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憲國大”從籌備起,就充滿陰暗。由于國民黨內部派系矛盾,國民黨與民社黨、青年黨之間明爭暗斗,結果選出的國大代表,形如烏合之眾,在國大的會場上,更是烏煙瘴氣。上面大會選舉總統(tǒng)與副總統(tǒng),下面的代表有的閑談,有的說笑,有的打瞌睡,有的吹唿哨,有的吃花生米,有的喝茶,有的脫鞋弄足,有的拂袖舞拳,大打出手,蔣介石不得不幾次出面訓斥。
“行憲國大”代表3045人,出席大會的只有2814人。在總統(tǒng)競選前,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便把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的旨意,傳給蔣介石,杜魯門希望蔣介石能夠表現(xiàn)一下民主姿態(tài),以籠絡民心,重樹個人威信。杜魯門又暗示蔣介石,就目前中國政府腐敗狀況看來,能夠拯救中國的,比較理想的人物,是自稱“過河卒子”的胡適。
胡適在1938年至1942年出任國民黨政府駐美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在1947年南京發(fā)生鎮(zhèn)壓學生運動的“五二○”慘案,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學生相繼舉行罷課抗議國民政府暴行、華北學生也醞釀響應時,李宗仁在北大校長胡適等幫助下,以“導”為主,懇切勸諭論持久戰(zhàn)毛澤東的軍事哲學著作。1938年5月26日至6,北平預定的學生“六二大游行”未得舉行。于是報章大加吹捧,稱李宗仁是“處置北平學潮,不用軍警、不用槍支,不用彈壓,只用胡適的舌頭,穩(wěn)定了萬丈波瀾”。
蔣介石對于美國人的“暗示”,敢怒不敢言,為了對付美國人,他采取以退為進的慣用手法,先拋出一個“卒子”,聽聽輿論反映,然后制定對策,再取而代之。于是在選舉總統(tǒng)的問題上,蔣介石便做出“讓賢”的架式,列出總統(tǒng)候選人應具備的4個條件:(1)文人,(2)專家學者;(3)國際知名人士;(4)不一定是國民黨員。
總統(tǒng)候選人條件公布后,國民黨上層人士一下子便猜中一定是暗指胡適。但是蔣介石這一反常的作法,卻使眾多“國大”代表困惑,而蔣介石的許多親信都心領神會,于是,他們首先擺出了胡適不適于當總統(tǒng)的眾多理由,輕而易舉地拿掉了這個“過河卒子”。接著又提名國民黨元老吳稚暉、于右任、居正為總統(tǒng)候選人,吳稚暉深知蔣介石的伎倆,遂以年事已高,不能恭政為由,改推蔣介石為候選人。是時,蔣介石見火候已到,便以“國難當頭,義不容辭”等詞,“當仁不讓”了。4月19日蔣介石以2430票的絕對多數(shù),當選為總統(tǒng)。
副總統(tǒng)的競選,便成了各政治派系爭奪點?!靶袘棁蟆惫餐瞥?名候選人:國民黨方面有孫科、李宗仁、程潛、于右任4人,“社會賢達”方面是莫德惠,民社黨方面是徐傅霖,而副總統(tǒng)的主要競選者卻是孫科與李宗仁。
李宗仁在北平與學者、名人揖讓往來,相處甚得,畫家齊白石因無法買到米、煤,到行轅請求救濟,李當即親自為之籌措,白石先生為此特地繪了一壽桃橫幅送李。李宗仁頗得輿論界好評,有評論說:“李宗仁在軍人中實有儒將之風?!币粫r間李宗仁“文武兼長”、“穩(wěn)健開明”、“老成持重”、“深謀遠慮”之頌揚聲不絕于耳。李由此贏得了“民主將軍”的美號。李宗仁有此輿論界支持,便積極參加副總統(tǒng)競選活動,認為若競選成功,可望桂系再興。早在1947年10月12日,他便把程思遠召到北京,手書信函兩封交程帶去南京,一封給蔣介石,表示他有意參加副總統(tǒng)競選;一封交吳忠信,請其在蔣面前為他善為疏通。另有一封用紅火漆密封的英文信,囑程面交司徒雷登大使的私人秘書傅涇波。爾后,李宗仁與南京的白崇禧電話聯(lián)系,告以競選打算,要白轉報委員長,探其口氣。
李宗仁又在北平搭起助選班子,并派出高級幕僚攜帶重禮,去南京、上海、西安、東北、四川、山西等地分訪與桂系有點舊誼的“聞達名流”和實力派人物,爭取他們對其參加競選的鼎力相助,美國的一些報刊也開始為李宗仁出面競選捧場。美國駐北平總領事柯樂博公開表示:“中國人既要走民主,實行憲政,凡是為人民所喜愛的人和有能力的人都應出來參加競選?!?br/>
李宗仁在1948年3月11日,在北平中南海向中外記者正式宣布參加競選。而蔣介石對李宗仁參加副總統(tǒng)角逐極不樂意。在白崇禧代李向蔣探詢旨意時,蔣介石當即訓示:
1、北平行轅剿匪任務重要,不可輕離。
2、我為軍人,李某也為軍人,兩位軍人參加競選不妥。
蔣介石要白據(jù)此立即向李轉告。白崇禧見蔣態(tài)度如此,也就勸李慎重考慮,并認為即或僥幸獲選,恐亦遭猜忌,若不幸而失敗,更何以善其后?但李宗仁主意已定,表示:競選得了不回北平,不能得到也不回北平,作了破釜沉舟的架勢。白崇禧既與李宗仁風雨同舟,也就不再阻攔,并拉來時任監(jiān)察院副院長的黃紹竑,要黃主持李的“助選委員會”。黃較李宗仁小幾歲,原本是桂系三巨頭之一,他精力旺盛,頭腦清楚,且果敢能斷,外理政事極有條理,為政壇中縱橫捭闔之能手。李、白讓黃負責競選事務,堪稱用人得當,這樣桂系三巨頭一齊出動,擺出了大干一番的架勢。
蔣介石雖然反對李宗仁參加競選,但因他有“自由競選”之言在前,不便立即公開反對,只好另作打算,遂派宋美齡兩次去找孫科,要孫科認真參加副總統(tǒng)角逐。
李宗仁向孫科伸出一只觸角,給孫科一信說:“副總統(tǒng)僅我兄可以擔任,但是聽說我兄不參加競選,我預備試試,請兄協(xié)助。”孫雖然對李此信頗感不悅,但尚無意競選。蔣介石便親自出面勸駕,孫科也就表示:“愿聽從黨的指示?!庇谑枪_宣布加入副總統(tǒng)的競選。
孫科參加副總統(tǒng)競選,也有優(yōu)勢,他是孫中山的哲嗣,又是現(xiàn)任國民政府副主席,黨、政界潛勢力極大,孫為粵人,有廣東派的支持,又有蔣介石和CC派的支持。
李宗仁見孫科參加競選,便開足馬力,大張旗鼓地先在北平展開競選活動。頻頻舉行記者招待會,分訪北平各團體、各學校、各機關負責人,并將簽題了上下款的本人照片分贈各位,以聯(lián)絡感情,爭取輿論擁護。3月22日,李宗仁去南京參加國大,專機特地在上海停留。在滬舉辦中、外記者招待會,提出5點主張:
(1)政治上提高效率,根絕貪污。
?。?)給予人民言論結社、學術自由。
?。?)政府人民共同節(jié)約,增加農工生產(chǎn)。
(4)實行傳統(tǒng)的睦鄰外交,用和平方式,改善中蘇關系。
?。?)陸??哲姂е覈?,愛護人民。
李宗仁一再表示:“本人參加競選副總統(tǒng)的動機,一為倡導民主風氣,同時為基于對國家之責任感,愿以個人30年來從事軍政工作的經(jīng)驗輔助元首,由中央著手來從事徹底的改革,本人如能獲選副總統(tǒng),即愿作為人民與政府之橋梁,使各方面的意見能轉達元首,以供采擇。”
李宗仁抵南京時,桂系全班助選人馬早已在重慶安樂酒家安下競選大本營。桂系要員統(tǒng)統(tǒng)出動,邱昌謂、程思遠、黃雪村、劉士毅、張岳靈、韋贄唐、李揚等少壯派各名角分別擔任總務、財務、交際宣傳、情報各部負責人。黃紹竑為助選班子總參謀長,黃旭初、李品仙、夏威環(huán)集左右,決策機關另設于白崇禧公館,每天晚上助選各部負責人在大本營報告情況,商定次日行動方針,而后分頭活動。
李宗仁確實有雄厚的競選基礎。廣西、安徽兩省為桂系多年來經(jīng)營,北平、華北一帶李頗孚盛譽,白崇禧任國防部長,與各省軍人均有聯(lián)系,白又為回教,西北陜、甘、寧、青、新等省信徒甚多,加上黃紹竑幾年在中央各部都有不少人情關系,而且李宗仁背后又有美國人支持。
李宗仁擺開競選陣勢,孫科便在中山路龍門餐廳安下競選營寨,餐廳內的國大代表、新聞記者絡繹不絕,許多人為了飽餐一頓,領受美味款待而常來光顧。那孫科雖無什么競選精彩主張,但由于他參加競選是蔣介石指使,認為勝利者非他莫屬。他的助選要員則說:“競選活動里面,感情要占很重要的成份。如果已有自然深厚的感情存在,就不需要活動,否則也是白費力氣?!痹邶堥T餐廳四處貼滿紅綠標語,上書孫科是民主的先進、進步的象征、國際問題權威、制憲的領導者等語。
參加副總統(tǒng)競選的其他4人,也各顯神通。程潛和于右任均為國民黨元老。程擁有兩湖民意,于有西北根基;程的競選委員會發(fā)言人宣稱:“最后勝利必歸最不雄辯然最誠實的人”,程的《養(yǎng)復園詩集》也在國大代表中廣為散發(fā),詡之為“以文會友”,融洽感情;于右任則在國大會場掛上自己的巨幅美髯畫像,并出動宣傳車多輛,小學生隨車歌唱,歌詞中有:“于右任,于右任,他是一個老革命?!庇诘哪珜氁渤闪藝蟠淼膿屖重?。那兩位非國民黨籍候選人莫德惠、徐傅霖倒是態(tài)度謙和,一再聲明“湊湊熱鬧而已”。
蔣介石對李仁宗無視其旨意,出面競選已十分不滿,又見桂系咄咄逼人,更是煩躁不安,不得已于4月3日把李宗仁找來,說道:“希望未來的副總統(tǒng)最好是一個文人,候選人已內定孫科,希望你顧全大局退出競選?!?br/>
李宗仁答道:“既已宣布競選,勢將進行到底,礙難中途退出,貽笑中外?!?br/>
蔣、李話不投機,不歡而散。蔣見此招無用,另打主意,由吳稚暉等出面召集中央監(jiān)察委員開會,提出“本黨同志參加副總統(tǒng)競選應尊重本黨意旨,由黨提名”的動議。不料廣西籍及與桂系有關的執(zhí)監(jiān)委一律不出席,以示抵制,會議議而不決,一哄而散。事后,李宗仁助選班子反守為攻,采取行動,以廣西、安徽兩省代表退出選舉相要挾,并與其他幾個副總統(tǒng)競選人結成抵制此議的臨時聯(lián)盟,并將此事大作宣揚,不少人為此憤憤不平。蔣見情勢不妙,生怕事情鬧僵不好收拾,只好請陳立夫、吳鐵城到李宗仁處為之轉圜。
蔣介石見由黨提名招數(shù)不靈,便讓陳立夫以國民黨組織部長名義,全力替孫科拉票,蔣介石也召集黃埔系國大代表秘密訓示:“李宗仁競選副總統(tǒng),無疑將一把利刃插入我的心胸,你們如果是我的學生,是我的忠貞干部,就應該替我把這柄利刃拔出來?!?br/>
蔣介石弄巧成拙。蔣記三青團、復興系代表與CC系有矛盾,不愿讓陳立夫得逞,反而掉過身來把給孫科的票給了李宗仁。而李宗仁出其不意,先發(fā)制人,于競選當日,給每個代表座位上免費發(fā)了一份《救國日報》,報內一版刊登了以《敝眷藍妮》為題的文章,記述了孫科與他的情婦藍妮的一段風流韻事。藍妮是著名交際花,抗戰(zhàn)初與孫科同住重慶“園廬”,以后潛往上海、南京等敵占城市,同陳公博、周佛海往來密切??箲?zhàn)勝利后,國民黨中央信托局在上海沒收了一批德國進口的顏料,作為敵偽財產(chǎn)處理。孫科聞訊親函信托局,稱這批顏料是“敝眷藍妮”的。桂系抓住此事,由黃紹竑捉筆,寫成文章,在《救國日報》刊登,在會場散發(fā),引起嘩然,成了轟動一時的笑話。
由于桂系突然襲擊,副總統(tǒng)競選的第一日,便旗開得勝,李宗仁得票754;孫科得票589;程潛得票522;于右任不足500票;其他兩人各得200余票。后3名副總統(tǒng)候選人被淘汰。
李宗仁獨占鰲頭,而孫科則惱羞成怒。散會后,孫科派廣東代表由張發(fā)奎、薛岳等率領,前往《救國日報》報館大打出手。報館主編龔德柏躲了起來。事后,李宗仁命程思遠著人給龔送去4根金條,作為補償。
蔣介石見孫科不是李宗仁的對手,便召來陳立夫,要陳把可以控制的代表開個名單,組織力量對李反擊。于是,那黨部、同學會,政府機關、憲兵、警察、中統(tǒng)、軍統(tǒng)一起出動,威脅利誘,無所不用,甚至半夜三更還去代表住所敲門訪問,申明總裁之意,從者有官有錢,違者自毀前途。
李宗仁的做法卻不一樣,他帶著夫人郭德潔走遍各代表住所,不論熟識與否,親遞名片一張,握手寒暄,代表們進場投票時,李宗仁夫婦迎立于大門一側,向代表親切致意,態(tài)度極為謙恭,以至于因握手使勁太大,回到寓所手膀腫痛,連舉手都困難了。
孫科夫婦雖也曾模仿李宗仁的做法,但畢竟放不下架子,握手時也有氣無力,比較之下,令人感到李為人更為謙虛誠懇,加上蔣手下陳立夫等人以勢壓人的幕后動作,徒增代表反感,結果會場上出現(xiàn)了“黨要支持,我偏不選他”,“我們支持黨所不支持的人”的憤激口號,輿論界把同情放在受壓制的李宗仁方面。李宗仁巧妙地利用這一逆反心理,展開宣傳攻勢,會前會后大談其競選主張:“革新政治,實行民主主義,清算豪門資本,實施土地改革,保障人民四大自由”等等,還慷慨陳詞,表示不怕戴紅帽子!李宗仁的這些話時常博得掌聲。
4月24日,第二輪投票開始,李宗仁得1163張選票,孫科得945張選票,程潛得616張選票。李宗仁一馬當先,而孫科則漸呈不支之勢。蔣介石狗急跳墻,單獨召見程潛,直截了當提出要程在下輪競選中,將他的選票轉而投孫,表示他將起用程潛的助選人,并負責補償程的全部競選費用。
程潛同李宗仁在競選初訂有攻守同盟,如今雖知自己競選無望,但不甘屈從蔣的意志,對蔣此舉極為反感,不僅拒絕了蔣的要求,于當晚即以“不能自由競選”為名,公開宣布退出競選,以示抗議。
蔣介石偷雞不成蝕把米,只得不惜拿出最后一手,指使陳立夫運用“非常手段”,制造謠言:“李的競選另有政治企圖”;“桂系準備在李宗仁當選后3月,逼‘領袖’出國”;
“李宗仁競選費用是李品仙以保安經(jīng)費為名從安徽搜刮來的”;“郭德潔飛香港來回販賣黃金”;“李宗仁在北平利用行轅職權,高價批售運煤執(zhí)照”等等,大有不搞臭桂系決不罷休之勢。
李宗仁也抱定了志在必得之心,把這次競選作為桂系多年來與蔣爭雄改武斗為文斗的一次短兵相接的政治交手,拚將桂系全部本錢,與蔣決一高低,他召集桂系全班人馬,急謀對策。有人提出“以退為進”之策,要李宗仁以幕后壓力太大為辭,宣布放棄競選,使蔣在國大代表和美國人面前無法交待,爾后再作良圖。此議深得黃紹竑、白崇禧贊許,李宗仁總覺得一旦放棄,倘若弄巧成拙,人力、物力、財力犧牲太大。但由于黃、白等人的極為慫恿,認為此計是反擊蔣的上策,李便不再堅持,決定照此進行。
桂系智囊會議深夜兩點散會后,李之助選人士即連夜行動,立即分發(fā)李宗仁《棄選聲明》。次日晨,南京各報均以頭版赫然刊登李宗仁棄選消息,稱:這次國民大會,在選舉副總統(tǒng)時存在某種壓力,使各代表不能本其自由意志投票。最近有人制造謠言,謂本人此次競選,志在“逼宮”。為肅清謠言,消除誤會,不得不放棄競選,以免影響大會進行。李宗仁的助選委員會也刊登聲明,稱“最近有人散發(fā)傳單,公開攻擊李宗仁當選副總統(tǒng)就要迫害或三個月后就逼迫領袖出國。此外,并制造種種謠言,極盡誣蔑、侮辱之能事,跡其用心,無非欲顛倒黑白,淆亂視聽,以打擊李宗仁之競選活動,而遂其操縱、把持之詭計。茲悉李先生為表示其光明磊落之態(tài)度,已向國大主席團正式聲明,放棄副總統(tǒng)競選,深恐社會不明真相,特為鄭重聲明?!?br/>
程潛、李宗仁相繼放棄競選,果然產(chǎn)生轟動效應。到會代表,尤其李、程的支持者憤憤然嚷成一團,聲稱:“此種選舉還不如曹錕的賄選,曹錕至少還是出了錢的。”于是,代表們紛紛罷選抗議,孫科也因此陷入十分尷尬的處境中,最后不得不發(fā)出聲明,表示“沒有對手來作競選是不民主的。”也放棄競選。大會無法繼續(xù)進行,只得宣布暫時休會。
蔣介石不得不轉換姿態(tài),硬著頭皮召見白崇禧,表示支持李宗仁參加競選,要白向李轉達此意,重新參加競選。
李、白等便順水推舟,答應取消放棄競選的行動。白崇禧向國大代表宣示:“李主任宗仁對于放棄競選本甚堅決,原定于27日離京赴平。惟26日晚奉蔣主席召見,懇切勸慰,仍望其繼續(xù)參加副總統(tǒng)競選。對于惡意宣傳,主席已甚明了,對造謠生事大為震怒。至于代表投票,主席鄭重聲明,絕對自由,故李主任已表示仍繼續(xù)參加競選?!卑诪槿讼騺砗糜^察,不為人所喜,亦為人所忌,此番宣布別出心裁,使蔣系人物又恨又惱,卻莫之奈何,極大地加強了李宗仁的地位。
28日,進行第三輪投票,李宗仁得1156票,孫科1040票,程潛515票。按大會規(guī)定,最后一次投票于29日上午進行,在李、孫兩人中表決。在此關鍵時刻,李、孫兩夫人郭德潔、程淑英各帶女將,前往程潛的助選代表住所拉票,安樂、龍門兩家酒家競相擺開宴席,大宴國大代表。那孫科去找程潛面議,請程潛幫忙,會談時間過久,使被拉到龍門去的代表感到受了怠慢,哄散了許多,無形中輸了一著。
蔣經(jīng)國在南京中央飯店為孫科次日競選部署一切,蔣介石的官邸也燈火徹夜通明,李宗仁的助選班子也是通宵達旦地忙碌,全力以赴。
29日晨,李、孫兩對夫婦各自拿出最后的心機和氣力,早早來到會場迎候各位代表,投票結束:李得1438票,孫得1295票,李宗仁以微弱多數(shù)戰(zhàn)勝了孫科,取得副總統(tǒng)競選的勝利。李宗仁得意非凡,郭德潔喜極落淚,蔣介石卻大為震怒,一腳踢翻了身旁的收音機。翌日,李攜妻到總統(tǒng)官邸向蔣介石作禮節(jié)性拜訪,在客廳中枯坐了30分鐘,蔣夫婦才姍姍而出,李對蔣的“異常關懷”表示感謝時,蔣一連三聲地說:“辛苦啦!”雙方話中帶刺,不洽之情溢于言表。
5月17日,孫科當選為立法院院長,陳立夫當選為立法院副院長,翁文灝當選為行政院長,顧孟余當選為行政院副院長。
蔣介石為削弱桂系勢力,立即掀起“倒李(品仙)運動”,將桂系要角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的種種劣跡,編印成《李品仙主皖劣跡錄》在街頭廣為散發(fā),報刊上大肆攻擊,并由CC派組織“學生”上街游行,向國民黨中央請愿,要求撤懲李品仙,陳立夫等出面答復學生,再由監(jiān)察院提出對李品仙的彈劾。
李品仙試圖反擊,盛宴招待記者,即席發(fā)表演說,到場者人手分得《主皖政清錄》一冊,然而終因李品仙在皖聲名狼藉,被抓住小辮子,搞得李宗仁很被動,被迫將李調離安徽,另派他人接替他在安徽的職務。
蔣介石為防止李宗仁與白崇禧合謀,把李、白調開,免去白崇禧國防部長一職,由何應欽充任。調白崇禧去漢口,就任華中“剿共”總司令。李、白不甘任蔣擺布,當蔣向李探詢調白出任華中剿總司令一職意見時,李不客氣地問:“你能給健生多大權力?”
蔣無法回避,尷尬地說:“只要健生允予出任華中剿總司令,我一定設法給他相當大權?!笔Y調白出任華中剿總司令不僅削桂系勢力,又企圖挑起白崇禧與程潛不和。程潛時任武漢行轅、綏靖公署主任,蔣又打算把華中剿總設在武漢,讓白與程同置一處,同掌大權,以互相掣肘,挑起摩擦。
白崇禧被稱為“小諸葛”,他早已洞明蔣之心機,立即予以還擊,他首先聲明堅辭華中剿總司令職,另薦程潛兼任,并派心腹邱昌渭攜白親筆信函向程致意,表示自己已推誠薦賢,避免誤會。
蔣介石豈肯讓步,堅持己見。白崇禧也不示弱,一怒之下,避走上海。蔣介石無奈,請出黃紹竑為其當說客,并答應白的華中剿總司令部直接向蔣負責,不受國防部及參謀總長節(jié)制。白崇禧仍不答應,黃紹竑道:“借此機會遠走高飛。你到武漢后,掌握一些部隊,尤其要抓回廣西那點軍隊,不要把本錢陪著人家一起輸光了。一到時機成熟,就可以制造形勢。蔣介石到了無法應付的時候,必定下野,德公就可以出來收拾局面,我們豈不是大有可為嗎?”
經(jīng)黃這一點撥,白崇禧恍然開竅,立即束裝就道,走馬上任。
白崇禧外調,李品仙下臺,李宗仁的副總統(tǒng)形同虛設,倍受冷落,連顧祝同繼任參謀總長,余漢謀出任陸軍司令這么大的事,蔣介石都不同他商量。
“行憲國大”代表3045人,出席大會的只有2814人。在總統(tǒng)競選前,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便把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的旨意,傳給蔣介石,杜魯門希望蔣介石能夠表現(xiàn)一下民主姿態(tài),以籠絡民心,重樹個人威信。杜魯門又暗示蔣介石,就目前中國政府腐敗狀況看來,能夠拯救中國的,比較理想的人物,是自稱“過河卒子”的胡適。
胡適在1938年至1942年出任國民黨政府駐美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在1947年南京發(fā)生鎮(zhèn)壓學生運動的“五二○”慘案,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學生相繼舉行罷課抗議國民政府暴行、華北學生也醞釀響應時,李宗仁在北大校長胡適等幫助下,以“導”為主,懇切勸諭論持久戰(zhàn)毛澤東的軍事哲學著作。1938年5月26日至6,北平預定的學生“六二大游行”未得舉行。于是報章大加吹捧,稱李宗仁是“處置北平學潮,不用軍警、不用槍支,不用彈壓,只用胡適的舌頭,穩(wěn)定了萬丈波瀾”。
蔣介石對于美國人的“暗示”,敢怒不敢言,為了對付美國人,他采取以退為進的慣用手法,先拋出一個“卒子”,聽聽輿論反映,然后制定對策,再取而代之。于是在選舉總統(tǒng)的問題上,蔣介石便做出“讓賢”的架式,列出總統(tǒng)候選人應具備的4個條件:(1)文人,(2)專家學者;(3)國際知名人士;(4)不一定是國民黨員。
總統(tǒng)候選人條件公布后,國民黨上層人士一下子便猜中一定是暗指胡適。但是蔣介石這一反常的作法,卻使眾多“國大”代表困惑,而蔣介石的許多親信都心領神會,于是,他們首先擺出了胡適不適于當總統(tǒng)的眾多理由,輕而易舉地拿掉了這個“過河卒子”。接著又提名國民黨元老吳稚暉、于右任、居正為總統(tǒng)候選人,吳稚暉深知蔣介石的伎倆,遂以年事已高,不能恭政為由,改推蔣介石為候選人。是時,蔣介石見火候已到,便以“國難當頭,義不容辭”等詞,“當仁不讓”了。4月19日蔣介石以2430票的絕對多數(shù),當選為總統(tǒng)。
副總統(tǒng)的競選,便成了各政治派系爭奪點?!靶袘棁蟆惫餐瞥?名候選人:國民黨方面有孫科、李宗仁、程潛、于右任4人,“社會賢達”方面是莫德惠,民社黨方面是徐傅霖,而副總統(tǒng)的主要競選者卻是孫科與李宗仁。
李宗仁在北平與學者、名人揖讓往來,相處甚得,畫家齊白石因無法買到米、煤,到行轅請求救濟,李當即親自為之籌措,白石先生為此特地繪了一壽桃橫幅送李。李宗仁頗得輿論界好評,有評論說:“李宗仁在軍人中實有儒將之風?!币粫r間李宗仁“文武兼長”、“穩(wěn)健開明”、“老成持重”、“深謀遠慮”之頌揚聲不絕于耳。李由此贏得了“民主將軍”的美號。李宗仁有此輿論界支持,便積極參加副總統(tǒng)競選活動,認為若競選成功,可望桂系再興。早在1947年10月12日,他便把程思遠召到北京,手書信函兩封交程帶去南京,一封給蔣介石,表示他有意參加副總統(tǒng)競選;一封交吳忠信,請其在蔣面前為他善為疏通。另有一封用紅火漆密封的英文信,囑程面交司徒雷登大使的私人秘書傅涇波。爾后,李宗仁與南京的白崇禧電話聯(lián)系,告以競選打算,要白轉報委員長,探其口氣。
李宗仁又在北平搭起助選班子,并派出高級幕僚攜帶重禮,去南京、上海、西安、東北、四川、山西等地分訪與桂系有點舊誼的“聞達名流”和實力派人物,爭取他們對其參加競選的鼎力相助,美國的一些報刊也開始為李宗仁出面競選捧場。美國駐北平總領事柯樂博公開表示:“中國人既要走民主,實行憲政,凡是為人民所喜愛的人和有能力的人都應出來參加競選?!?br/>
李宗仁在1948年3月11日,在北平中南海向中外記者正式宣布參加競選。而蔣介石對李宗仁參加副總統(tǒng)角逐極不樂意。在白崇禧代李向蔣探詢旨意時,蔣介石當即訓示:
1、北平行轅剿匪任務重要,不可輕離。
2、我為軍人,李某也為軍人,兩位軍人參加競選不妥。
蔣介石要白據(jù)此立即向李轉告。白崇禧見蔣態(tài)度如此,也就勸李慎重考慮,并認為即或僥幸獲選,恐亦遭猜忌,若不幸而失敗,更何以善其后?但李宗仁主意已定,表示:競選得了不回北平,不能得到也不回北平,作了破釜沉舟的架勢。白崇禧既與李宗仁風雨同舟,也就不再阻攔,并拉來時任監(jiān)察院副院長的黃紹竑,要黃主持李的“助選委員會”。黃較李宗仁小幾歲,原本是桂系三巨頭之一,他精力旺盛,頭腦清楚,且果敢能斷,外理政事極有條理,為政壇中縱橫捭闔之能手。李、白讓黃負責競選事務,堪稱用人得當,這樣桂系三巨頭一齊出動,擺出了大干一番的架勢。
蔣介石雖然反對李宗仁參加競選,但因他有“自由競選”之言在前,不便立即公開反對,只好另作打算,遂派宋美齡兩次去找孫科,要孫科認真參加副總統(tǒng)角逐。
李宗仁向孫科伸出一只觸角,給孫科一信說:“副總統(tǒng)僅我兄可以擔任,但是聽說我兄不參加競選,我預備試試,請兄協(xié)助。”孫雖然對李此信頗感不悅,但尚無意競選。蔣介石便親自出面勸駕,孫科也就表示:“愿聽從黨的指示?!庇谑枪_宣布加入副總統(tǒng)的競選。
孫科參加副總統(tǒng)競選,也有優(yōu)勢,他是孫中山的哲嗣,又是現(xiàn)任國民政府副主席,黨、政界潛勢力極大,孫為粵人,有廣東派的支持,又有蔣介石和CC派的支持。
李宗仁見孫科參加競選,便開足馬力,大張旗鼓地先在北平展開競選活動。頻頻舉行記者招待會,分訪北平各團體、各學校、各機關負責人,并將簽題了上下款的本人照片分贈各位,以聯(lián)絡感情,爭取輿論擁護。3月22日,李宗仁去南京參加國大,專機特地在上海停留。在滬舉辦中、外記者招待會,提出5點主張:
(1)政治上提高效率,根絕貪污。
?。?)給予人民言論結社、學術自由。
?。?)政府人民共同節(jié)約,增加農工生產(chǎn)。
(4)實行傳統(tǒng)的睦鄰外交,用和平方式,改善中蘇關系。
?。?)陸??哲姂е覈?,愛護人民。
李宗仁一再表示:“本人參加競選副總統(tǒng)的動機,一為倡導民主風氣,同時為基于對國家之責任感,愿以個人30年來從事軍政工作的經(jīng)驗輔助元首,由中央著手來從事徹底的改革,本人如能獲選副總統(tǒng),即愿作為人民與政府之橋梁,使各方面的意見能轉達元首,以供采擇。”
李宗仁抵南京時,桂系全班助選人馬早已在重慶安樂酒家安下競選大本營。桂系要員統(tǒng)統(tǒng)出動,邱昌謂、程思遠、黃雪村、劉士毅、張岳靈、韋贄唐、李揚等少壯派各名角分別擔任總務、財務、交際宣傳、情報各部負責人。黃紹竑為助選班子總參謀長,黃旭初、李品仙、夏威環(huán)集左右,決策機關另設于白崇禧公館,每天晚上助選各部負責人在大本營報告情況,商定次日行動方針,而后分頭活動。
李宗仁確實有雄厚的競選基礎。廣西、安徽兩省為桂系多年來經(jīng)營,北平、華北一帶李頗孚盛譽,白崇禧任國防部長,與各省軍人均有聯(lián)系,白又為回教,西北陜、甘、寧、青、新等省信徒甚多,加上黃紹竑幾年在中央各部都有不少人情關系,而且李宗仁背后又有美國人支持。
李宗仁擺開競選陣勢,孫科便在中山路龍門餐廳安下競選營寨,餐廳內的國大代表、新聞記者絡繹不絕,許多人為了飽餐一頓,領受美味款待而常來光顧。那孫科雖無什么競選精彩主張,但由于他參加競選是蔣介石指使,認為勝利者非他莫屬。他的助選要員則說:“競選活動里面,感情要占很重要的成份。如果已有自然深厚的感情存在,就不需要活動,否則也是白費力氣?!痹邶堥T餐廳四處貼滿紅綠標語,上書孫科是民主的先進、進步的象征、國際問題權威、制憲的領導者等語。
參加副總統(tǒng)競選的其他4人,也各顯神通。程潛和于右任均為國民黨元老。程擁有兩湖民意,于有西北根基;程的競選委員會發(fā)言人宣稱:“最后勝利必歸最不雄辯然最誠實的人”,程的《養(yǎng)復園詩集》也在國大代表中廣為散發(fā),詡之為“以文會友”,融洽感情;于右任則在國大會場掛上自己的巨幅美髯畫像,并出動宣傳車多輛,小學生隨車歌唱,歌詞中有:“于右任,于右任,他是一個老革命?!庇诘哪珜氁渤闪藝蟠淼膿屖重?。那兩位非國民黨籍候選人莫德惠、徐傅霖倒是態(tài)度謙和,一再聲明“湊湊熱鬧而已”。
蔣介石對李仁宗無視其旨意,出面競選已十分不滿,又見桂系咄咄逼人,更是煩躁不安,不得已于4月3日把李宗仁找來,說道:“希望未來的副總統(tǒng)最好是一個文人,候選人已內定孫科,希望你顧全大局退出競選?!?br/>
李宗仁答道:“既已宣布競選,勢將進行到底,礙難中途退出,貽笑中外?!?br/>
蔣、李話不投機,不歡而散。蔣見此招無用,另打主意,由吳稚暉等出面召集中央監(jiān)察委員開會,提出“本黨同志參加副總統(tǒng)競選應尊重本黨意旨,由黨提名”的動議。不料廣西籍及與桂系有關的執(zhí)監(jiān)委一律不出席,以示抵制,會議議而不決,一哄而散。事后,李宗仁助選班子反守為攻,采取行動,以廣西、安徽兩省代表退出選舉相要挾,并與其他幾個副總統(tǒng)競選人結成抵制此議的臨時聯(lián)盟,并將此事大作宣揚,不少人為此憤憤不平。蔣見情勢不妙,生怕事情鬧僵不好收拾,只好請陳立夫、吳鐵城到李宗仁處為之轉圜。
蔣介石見由黨提名招數(shù)不靈,便讓陳立夫以國民黨組織部長名義,全力替孫科拉票,蔣介石也召集黃埔系國大代表秘密訓示:“李宗仁競選副總統(tǒng),無疑將一把利刃插入我的心胸,你們如果是我的學生,是我的忠貞干部,就應該替我把這柄利刃拔出來?!?br/>
蔣介石弄巧成拙。蔣記三青團、復興系代表與CC系有矛盾,不愿讓陳立夫得逞,反而掉過身來把給孫科的票給了李宗仁。而李宗仁出其不意,先發(fā)制人,于競選當日,給每個代表座位上免費發(fā)了一份《救國日報》,報內一版刊登了以《敝眷藍妮》為題的文章,記述了孫科與他的情婦藍妮的一段風流韻事。藍妮是著名交際花,抗戰(zhàn)初與孫科同住重慶“園廬”,以后潛往上海、南京等敵占城市,同陳公博、周佛海往來密切??箲?zhàn)勝利后,國民黨中央信托局在上海沒收了一批德國進口的顏料,作為敵偽財產(chǎn)處理。孫科聞訊親函信托局,稱這批顏料是“敝眷藍妮”的。桂系抓住此事,由黃紹竑捉筆,寫成文章,在《救國日報》刊登,在會場散發(fā),引起嘩然,成了轟動一時的笑話。
由于桂系突然襲擊,副總統(tǒng)競選的第一日,便旗開得勝,李宗仁得票754;孫科得票589;程潛得票522;于右任不足500票;其他兩人各得200余票。后3名副總統(tǒng)候選人被淘汰。
李宗仁獨占鰲頭,而孫科則惱羞成怒。散會后,孫科派廣東代表由張發(fā)奎、薛岳等率領,前往《救國日報》報館大打出手。報館主編龔德柏躲了起來。事后,李宗仁命程思遠著人給龔送去4根金條,作為補償。
蔣介石見孫科不是李宗仁的對手,便召來陳立夫,要陳把可以控制的代表開個名單,組織力量對李反擊。于是,那黨部、同學會,政府機關、憲兵、警察、中統(tǒng)、軍統(tǒng)一起出動,威脅利誘,無所不用,甚至半夜三更還去代表住所敲門訪問,申明總裁之意,從者有官有錢,違者自毀前途。
李宗仁的做法卻不一樣,他帶著夫人郭德潔走遍各代表住所,不論熟識與否,親遞名片一張,握手寒暄,代表們進場投票時,李宗仁夫婦迎立于大門一側,向代表親切致意,態(tài)度極為謙恭,以至于因握手使勁太大,回到寓所手膀腫痛,連舉手都困難了。
孫科夫婦雖也曾模仿李宗仁的做法,但畢竟放不下架子,握手時也有氣無力,比較之下,令人感到李為人更為謙虛誠懇,加上蔣手下陳立夫等人以勢壓人的幕后動作,徒增代表反感,結果會場上出現(xiàn)了“黨要支持,我偏不選他”,“我們支持黨所不支持的人”的憤激口號,輿論界把同情放在受壓制的李宗仁方面。李宗仁巧妙地利用這一逆反心理,展開宣傳攻勢,會前會后大談其競選主張:“革新政治,實行民主主義,清算豪門資本,實施土地改革,保障人民四大自由”等等,還慷慨陳詞,表示不怕戴紅帽子!李宗仁的這些話時常博得掌聲。
4月24日,第二輪投票開始,李宗仁得1163張選票,孫科得945張選票,程潛得616張選票。李宗仁一馬當先,而孫科則漸呈不支之勢。蔣介石狗急跳墻,單獨召見程潛,直截了當提出要程在下輪競選中,將他的選票轉而投孫,表示他將起用程潛的助選人,并負責補償程的全部競選費用。
程潛同李宗仁在競選初訂有攻守同盟,如今雖知自己競選無望,但不甘屈從蔣的意志,對蔣此舉極為反感,不僅拒絕了蔣的要求,于當晚即以“不能自由競選”為名,公開宣布退出競選,以示抗議。
蔣介石偷雞不成蝕把米,只得不惜拿出最后一手,指使陳立夫運用“非常手段”,制造謠言:“李的競選另有政治企圖”;“桂系準備在李宗仁當選后3月,逼‘領袖’出國”;
“李宗仁競選費用是李品仙以保安經(jīng)費為名從安徽搜刮來的”;“郭德潔飛香港來回販賣黃金”;“李宗仁在北平利用行轅職權,高價批售運煤執(zhí)照”等等,大有不搞臭桂系決不罷休之勢。
李宗仁也抱定了志在必得之心,把這次競選作為桂系多年來與蔣爭雄改武斗為文斗的一次短兵相接的政治交手,拚將桂系全部本錢,與蔣決一高低,他召集桂系全班人馬,急謀對策。有人提出“以退為進”之策,要李宗仁以幕后壓力太大為辭,宣布放棄競選,使蔣在國大代表和美國人面前無法交待,爾后再作良圖。此議深得黃紹竑、白崇禧贊許,李宗仁總覺得一旦放棄,倘若弄巧成拙,人力、物力、財力犧牲太大。但由于黃、白等人的極為慫恿,認為此計是反擊蔣的上策,李便不再堅持,決定照此進行。
桂系智囊會議深夜兩點散會后,李之助選人士即連夜行動,立即分發(fā)李宗仁《棄選聲明》。次日晨,南京各報均以頭版赫然刊登李宗仁棄選消息,稱:這次國民大會,在選舉副總統(tǒng)時存在某種壓力,使各代表不能本其自由意志投票。最近有人制造謠言,謂本人此次競選,志在“逼宮”。為肅清謠言,消除誤會,不得不放棄競選,以免影響大會進行。李宗仁的助選委員會也刊登聲明,稱“最近有人散發(fā)傳單,公開攻擊李宗仁當選副總統(tǒng)就要迫害或三個月后就逼迫領袖出國。此外,并制造種種謠言,極盡誣蔑、侮辱之能事,跡其用心,無非欲顛倒黑白,淆亂視聽,以打擊李宗仁之競選活動,而遂其操縱、把持之詭計。茲悉李先生為表示其光明磊落之態(tài)度,已向國大主席團正式聲明,放棄副總統(tǒng)競選,深恐社會不明真相,特為鄭重聲明?!?br/>
程潛、李宗仁相繼放棄競選,果然產(chǎn)生轟動效應。到會代表,尤其李、程的支持者憤憤然嚷成一團,聲稱:“此種選舉還不如曹錕的賄選,曹錕至少還是出了錢的。”于是,代表們紛紛罷選抗議,孫科也因此陷入十分尷尬的處境中,最后不得不發(fā)出聲明,表示“沒有對手來作競選是不民主的。”也放棄競選。大會無法繼續(xù)進行,只得宣布暫時休會。
蔣介石不得不轉換姿態(tài),硬著頭皮召見白崇禧,表示支持李宗仁參加競選,要白向李轉達此意,重新參加競選。
李、白等便順水推舟,答應取消放棄競選的行動。白崇禧向國大代表宣示:“李主任宗仁對于放棄競選本甚堅決,原定于27日離京赴平。惟26日晚奉蔣主席召見,懇切勸慰,仍望其繼續(xù)參加副總統(tǒng)競選。對于惡意宣傳,主席已甚明了,對造謠生事大為震怒。至于代表投票,主席鄭重聲明,絕對自由,故李主任已表示仍繼續(xù)參加競選?!卑诪槿讼騺砗糜^察,不為人所喜,亦為人所忌,此番宣布別出心裁,使蔣系人物又恨又惱,卻莫之奈何,極大地加強了李宗仁的地位。
28日,進行第三輪投票,李宗仁得1156票,孫科1040票,程潛515票。按大會規(guī)定,最后一次投票于29日上午進行,在李、孫兩人中表決。在此關鍵時刻,李、孫兩夫人郭德潔、程淑英各帶女將,前往程潛的助選代表住所拉票,安樂、龍門兩家酒家競相擺開宴席,大宴國大代表。那孫科去找程潛面議,請程潛幫忙,會談時間過久,使被拉到龍門去的代表感到受了怠慢,哄散了許多,無形中輸了一著。
蔣經(jīng)國在南京中央飯店為孫科次日競選部署一切,蔣介石的官邸也燈火徹夜通明,李宗仁的助選班子也是通宵達旦地忙碌,全力以赴。
29日晨,李、孫兩對夫婦各自拿出最后的心機和氣力,早早來到會場迎候各位代表,投票結束:李得1438票,孫得1295票,李宗仁以微弱多數(shù)戰(zhàn)勝了孫科,取得副總統(tǒng)競選的勝利。李宗仁得意非凡,郭德潔喜極落淚,蔣介石卻大為震怒,一腳踢翻了身旁的收音機。翌日,李攜妻到總統(tǒng)官邸向蔣介石作禮節(jié)性拜訪,在客廳中枯坐了30分鐘,蔣夫婦才姍姍而出,李對蔣的“異常關懷”表示感謝時,蔣一連三聲地說:“辛苦啦!”雙方話中帶刺,不洽之情溢于言表。
5月17日,孫科當選為立法院院長,陳立夫當選為立法院副院長,翁文灝當選為行政院長,顧孟余當選為行政院副院長。
蔣介石為削弱桂系勢力,立即掀起“倒李(品仙)運動”,將桂系要角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的種種劣跡,編印成《李品仙主皖劣跡錄》在街頭廣為散發(fā),報刊上大肆攻擊,并由CC派組織“學生”上街游行,向國民黨中央請愿,要求撤懲李品仙,陳立夫等出面答復學生,再由監(jiān)察院提出對李品仙的彈劾。
李品仙試圖反擊,盛宴招待記者,即席發(fā)表演說,到場者人手分得《主皖政清錄》一冊,然而終因李品仙在皖聲名狼藉,被抓住小辮子,搞得李宗仁很被動,被迫將李調離安徽,另派他人接替他在安徽的職務。
蔣介石為防止李宗仁與白崇禧合謀,把李、白調開,免去白崇禧國防部長一職,由何應欽充任。調白崇禧去漢口,就任華中“剿共”總司令。李、白不甘任蔣擺布,當蔣向李探詢調白出任華中剿總司令一職意見時,李不客氣地問:“你能給健生多大權力?”
蔣無法回避,尷尬地說:“只要健生允予出任華中剿總司令,我一定設法給他相當大權?!笔Y調白出任華中剿總司令不僅削桂系勢力,又企圖挑起白崇禧與程潛不和。程潛時任武漢行轅、綏靖公署主任,蔣又打算把華中剿總設在武漢,讓白與程同置一處,同掌大權,以互相掣肘,挑起摩擦。
白崇禧被稱為“小諸葛”,他早已洞明蔣之心機,立即予以還擊,他首先聲明堅辭華中剿總司令職,另薦程潛兼任,并派心腹邱昌渭攜白親筆信函向程致意,表示自己已推誠薦賢,避免誤會。
蔣介石豈肯讓步,堅持己見。白崇禧也不示弱,一怒之下,避走上海。蔣介石無奈,請出黃紹竑為其當說客,并答應白的華中剿總司令部直接向蔣負責,不受國防部及參謀總長節(jié)制。白崇禧仍不答應,黃紹竑道:“借此機會遠走高飛。你到武漢后,掌握一些部隊,尤其要抓回廣西那點軍隊,不要把本錢陪著人家一起輸光了。一到時機成熟,就可以制造形勢。蔣介石到了無法應付的時候,必定下野,德公就可以出來收拾局面,我們豈不是大有可為嗎?”
經(jīng)黃這一點撥,白崇禧恍然開竅,立即束裝就道,走馬上任。
白崇禧外調,李品仙下臺,李宗仁的副總統(tǒng)形同虛設,倍受冷落,連顧祝同繼任參謀總長,余漢謀出任陸軍司令這么大的事,蔣介石都不同他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