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底,《上海書評》刊發(fā)了香港作家林行止的文章《特朗普內閣均為蘭德信徒》。林行止先生在主題之外,還點到美國思想家安·蘭德的風流韻事:“……這本小書(《自私的美德》)由她(蘭德)和她的‘上床弟子’彌敦-布蘭登合撰。布蘭登與乃師從‘入室’到‘上床’,令其妻芭芭拉下堂;后來,芭芭拉將這段靈肉交纏的‘欲史’寫成《蘭德的激情》,1999年拍成同名三級電影?!弊x者也許聽說過德國哲人海德格爾和阿倫特之間的師生戀,以及法國作家薩特和波伏娃的多角愛戀,兩者都不如蘭德師徒的情色故事聳人聽聞。
安·蘭德
死后曝光的不倫之戀
安·蘭德原名阿麗莎·羅森鮑姆(Alissa Rosenbaum),1905年生于俄國圣彼德堡,曾就讀于彼得格勒大學。由于家庭受到蘇聯(lián)政府迫害,她年輕時就移民美國。蘭德善于通過戲劇和小說表達自己的思想,晚年也寫過評論文章和哲學論著,成為二十世紀自由放任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
2009年,美國作家海勒(Anne Heller)出版了《安·蘭德和她創(chuàng)造的世界》(Ayn Rand and the World She Made),中譯本也由啟蒙編譯所于2016年推出。海勒主要根據訪談資料和俄國檔案寫成此書,這部研究性質的蘭德傳記較為客觀和全面地反映了傳主的生平。主要依據這本傳記,我將蘭德的羅曼史簡述如下。
《安·蘭德和她創(chuàng)造的世界》
蘭德一生有過三段戀情。上大學期間,她有了第一個戀愛對象列夫(Lev Bekkerman)。列夫長得英俊帥氣,政治理念也與蘭德相投,讓她一見傾心。蘭德五十五歲時回憶說:“我第一次見到他時,被他的英俊嚇了一跳?!屛易钕矚g的品質是傲慢?!笨墒牵蟹虿⒉幌矚g主動強勢的女性,幾周后他就不再與蘭德約會了。移民美國后,蘭德一度混跡好萊塢擔任編劇,其間她結識了自己的終生伴侶奧康納(Frank O’Connor)。奧康納也是位美男子,他參演過幾部美國影片。蘭德第一次見到他的羅馬士兵扮相,便決定追求他。兩人三觀一致,談了兩年多就登記結婚了。
蘭德與奧康納的婚姻堪稱恩愛,兩人相依為伴,走過一生。時至1949年,蘭德已是美國文壇頗有名氣的作家。某日她收到一封讀者來信,寫信人是納撒·布蘭登(Nathaniel Branden,Nathaniel在香港譯為彌敦),一個年方十九的迷惘青年。納撒對蘭德崇拜有加,自稱將蘭德的小說《源泉》讀了四十遍,能背誦其中很多段落。女作家被粉絲的熱誠打動了,她邀請這位年輕讀者到加州家中做客。兩人由此相識,頭回見面就暢談了九個半小時。第二年,納撒又將女友芭芭拉(Barbara Branden)介紹給蘭德,兩人一起拜她為精神導師。
蘭德與納撒認識后就開始頻繁通話,有時一聊就是幾個小時,芭芭拉和奧康納偶爾覺得他們在調情。1951年春,納撒和芭芭拉因求學來到紐約,蘭德夫婦也于當年秋天遷居曼哈頓。據一位好友推測,蘭德遷居紐約只是為了接近“那兩個孩子”。納撒和芭芭拉于1953年1月結婚,蘭德夫婦出席了他們的婚禮,并擔任了伴娘和伴郎。以紐約的住所為據點,她身邊形成了一個信奉自己思想的小圈子。每周六晚上,作為“教主”的蘭德會召見一干弟子,為他們面授教義。納撒是當仁不讓的大師兄,他與老師的關系變得親密,漸漸超越了師生關系。
1954年秋,蘭德夫婦帶著納撒夫婦前往加拿大旅行。回家路上,蘭德與納撒低聲細語,讓芭芭拉有所察覺,并向丈夫大聲抱怨。盡管納撒否認他與蘭德有任何私情,回到紐約不久,蘭德就約納撒一訴衷腸,納撒也因精神導師向自己表白而自鳴得意。兩人隨后向奧康納和芭芭拉公開戀情,并表示不會影響到他們對各自伴侶的感情。兩對夫婦達成了君子協(xié)議:蘭德一周可與納撒會面兩次,以此維持著脆弱的情感平衡。
1955年初,蘭德和納撒開始了同居生活。納撒后來談道,他成了蘭德理想的“情婦”,溫順的奧康納則是理想的“妻子”??墒?,納撒心中感到不安,既為他扮演的角色,也為他身處的四角關系。蘭德對情人的要求也讓他感到壓抑。盡管如此,畏于教主權威,他還是選擇了隱忍,并投入推廣蘭德學說的工作之中。這項工作為納撒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他也樂于以蘭德代言人的形象自居??稍谒饺松钪?,他自稱患有間歇性的性欲不振,這讓蘭德很不高興,她有段時間還染上了抑郁癥。兩人的性愛關系在五十年代末便終止了,保持著一種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
1963年,蘭德提出與納撒恢復情人關系。為了避免關系緊張,也害怕失去地位,納撒只得答應,兩對夫婦先后搬入了同一座公寓。這年年底,納撒愛上了時裝模特帕翠亞(Patricia Gullison)。帕翠亞充滿了年輕女性的活力,她和丈夫都是客觀主義班上的學生。她借婚姻問題找納撒咨詢,并表露了對他的欽佩之意,兩人很快發(fā)生了戀情。納撒愛美人,也愛江山,他不得不瞞著蘭德偷歡。
然而,紙里包不住火。1965年,芭芭拉首先發(fā)現了老公的外遇,兩人感情破裂,準備離婚。不明真相的蘭德還對納撒說:“親愛的,也許我們現在有機會重新戀愛了。”納撒找了些借口推托,他將帕翠亞介紹給蘭德,希望讓她能夠漸漸接受兩人的關系。然而他們的來往讓蘭德心煩意亂,為此與納撒多次爭吵。真相就在那里,可她不愿承認。
過了不久,納撒夫婦和帕翠亞夫婦先后離婚。蘭德感到納撒在離婚后言行不一,向她隱瞞了一些事情。有一次她甚至指名道姓地說:“帕翠亞之類的人要從我的頭腦、抱負和成果中揩油,你想也別想?!悖o權和低劣的女人上床。”1968年7月初,納撒面交蘭德一封長信,表示他不能與蘭德恢復情人關系,只希望保持友誼。蘭德感到被拋棄了,她看了幾頁就破口大罵,要求納撒和帕翠亞斷絕往來。膽怯的納撒同意了。
一個多月后,蘭德通過芭芭拉知曉了全部真相,包括納撒對她的長期欺騙。蘭德向納撒大吼:“你敢拒絕我?我是你的最高價值,你說過你的生命中不能沒有我,你說過我是你夢寐以求卻在現實中不抱希望能遇到的女人!”她狠狠打了納撒幾耳光,然后向他發(fā)出惡毒的詛咒:“如果你還有點良知,心理還算健康的話,接下來二十年就該陽痿!”蘭德隨后向學員們發(fā)出公告,稱她與納撒和芭芭拉永絕一切關系。兩人離開了紐約,納撒與帕翠亞正式結婚,遷往洛杉磯居住。蘭德則回到了丈夫奧康納的懷抱。
蘭德生前和眾弟子們維護著自己的一代宗師形象,私生活并不怎么為人所知。納撒和芭芭拉也守口如瓶,只跟幾個人透露過真相。蘭德于1982年去世,四年后芭芭拉出版了《蘭德的激情》(Passion of Ayn Rand)一書。又過了三年,納撒也公開了自己的回憶錄《審判日——我與安·蘭德度過的歲月》(Judgment Day: My Years with Ayn Rand)。這兩本傳記批露了蘭德等人的多角戀情,出版后引起輿論嘩然。2005年,瓦利恩特(James S. Valliant)根據蘭德的日志出版了《安·蘭德批評者的激情》(The Passion of Ayn Rand's Critics),反駁了布蘭登夫婦對她的一些負面描述。這樣的故事總會有羅生門式的多重版本,不過枝節(jié)上的爭議并不妨礙本文下面的分析。
《蘭德的激情》《審判日——我與安·蘭德度過的歲月》《安·蘭德批評者的激情》
安·蘭德的性愛觀
在傳統(tǒng)的中國人看來,蘭德與納撒的戀情具有三重不倫的意味。一是不守婦道,背叛丈夫奧康納,與其他男子尋歡作樂;二是不循師道,與門徒發(fā)生了肉體關系;三是不具長者之風,用蘭德自己的話來說,她成了“一個追逐小白臉的老女人”。持有這些價值觀的人完全可以給蘭德貼上“蕩婦”的標簽。蘭德的情事如果發(fā)生在中國,想必會遭遇更可怕的輿論攻勢——想想當年楊振寧和翁帆的婚姻在網上引起多少嘲諷和謾罵吧。然而,蘭德的不倫之戀不僅符合其人生哲學,也體現出她保守的審美傾向。
在一本全球女哲學家的傳記集中,蘭德的作者海爾(Jenny Heyl)這樣評價道:“……她(蘭德)的文藝仿效了她的人生,她的人生也效仿了她的文藝?!庇行┳骷艺f一套做一套,蘭德卻實踐了知行合一的原則。她將自己的思想稱為“客觀主義”。就本體論和認識論而言,客觀主義接近我們熟悉的唯物主義哲學。她的倫理學則極力批判利他主義,張揚個人主義。蘭德小說《源泉》中的主人公洛克就體現了這種哲學的典型人格。他有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質,既使整個世界都反對他,洛克依然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
以自我為中心的客觀主義哲學也體現在蘭德的性愛觀中。十九世紀以前的西方哲人大都不屑于談論床笫之事,德國哲學家叔本華首先承認了性愛之于人類精神的關鍵意義。他將性活動視為意志的集中體現,性欲不滿是痛苦的根源,滿足則是無聊的開始。盡管蘭德的哲學也重視性愛,她的立場更接近尼采,將性愛看作自我價值的最高實現?!栋⑻乩孤柭柤纭繁还J為蘭德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作,其中的人物弗朗西斯科曾說:“那些自輕自賤的人竟然想通過性冒險贏回自己的自信——這真是南轅北轍,因為性并不是前因,而是后果,是一個人自然價值感的一種表現……”
蘭德相信,性愛絕不僅僅是一種生理需求,還是全部人格的精神體現。她鄙視將性視為動物本能的觀念,甚至借弗朗西斯科之口宣稱:“只要跟我說一個人性興趣的指向,我就能告訴你他整個的人生哲學?!痹谒磥?,性愛追求必然是自私的,沒有人會出于無私的理由投入這種活動。對男人來說,一位女子越能反映出他深刻的自我形象,就越能吸引他。因此,“一個對自己的價值有無限自豪的確信的男人,總會希望得到他能找到的最高級別的女人,他所渴慕的女人,最強最難征服的女人——因為只有擁有了一位女英雄,他才會得到一種成就感……”我們只要將這句話中的“男人”和“女人”互換,就可以知道蘭德本人的性愛觀。
在蘭德的倫理體系里,性愛活動具有強烈的道德性。這種道德性并非基于人際關系,也不受限于社會規(guī)范,而在于是否忠實自我。蘭德與奧康納成婚時,幾位友人曾說蘭德的簽證快到期了,她需要找個辦法讓自己留在美國。這實在小看了蘭德。她也許會借助婚姻獲得綠卡,但她不可能為此嫁給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男子。除了與納撒的婚外情,蘭德與奧康納的婚姻生活相當穩(wěn)定,持續(xù)了半個世紀之久,直到奧康納死在她懷里。
蘭德的性別觀念也很傳統(tǒng),她既覺得同性戀者“惡心”,也認為女性不該當總統(tǒng),因為每個女人都應找到可以仰視的男人,而女總統(tǒng)無法仰視任何男人。她本人自視甚高,常有鶴立雞群之感,只欣賞有陽剛之氣的男性精英,而這樣的人少之又少。有些學員曾向她暗表愛慕之意,她一概置之不理。蘭德很少遇到心儀的男性,可愛情之神還是在年近半百時眷顧了她。海勒這樣評價她與納撒的婚外情:“對他們來說,相愛在哲學上是不可避免的,是浪漫的,在道德上是正確的?!?/p>
同時這也意味著,納撒與帕翠亞偷情,不只是在肉體上背叛了蘭德;更可怕的是,這是一次針對客觀主義的叛教行為。既然性愛體現了一個人精神上最高層次的追求,而只有她和納撒達到了這種境界,兩人在對方身上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納撒是不應當去尋找其他女人的。然而,他卻愛上了帕翠亞,這正是蘭德最鄙視的那種男性——“他絕望地狂呼,因為他對他尊敬的女人毫無感覺,卻發(fā)現自己受縛于對陰溝里的蕩婦的不可遏止的激情中?!?她于是激烈地指責納撒是個“對賣唱姑娘的肉體產生性沖動”而拋棄了自己最高價值的男人。
安·蘭德的批評者提到她的師生戀,不僅想說她在情感上是放縱的,還要借此諷刺她在精神上也是貪婪的。林行止先生稱蘭德堅信“自私自利和貪婪是資本主義社會前行的原動力”,“貪婪在蘭德詞典中有正面意義,她的不少著述遂被暴發(fā)的‘新錢’們視為貪婪的福音(The Gospel of Greed)?!痹凇短乩势侦`魂中的女人》一文中,許紀霖教授也說:“她對個人主義(確切地說是精英主義)所具有的狂熱,與清教徒的審慎與謙卑格格不入,對人性中與生俱來的貪婪和驕傲也缺乏起碼的警惕?!逼鋵?,蘭德恰恰是個反對貪婪和拜金的思想家。
蘭德筆下的弗朗西斯科曾這樣批判“實用主義者”:“(他)輕視原則、抽象觀念、藝術、哲學和他自己的靈魂。他把獲取物質的客體視為存在的惟一目標——他嘲笑考慮它們的目的或是源頭的需要。他期望它們給他提供樂趣——他搞不懂為什么他得到的越多,他感覺到的反而越少。他是那種將時間花在追逐女人上的人。……他告訴自己他追求的一切不過是肉體的快感……在征服一具沒有靈魂可言的肉體中又會有什么光榮可言?”能寫出這樣一段文字的人,怎么可能貪得無厭?
蘭德本人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和精神追求,她書中的主人公在精神上也是自足的。將她視為貪婪者的教母,是對她的嚴重誤讀。蘭德理想中的社會建立在出于自愿的貿易基礎上,金錢只是這個社會的“工具與符號”——不僅是“自由國家的貨幣符號”,也是“自由思想的符號”。“它(金錢)可以把你帶到任何一個你想去的地方,但它不會取代你成為駕馭者。它會賦予你滿足自己欲望的手段,但它不會賦予你欲望?!币簿褪钦f,蘭德認為金錢只有工具性的價值,不應成為人類追求的根本目的。
安·蘭德
理性自負的悲劇
安·蘭德的婚外戀最終走向了徹底的悲劇。這一切為何會發(fā)生?在他編譯的《安蘭德傳》一書中,獨立學者劉仲敬寫道:“蘭德圈卻產生了東方式宮廷政治,最終把‘大維齊’布蘭登(納撒)都犧牲了。”如果我們僅僅將這段故事看成一部貪欲導致的宮斗劇,就不可能理解它真正的悲劇意味。
就情感生活來說,蘭德的信念是高貴的,行動是勇毅的。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她的人生哲學沒有問題,與納撒的婚外戀暴露了客觀主義的重大缺陷。正如許紀霖和劉仲敬曾指出的,蘭德的哲學有著理性主義的明顯特征。像其他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激進主義一樣,她的哲學也指向一種烏托邦,區(qū)別在于它是以絕對個人主義為導向的。作為一種規(guī)范倫理學,蘭德必然要求改造人性,塑造以客觀主義為指南的“新人”。作為教內大弟子,納撒被她視為最成功的實驗品,兩人的愛情正是這一改造的果實。
在婚外情被各自的配偶知曉后,蘭德也試圖通過理性,說服奧康納和芭芭拉接受她和納撒的情人關系:“你們知道我是怎樣的人,也知道納撒是怎樣的人……就我們的全部邏輯,就性愛含義的全部邏輯而論,我們必須愛彼此?!瓱o論你們倆感受如何,我相信你們的智力,我知道你們能夠體認我們對彼此感受的理性,而你們將理性置于一切之上?!薄叭绻覀兯娜说木辰绮粔蚋撸敲催@種情況就不會發(fā)生?!?/p>
蘭德成功地說服奧康納和芭芭拉,卻未能阻止納撒移情別戀。當兩人的師生戀開始,她像以往一樣追求靈肉結合的高貴愛情,渴望得到一個能夠征服自己的男子。不同的是,她已不再年輕。蘭德曾是個美麗自信的女性,不難贏得奧康納的忠心。可她認識納撒時已有四十五歲,比他大了二十五歲。初次見面時,納撒就發(fā)現蘭德比他想象的要矮和胖。芭芭拉回憶說,蘭德有雙迷人的黑眼睛,但“無論如何”不算美麗。兩人還注意到蘭德不修邊幅:她的長襪常常是破損的,裙子也褪了色,有時還不梳洗頭發(fā)。
1959年2月,美國著名主持人華萊士邀請?zhí)m德上電視接受訪談。蘭德在鏡頭中的表現雖不如多年后的一位中國長者那樣談笑風生,卻也顯示出睿智和理性的成熟風采。不過,她畢竟不是青春靚麗的少女了。她對納撒的吸引力,更多來自擁有的話語權力,而非自身的女性魅力。蘭德也曾問過納撒,他是否嫌她上了年紀,納撒則膽怯地矢口否認。與帕翠婭偷情的時候,他還欺騙蘭德說:“你會一直擁有性魅力,任何年紀,你都是無人能比的。”
蘭德對納撒的感情在精神和情欲層面是一致的,納撒對她卻非如此。她相信納撒和她一樣,以理性作為感情的基石??杉{撒的內心不得不承認,年輕貌美的帕翠亞比徐娘半老的蘭德更有吸引力,雖然后者才是他的精神支柱。蘭德的理論聽上去很迷惑人,可它為性愛賦予了過多的精神內涵,仿佛性愛可以擺脫基本的生物規(guī)律,僅憑理性便能激發(fā)出荷爾蒙。與納撒的矛盾爆發(fā)后,蘭德完全不承認年齡差距是根本問題,依然自欺欺人地活在“理性”的世界里。在1989年的一次演講中,納撒則痛苦地懺悔道:“我把孤獨、夫妻間的失望、對蘭德難以置信的欽慕、英雄崇拜與愛情混在一起了?!?/p>
蘭德將納撒視為“精神繼承人”,她曾說:“納撒對我永遠代表了未來,而未來就存在于現實中……”他的叛教行為之于蘭德,相于林彪事件對毛澤東的打擊。讀到納撒長信的那個夜晚,蘭德低聲自語:“我的生命結束了。他將我連根拔起?!笨陀^主義的信奉者也因納撒事件而深感疑惑,甚至引發(fā)了激烈爭論。蘭德指定的接班人以最戲劇性的方式與她決裂,在美國西岸“另立中央”,開始傳授一套強調感情因素的“修正主義”心理學。
在一次訪談中,芭芭拉說她寫作《蘭德的激情》,部分是為了“讓蘭德從自我神化的需要中擺脫出來……她只是一個人,一個女人……”單就情感生活而言,蘭德不如與她同時代的法國女思想家波伏娃成熟。盡管波伏娃在很大程度上也相信人性可以改造——所謂“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建構的”,她對男性的了解比蘭德更接近現實。她與薩特都有過其他情人,兩人都為此產生過醋意,但畢竟沒有鬧到徹底絕裂。波伏娃也曾與比她小十七歲的朗茲曼有過一段戀情。持續(xù)六年后,在波伏娃五十歲的年紀,朗茲曼同她分手,她平靜地接受這一切。
蘭德畢生宣揚“理性”,致力于改造“人性”。她曾觀看美國宇航飛船升空,稱贊它代表理性的光輝,代表勇氣和誠實等美德。然而,就男女情事而論,其本質就是“感情用事”的,這里“人性”必然勝過“理性”。蘭德和納撒都因客觀主義而成名,也都陷入了這種哲學錯誤的性愛理論而難以脫身,這導致了他們的情感悲劇。誠如蘭德所言,人類的感情自有其原因,這原因卻不在理性的世界中。
今天,安·蘭德被冠以“市場女神”的名號,她的大名變成了商業(yè)人士的護身符,而她理論中的道德性則被剝離了。在蘭德生前,有份美國報紙就嘲笑說:“蘭德小姐堪稱自由企業(yè)的圣女貞德,只是用美元代替了十字架?!痹谒篮?,林行止先生寫道:“宣揚這種(自私)哲學,在新經濟潮流中成功的弄潮兒和官商勾結有道的財主從此有了精神寄托,理直氣壯地牟取暴利,并心安理得地享受飛來橫財!”一位追求高貴的尼采式思想家,就這樣被誤解為庸俗價值觀的捍衛(wèi)者,這恐怕是蘭德人生最大的悲劇。
最后說一句,《蘭德的激情》雖是部三級片,有些性愛場面,但并不低俗露骨。蘭德一角由英國著名女演員米倫(Helen Mirren)主演,她曾當過戛納和奧斯卡影后,也因此片獲得了艾美獎的最佳女主角。讀者不妨找來看看,相信一定會從中得到藝術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