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人物

木心:世人哪,不要弄污我的書

出獄前,木心聽到了母親過世的消息。在紐約人拍的紀錄片中,暮年木心說:我哭得醒不過來。為什么不等到我出去以后才告訴呢,非要跑進來對我說“你媽媽死了”。

2016-12-22

南方周末

木心談張愛玲:一生長對水精盤

我初次讀到張愛玲的作品是她的散文,在一九四二年的上海,在幾本雜志間,十五歲的讀者快心的反應是:魯迅之后感覺敏銳表呈精準的是她了。

2016-12-21

豆瓣網(wǎng)

馮驥才:從時代中突圍,讓生活成為勝利者

年代或許就是這樣,看不見,摸不著,卻能恍恍惚惚地感受到一支觸不可及的強勢力量,突然在鉗制和指揮普通人的命運。

2016-12-13

新京報

他是真正將中國歷史讀懂、讀通、讀透之人

作為20世紀中國最著名的史學大師之一,錢穆完全是自學成才,連中學也沒有讀完,曾經(jīng)想考北京大學也不得其門而入。

2016-12-13

大家

劉慈欣:假如外星人真的來了,人類會面對哪些問題?

“比如說,現(xiàn)在外星人來了,我們看到一個飛碟,我找誰去?我跟誰匯報這個東西?誰管這事兒?”

2016-12-10

澎湃新聞

從這里走向文學——記茅盾與商務印書館的故事

在茅盾的作品中,對社會事件、現(xiàn)實人生的敘述都是客觀而理性的,讓讀者自己去做出價值判斷。正如葉圣陶的評價,茅盾寫《子夜》,“是兼具文藝家寫作品與科學家寫論文的精神的”。

2016-12-10

光明網(wǎng)

蔡駿:類型文學為什么寫不好中國故事?

我們的類型小說對社會現(xiàn)實的關懷性還是有所欠缺,往往寫得好中國的故事,卻寫不好中國故事,這兩者是有本質區(qū)別的。

2016-12-10

文學報

阿來:創(chuàng)作“自然三部曲“,呼喚現(xiàn)代人適度消費大自然

沒有一個人對目前的環(huán)境沒有壓力,但我們的現(xiàn)實文學作品反映得還不夠,在這方面我做得比較早,在時代問題上,各行業(yè)都一定要有先鋒。

2016-12-10

收獲

我心中的王小波:浪漫騎士-行吟詩人-自由思想家

戀愛時他告訴我,16歲時他在云南,常常在夜里爬起來,借著月光用藍墨水筆在一面鏡子上寫呀寫,直到整面鏡子變成藍色。從那時起,那個充滿詩意的少年,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2016-12-06

當代

金庸與日本文化

自秦漢到清末,兩千年來,中國文化人對日本文化與文學基本就是無視的態(tài)度。金庸很傳統(tǒng),繼承了這種“上國心態(tài)”,對日本文化缺乏敬意。

2016-12-06

羊城晚報

從《她是一個弱女子》的手稿看郁達夫怎么修改小說

兩相比較,手稿定稿修改增添的字句,當然更具體,更準確,作者的態(tài)度也更愛憎分明,更能激起讀者的憤怒和同情。

2016-12-06

澎湃新聞

海外“民國才女”與一個失落已久的故事

除了文字,她還用稚拙的筆墨,配上了四十多幅生動有趣的速寫插畫,就這樣完成了一本給孩子看的小書《三寶北平奇遇記》。

2016-12-01

新京報書評周刊

馮驥才:留住我們的鄉(xiāng)愁

我們的學術團隊跑到山里去幫村民搞調研、做測量、復建村落。這不僅僅是幫助他們留住日常生活的場景,更是幫助他們留住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留住對我們民族身份的記憶與認同

2016-12-01

人民日報

阿來:故事隱藏在路上

有時候,什么都沒有,沒有故事,沒有目標,沒有準備,只是在別人的書中或自己的書中呆得久了,便向往著道路,道路所帶來的流動感,怕跟生活隔絕,就上路了,在不同的空間中遇到不同…

2016-12-01

人民日報

曹文軒:悲憫情懷大文章

也許,我對文學的理解始終也不會是流行的。我的處境,我的忽喜忽悲、忽上忽下的心緒,常常會讓我想起兒時在田野上獨自玩耍的情景。

2016-12-01

本站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