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考古發(fā)掘團隊近日披露研究成果稱,該遺址出土的水簡,為全國首次發(fā)現的明代皇帝敕命大臣開展的“投龍”儀式的禮器,系明代在武當山舉行國家祭祀大典的重要見證…
2023-02-15
澎湃新聞今天(15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2023年第一季度“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發(fā)布的五個項目分別來自河北、云南、甘肅、寧夏和內蒙古,揭示了從距今上萬年的新石器時代到宋元時…
2023-02-15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對外公布夏縣轅村遺址考古新發(fā)現,夏縣轅村遺址位于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裴介鎮(zhèn)轅村,經調查,轅村遺址是以新石器時代和夏商時期遺存為主體的古代聚落遺址,總面積…
2023-02-14
記者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在陜西省韓城市陶渠遺址發(fā)現西周、東周時期8座“甲”字形大墓,發(fā)掘完成的7座。
2023-02-12
墓葬是呈現當時社會喪葬禮儀的重要部分,是展示社會物質層面的重要載體,也是映射當時社會經濟、文化藝術、精神信仰等內容的重要窗口。
2023-02-11
澎湃新聞學術界以往在研究維新變法時,主要把關注點放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思想和行動上,而隨著研究路徑的轉移,維新運動史也出現了新的研究方向,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討論維新運動對士紳…
2023-02-11
澎湃新聞古人有“制器尚象”的傳統(tǒng),鳥很早便是制作器物時模擬取材的對象,或許是那羽翮飄飛、于天空中劃下一道優(yōu)美弧線的片刻,能夠帶給人無盡的超脫自由之感
2023-02-09
澎湃新聞2012年景德鎮(zhèn)落馬橋窯址元末明初地層出土了一件青花漏斗形器,為此前未發(fā)現過的新器類,結合同地層出土的其他遺物并與紀年資料等進行比對,可以判定其為一件元代青花瓷。
2023-02-08
澎湃新聞“邛竹杖”,即筇竹杖,因產于蜀地的古邛都國而得名,筇,邛地所產之竹也。中國現今存世最早的竹譜類著作晉戴凱之《竹譜》就曾提到:“竹之堪杖,莫尚于筇。”筇竹杖出現在大夏,可…
2023-02-07
澎湃新聞1899年,章太炎在東京結識明治哲學的“性格決定者”井上哲次郎,兩人有多次晤談。章太炎雖佩服井上哲次郎學識淵博,但他當時還沉迷于社會學,認為哲學“最無用”。
2023-02-05
由馬伯庸暢銷小說《長安的荔枝》改編的同名劇集正在熱播,劇集上線之后,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