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span>
顏真卿,字清臣,唐代杰出的書法家,世稱顏魯公。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于權(quán)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于時。作為中國書法史上具有杰出地位的大家,顏真卿專題書法展極為少見。2019年1月16日起,東京國立博物館將舉辦“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1月16日-2月24日)。屆時,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將赴日展出,這也是《祭侄文稿》在日本的首次公開展出。
《祭侄文稿》 唐代 顏真卿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毫無疑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將成為此次展覽的焦點。全文共計23行,234字,中間涂改有30余字。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可以說是一件保存至今且十分難得的唐代書法真跡。相比之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現(xiàn)今只有唐人摹本存世。更為重要的是,特殊的歷史環(huán)境讓顏真卿的書風(fēng)、氣節(jié)、真情實感在這件《祭侄文稿》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顏真卿像
此次展覽將主要聚焦唐代書壇,探究顏真卿誕生的背景與巨大成就,還將分析唐代書法及顏體書法的影響,包括對日本的巨大影響。宋代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敝扉L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fā)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鳖侒w書對后世書法藝術(shù)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jīng)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學(xué)習(xí)二王的基礎(chǔ)之上再學(xué)習(xí)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fēng)格。
顏真卿《爭座位帖》刻本局部
“澎湃新聞”獲悉,顏真卿的傳世書跡極多,包括《顏勤禮碑》、《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多寶塔碑》等,傳世墨跡極少,包括《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此外,著名的《爭座位帖》目前所存是刻本。米芾在《書史》中說:“《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此帖在顏最為杰思,想其忠義憤發(fā),頓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書。”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
顏真卿《自書告身帖》
日本中村不折氏舊藏有傳為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為墨跡本,不過,“澎湃新聞”尚未獲知這一珍品是否同時展出。此帖又稱《自書太子少師告》,后面有蔡襄、米友仁、 董其昌跋。蔡跋:“魯公末年告身,忠賢不得而見也。莆陽蔡襄齋戒以觀,至和二 年十月廿三日。”米跋:“右顏真卿自書告。紹興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恭覽、 審定。”是帖曾收入宋內(nèi)府,后又曾為韓 胄、賈似道,明韓逢禧,清梁清標、安 歧以及清內(nèi)府收藏,后賜與恭親王奕 。鈐有“紹興”、“內(nèi)殿秘書之印”、“安 歧之印”、“乾隆御覽”、“恭親王章”等鑒藏印。帖前有乾隆“唐顏真卿之告” 六字。后面繼蔡、米之跋,又有董其昌跋:“官告世多傳本,然唐時如顏平原書者 絕少。平原如此卷之奇古豪蕩者又絕少。米元暉、蔡君謨既已賞鑒矣,余何容贊一 言。董其昌。”不過,此帖在當代仍有爭議。
“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展
延伸閱讀|關(guān)于《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輝耀千古的價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主運筆墨激情之下不計工拙,無拘無束,隨心所欲進行創(chuàng)作的典范,是經(jīng)過長期探索而在這非常的一瞬間產(chǎn)生創(chuàng)變突破的實例。其個性之鮮明,形式之獨異,均開歷史之先河,是書法創(chuàng)作述心表情的典型,體現(xiàn)出藝術(shù)家無與倫比的魄力和胸懷,也對后世書法創(chuàng)作者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另外,此稿的書法風(fēng)格亦影響了日本平安時期的書法。例如日本的空海和尚,他于德宗二十年(804年)來唐取經(jīng),學(xué)習(xí)王羲之、顏真卿的書法,他后來的成名書法作品《灌頂歷名》草稿,即有明顯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筆意。
《祭侄文稿》源于一段慘烈悲壯的故事
《祭侄文稿》題簽
顏真卿五十歲時,發(fā)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這場歷時七年之久的內(nèi)戰(zhàn),是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轉(zhuǎn)折點。安祿山兵變,大軍勢如破竹,唐玄宗出逃四川,太子在甘肅即位,大唐江山搖搖欲墜,僅靠幾位重臣強撐著。彼時,勢單力薄的顏真卿固守平原(山東陵縣),他的堂兄顏杲卿則出任常山郡太守,堅守在戰(zhàn)火第一線。沒想到,賊兵進逼,太原節(jié)度使卻按兵不動,顏杲卿孤城被圍成為俘虜。見顏杲卿不肯投降,安祿山以其第三子顏季明的性命威脅,顏杲卿破口大罵,竟被拔去了舌頭。最終,顏杲卿和顏季明雙雙罹難。那一戰(zhàn),“顏氏一門死于刀鋸者三十余人,其狀慘絕人寰”。待戰(zhàn)事稍平,哀慟萬分的顏真卿派長侄泉明前去善后,并尋找家人尸骨,卻只找回杲卿的一只腳和季明的頭骨。悲痛之余,顏真卿親自為侄子寫下祭文,這便是著名的《祭侄文稿》: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銀青光祿(大)夫使、持節(jié)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楊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口: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每慰人心,方期戩谷。何圖逆賊閑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兇威大蹙。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guān)。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攜爾首櫬,及茲同還。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卜爾幽宅?;甓兄?,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祭侄文稿》局部
《祭侄文稿》局部
文中這幾句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泵枋龅木褪瞧湫?、其侄的罹難始末。而這幾句被顏真卿反復(fù)刪改涂抹,足可想見其悲憤。
二十五年后,年近八旬的顏魯公因勸降叛變的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未果,終以不與國賊同流合污而壯烈就義。
《祭侄文稿》成于坦白真率的一瞬間
正如前文所提,《祭侄文稿》的價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主運筆墨激情之下不計工拙,無拘無束,隨心所欲進行創(chuàng)作的典范,是經(jīng)過長期探索而在這非常的一瞬間產(chǎn)生創(chuàng)變突破的實例。其個性之鮮明,形式之獨異,均開歷史之先河,是書法創(chuàng)作述心表情的典型。
《祭侄文稿》局部
就藝術(shù)價值而言,全卷有三個主要特征,即圓轉(zhuǎn)遒勁的篆籀筆法、開張自然的結(jié)體章法、渴澀生動的墨法。
細細分析整篇行筆,文章前六行是第一段,祭文說明時間與關(guān)系人的職稱,因為有固定必備的格式遵循,寫來情緒尚稱穩(wěn)定,字之結(jié)體也就勻稱。行筆段落自文章起首“維乾元”墨濃,第二行已現(xiàn)枯澀,至第三行“軍事”墨以已干為第一次行筆。自“蒲州”墨又再濃潤,則為的二次行筆之始,這是很容易認出的。
《祭侄文稿》局部
《祭侄文稿》局部
第二段” 惟爾挺生一行,進入本題,字之結(jié)體顯然開張,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也較寬敞無拘束,情緒已漸波揚。蘸墨書寫,因措辭構(gòu)思,墨之濃淡與行筆停進,其間較難區(qū)分出段落,但筆勢已加重,悲懷積郁,情躍紙上。倒數(shù)五、六行,“吾承天澤”起,字之結(jié)體,筆劃之使轉(zhuǎn),相對于前段之端正規(guī)矩,字字靈動,正是情激義憤。至最后一行“嗚呼哀哉。尚饗?!笨v筆如草書,已然不能自節(jié)。切膚之慟,放懷高哭,椎心泣血,莫此為甚。特別是其中刪改涂抹的痕跡,更能見到顏真卿在構(gòu)思、書寫時,情緒起伏轉(zhuǎn)折的心路歷程,胸臆了無掩飾,躍然紙上。
后世對《祭侄文稿》的評價
《祭侄文稿》后來的收藏者鮮于樞在題跋寫道,“唐太師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書第二,余家法書第一?!?/p>
《祭侄文稿》鮮于樞題跋
《祭侄文稿》鮮于樞題跋
清代王頊齡在卷末題跋處寫道,“按唐肅宗乾元元年戊戌,至今皇帝雍正二年甲辰,凡九百六十七年。魯公此書,閱歷已及千載矣。非魯公之忠孝友義,足以感格天地,書法之雄奇變化,至于超神入圣,安能數(shù)經(jīng)兵燹,而紙墨完好,神采煥然若是乎:意必有神物護持,故能入水不濡,入火不熱也。為之驚嘆無已,爰志數(shù)語,以著其流傳永久云?!?/p>
《祭侄文稿》題跋
后人對《祭侄文稿》的評價更是不勝枚舉。唐云先生曾評價《祭侄文稿》說:“《祭侄文稿》最具價值的不是在創(chuàng)作之前構(gòu)思好,而是隨著創(chuàng)作沖動的推動下不斷地擴展深化而產(chǎn)生于揮運之中的‘無法之法’,是霎那間的靈感所展示的‘無法之法’,是自發(fā)的情感流動所激發(fā)出的靈光。從顏真卿創(chuàng)作文稿的實踐看,其作品的結(jié)構(gòu),絕非創(chuàng)作之前先驗地存在于他胸中的構(gòu)思,而是在揮運過程同步生成,即‘無法之法’的自由發(fā)揮。正因為這樣,顏真卿在《祭侄文稿》中才會洞見本真,呈現(xiàn)本真,天人合一,是意于‘法’而忘于‘法’,即‘無法之法’的具體表現(xiàn)?!?/p>
展覽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