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海派文學,多數(shù)人都不陌生。然而“海派”一詞究竟從何而來?海派文學具體指的又是怎樣的文學?6月30日,上海青年作家、復旦大學中文系講師張怡微做客壹字讀書會,這次她不再談論自己的作品,而是以“海派小說的追憶與追逐”為題,為在場的觀眾細細梳理了海派文學的前世今生。
作家張怡微
海派文學的前世今生、誤讀與還原
“海派”一詞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沈從文和魯迅的一場筆戰(zhàn),它形成了所謂“京派、海派”兩個文學流派的分野。盡管現(xiàn)在“海派”是一個中性詞,是一種代表上海的、時髦而多元的、國際化的文化風范;但在1934年,沈從文稱禮拜六派作家為“海派”,認為其追隨者如郁達夫、張資平等創(chuàng)造社作家,及穆時英等新感覺派作家,為“新海派”,是站在批評的立場上的。其爭論的焦點在于上海文化的通俗品位和商業(yè)性?!霸缙诘暮E勺骷視虾5漠媹?、時髦電影這些婦人趣味聯(lián)系在一起,還有一些跟都會有關的理念,比如賽馬場、夜總會、電影院、電影明星或者摩登女郎,以及資本家、舞女、姨太太,這些共同構成了一種非常象征化的物質文明環(huán)境,這樣的一種風貌,”張怡微如此解釋道,“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是一個非常摩登的象征,這一摩登感幾乎是要高懸于中國其他城市之上的,非常特殊的一個裝飾性的符號。這一上海的符號我們非常熟悉,它至今以音樂、畫報等形式存在于跟上海有關的電影和文學之中?!?/p>
張怡微指出,海派文學中這一繁華與腐朽同在的現(xiàn)代性傳統(tǒng),與上海二三十年代的殖民背景緊密相關。“所謂‘東方巴黎’的璀璨是星星點點,但暗是廣泛的,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所襯托出來的。所以當我們看到她繁華的一面時,也要看到她屈辱的那一段歷史。而‘海派’也脫胎于這一復雜的特定歷史文化背景?!睆堚⒄f。但她也指出,這一審美取向并不是“海派”的全部。除此之外,上海文化中也有以《子夜》為代表的、左翼的批判都市文化的傳統(tǒng)。
張怡微認為,小說與城市間的密切關系是顯而易見的。人們習慣在物質現(xiàn)實中搜集城市符號,并在小說記憶中得以印證。而百年以來,海派文學可以被看作為上海這座城市的一個宏大敘事。在海派文學中,人們能夠感受到舊上海置身于世界殖民體系之中的靡麗墮落;以及建國后為擺脫這一殖民體系的影響,向工業(yè)城市邁進的歷程;而如今,上海的城市功能再度發(fā)生了變化,成為了一個以經濟金融為中心的服務和消費型城市。海派文學所包含的,正是上海百年來的種種歷史變遷。
說到這里,張怡微提到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即王安憶的《長恨歌》一書在1995年剛剛出版時反響一般,但2000年之后上海忽然掀起懷舊潮,“老上?!钡母拍詈鋈蛔兊煤芰餍?,跟“老上?!毕嚓P的書、電影和咖啡館變成了時髦的符號,《長恨歌》也因此突然走紅。張怡微將其解讀為人們“想象中的上海”?!斑@個想象中的上海一直存在于學界、藝術界和時尚界。這究竟是不是真實的老上海,沒人說得清楚。這里存在著很大的想象空間,將過去人們的服飾、飲食、禮儀等等,作為流行現(xiàn)象重新呈現(xiàn)?!睆堚⒄f。
海派文學與海派精神
身為上海知名女作家的張怡微,對海派小說與性別的關系也頗有研究。她指出,女性寫作的歷史并不長,甚至女人拿筆的時間都不是很長。然而海派文學中有很多有名有姓的女作家,甚至女性寫作的普及也離不開海派文學的貢獻。
張怡微說,在一貫以來以男性為主的中文寫作中,女性的形象總是天真可愛而等待被喚醒的;但在海派小說中,女性不再擁有這種虛假的純真,而更像活生生的人,會算計,會在意金錢、聲名與前途,也會與男人作戰(zhàn),這與一直以來嚴肅文學中想象的女性形象是有所不同的。張怡微強調說:“海派文學中的女性似乎有一種非常奇異的憂患意識,她并不大喊大叫,卻是有擔憂感的,始終在思索自己的前程在哪里,這是否也是海派精神之一呢?”女性與都市一直都是海派言情小說的兩大主題。1892年韓邦慶的《海上花列傳》就打造了所謂上海女性想象的基礎,世故中有天真、張狂里見感傷,是她們的特征。1995年,王安憶的長篇小說《長恨歌》重啟了海派文學的記憶,為上海女性創(chuàng)造了一種圍繞著“生計”的、更實在的海派生活“形式”。她們不但追逐外部文化資源,甘心附麗于想象中的姿儀,也在追逐自己內心的欲望。
在此基礎上,張怡微對文學中她所理解的海派精神進行了更進一步的闡述。她提出,很多小說都刻意忽視了金錢,好像不在乎錢才能把小說的品格拉到一定的高度;但在海派小說中,錢是很重要的,它是一種外來的力量、評判的標準、危機發(fā)生的前兆。很多世態(tài)人情都是圍繞著商業(yè)和金錢所發(fā)展的,而海派文學對此進行了正面的思考和探索。
此外,上海也是一個變化非常劇烈的城市。張怡微認為,上海的巨大變化同樣也會作用于人們的內心。“我們不太相信有永恒的東西,因為連家門口的東西都會忽然改變?!彼f。海派文化是多種外來文化融合的產物,因此也在不斷的變化中,考驗著人們對變化的忍耐力。張怡微提到她的一篇名為《你心里有花開》的小說,它的創(chuàng)作源于她的一段親身經歷:在她家的老房子,鄰居在樓道里放了一個衣櫥,遮住了她家的陽光。她的母親就去跟鄰居理論,要求鄰居把衣櫥搬走卻遭到了拒絕?!拔覌寣Υ撕芙^望,她都哭了。因為她覺得完了,我們家要沒有陽光了。我媽說起這事的時候,用了一個詞,她說那個衣櫥是要永遠放到那里的。第一次看見女性討厭‘永遠’這個詞,很有意思。我覺得這就是我心中的上海?!睆堚⒄f。
壹字讀書會由靜安區(qū)委宣傳部、靜安區(qū)文明辦、學促辦聯(lián)合主辦,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和復旦大學中文系指導,融書房和靜安區(qū)文化館承辦?;顒右浴白R文字、知文化、感受文明”為理念,旨在在市民中傳播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助力打響上海城市文化品牌,“只取一個字,直抵事物之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