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八章 強任大總統(tǒng)

民國春秋 作者:劉鳳舞 編著


  袁世凱在鎮(zhèn)壓“二次革命”后,在1913年7至12月,先后命倪嗣沖為安徽都督、鄭汝成為上海鎮(zhèn)守使、龍濟光為廣東都督、李純?yōu)榻鞫级?、張勛為江蘇都督、湯薌銘為湖南都督、段祺瑞為湖北都督、劉冠雄為福建都督。除了川、黔、滇、桂四省,他基本上占踞了中國南部,使自己走向了統(tǒng)治的頂峰。

  袁世凱為了讓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tǒng),還暫時保留著國民黨議員占多數(shù)的國會。議員的年俸為5000元,于是,這批國民黨員貪戀著議員的地位,仍然留在北京,與進步黨合作議訂憲法。國民黨議員中雖然也有人主張運用國會和法律來倒袁,而有不少國民黨議員,已被袁世凱收買。

  大權(quán)在握、不可一世的袁世凱,對那些有反袁情緒和反袁嫌疑的國民黨議員,開始了血腥鎮(zhèn)壓。他授意軍政執(zhí)法處,以“串通亂黨”為詞,逮捕8名國民黨議員,即參議院議員朱念祖、丁象謙、張我華、高蔭藻、趙世鈺,眾議院議員劉恩格、褚輔成、常恒芳。這8名議員多半是皖籍議員,而且都與軍政執(zhí)法處處長陸建章相識,張我華、趙世鈺、褚輔成、劉恩格四人兼憲革會委員。國民黨不僅少了8名記員、憲革會4席,而且在大捉大捕壓力下,一夜之間,袁世凱又用重金拉走了10余名國民黨參議院議員,為他競選大總統(tǒng),鏟平道路。

  軍政執(zhí)法處直接受袁世凱領(lǐng)導,由袁的心腹陸建章任處長、霍占一任偵探長。軍政執(zhí)法處設(shè)在西單牌樓石虎胡同附近,為北京著名“四大山宅”之一。

  軍政執(zhí)法處的職權(quán)沒有限制,也不受法律約束,捉多少人,殺多少人,捉誰,殺誰,均不呈報,將人秘密處死,也不通知死者家屬。對革命黨人和國民黨議員監(jiān)視、逮捕、禁閉、殺戮,無所不干。所以參、眾兩院的議員們,一提起軍政執(zhí)法處,一提起處長陸建章,就談虎色變,心有余悸。國會議員們視軍政執(zhí)法處為羅剎鬼國。

  一日,陸建章飲酒正酣,監(jiān)獄看守忽來報告:天熱牢窄,囚徒很擠,怎么辦?陸建章聽了,命令把花名冊拿來,然后用紅筆圈了幾頁,交給執(zhí)法處進行槍決。

  有一個叫王劍魂的人,自南方來到北京,遭到逮捕,由陸建章親自審訊,照例先問人犯姓名、年齡、籍貫。王答名“劍魂”,陸建章聽了,立即拍案大喝道:“不用再問了,拉出去槍斃,憑你這個名字,就該槍斃!”

  在袁世凱的淫威下,眾議院提議先選總統(tǒng),后制憲法,以213票對126票通過這項法案,參議院也照樣通過了。于是,憲革會便先制出大總統(tǒng)選舉法,作為將來憲法內(nèi)容之一部分,提前公布,以便大選之進行。

  袁世凱仍然不放心,特用金錢收買,授意梁士詒組織一個“公民黨”,充當威逼國會選舉總統(tǒng)的打手。那黎元洪積極配合,會同19省都督、民政長致電參、眾兩院,脅迫其將一切議案,概從緩議,同心協(xié)力,編制憲法,先訂總統(tǒng)選舉之一則,即從選舉總統(tǒng)入手。同時指揮進步黨與公民黨相配合,壓迫國民黨議員接受先選舉總統(tǒng)后訂憲法的方案。黎元洪致電進步黨負責人梁啟超、湯化龍,明確表示:“揆察現(xiàn)狀,似須先選總統(tǒng)方足以定人心,……公意如以為然,即請急力主持。”他又致電參、眾兩院,催促快速選舉總統(tǒng),甚至指名推舉,屬意于袁世凱,盛贊袁“雄才偉略,卓絕一時。再造共和,易如反掌。豈惟元洪信仰,即環(huán)球各國當無異詞”,要求兩院“速定大計,舉行盛典,浹旬之間,期于竣事”,表白自己已急切得“終日繞床,覺總統(tǒng)一日未定,儼若禍在眉睫者”。

  10月6日,舉行大總統(tǒng)選舉,選舉前,袁世凱顧慮重重,根據(jù)大總統(tǒng)選舉法規(guī)定,須“以選舉人總數(shù)2A3以上之列席,用無記名投票行之,得票滿投票人數(shù)3A4者為當選”。這次選舉,國民黨籍議員至少有350人以上,他們大都是堅持不選袁世凱。萬一第一次、第二次得票不滿法定數(shù),以致會議延期,國民黨議員就有可能以不出席相抵制,使選舉會一再延期,不但夜長夢多,而且對袁世凱來說,也有失體面。

  就在袁世凱為難的時候,梁士詒來到總統(tǒng)府,袁世凱忙問:“公民黨人怎么樣?”

  “大總統(tǒng)放心,我皆個別授意,他們都心領(lǐng)神會?!?br/>
  “我擔心進步黨人也靠不住?!痹绖P又提出疑問。

  梁士詒道:“進步黨也沒有問題,最棘手的是國民黨人,而且國會里國民黨人也最多!為了預防萬一國民黨人發(fā)難,我已做了安排,大選之日自有公民團在選舉會場外面助選!”

  袁世凱聽到這里,臉上始有了笑意,他贊許地點了點頭,抬起手搔了搔頭,連聲道:“很好,很好!”

  6日清晨,宣武門內(nèi)外,添了許多崗哨,而且都是雙崗,還有軍隊荷槍實彈,往來逡巡。選舉會場在眾議院會場。幾千名便衣軍警、地痞、流氓,打著“公民團”的旗幟,把選舉會場包圍得水泄不通。他們高喊:

  “今日非將公民所矚望的總統(tǒng)選出來,否則不許選舉人出議場一步!”

  “選舉袁世凱為大總統(tǒng)!”

  “不選袁世凱為大總統(tǒng),不許出議場一步!”

  眾議院院長湯化龍主持選舉會議。各黨派議員,到會選舉人為759人,超過2A3法定人數(shù)很多。以投票人數(shù)的3A4計算,得票為570票者才能當選。

  湯化龍預料投票三次,檢點人數(shù)、發(fā)票、填票、投票、開票、唱票一次約需要4個小時,三次投票共需要12個小時,所以,一天的功夫是完不成的,至少需要兩天。可是,眾議院外有幾千人“公民團”守候著,從上午8時起,重重包圍會場,許進不許出,四面圍墻,也站滿了軍警。

  選舉開始后,院外任何人不準進去。院內(nèi)的議員們想跨出大門,即遭到呵斥逼令退回,有頑強者硬要出去的,輕則遭受到“公民團”的破口大罵,重則拳腳相加,使議員們抱頭跑回選舉會場。

  第一次投票結(jié)果,袁世凱得票剛過半數(shù),離法定票額相差太遠。這時已中午時分,主席宣布休息后再繼續(xù)投票。

  這時,籍忠寅、田應璜、張漢、廖宗北、彭邦棟等議員,嗜吸大煙,癮發(fā)了,涕淚滿面,哈欠連天,想出門去吸幾口,然而守門的“公民”不準。這些煙徒們抓耳撓腮,捶胸頓足,扯發(fā)撕衣,洋相百出。

  進步黨本部派人送來兩擔面包點心,守門的“公民”們大聲喝道:“干什么的?”

  “送飯的!”

  “不行,快滾回去!不選出袁大總統(tǒng),誰也別想吃飯!”

  “我們是進步黨!”

  “進步黨?什么黨也不行!”

  “進步黨是擁護袁總統(tǒng)的!”送飯人道。

  “那就進去吧!”

  于是,“公民”們這才放行。

  國民黨本部也送來食品,守門的“公民”們聽說是給國民黨議員送飯,便破口大罵道:“餓死也是活該!三天選不出袁大總統(tǒng),就餓他三天!”

  于是,國民黨議員們挨著餓又繼續(xù)投票選舉。

  第二次計票,袁世凱得票較第一次多了若干票,但還是不到法定票額。這時,天已經(jīng)黑了,又不能散會,于是,主席湯化龍宣布,根據(jù)大總統(tǒng)選舉法第二條:“兩次投票無人當選時,就第二次得票較多者二名,決選之,以得票過投票人數(shù)之半者當選”之規(guī)定,請大家就得票較多的袁世凱、黎元洪二人投選其一,此外投選任何人,以廢票論,不唱被選人姓名。

  這個限制被選人的辦法,使袁世凱和黎元洪并列起來,雖然貶低了袁世凱的身價,但是,國民黨議員本不愿選,又不得不選,因為另選別人,選票不起作用。于是會場中響著嗡嗡的竊竊私語。

  國民黨議員們,一天沒吃一點東西,餓得頭昏眼花,手腳發(fā)軟,胃里一陣陣痙攣,心里一陣陣發(fā)慌。有的人意志仍然非常頑強,私下議論說:投黎元洪!餓死也不選袁世凱!也有的人的意志開始軟弱下來。而且會場外的“公民團”的叫喊聲一陣又一陣地傳進會場:

  “不選袁大總統(tǒng),誰也別想吃飯!”

  “不選袁大總統(tǒng),誰也別想睡覺!”

  議員們聽到外面的叫喊聲,一陣陣心煩意亂。尤其是那些煙徒們,涕淚滿面,哈欠連天,痛苦百般地在會場亂竄,到處尋找國民黨議員,在國民黨議員面前苦苦哀求,讓他們放棄自己的意愿,放棄自己的信念,趕快選出大總統(tǒng),好早早地散會。煙徒們又是拱手,又是敬禮,向國民黨議員乞求。而國民黨議員們饑餓、疲憊,也打起哈欠、流涕淚、神色近似麻木了。

  在這種情況下,一直到了晚上10點鐘才得出第三次投票結(jié)果,袁世凱得票過投票人數(shù)之半。于是,主席湯化龍大聲宣告:袁世凱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屆大總統(tǒng)。代表們鼓掌聲稀稀拉拉,有氣無力,國民黨議員們不鼓掌,進步黨中的老者、病者、饑餓者、發(fā)煙癮者,疲極無力,也不愿意鼓掌了。

  會場外的“公民團”聽說選舉完畢,也不歡呼萬歲,而是一轟而散,各自回家睡覺去了。

  次日繼續(xù)選舉副總統(tǒng),因為昨夜折騰得很晚,有許多人病倒在床,出席的人少了許多,又因議員們吸取了昨天挨餓的教訓,不想再折騰12小時才出結(jié)果,一次投票黎元洪便被選為副總統(tǒng)。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就任大總統(tǒng),就職宣誓儀式與開國紀念同日舉行。

  袁世凱宣誓就職,效仿前朝做法,選擇在太和殿舉行大總統(tǒng)就職典禮。上午舉行就職典禮,晚上9時30分在石大人胡同外交部大樓舉行茶舞會。規(guī)定參加典禮的文官,一律穿燕尾服;武官將軍,一律穿軍禮服;參加舞會時,一律穿晚禮服。

  上午10時,320名衛(wèi)士列隊走入大殿,他們戴全金線軍盔,穿藍色軍服,佩帶軍刀,分兩排站在距東西席前約十數(shù)步處,形成了一個警衛(wèi)的胡同。

  兩文兩武四位官員分別乘坐四座4人抬彩輿,彩輿至大殿前落地后,走出總統(tǒng)府秘書長梁士詒、秘書夏壽田。這兩位文官皆穿燕尾服;侍從武官長蔭昌、軍事處參議代理處長唐在禮,這兩位武官皆穿鈷藍色軍禮服,戴疊羽帽,佩參謀帶。

  接著,袁世凱乘著8人抬彩轎至。袁世凱身穿鈷藍色陸海軍大元帥禮服,下轎后,由梁士詒、夏壽田、蔭昌、唐在禮文武四官擁護前行,他那大元帥禮服上的金線裝飾熠熠閃光。

  袁世凱登上主席臺入座后,贊禮官程克引吭贊禮。

  袁世凱應聲而起,面向議長議員席宣誓:

  “余誓以至誠,謹守憲法,執(zhí)行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之職務(wù),謹誓?!?br/>
  誓畢,向議長議員席鞠躬。

  文武百官高呼“萬歲”,袁世凱臉上掛著笑意,沉醉迷戀的神色,舞于眉間。

  贊禮官繼續(xù)唱禮,由大禮官黃開文呈上就職宣言書,袁世凱又重行起立,宣讀,宣讀聲激烈、低沉有致。讀完,再行禮,禮畢,開始接見各國公使以及清皇室代表。其余一干人等,則由招待人員引至武英殿茶點。

  袁世凱午睡后,乘二人肩輿登上天安門城樓,由段祺瑞、王士珍、蔭昌、段芝貴、唐在禮等大員陪同參加閱兵儀式。

  2萬余人軍隊集結(jié)在天安門廣場上。將軍們結(jié)隊登上天安門城樓謁見袁世凱,匯報受閱軍隊情況。袁世凱向?qū)④妭冇栐?,爾后將軍們下城樓歸隊,分別傳達袁世凱的訓辭。

  閱兵儀式開始。由于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袁世凱沒看幾眼閱兵儀式,便回去休息,陪官們也一轟而散。開國紀念閱兵儀式的閱兵臺上,空寂無人,但士兵們?nèi)匀幻坝臧凑粘绦蛐凶咧?br/>
  袁世凱登上正式大總統(tǒng)寶座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過河拆橋,解散國民黨和國會。國會中的國民黨議員占去一半多,如果不把國民黨和國會搞掉,不僅袁世凱復辟帝制很難通過,就連他鞏固大總統(tǒng)的位置也十分困難。怎樣搞掉國民黨和國會?袁世凱想來想去,想起了他所操縱的熊氏內(nèi)閣。原準沒有好‘八字’?!币粋€公鴨嗓子的人說到這里,猛咳幾聲,吐了口痰,聽得出這是請他來京組閣。因為張謇認為國家前途黯淡,予以婉辭。袁世凱仍然敦促,張謇不得已,就推薦熊希齡擔任內(nèi)閣總理。張謇認為,熊希齡在唐紹儀內(nèi)閣任財政總長時,辦理大借款,頗得袁世凱賞識,認為一薦即準。

  袁世凱對熊希齡,本來是很器重的。唐閣變更,袁世凱任命熊希齡為熱河都統(tǒng)。熊希齡到熱河就任,扔下都統(tǒng)公署舊址,遷入珍寶堆積、美女如云的承德避暑山莊里辦公和居住。

  熊希齡住進避暑山莊后,就安排他的心腹與同鄉(xiāng)楊顯曾任公署總務(wù)科長,委托他清點莊內(nèi)的寶物,并把這些寶物收為己用。熊希齡不但自己受用這些寶物,還隨意送人。

  一日,姜桂題來訪,酒足飯飽之后,總不免帶著姜桂題去觀瞻他那些珍寶,臨別時,將一把乾隆皇帝喜用的折扇作為私人饋贈,送給了姜桂題。

  姜桂題也是袁世凱的心腹,歷來忠于袁世凱,他為了進一步討好袁世凱,以表忠心,就暗中將這個古物轉(zhuǎn)交給袁世凱,作為密報,以待立功。

  袁世凱順水推舟,事先沒有征求熊希齡的意見,便發(fā)表了由熊氏組閣。

  熊希齡在避暑山莊悠哉樂哉,突然得到由他組閣的消息,已是措手不及,無可奈何,惆悵入京,他感到前途黯淡,不愿上任,但命令已經(jīng)下達。袁世凱多次敦促他組閣,他都一再拖延。當他知道是張謇推薦他為國務(wù)總理,便向袁世凱提出,非張謇入閣而不組閣。他猜想,既然張謇不干國務(wù)總理,也決不會干什么總長,張謇若不入閣,他也就能辭掉國務(wù)總理,回承德去盡享富貴去了。

  袁世凱為了達到讓熊希齡組閣,就派專艦迎張謇入京。張謇覺得既然力辭了國務(wù)總理,就不便再讓袁世凱下不來臺,于是,隨艦入京。張謇在江北經(jīng)營了許多農(nóng)業(yè)和工業(yè),與袁世凱討價還價,答應任農(nóng)工商總長一職。他任這個職務(wù),一箭雙雕,既遂了袁世凱的愿,又能利用職權(quán),發(fā)展他在江北的工農(nóng)業(yè)。

  張謇入閣,熊希齡于9月11日發(fā)表組閣。

  袁世凱表面上重用熊希齡,暗地里派前司法總長許世英赴熱河,查辦避暑山莊失寶案。許世英明查暗訪,搜集材料,匯成文書,呈報給了袁世凱,袁世凱便布下挾制熊希齡去解散國民黨、破壞國會的圈套。

  袁世凱把熊希齡約到總統(tǒng)府,與他寒暄兩句,便去接見外國公使,讓熊希齡在他的辦公室稍候片刻,說是應酬一下洋人就來。

  熊希齡獨自一人在袁世凱辦公室內(nèi)踱步,突然看到袁世凱辦公桌上,放著許世英查報的避暑山莊盜寶案卷。因為他剛從避暑山莊來京,不由自主地向前跨進一步,翻開案卷,看見“熊希齡盜寶”幾個字,雙腿癱軟,臉色煞白,冷汗如雨。又往下看行文里皆是熊希齡這個,熊希齡那個,他的腦袋立刻脹大,再也看不進去,驚慌失措地合上案卷,踉蹌地倒回到沙發(fā)前,跌坐在沙發(fā)上。

  袁世凱見過外國公使,傳熊希齡到外間談話,熊希齡仿佛騰云駕霧地來到會客室。袁世凱見熊希齡形態(tài),知他已入圈套,便用親切的口吻道:“秉三,你昨晚因公務(wù)沒有睡好覺吧?不然,為什么面色這樣難看?”

  熊希齡支支吾吾,不能對答。

  袁世凱嚴詞厲色地道:“國事不好向前推進,都因國民黨凡事故意刁難掣肘,真令人氣憤。我國現(xiàn)在是責任內(nèi)閣制,如不將國民黨這個障礙除掉,內(nèi)閣既不能順利執(zhí)行職責,總統(tǒng)的權(quán)力也就不能行使了。根據(jù)目前形勢,我們要把國家治好,非立即解散國民黨不可,取銷國民黨籍的議員資格。秉三,你看如何?”

  熊希齡早已恐懼萬分,見袁世凱一再指責國民黨,對他的事一字不提,便明白了袁世凱要他戴罪立功之意,于是,他便聽由袁世凱擺布。見袁世凱發(fā)問,忙不疊地點頭道:“應該如此,早應如此!”

  袁世凱即將已準備好的命令,讓熊希齡簽署。熊簽署完畢,袁世凱立即傳令,讓等候在鄰室的其他閣員們進來,順序副署。

  命令借口在南昌李烈鈞官署查獲國民黨議員與李往來密電數(shù)十件,而解散國民黨。令既出,袁世凱派出軍警300余人,包圍了廣安門內(nèi)大街國民黨北京支部,令代理事長吳景濂不得外出,鬧了整整一天。晚上,又闖入每個國民黨籍議員家里,搜繳議員證章、證書,得300余件,接著又搜繳了以前曾參加過同盟會、國民黨,爾后脫離組織并參加了其他黨派的議員們的證章和證書,共計438件,這樣一來,因議會人數(shù)不足,造成國會癱瘓。

  殘余的議員們對此非常氣憤,并提出質(zhì)問,熊希齡因有把柄握在袁世凱手中,只好為袁世凱辯護。袁世凱又下令宣布國會完全解散。這個國會自4月召集,完成了選舉袁世凱為正式大總統(tǒng)的任務(wù)后,到12月份被解散,只存在了9個月。

  袁世凱、黎元洪當選為正副大總統(tǒng)之后,袁世凱先后四次電邀黎元洪進京,但黎元洪深知有兵才有權(quán),有地盤才有勢力,所以一再推拖,不肯離鄂一步。袁世凱電邀他到京參加大總統(tǒng)就職典禮,他回電拒絕。

  袁世凱除自己直接電邀外,還拉攏黎元洪身邊的人為他作說客。黎元洪對饒漢祥言聽計從,袁世凱便極力拉攏饒漢祥去說服黎元洪進京,但黎卻抱定了老主意,堅決不肯去京。饒再勸他,他索性令饒代表自己進京,與袁面議一切。袁見黎不肯就范,決定破釜沉舟,一面把饒漢祥打發(fā)回鄂,轉(zhuǎn)達他的盛意,仍欲黎公親自到京;另一方面想出一個“霸王請客”的辦法,特派心腹大將段祺瑞到武漢勸駕,露出武力脅迫的象征。

  12月8日,段祺瑞到鄂。黎元洪邀集少數(shù)人開了一個緊急會議,決定以都督府參謀長金永炎代行都督職,作早日回鄂的準備。在段祺瑞的催促下,黎元洪匆忙地對參謀長金永炎作臨行前的部署,即于9日晚乘專車赴京,隨行人員有饒漢祥等十數(shù)人。

  段祺瑞到鄂并不公布來意。黎離鄂時,對下屬公布段北歸。段和黎一起上了火車,段反下車,黎遂北上。黎的親隨想上車送行,被陳宦所派人“持令不準入”。

  10日,任命段祺瑞署湖北都督的大總統(tǒng)令下,此時黎元洪還在路上。時人譏評此事謂:“陳宦押解黎元洪進京”、“饒漢祥、陳宦把黎元洪賣了兩百萬元?!?br/>
  11日晨,黎元洪一行人到達北京。事先,袁世凱派文武大員二人赴保定迎接。到京時,總統(tǒng)府軍事處總、次長,侍衛(wèi)武官、承宣官、全體國務(wù)員及各部8名部員到車站迎接;車站周圍200步以內(nèi)派軍警守護,不準閑人入內(nèi);又派拱衛(wèi)軍一營列隊迎候,極為隆重。

  黎先入總統(tǒng)府拜謁袁世凱。黎戎服佩劍,行最肅之軍禮,態(tài)度極為謙謹。袁則殷勤特甚,仿佛極尊嚴之長輩見一極可敬之少年,兩人久久未語,隱含著袁、黎原非一家,貌合神離。袁告黎以段督鄂之令已下達。黎唯唯。

  中午,袁大擺筵宴,招待黎元洪,由國務(wù)總理熊希齡和全體國務(wù)員作陪。宴罷,黎被引至事先安排好的住所——南海瀛臺,這是當年慈禧太后囚禁光緒皇帝的地方,為避嫌,更名為“小蓬萊”。黎的隨行人員則被安置在東廠胡同將校俱樂部下榻。

  黎元洪離鄂赴京,大有失魂落魄之感。他在《致鄂中父老》的電文中,承認了自己作為袁世凱政治俘虜?shù)牡匚?。一種哀怨凄惋之情敲擊心扉,流露于字里行間,發(fā)出“遙望漢江,不禁淚下”的悲嘆。

  黎元洪到北京后,家眷亦于12月11日起程來京,均住在南海瀛臺。瀛臺位于新華門總統(tǒng)府內(nèi)東北部,四面環(huán)水,非舟楫不能通過,實在是軟禁政治傀儡的理想處所。黎元洪感到自己處境的危殆,整日憂形于色。而袁世凱對黎內(nèi)行羈縻而外示懷柔,表現(xiàn)出一副親密無間的姿態(tài)。黎居方數(shù)日,袁世凱便托人說親,要與黎氏結(jié)秦晉之好,結(jié)果議定黎之次女紹芳配給袁之九子克玖為妻。又規(guī)定給黎月俸1萬元,公費2萬元,合計月支3萬元。黎每日除散步、讀書、閱報、寫字外,無公可辦,這一筆俸金算是夠充裕的了。黎成了名副其實的寓公。袁世凱為了監(jiān)視黎的一言一行,經(jīng)常派唐在禮到瀛臺探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