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中國油畫雙年展講述“語言之在”,全山石靳尚誼新作都來了

8月25日,“語言之在——第四屆中國油畫雙年展(2018)”在上海中華藝術宮開幕,全山石、靳尚誼、詹建俊、邵大箴等老先生悉數(shù)到場。本屆以“語言之在”作為展覽的主題詞,意在喚起對于油畫語言的關切,這也是

8月25日,“語言之在——第四屆中國油畫雙年展(2018)”在上海中華藝術宮開幕,全山石、靳尚誼、詹建俊、邵大箴等老先生悉數(shù)到場。本屆以“語言之在”作為展覽的主題詞,意在喚起對于油畫語言的關切,這也是中國油畫雙年展首次移師上海舉辦。展覽分“塑造之功”、“形色之力”、“東方之象”三部分。其中包括全山石、靳尚誼等的最新作品。

“語言之在——第四屆中國油畫雙年展”展覽現(xiàn)場

中國油畫學會藝委會委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在今天的開幕式發(fā)言中提到了“語言之在”的含義,他認為“語言以時代變化而變化,當下繪畫應吸收多樣性的藝術語言”。

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上海美術學院教授邱瑞敏以上海畫家的角度談及中國油畫雙年展在上海舉辦的意義,認為除了海派精神的傳承之外,也是對上海油畫界的促進。此前邱瑞敏曾在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采訪時說:“我學畫時候,有的老師是俄羅斯學派的,有的是法國學派的,以前也有畫院的老師教我們書法,這些都會對我有所影響。我以前是很寫實,后來覺得不滿足了,應該奔放一點,我追求比較寫意的一種狀態(tài),所以探索著走下去?!?邱瑞敏的探索也正暗含了中國當下油畫的發(fā)展歷程:


邱瑞敏,《思》,布面油畫,100cmx80cm,2015年

不同于“雙年展”體制的中國油畫雙年展

在西方較有影響的雙年展中,包括油畫在內(nèi)的繪畫己經(jīng)被邊緣化了,代之而起的是影像、裝置、行為等當代藝術樣式。而在中國,中國油畫學會緣何以以油畫單一畫種為主題?

中國油畫學會名譽主席詹建俊曾在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專訪時,表示“觀念藝術跟架上繪畫不矛盾”,他認為,油畫就是油畫。油畫本身有獨立價值,無論傳統(tǒng)還是當代,都有存在意義。不等于說非架上的觀念藝術興起了,繪畫藝術就要淘汰了?!拔覀€人認為,繪畫藝術是通過人的心靈、思想、手,更直接地體現(xiàn)藝術家的思想觀念和情感媒介,是能夠體現(xiàn)人的精神和觀念的。觀念藝術跟架上繪畫應該是多元化的共存共榮的模式。” 詹建俊說。

全山石,《爐灶邊》,布面油畫,120cmx80cm,2017年

以油畫單一畫種為主題的雙年展也牽連著中國文化至今無法規(guī)避的追問:兩個文化傳統(tǒng)的問題。

自徐悲鴻、林風眠等前輩藝術家開始,到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以及當代藝術的介入,幾代藝術家涉入中國的境域、民族的因素和社會的現(xiàn)實等問題,使得油畫具有了雙重傳統(tǒng)的特征:即它是一個誕生于另一個文化的傳統(tǒng),又是中國文化精神的承載物。但是,在民族復興的過程中,我們始終面臨著以油畫為代表的西方傳入的藝術與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精神傳統(tǒng))的兩個傳統(tǒng)的并存和沖突。

靳尚誼,《穿藍裙子的女士》,布面油畫,75cmx56cm,2017年

中國文化無法回避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處理傳統(tǒng)與當代的關系。尤其是數(shù)字媒體正在把今天所有的東西變成信息,文化也被稀釋為一種符號,一種娛樂。在“繪畫已死”的呼聲不絕于耳的當下,傳統(tǒng)的藝術品種如何面對媒體時代、數(shù)字時代的競爭,也成為當下繪畫的挑戰(zhàn)。

妥木斯,《哈薩克婦女》,布面油畫,140cmX100cm,2011年

中國油畫學會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在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時,說:“自2012年以來,中國油畫雙年展成為近十年來油畫學會一系列活動的重要平臺,我們通過邀請的方式,把最活躍的藝術家邀入展覽中。在藝術的發(fā)展遭遇很多似是而非的命題的當下,雙年展就是要突破這種表象,以更強的針對性深入油畫語言的鍛造。油畫的塑造力量、塑造之功,油畫的形和色都是繪畫在發(fā)展當中非常具體的問題,我們不希望把精微有趣的探索又拉回到流俗去的話語中,而應著力建構新的學術話語體系。”


顧黎明,《持錘門神—藍色版》,布面油彩,195cmx114cm,2016年

以“在”串聯(lián)四屆油畫雙年展,根植中國精神和時代特征

2012年以來,中國油畫雙年展分別以“在當代”、“在場”、“在意”為主題,聚焦油畫的當代性、強調油畫創(chuàng)作的場域、凝視當代繪畫的東方特征。第四屆的主題依舊以“在”串聯(lián)——“語言之在”。

在許江看來,這一屆主題關注油畫的藝術語言?!罢Z”包含著“怎么說”和“說什么”的雙重內(nèi)涵,這也蘊含了我們油畫研究的雙重使命:油畫怎么畫,油畫畫什么。

繪畫語言并沒有像某些理論家和批評家預言的那樣“死亡”了,而是依舊充滿活力。在中國,油畫一方面在視覺藝術系統(tǒng)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又在直面當代生活之時,備受媒體藝術的挑戰(zhàn)?!罢Z言之在”孜孜以求的應當是油畫不同于其它繪畫的語言特性。


何紅舟,《畢業(yè)生》,布面油畫,160cmX80cm,2010年

對于油畫語言,詹建俊曾在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專訪時說:“油畫語言是西方油畫的一個特殊表現(xiàn)方式,得保有油畫語言特色。但并非要完全向西方亦步亦趨地跟著學,各個地區(qū)的文化不同,會形成不同的審美觀念。用這個品種表達什么,畫什么?其實西方藝術也是不斷在歷史發(fā)展當中表達本國文化的需求。所以必須要結合本國的文化精神和審美觀?!蓖瑫r,他也表示,“‘中國精神、時代特征、個人特色’是油畫學會建立時起就提倡的,希望中國油畫家吸收不同時期西方文化的優(yōu)點,將其融入中國文化精神,創(chuàng)造出既有西方油畫藝術優(yōu)點,又充滿了中國文化和審美精神的新藝術?!?/p>


龐茂琨,《子夜》,布面油畫 ,150x100cm 150x160cm 150x100cm 2015年

本屆油畫雙年展以“塑造之功”“形色之力”“東方之象” 表現(xiàn)中國油畫的內(nèi)涵和品質。從物體塑造得栩栩如生的力量,到油畫色彩獨特的表現(xiàn)力,再到展示中國的獨特觀看方式、筆性感受和詩畫力量。

中國油畫學會藝委會委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曾在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專訪時說,“中國畫在書寫中求意象、求神韻,西畫在寫實造型中求詩意、求韻律。中國畫在儒道釋思想影響下更強調‘意’,西方更強調‘形’。西方‘形中有意’,東方‘意中有形’,從‘意’出發(fā),更強調韻律、動感、韻味。但沒有形就很難有意,形是畫的基本元素?!?/p>


金田,《回音組畫系列(5)》, 布面油畫,100cm×200cm,2015年

此次展覽中,“塑造之功”部分許多著名具象油畫家選擇了肖像畫的方式,描繪了時代變化中不同階層的中國人。與大型的主題性歷史畫和多人物的現(xiàn)實題材情節(jié)性繪畫相比,具像性和表現(xiàn)性的油畫家處理肖像畫相對單純,可以專注于人物的造型與精神面貌、心理狀態(tài)的表達,從而使油畫語言的研究與表達更加單純與深入,可謂“形中有意”。


俞曉夫 ,《新莎士比亞系列之一》, 布面丙烯,150cmx250cm ,2018年

展覽中以 “東方之象”為代表的抽象性繪畫的創(chuàng)作,更是對具體形象的要素進行過濾,專注于繪畫語言的基本形式要素如色彩、肌理、構成的研究與表達,形成與具像性繪畫不同的另一類繪畫語言??芍^“意中有形”。尤其是此次雙年展首次走出北京,在上海舉辦,尤可在中國新都市崛起之地體會“江南文化”中的“詩性力量”,并從文化內(nèi)涵從根源中汲取養(yǎng)料來哺育中國油畫的發(fā)展。

“形色之力”像是一座橋梁,關注油畫富于質感與溫度的形色質料和豐厚的藝術表現(xiàn)力,讓觀眾從藝術家的筆觸中感到油畫材料和語言的力量,以及筆和顏色相融相交、相棄相離的關系。


閆振鐸,《蒼溪》,綜合材料,300cmx200cm,2017年

從出生于1930年代到出生于1970年代,32位參展的油畫家不論他們的繪畫在風格與技術方面有何差異,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保持了對油畫語言的熱愛和執(zhí)著,持續(xù)地探討油畫藝術在中國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下發(fā)展的可能性,所以他們的作品保持了藝術語言的穩(wěn)定性和風格的差異性。

油畫雖誕生在西方,但21世紀的中國油畫己不再是舶來藝術,它已成為當下中國最熟悉的藝術語言之一,而“語言之在——第四屆中國油畫雙年展”講述一場“油畫觸味的深化和東方寫意的注入”的過程。


曹新林,《父子倆》,亞麻布油彩,100cm×80.3cm,2017年

附:展覽板塊

第一部分、塑造之功:

歷史風神,文化肖像。人物的塑造最顯油畫之魂,其寫實性語言最集中地凝聚雄心弘毅的藝者情懷。

作者(19人):全山石,靳尚誼,曹新林,張祖英,徐芒耀,郭北平,俞曉夫,張正剛,楊飛云,郭潤文,孫景剛,林永康,王羽天,龐茂琨,殷雄,崔小冬,何紅舟,馬琳,趙培智。


楊飛云,《云南布朗族少女》,布面油畫,90cm×90cm,2016年

第二部分、形色之力:

形筆如塑,油彩如虹。油畫富于質感與溫度的形色質料,跬成豐厚的藝術表現(xiàn)力,塑造著一部感心弘愿的文化史篇。

作者(9人):妥木斯,費正,邱瑞敏,王克舉,金田,張新權,顧黎明,申玲,劉商英。


劉商英,《胡楊與沙44號》,布面油畫,240cm×320cm,2016年

第三部分、東方之象:

山抹微云,天連芳草。東方的觀物方式、書寫筆性、詩性根源綿綿生發(fā)中國油畫的獨特意蘊,噎心釀造著中國繪畫的東方性語言。

作者(4人):閆振鐸,周長江,譚平,馬路。


馬路,《非對稱空間》,布面綜合材料,100cmx160cm, 2014年

此次展覽將持續(xù)至9月5日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