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人們思考世道如何變壞的時代,我們依然要相信“正義”與“幸?!?,知道怎樣判別是非,世界總在復雜中上演著一幕又一幕新的故事。本期專輯推薦了九本傳記,有畫家、導演、音樂家和哲學家,他們創(chuàng)造想象的世界,自己卻不被世人接受和理解。通過閱讀,我們再來認識這些高級的靈魂。
原創(chuàng)
《正義與幸福》
周濂/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8年6月
正義與幸福是政治哲學中的兩個重要關鍵詞。通過本書,周濂試圖證明在當代語境下正義與幸福的概念關聯(lián):現(xiàn)代政治社會是一個合乎權利的秩序,而非合乎自然的秩序,在價值多元主義的背景下,如果想要成就一個完整的社會,就必須在政治社會的層面接受正義原則的安排,在倫理共同體的層面堅持多元化的原則,前者確保個體在制度上不被羞辱乃至贏得自尊,而后者則承諾幸福。
《民主的邏輯》
包剛升/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漢唐陽光 2018年8月
這是包剛升民主研究的又一力作,既無意過分贊美民主,把民主視為一劑解決一切政治經濟社會問題的萬靈藥;更無意貶損民主,無意把民主視為一種必然導向選人不當、低效治理,甚至多數(shù)暴政的壞制度。本書基于學理邏輯和實證經驗,對民主與民主化的各種關鍵議題進行客觀、公允、中立的考察,把民主的好與壞、成與敗做了深入的分析與思考。
《邏輯新引·怎樣判別是非》
殷海光/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漢唐陽光 2018年6月
這是殷海光邏輯教學與研究的結晶,以獨創(chuàng)性的對話體裁,使邏輯初學者免于枯燥無味和不得門徑之苦,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對每一命題、每一推理之對錯,均有例證,清晰易懂;同時注重嚴格的推論訓練和邏輯的應用功能。唯有大力普及和發(fā)展現(xiàn)代邏輯,才能促進真正的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精神的昌明。
《張宗和日記》(第一卷)
張宗和/著 張以?/整理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8年8月
張宗和是合肥張家四姐妹之后排行第五,男孩中排行老大,和老四張充和比較親近,他們都是昆曲愛好者。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1946年回到父親創(chuàng)辦的蘇州樂益女中任校長,1947年到貴州大學任教,1953年院系調整時調入貴陽師范學院任教。從1930年開始,張宗和幾乎無一日不記,使得《張宗和日記》成為一本反映民國時期家事與國事、個人命運與時代變遷以及抗戰(zhàn)前后文人生活的真實記錄。
《發(fā)現(xiàn)燕然山銘》
辛德勇/著 中華書局 2018年8月
東漢永元元年(89年),車騎將軍竇憲聯(lián)合南單于、東烏桓等勢力一起攻打北匈奴,一直打到燕然山,幾乎全殲北匈奴的主力。當時隨軍出征的班固撰寫了這篇流傳千古的《燕然山銘》。2017年七八月間,中蒙聯(lián)合考察隊實地踏勘,確定了蒙古國杭愛山一帶的一處摩崖石刻系東漢史學家班固所作《燕然山銘》。北大歷史系辛德勇教授從學術研究角度對《燕然山銘》拓本真贗、銘文布局、銘文核校、刻者其誰、燕然山戰(zhàn)役等等,做了詳細而深入的考證。
《重寫晚明史:朝廷與黨爭》
樊樹志/著 中華書局 2018年8月
明史專家樊樹志的“重寫晚明史”系列之一,描繪了從萬歷與大臣的立儲之爭,到天啟年間閹黨與東林黨爭的歷史長卷。通過諸多細節(jié)對話和場景還原,本書呈現(xiàn)了萬歷皇帝復雜的內心世界,及東林士人在傳統(tǒng)儒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信念與閹黨橫行、顛倒黑白的現(xiàn)實世界中的思想掙扎。
《法政糾結》
楊天宏/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2018年7月
“羅文干案”是發(fā)生在北洋政府統(tǒng)治時期的“大案”,當時政府眾議院的正副議長向大總統(tǒng)舉報時任財政總長的羅文干在“奧國借款”事件中受賄。由于涉案金額高達數(shù)千萬元華幣,同時牽涉多名政府高官,該案史無前例地同時激起政潮、學潮、法潮,堪稱近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刑事案件之一,其復雜性超乎想象。作者通過事實論述與邏輯梳理,揭示了這一出民國律政大戲的真實原委。
《世界》
袁凌/著 中信出版集團/大方 2018年8月
袁凌以非虛構見長,《世界》是他的首部中篇小說集,包括《世界》、《雪落》、《田園》、《歌郎》、《獵魚》、《轉山》等九個故事。書中有以哭死人為業(yè)的“歌郎”,有同山林和命運搏斗的伐木工,有在耶穌身上尋找希望的村落,有顛沛半生的算命先生……看似邊緣又無人問津的他們,卻活出了一個個民間傳奇。
《國家的計算》
西閃/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8年7月
西閃是獨立作家、書評人,他的閱讀很純粹,源于自己的興趣和立場,這樣的閱讀最真實體現(xiàn)一個人的所思所想。這本書中收錄的全是這樣的閱讀之后的文字,沒有修飾沒有佯裝,只有對文字的認真和對思想敬意。在這個處處被算計的時代,有人能保持自己的獨立,用文字抵御外界的不友好,難得。
傳記
《列奧納多·達·芬奇?zhèn)鳌?/strong>
【美】沃爾特·艾薩克森/著 汪冰/譯 中信出版社 2018年7月
用天才形容達·芬奇一點不過,這位影響世界500多年的“網紅”,將藝術、科學、技術和想象力融為一體,同時,對自己異類的狀態(tài)泰然處之:私生子、同性戀、素食者、左撇子。帶著頑皮而執(zhí)著的熱情,達·芬奇孜孜不倦地投入對眾多領域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包括解剖學、化石、鳥類、飛行器、光學、植物學、地質學、水流,以及軍事裝置。基于7200頁手稿,作者環(huán)游世界尋訪真跡,用時間軸的方式,將文藝復興和達·芬奇的故事一網打盡。
《達·芬奇?zhèn)鳌?/strong>
【法】塞爾日·布朗利/著 林珍妮/譯 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 2018年8月
布朗利是法國達·芬奇研究專家,他的這本《達·芬奇?zhèn)鳌芬彩茄芯窟_·芬奇繞不開的作品。達·芬奇的作品有太多密碼,本書從情感和密碼切入,帶我們了解復雜而神秘的達神。布朗利說,無人具備如此震懾人心的人格,也沒有誰的工作生涯如此難以勾勒。為了加以解釋,人們倒是常常將之歸結于他超人的一面:他是神。
《波洛克傳》
【美】史蒂芬·奈菲、格雷高里·懷特·史密斯/著 沈語冰、宋倩、蔣葦、匡驍/譯 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 2018年7月
杰克遜·波洛克是美國抽象表現(xiàn)主義滴畫大師,他的藝術具有強烈的個人象征與投射,噴灑飛濺的線條是畫家精神不安的宣泄,其潑灑的活力也正反映美國在現(xiàn)代藝壇奔放突破的表現(xiàn)。波洛克不只是一位了不起的藝術家,也是“行動繪畫”的代言人,與他的同時代人海明威一樣,沖破了種種清規(guī)戒律,卻同樣遭受著魔鬼的折磨。
《叔本華傳》
【美】戴維·E.卡特賴特/著 何曉玲/譯 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 2018年8月
阿圖爾·叔本華是19世紀最富創(chuàng)見與挑釁性的思想家之一。他窮其一生,傾盡全力,以求理解人生活于一個苦難與死亡無處不在的世界中的意義。在他力圖解開“永困人心的存在之謎”的求索之路上,叔本華幾乎對人類存在的各個維度都進行了探究,逐漸形成了一套論調陰郁、令人信服的世界觀。出現(xiàn)在這部傳記中的叔本華,是一位血肉豐滿的哲學家。
《梵高》
【法】揚·布朗/著 李祎/譯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2018年9月
天才、狂徒、病人……梵高有著太多悲劇人生。本書以嚴肅而生動的論述呈現(xiàn)了梵高的藝術發(fā)展進程,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梵高的十載藝術生涯,通過近300余幅具有代表性的畫作,敘述和分析了梵高的藝術之路;還收錄了梵高大量書信,這些“梵高的話”,直觀透露了梵高對人生、藝術的信念及對健康、死亡的看法,可一窺梵高的精神世界。
《叔本華與梵·高——箴言與繪畫》
【德】叔本華/著 【荷】文森特·梵·高/繪 韋啟昌/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7月
梵·高和叔本華生活的時代雖然有交集,但卻不是一類人,編者把他們放在一起倒也獨具匠心。這兩顆同樣不被世人理解,被現(xiàn)實和友情所傷的孤獨靈魂終于以這種方式交匯了。叔本華流傳百年的箴言,梵·高116幅名畫,也以這樣的方式結合在一起??赐晟厦鎯杀緜饔?,再看看這本交互文本,會不會有別樣感受呢?
《我一生中無一行為能被模仿:達利傳》
程波/著 貴州教育出版社/微言文化 2018年6月
達利是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他的畫境滿溢著妙想玄思。繁復的意象與驚奇的夢幻,是達利畫作不可復制的符號。他鐘愛弗洛伊德,并將弗洛伊德“夢的理論”實踐在畫境的探險中。他的一生隨著波譎云詭的二十世紀以及撲朔多變的現(xiàn)代藝術一起,載浮載沉,荒誕叛道;達利的一生也都在畫二十世紀亦真亦幻、似古愈今、變異與直觀的蒼茫夢境。這套《藝術的故事》叢書,收錄了國內外眾多藝術家的傳記,包括梵·高、畢加索、徐渭、石濤等等。
《我生來與眾不同:瓦格納口述自傳》
【德】理查德·瓦格納/口述 科西瑪·瓦格納/整理 高中甫、刁承俊/譯 新星出版社 2018年8月
瓦格納所生活的時代,歐洲的音樂天空群芳爭艷:他童年時,貝多芬、舒伯特尚在人世,而諸如門德爾松、舒曼、肖邦、比才、柏遼茲、羅西尼、布魯克納等一大批音樂巨匠亦與其有著不同程度的交往。群星璀璨的歐洲音樂天空上,瓦格納格外耀眼。很少有像瓦格納一樣,生前即達輝煌而死后仍歷久不衰的音樂家,他奏響在每個人生命中重要時刻的《婚禮進行曲》……生來與眾不同的瓦格納,生后依然與眾不同。
《危險地活著:伊文思傳》
【荷】漢斯·舒茨/著 孫紅云、黎松知/譯 新星出版社 2018年8月
荷蘭電影大師伊文思,從20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用《四萬萬人民》、《早春》、《愚公移山》、《風的故事》四部作品,記錄一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他把中國稱作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他是紀錄片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無論是在美學上還是在政治上,在電影觀念還是技術上,總是走在時代的前沿,總是在“詩意電影”與“政治電影”、“西方”與“東方”之間徘徊。這樣危險地活著,任性地實踐著他的電影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