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草藥栽培

三:黃芩

中草藥栽培及經(jīng)濟蟲類養(yǎng)殖技術 作者:北京市人民政府農(nóng)林辦公室科教處,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農(nóng)業(yè)科技信息研究所主編


 ?。ㄒ唬└攀?br/>
  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干燥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0年版收載。黃芩始載于《本經(jīng)》?!秳e錄》稱:“生秭歸(今湖北秭歸縣)川谷及冤句(今山東荷澤縣)”弘景曰:“今第一出彭城(今江蘇銅山縣)、郁州(今江蘇灌云縣)亦有之”《新修本草》載:“今出宜州(今湖北宜昌)、鹿州(今陜西鹿縣)、涇州(今甘肅涇縣)者佳,兗州者大實而好,名燉尾芩也”《本草圖經(jīng)》云:“今川蜀、河東、陜西近郡皆有之。苗長尺余,莖干粗如箸,葉從地四面叢生,類紫草,高一尺許,亦有獨莖者,葉細長,青色,兩面相對,六月開紫花,根黃如知母粗細,長四五寸”《吳普本草》云:“二月生,赤黃葉,兩兩四四相值,莖空中,或方園,高三四尺,四月花紫紅赤。五月實黑,根黃”《本草綱目》載:“宿芩乃舊根,多中空,外黃內黑,即可謂片芩。子芩乃新根,多內實,即可謂條芩。或云西芩多中空而色黔,北芩多內實而深黃”古人所描述的植物形態(tài)基本與現(xiàn)在所用的正品黃芩一致。

  黃芩味苦,性寒,歸肺、心、肝、膽、大腸經(jīng),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止血、安胎,主治肺熱咳嗽、熱病高熱神昏、肝火頭痛、目赤、濕熱黃疸、瀉痢、熱淋、吐衄、崩漏、胎熱不安、癰腫疔瘡。

  黃苓的主要成分是黃酮和黃酮醇、二氫黃酮和二氫黃酮醇、苯乙醇糖甙、揮發(fā)油以及葡萄糖、蔗糖、苯甲酸、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和苯甲醇等。

  黃芩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球菌、痢疾桿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霍亂弧菌等有抗菌作用,黃芩水浸劑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等10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浸制劑對流感病毒PRS株與亞洲甲型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黃芩水提取物有抗變態(tài)反應作用;黃芩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黃芩煎劑有解熱作用,鎮(zhèn)靜作用;黃芩甙有降壓作用,降血脂作用;黃芩醇提取物有利膽作用,保肝作用;黃芩甙有解痙、抗氧化、利尿的作用,對糖尿病和白內障有治療作用。

  (二)黃芩的植物形態(tài)、分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

  1.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莖鈍四梭形,具細條紋,無毛或被上曲至開展的微柔毛,綠色或常帶紫色;自基部分枝多而細。葉交互對生,無柄或幾乎無柄,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5~4.5厘米,寬3~12毫米,先端鈍,基部近圓形,全緣,上面深綠色,無毛或微有毛,下面淡綠色,沿中脈被柔毛,密被黑色下陷的腺點??偁罨ㄐ蝽斏蛞干蛞粋?,長7~15厘米;苞片葉狀,卵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4~11毫米,近無毛;花萼二唇形,紫綠色,上唇背部有盾狀附屬物,果時增大,膜質;花冠二唇形,藍紫色或紫紅色,上唇盔狀,先端微缺,下唇寬,中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寬7.5毫米,兩側裂片向上唇靠攏,花冠管細,基部驟曲;雄蕊4,稍露出,藥寶裂口有白色髯毛;子房褐色,無毛,4深裂,生于環(huán)狀花盤上,花柱細長,先端微裂。小堅果4,卵球形,長1.5毫米,徑1毫米,黑褐色,有瘤?;ㄆ谠?~9月,果期在8~10月(圖1-3)。

  2.分布

  野生黃芩資源廣泛分布于從河西走廊、四川涼山一線以東到云南、貴州、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山東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qū),包括東北地區(qū)、華北地區(qū)全部和部分華中、西南地區(qū),即東經(jīng)110°~130°、北緯34°~57°范圍內均有生長。野生資源主要集中在華北北部的部分省區(qū),即內蒙古中北部,陜西、山西、河北、北京北部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西部。全國野生資源的蘊藏量約1.5億公斤,其中蘊藏量100~500萬公斤的有內蒙古牙克石、額爾古鈉左、鄂倫春等旗;50~100萬公斤的有內蒙古扎蘭屯、黑龍江大慶、杜爾伯特;10~50萬公斤的有河北赤城、豐寧、圍場、隆化,山西五臺、內蒙古阿魯稱爾沁、仕德等27個縣旗。河北壩上地區(qū)是地道黃芩的主產(chǎn)區(qū),素有“熱河黃芩”之美譽。

  3.生態(tài)環(huán)境

  黃苓喜溫暖涼爽氣候,耐寒、耐旱、耐瘠薄,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可耐-30℃的低溫,適宜生長在陽光充足、土層深厚、肥沃的中性和微堿性壤土或沙質壤土環(huán)境,在中心分布區(qū)常與一些禾草、蒿類或雜類草共生。在中溫帶山地草原常見于海拔600~1500米向陽山坡或高原草原等處,林下陰濕地少見。適宜黃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般為年太陽總幅射量在110~135千卡/厘米2,以120千卡/厘米2為適宜;年平均氣溫-4~8℃,最適均溫為2~4℃,成年植株的地下部分在-35℃低溫下仍能安全越冬,35℃高溫不致枯死,但不能經(jīng)受40℃以上的持續(xù)高溫;年降水量400~600毫米;土壤pH值7或稍大于7為宜,排水不暢地塊不宜栽培。

 ?。ㄈS芩的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鑒于黃芩喜光、怕澇的習性,應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背風向陽、光照充足、無樹木遮光、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富含腐殖質的淡栗鈣土或沙質壤土地塊。地塊確定后,要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優(yōu)質腐熟的農(nóng)家肥5000公斤,加過磷酸鈣30公斤和適量鉀肥。深耕土地25~30厘米,耙細耙平,然后做成寬1.2米的平畦備播。

  圖1-3黃芩

  1.花枝;2.藥材(黃芩)〖TS)〗

  2.種植方法

 ?。?)種子繁殖①選種黃芩花期長達2~3個月,種子成熟期很不一致,而且極易脫落,需隨熟隨收,最后可連果枝剪下,曬干收獲種子,去凈雜質備用。種子的質量要求是籽粒飽滿,大小均勻,色澤鮮明,具原品種優(yōu)良特征,無病蟲害,發(fā)芽率高,發(fā)芽勢強。這樣的種子播種后生長整齊,便于管理,并可減少田間雜草和病蟲危害。

 ?、诜N子直播播種期根據(jù)當?shù)貤l件適當掌握以能達到苗全苗壯為目的。春播在3~4月,夏播一般在雨季北方7~8月,也可以冬播(即11月),以春播產(chǎn)量最高。無灌溉條件的地方,應在雨季播種。一般采用條播,按行距25~30厘米開2~3厘米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土1厘米左右,播后輕輕鎮(zhèn)壓。每畝播種量0.5~0.75公斤,因種子細小,為避免播種不勻,播種時可摻5~10倍細沙混勻后播種。如土壤濕度適中,大約15天左右即可出苗,干旱地區(qū)雨季播種5~7天出苗。黃芩種子很小,播種時覆土又不能太厚,常因土壤干旱或表土不平而出苗不全,造成連片的缺苗斷垅。因此,黃芩種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如何保全苗保壯苗。各地藥農(nóng)創(chuàng)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總結為整地要深耕細耙,地平土細;播種時如過干旱,播后要及時澆水,苗出全前和苗后一段時間內都要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在沒有灌溉條件的地方應選雨季播種;播種時最好進行催芽處理,以縮短出苗時間,但催芽的種子應播在墑情好的土壤,如遇卡脖子旱,出苗后也會枯死。催芽時:一般用40~45℃的溫水將種子浸泡5~6小時,撈出放在20~25℃的條件下保濕,每天用清水淋洗2次,待大部分種子胚芽萌動后即可播種。干旱地區(qū),春季播種可用塑料薄膜覆蓋留濕保墑。有些特別干旱的山坡地,可采用園地育苗,大田移栽的方法。

 ?、塾缫圃赃x背風向陽的地塊作苗圃,于3月播種,畝用種1.5公斤,注意保溫、保濕,出苗后及時間苗,株距保持5厘米左右,加強肥水管理,次年春季土壤解凍后馬上移栽大田,行距18厘米,株距9厘米,育苗面積和大田移栽面積之比一般為1∶5。華北平原及其以南地區(qū)當年即可收獲,河北壩上需2~3年。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成敗的關鍵在于繁殖季節(jié)和取條部位。春、夏、秋季都可以進行扦插,但以春季5、6月份扦插成活率高,成活后雨季移栽,到冬前形成大苗,便可安全越冬。插條應選莖尖半木質化的幼嫩部位,不用任何處理,扦插成活率可達90%以上,不能用莖的中、下部。扦插基質可用砂、砂摻蛭石或砂質壤土均可。扦插時:剪取莖端6~10厘米長嫩莖作插條,把下面2節(jié)的葉去掉,保留3~4片葉片,按行株距10×5厘米插于準備好的苗床,時間以陰天為好,晴天宜選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4點以后扦插,要隨剪隨插,保持扦條新鮮,插后澆水,并搭蔭棚(蔭蔽度50%~80%)遮蔭,每天早晚澆水,水量不宜過大,否則易引起扦條腐爛,影響成活。插后40~50天即可移栽大田,株行距以15厘米×30厘米為宜。用扦插育苗法栽植的黃芩,不但產(chǎn)量高,品質也好,平均畝產(chǎn)達385公斤,最高畝產(chǎn)712公斤,有效成分黃芩甙的含量高達13.4%,超過《中國藥典》不低于4%的規(guī)定,也高于種子繁殖12.9%和野生種9.4%,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新技術。

  (3)分株繁殖

  可在收獲時進行。采收時選取高產(chǎn)優(yōu)質植株,切取主根留作藥用,根頭部分供繁殖用。冬季采收的可將根頭埋在窖內,第二年春天再分根栽種。若春季采挖,可隨挖隨栽。為了提高繁殖數(shù)量,可根據(jù)根頭的自然形狀,用刀劈成若干個單株,每個單株留3~4個芽眼,然后按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栽于大田。分根繁殖成活率高,生長快,可縮短生產(chǎn)周期。

  3.田間管理

 ?。?)間苗定苗

  出苗后要間去過密的弱苗。當苗高6~7厘米時,按株距12~15厘米定苗,并對缺苗的地方進行補苗,補苗時一定要帶土移栽,可把過密的苗移來補苗,栽后澆水。補栽時間要避開中午,宜在下午3點后進行。

 ?。?)中耕

  春季需中耕2~3次,中耕宜淺,不能損傷藥根。

  (3)追肥

  定苗后,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施稀人糞尿500公斤,6~7月追磷酸二銨30公斤。第2年和第3年返青后和6月下旬封垅前各追一次人糞尿500~1000公斤。開花期進行葉面噴肥,畝用磷酸二氫鉀0.6公斤,分3次于晴天噴霧。

  (4)排灌

  黃芩一般不需澆水,但如遇持續(xù)干旱時要適當澆水。黃芩怕澇,雨季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免爛根死苗,降低產(chǎn)量和品質。

 ?。ㄋ模S芩的病蟲害防治

  1.病害

 ?。?)葉枯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為害葉,從葉尖或葉緣向內延伸成不規(guī)則黑褐色病斑,迅速自下而上蔓延,最后葉片枯死。高溫多雨季節(jié)發(fā)病重,初為點片發(fā)生,如不及時防治可蔓延至全田。

  防治方法:冬季處理病殘株,消滅越冬菌源。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120波爾多液噴霧,每7~10天1次,連續(xù)2~3次。

 ?。?)白粉病白粉病主要是侵染葉片。葉的兩面生白色狀斑,好象撒上一層白粉一樣,病斑匯合而布滿整個葉片,最后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點。田間濕度大時易發(fā)病。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注意田間通風透光,防止脫肥早衰等。用50%代森銨1000倍液或0.1%~0.2%可濕性硫磺粉噴施。

  2.蟲害黃芩舞蛾

  舞蛾是黃芩的重要蟲害。以幼蟲在葉背作薄絲巢,蟲體在絲巢內取食葉肉,僅留下表皮,以蛹在殘葉上越冬。

  防治方法:清園,處理枯枝落葉等殘株。發(fā)生期用90%敵百蟲8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每7~10天1次,連續(xù)噴2~3次,以控制住蟲情危害為度。

  (五)黃芩的采收、加工與貯藏

  1.采收加工

  黃芩生長到2~3年便可采挖,但3年生的鮮根和干根產(chǎn)量均比2年生增加一倍左右,商品根產(chǎn)量高出2~3倍,而且主要有效成分黃芩甙的含量也較高,故以生長3年為收獲最佳期。有人對黃芩根的黃芩甙進行過定期測定,結果表明,黃芩甙含量最高時期為秋季落葉后。因此,可以認為,最佳采收期應是3年生,秋季地上部分枯萎之后。黃芩根系深長,根條易斷,采收時需要深挖,不能刨斷根。去掉殘莖,曬半干剝去外皮,捆成小把,曬干或烘干,在晾曬過程中,避免暴曬過度發(fā)紅,同時防止水濕雨淋,黃苓見水變綠,最后發(fā)黑影響質量。鮮貨折干率為3~41。

  2.貯藏

  黃芩一般用麻袋包裝,每件25公斤,貯于干燥通風的地方,適宜溫度30℃,相對濕度70%~75%,安全水分11%~13%。黃芩夏季高溫季節(jié)易受潮變色和蟲蛀。防治方法:貯藏期間保持環(huán)境整潔;高溫高濕季節(jié)前,按垛或按件密封保藏;發(fā)現(xiàn)受潮或輕度霉變品,及時翻垛、通風或晾曬。密閉倉庫充氮氣(或C02)養(yǎng)護,無霉變和蟲害,色澤氣味正常,對黃芩成分無明顯影響。用10000:1的蓽澄茄揮發(fā)油密封熏蒸6天,其霉菌含量大大減少。

  實驗證明,用蓽澄茄揮發(fā)油熏蒸防霉,具有經(jīng)濟、實用、無殘毒等優(yōu)點。

  (六)黃芩的規(guī)格標準

  根據(jù)國家醫(y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制訂的藥材商品規(guī)格標準,黃芩商品分條芩和枯碎芩兩個品別。

  1.條芩

  一級:干貨。呈圓錐形,上部比較粗糙,有明顯的網(wǎng)紋及扭曲的縱皺。下部皮細有順紋或皺紋。表面黃色或黃棕色。質堅、脆。斷面深黃色,上端中央間有黃綠色或棕褐色的枯心。氣微,味苦。條長10厘米以上,中部直徑1厘米以上,去凈粗皮,無雜質,蟲蛀和霉變。

  二級:干貨。呈圓錐形,上部皮較粗糙,有明顯的網(wǎng)紋及扭曲的縱皺。下部皮細有順紋或皺紋。表面黃色或黃棕色,質堅、脆。斷面深黃色,上端中央間有黃綠色或棕褐色的枯心。氣微,味苦。條長4厘米以上,中部直徑1厘米以下,但不小于0.4厘米,去凈粗皮。無雜質、蟲蛀和霉變。

  2.枯碎芩

  統(tǒng)貨:干貨。即老根多中空的枯芩和塊片碎芩及破碎尾芩。表面黃色或淺黃色。質堅、脆。斷面黃色。氣微,味苦。無粗皮,莖蘆、碎渣、雜質、蟲蛀、霉變。

 ?。ㄆ撸S芩的市場分析

  黃芩為我國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需求數(shù)量很大,是全國中藥材大品種之一。據(jù)記載,臨床應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xiàn)在仍然是清熱瀉火、消炎鎮(zhèn)痛的主要品種。除中醫(yī)配方外,大量用于中成藥的原料。根據(jù)“全國中成藥產(chǎn)品目錄”第一部的統(tǒng)計資料,66種蜜丸中有45種含黃芩,64種片劑中有46種應用黃芩,36種水丸也有25種用黃芩。也就是說,70%的中成藥都含有黃芩。另外,黃芩的提取物黃芩素、黃芩甙作為制藥原料,用量也很大,為黃芩的進一步開發(fā)利用開辟了新的途徑。據(jù)國外報道,黃芩酊劑可治療動脈硬化性高血壓及神經(jīng)性機能障礙,也可消除高血壓引起的頭痛、失眠、胸悶等癥。因此,目前黃芩的應用和開發(fā)越來越受到國內外醫(yī)學界的關注,需求量也隨之急劇增加。

  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有力地刺激了黃芩市場的發(fā)展。據(jù)統(tǒng)計,50~60年代,黃芩的購銷量在200~300萬公斤;70年代增加到400萬公斤;1983年黃芩的收購量猛增到2100萬公斤,銷售量增加到800萬公斤,分別比50、60年代增長7~8倍和3倍。價格從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10年間一直保持在12~15元/公斤。近些年,有的藥市還有上升趨勢。

  我國黃芩的商品主要來源于野生資源,家種黃芩雖然成功,但因種子采收量小、栽培技術要求高,家種黃芩種植面積一直不大。野生黃芩經(jīng)過長期的掠奪性采挖,特別是1983年的超量濫刨,使臨近的山區(qū)和草原的黃芩被采挖一空,絕大部分地區(qū)瀕臨滅絕。所剩野生資源多是在邊遠地區(qū),交通不便、條件惡劣、人煙稀少,采挖困難。此外,近十多年來,北方一直干旱少雨,野生資源的恢復十分緩慢,十分困難。況且,因黃芩的高額利潤,人們還在不斷的采挖,野生資源在繼續(xù)萎縮,產(chǎn)品質量在繼續(xù)下降。黃芩的市場供應不容樂觀的局面,為黃芩生產(chǎn)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機遇。一是在地道產(chǎn)區(qū)建立黃芩野生資源保護區(qū),采取人工種植、野生生長等措施,恢復野生黃芩群落,認真貫徹采、護、育并舉的方針,計劃采挖,邊采邊種,經(jīng)過幾年的少采、多種、多養(yǎng),使黃芩資源形成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進入良性循環(huán)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軌道。二是建立人種種植基地,用現(xiàn)代技術指導黃芩生產(chǎn),推廣高產(chǎn)優(yōu)質黃芩栽培技術,選育優(yōu)良品種,提高黃芩的產(chǎn)量和質量,以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并為藥農(nóng)創(chuàng)造更高的經(jīng)濟效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