東,鐘樓以北,西華門以南一帶)。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開成石經(jīng)》再經(jīng)搬遷,移至西安碑林現(xiàn)址(一說在16年后的1103年)。隨遷的還有唐玄宗書《石臺孝經(jīng)》、顏真卿《顏氏家廟碑》、褚遂良《孟法師碑》、徐浩《不空和尚碑》、柳公權《玄秘塔碑》等書法名碑。

應該講,900多年前,西安碑林的建立從工程體量、陳列主次、規(guī)模大小、影響強弱都是以《開成石經(jīng)》的搬遷與陳列為標志的。《開成石經(jīng)》一舉奠定了西安碑林的橫空出世,引導了西安碑林在中國古代文化史、藝術史上無與倫比的王者地位。

《開成石經(jīng)》的歷史價值

自從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家學說成為中國主流思想。以后,歷代對儒家經(jīng)典的傳播、研究、闡發(fā)都極為重視。為了避免儒家經(jīng)書在流傳講授中產生訛誤,遂有國家刊刻儒經(jīng)之舉?!堕_成石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7次刻經(jīng)存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

《開成石經(jīng)》完整保存了迄今所見儒經(jīng)的最早版本。

例如,《尚書》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史書。《尚書》的版本現(xiàn)存最早的就是唐《開成石經(jīng)》本。石經(jīng)所用的《尚書》是東晉時梅賾(讀如責)所獻《孔傳古文尚書》,包括孔傳、孔序和58篇經(jīng)文。這一《尚書》假托為漢代孔安國在漢武帝時所獻《尚書》,從梁朝開始流行,經(jīng)北朝大學者劉炫等為其作《疏》、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為其作《音義》,在學術界逐漸占了優(yōu)勢,壓倒了東漢以來流行的鄭玄注《古文

尚書》。唐初顏師古考訂五經(jīng),用劉炫編訂的《孔傳古文尚書》為底本,孔穎達等人奉詔修撰《尚書正義》,也是以此為標準本,于是被正式定為官學經(jīng)典。唐玄宗朝,衛(wèi)包將這一版本中的古字體用楷書改寫定型,石經(jīng)所刻《尚書》即衛(wèi)包本。石經(jīng)之后,各種不同的《尚書》版本實際上都是以石經(jīng)為底本,因此可以說《開成石經(jīng)》所刻的《尚書》版本是后來一切《尚書》版刻本之祖。

《開成石經(jīng)》完善了儒家經(jīng)典核心的內容框架。

例如,《爾雅》初成于戰(zhàn)國末年,到西漢已經(jīng)全面修訂成稿。由于它匯總、解釋了先秦古籍中的許多古詞古義,因而成為古代文人儒生們讀經(jīng)、通經(jīng)的重要工具書。漢文帝曾置《爾雅》傳記博士,實際上是將《爾雅》同《論語》《孝經(jīng)》《孟子》一樣看做“準經(jīng)”。西漢末年,劉歆創(chuàng)立古文經(jīng)學,古文經(jīng)學的著力點在名物訓詁,因而十分贊賞古代名物訓詁的開山之作《爾雅》。在其撰述的《七略》中就將《爾雅》附于《孝經(jīng)》之后。

唐初以科舉取士,定《五經(jīng)正義》為科舉標準,不久以《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轂梁傳》《易》《書》《詩經(jīng)》《論語》《孝經(jīng)》為十一經(jīng),到唐文宗開成二年,又加《爾雅》為十二經(jīng)。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開成石經(jīng)》成就了《爾雅》的儒家經(jīng)典地位。

《開成石經(jīng)》是經(jīng)過幾代人研究??焙硕ǖ慕?jīng)典。

唐大歷十年(775年),名儒張參主持勘定五經(jīng)壁本,“辯齊魯之音取其宜,考古今之文取其正,于是諸生之師心曲學,偏聽臆說,咸束之而歸于大同?!保ㄌ苿⒂礤a《國學新修五經(jīng)壁本記》,載《全唐文》卷606)太和(827-835年)之初再修《五經(jīng)壁本》,易土壁為木板。劉禹錫再次提到此番讎校之精審。待木板《五經(jīng)壁本》化身“石壁九經(jīng)”即《開成石經(jīng)》前,“(鄭)覃奏起居郎周墀、水部員外郎崔球、監(jiān)察御史張次宗、禮部員外郎孔溫業(yè)等校定九經(jīng)文字”。石經(jīng)既成,人們稱贊:“群經(jīng)是正,視漢《熹平》,蓋無愧焉。”

經(jīng)日本學者研究,《開成石經(jīng)》中《論語》有5個異體字,異體字率為0.03﹪?!吨芤住酚挟愺w字43個,異體字率為0.18﹪。《孝經(jīng)》竟然為0。而初唐寫本《今西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五》(671年)有28個異體字,異體字率為0.64﹪。初唐寫本《漢書·楊雄傳》有異體字206個,異體字率為4.57﹪。北宋版《寶篋印陀羅尼經(jīng)》(970年)有異體字107個,異體字率是4.41﹪。就石刻墓志而言,隋唐五代石刻楷書總體異體字比例約在20﹪左右,竟是《開成石經(jīng)》異體字率百倍以上。

由此可見,《開成石經(jīng)》是對儒家文獻以及中國漢字的極為嚴格而成功的一次標準化。對宋版有直接的重要影響。五代后唐長興三年(932年),馮道提議以唐代《開成石經(jīng)》為底本,雕版印刷儒經(jīng),歷時22年,至后周廣順三年(953年)完工,此即宋人所稱“舊監(jiān)本”或“古京本”,影響巨大。舊時學人校勘古籍,每以宋版書為標準,何若徑取《開成石經(jīng)》耶?

出現(xiàn)于唐初的雕版印刷術是人類文化傳播史上的劃時代事件。但迄今零星所見唐初雕版印刷品多是佛家經(jīng)卷小品。而837年刊刻之《開成石經(jīng)》乃國家之盛大文化工程。為了弘揚儒學,歷數(shù)載刊刻成功后,其大規(guī)模的槌拓、本乎書籍開本的行款設計,在技術推廣與圖書設計理念上,都是雕版印刷流行前的最后一次、規(guī)模盛大、影響深遠的總預演。其后幾十年,雕版印刷隨在中華大地廣泛流行起來。

總之,西安碑林藏《開成石經(jīng)》是中國古代保存最好、時代最早的一套儒家石經(jīng),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文化的原典。它在宋代移藏西安碑林,奠定了西安碑林博物館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博物館的歷史地位。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