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要從娃娃抓起已經成為共識?!皯蚯M校園”在上海推行了十余年,成功培養(yǎng)起一批傳統(tǒng)戲曲的年輕觀眾。如今“非遺進校園”也成為非遺發(fā)揚推廣活動中的重頭戲。
4月18日下午,上海閔行區(qū)文萊實驗學?;矸沁z手造大市集。2018年閔行區(qū)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推進會暨“非遺進校園”展示活動在這里舉辦。來自上海市非遺聯盟70多所學校負責人、區(qū)內100多所學校校長和師生,共計1800多人參加活動。
學生在體驗木藝榫卯課程。
四個板塊100項非遺課程同日開展
半天時間,100項不同的非遺活動同步展開,“興致盎然學‘非遺’”,“動手動腦做‘非遺’”、“歡天喜地玩‘非遺’”和“津津有味品‘非遺’”四大板塊的100門課程。學生們既可以選擇了解非遺知識的“二十四節(jié)氣”課和“走進世界文化遺產”課,也可以跟隨非遺手工藝人一起做皮影、學剪紙、印藍染,切身體會非遺制作的樂趣,還可以品嘗大白兔奶糖、五香豆、小籠包、海棠糕等上海的非遺美食。
每節(jié)非遺課只有短短半小時,卻足以制作出一件可以帶回家的非遺作品。在一堂扎染課上,35名學生在王奕蓉老師的帶領下,把玻璃彈珠包在白手帕里,用橡皮筋扎緊,再浸泡在老師帶來的染料中,取出拆開洗干凈,就成了一塊漂亮的藍染手帕。
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
“每個小朋友做出來的手帕都是孤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王奕蓉曾跟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族扎染技藝傳承人張仕坤學習傳統(tǒng)扎染技藝。在課堂上,她會給孩子們講扎染的基本歷史淵源和技法,介紹藍染染液的來源。但在具體操作這一塊,她鼓勵孩子們遵循自己的想法,“我告訴他們,可以三角形構圖,可以發(fā)散形,可以規(guī)則也可以不規(guī)則。玻璃球放進去要用橡皮筋扎,松緊不同、染色時間不同,出來的顏色都不一樣。扎染有很多變幻莫測的東西,這是吸引孩子的地方,也是這門技藝吸引我的地方?!?/p>
培養(yǎng)孩子的家鄉(xiāng)意識、家國情懷
聲勢浩大的100項非遺活動,整合了閔行區(qū)各個學校的非遺老師,閔行區(qū)、街道的非遺老師以及一些非遺機構的老師和傳承人參加,讓中小學生們接觸到了很多之前并不了解、不熟悉的傳統(tǒng)工藝。但新鮮感只是非遺傳承的第一步,未來如何讓學生們進一步深度了解非遺、傳承非遺,“非遺進校園”活動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非遺傳承進校園最重要的還是延續(xù)性。”借這次“非遺進校園”展示活動,王奕蓉第一次走進了閔行區(qū)的學校,基礎教育越來越重視非遺讓她激動,但她對此也有清醒認識。
王奕蓉2016年參加了徐匯區(qū)的非遺傳習基地教學,固定教授一個初中班級的扎染課程,學兩年時間,每周一節(jié)課,“我開課第一天會問有沒有人知道扎染,一般就一兩個小朋友知道,但經過兩年系統(tǒng)化學習,他們會非常喜歡這項技藝,會有滿足感,覺得我們民族的東西超過他們想象。但一定要延續(xù),沒有一個時間過程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br/>
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嘗試植物拓。
王奕蓉帶的一個班今年6月要結業(yè),經過兩年學習,他們已經可以把傳統(tǒng)工藝和自己的設計結合起來,還準備了一個結業(yè)展?!拔乙恢备嬖V他們民族的東西要和現代的結合起來,有了實用性才能普及。非遺從學生抓起就是非遺的普及,做好了影響會很大?!?/p>
“這次活動是一個整體展示,所有課程只有半小時時間。每個臨時課程結束之后在學校都有相應的興趣課展開?!鄙虾J衷旖中畔⒓夹g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文新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手造街是這次活動的承辦方之一。有了三次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的經驗,手造街聚集起了一批非遺傳承人,借助這一平臺,也邀請了不少傳承人與學校對接。
已經舉辦了3年非遺進校園活動的閔行區(qū)也已經形成了多項持續(xù)性的學校非遺特色活動和課程。學校積極將戲曲、書法、經典誦讀、童謠、傳統(tǒng)體育、皮影、剪紙等項目和課程引進校園,將非遺傳習人、民間手工藝人、家長志愿者請進校園,將孩子們帶進戲曲博物館、木文化藝術館、書法展覽館、傳統(tǒng)農業(yè)展覽館參觀學習。
“不少學校每周都有非遺拓展課,有非遺社團。有的學校已經做到了全員鋪開,有詳細的課程架構,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學習相應的非遺和傳統(tǒng)文化課程?!?教育局普教一科德育干部張美琴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據了解,文來實驗學校將“皮影+”傳統(tǒng)文化教育以三類課程全面實施,已完成初中15門基礎型學科、小學10門學科中實施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梳理并實施教育工作。田園外小100%的學生參與京劇基礎型課程學習,引導學生了解京劇、熱愛京劇,如音樂課上“唱京劇、聽名段”;美術課上“畫臉譜”;體育課和形體課上“練身段”等等。梅隴小學則關注茶文化,形成了《少兒茶藝》《茶藝雙語》《快樂茶世界》《茶香詩韻》等在內的茶文化教育拓展型課程群。
一個小女孩在學做十字繡。
“孩子就像白紙一樣?!闭劶皩W習傳統(tǒng)文化、非遺課程對孩子的影響,張美琴認為,一點一滴的積累對孩子日后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影響巨大,“文化自信”不是憑空而生,而是要有一個載體,學校的課程正是這樣一個載體,“我們通過這樣的課程讓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有感知,感知變成喜歡,學生喜歡了之后就會鉆研這種東西,變成他的特長,然后他會產生一種自豪感?!?/p>
通過非遺進校園的活動,讓孩子們了解身邊的非遺,也是令他們產生家鄉(xiāng)意識的途徑,“學生們學到的這項非遺是顓橋的、是上海的,深入了解之后,滿滿的家鄉(xiāng)意識、家國情懷就產生了。孩子們年紀比較小,和他們講大道理他們也懂,但不一定有這么深的體會?!?張美琴說。
舉辦百所學校參與的“非遺進校園”展示活動也正是基于這一考慮,“希望通過這樣交流性質的活動,讓學生們知道上海非遺不僅僅是學校里推廣的那一兩項,而是有豐富多彩的內容?!保ㄎ?楊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