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

漢書新注卷十五 上王子侯表第三上

漢書新注 作者:施丁主編


  &【說明】本卷分上、下兩分卷,表列西漢劉姓王子侯的情況?!妒酚洝そㄔ詠硗踝雍畋怼分皇怯浳涞蹖?shí)行“推恩”(實(shí)是為了削藩),封諸王子弟為侯一百六十二人的史實(shí)。本表參考了《史記》表,重新編制而成。它記西漢一代的王子侯,上、下兩分卷;以武、昭間為分界線。司馬遷立表,抓住了武帝采取主父偃推恩之策,王子無不封侯,致使諸侯“銷弱”的歷史特點(diǎn),可謂獨(dú)具只眼。班氏將西漢一代王子侯籠而統(tǒng)之囊括于一表,未區(qū)分漢初特恩(不是通例)、武帝推恩、后世例行等各階段特點(diǎn);但表序重點(diǎn)指出武帝推恩,自是“支庶畢侯”,王莽“偽褒宗室,侯及王之孫”,還是有識的。

  &大哉,圣祖之建業(yè)也!后嗣承序,以廣親親。至于孝武,以諸侯王疆土過制,或替(僭)差失軌(1),而子弟為匹夫,輕重不相準(zhǔn),于是制詔御史:“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2),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號名?!弊允侵吅钜樱?)?!对姟吩啤拔耐鯇O子,本支百世(4)”,信矣哉(5)!

 ?。?)失軌:不法。(2)分子弟邑:分封子弟為侯國。漢代侯國,與縣同級。(3)畢:完全。(4)《詩》云等句:引詩見《詩經(jīng)·大雅·文王》。本:指周王一系。支:枝屬旁系。(5)信矣哉:師古曰:“侯所食邑,皆書其郡縣于下。其有不書者,史失之也,或但言某人嗣及直書薨,不具年月,皆闕文也?!?br/>
  

  

  

 ?。?)合陽:馮翊縣。合,或作“郃”。(2)代王:此即代王仲?!陡呒o(jì)》書其封王及赦為侯,皆曰喜,書其薨則曰“仲”,實(shí)為一人。(3)德:《地理志》泰山,濟(jì)南二郡無此縣。(4)錢大昭曰:依例,當(dāng)于此格書“帝兄子”。(5)七年:當(dāng)作“十年”。點(diǎn)校本《??庇洝氛`。自高帝十二年到高后二年,正十年。(6)二十四年:當(dāng)作“三十四年”。點(diǎn)校本《??庇洝氛`。自高后三年至孝景五年,正三十四年。(7)二十四年:誤。自孝景六年至元鼎三年,實(shí)三十八年。

  

  

  (1)上邳:即邳,在魯國薛縣。(2)七年:自高后二年至孝文二年為楚王,實(shí)八年。(3)朱虛:瑯邪縣。(4)城陽王:張晏曰:“高后二年,詔丞相陳平,令差第列侯位次高下,故王子侯三人有第。二年之后,皆不第?!彼^“三人”,指德、上邳、朱虛。(5)東牟:東萊縣。

  

  

  (1)管:“菅”之誤。(2)氏丘:疑作“斥丘”。魏郡有斥丘。(3)十年:當(dāng)作“十二年”。(4)營:縣名。平:侯之謚。(5)十一年:當(dāng)作“十三年”。(6)楊丘:即陽丘,濟(jì)南縣。(7)十一年:當(dāng)作“十二年”。(8)楊虛:即平原樓虛縣。將閭:《史表》作“將廬”。

  

  

 ?。?)朸(lì):平原縣。(2)安都:地點(diǎn)不明。(3)平昌:瑯邪縣。(4)武成:或作“武城”,即東海南成縣。(5)白石:地點(diǎn)不明。(6)阜陵:九江縣。

  

  

  (1)安陽:妝南縣。(2)陽周:上郡有陽周,疑非賜所封(王先謙說)。莒縣有陽周水,疑所封即其地(梁五繩說)。(3)東城:九江縣。(4)平陸:地點(diǎn)不明。(5)休侯:即紅侯。紅,即“虹”,在沛郡。(6)侯富:“侯富”二字疑衍。(7)懷侯:《史表》作“悼侯”。(8)嘉:《史表》作“發(fā)”。

  

  

  (1)歲:《史表》作“穢”。(2)師古曰:“受為宗正,人有私請求者,受聽許之,故于宗室之中事不具,而受獲罪?!保?)《史記索隱》引《漢表》末格“在高苑”。沈猷,食邑在千乘高苑縣。(4)宛朐:濟(jì)陰縣?!吨尽纷鳌霸┚洹薄#?)十五年:自建元三年至元光六年,止十年,“五”字衍。(6)乘氏:濟(jì)陰縣。(7)桓邑:《傳》作“垣邑”。河?xùn)|縣。

  

  

 ?。?)自殺:《史表》作“棄市”。(2)豫章:此誤。疑系下條宜春侯地名錯入于此?!妒繁怼纷鳌鞍渤伞薄!兜乩碇尽钒渤菍匍L沙。(3)宜春:豫章縣。(4)會稽:此誤。句容,乃丹陽縣。(5)容陵:長沙縣。

  

  

 ?。?)廣戚:沛郡之縣。(2)十月:《史表》作“十一月”,十一月元丁酉,誤。(3)無湖:即蕪湖陽郡屬。此丹陽縣乃蕪湖分置。(4)盱臺:臨淮縣。蒙之:《史表》作“象之”。(5)胡孰:《史表》作“湖孰”。胥行:《史表》作“胥”。(6)脫亡名數(shù):謂不占戶籍。(7)保:傭人。

  

  

 ?。?)秣陵:丹陽縣?!妒繁怼纷鳌爸汝枴?,誤??C:《史表》作“漣”。(2)淮陵:《史表》作“雎陵”,王先謙以為當(dāng)依此。(3)淮陵:“臨淮”之誤。(4)梁共王子:《史表》作“江都易王子”,疑誤(夏燮說)。(5)菑川懿王子:《史表》作“江都易王子”,疑誤(夏燮說)。(6)?。罕焙?h。(7)十七年:當(dāng)作“十二年”。自元朔二年至元鼎元年,實(shí)十二年。(8)骨:“胥”之誤(朱一新說)。

  

  

  (1)勝容:“勝客”之訛(王念孫、陳直說)。(2)懷昌:《史表》“懷”作“壤”,無“昌”字。(3)四年,元朔四年。延年:《史表》“延”下無“年”字。(4)平望:北??h。(5)十四年:誤。自太始三年至神爵三年,共三十六年。夏燮疑敬侯、頃侯之間缺一世,似難成立。(6)臨眾:《史表》作“臨原”,是。臨原,瑯邪縣。(7)臨原:疑為校者所注,刊本誤增。

  

  

 ?。?)恐猲:恐嚇。受賕:受賄。(2)益都:見《地理志》北??ひ嫦?。(3)平的:北??h?!妒繁怼纷鞯摹捌阶谩薄#?)節(jié)侯:夏燮曰:節(jié)侯與頃侯之間“隔二十二年,厘侯以下亦缺一世”。案:“十三年”,可能是“三十六”之誤。(5)劇魁:北海縣。黑:《史表》作“墨”。(6)元狩:“元封”之誤。

  

  

 ?。?)壽梁:或即壽良,屬東郡。(2)壽樂:漢代無此郡、縣。(3)平度:東萊縣。行:《史表》作“衍”。(4)平原:疑誤。宜成,濟(jì)南縣,非“平原”。(5)夷侯:《史表》作“哀侯”。(6)東海,臨朐,屬齊郡,疑先屬東???。

  

  

 ?。?)雷:“盧”之誤。豨:《史表》作“稀”。(2)東海:雷,“盧”之誤。盧,屬城陽,而非“東海”。(3)東莞:瑯邪縣。(4)辟土:“壁”字誤分為二。(5)明:《史表》作“朋”。(6)南郡:疑誤。尉文,疑在趙地,不應(yīng)遠(yuǎn)在南郡。(7)封斯:常山縣。戴侯胡傷:《史表》作“共侯胡陽”。

  

  

 ?。?)榆丘:《史表》作“壽?!薄#?)襄嚵:廣平郡無此縣。地點(diǎn)無考。(3)邯會:魏郡之縣。(4)朝:故城可能在今河南南樂縣東。沈欽韓曰:《紀(jì)要》故朝城在濮州朝城縣南十七里。(5)東城:九江縣。王先謙疑封域不在九江郡。(6)孺子:妾之號?!妒繁怼纷鳌坝凶铮瑖?。

  

  

 ?。?)太初:“元封”之誤?!妒繁怼窌n“元封元年,有罪,國除”。(2)廣望:涿郡之縣。忠:《史表》作“安中”;嗣子名“中”,疑《史表》誤。(3)薪:《史表》作“新”。(4)陸城:《史表》作“陘城”,是?!兜乩碇尽穼僦猩健#?)涿:薪處(《地理志》作“新處”),地析自涿郡,國除后隸中山。

  

  

 ?。?)東海:疑“勃?!敝`。蒲領(lǐng),勃??h。(2)棗強(qiáng):清河縣。(3)畢梁:當(dāng)作“卑梁”。(4)旁光:《史表》作“房光”。(5)貸子錢:放高利貸。不占租:隱瞞不占租。息:利息。(6)匄:《史表》作“白”。(7)淒《史表》作“渡”。

  

  

  (1)蔞節(jié)侯退:《史表》作“蔞安侯邈”。(2)建始:“建昭”之誤。(3)阿武:涿郡縣。戴:《史表》作“湣”。(4)宣:《史表》作“寬”。二十年:誤。自太初三年至始元二年,止十八年。(5)參戶:勃??h。免:《史表》作“勉”。(6)州鄉(xiāng):涿郡縣。(7)思侯齊:《史表》缺思侯齊一世。

  

  

 ?。?)平城:《史表》作“成平”。據(jù)《水經(jīng)注》,劉禮封國在成平(南皮縣)。(2)此格脫“南皮”二字?!端麟[》引《漢表》在南皮。成平,析南皮置,屬勃海郡。(3)勃海:廣,齊郡之縣,勃海之縣,勃海無廣縣,不知并入何縣。(4)魏:《地理志》魏郡無蓋縣,不知免侯之后,其地并入何縣。(5)元鼎三年:“三”乃“二”之誤?!妒繁怼贰霸Χ辍保?。三年薨:謂元鼎三年薨也。

  

  

 ?。?)榮關(guān):或作“榮簡”,榮關(guān),分茌平置。(2)茌平:在東郡。(3)周望:《史表》作“周堅”。(4)則:《史表》作“明”。(5)前:“叢”之誤?!妒繁怼纷鳌皡病薄#?)樂:《史表》作“桀”。(7)平原:平原郡有安縣,無安陽。錢大昭曰:陽當(dāng)為“煬”,劉樂之謚。(8)式王子:《史表》作“貞王子”。

  

  

  (1)龍:《史表》作“襲”。(2)濟(jì)北式王子:《史表》作“貞王子”。(3)元康元年:王先謙、夏燮皆以為“十六年”而當(dāng)元封元年,“元康”乃“元封”之誤。然據(jù)《史表》,龍,太初以后尚在。疑“十六年”,乃“六十一年”之誤,而“元康”不誤。瘐(yǔ)死:病死于獄中。(4)平:《志》屬河南。(5)濟(jì)北式王子:《史表》作“貞王子”。(6)藏:藏匿。(7)羽:平原縣。(8)濟(jì)北式王子:《史表》作“貞王子”。(9)六十年:自元朔三年至地節(jié)二年,實(shí)五十九年。(10)濟(jì)北式王子:《史表》作“貞王子”。(11)二月:《史表》作:“十月”。(12)泰山:泰山無胡母縣。胡母,為齊地(錢玷說)。(13)涉:魏郡之縣。(14)《史記索隱》引《漢表》在上黨,此格奪“上黨”二字。

  

  

 ?。?)邵:疑“鄔”之誤(沈欽韓說)。順?!妒繁怼纷鳌吧鳌?。(2)《史記索隱》引《漢表》在山陽,此格奪“山陽”二字。(3)利昌:齊郡之縣。(4)五十一年:自元朔三年至元鳳四年,為五十年,衍“一”字。(5)罷軍:《史表》作“憙”。(6)臨河:朔方之縣。(7)濕成:當(dāng)作“隰成”,《史表》是。西河縣。(8)端氏:河?xùn)|縣。

  

  

 ?。?)土軍:西河之縣。(2)鉅乘侯:《史表》作“以元鼎時坐與人妻奸,棄市”,未言更鉅乘事。(3)遷:《史表》作“選”。(4)臨淮:誤。皋狼,西河之縣。(5)夏兵:沛郡之縣。(6)平原:肄誤。千章,西河之縣。(7)頃侯:或作“節(jié)侯”,《史表》作“康侯”。(8)終古:《史表》作“終吉”。(9)濟(jì)南:“汝南”之誤。(10)恬:《史表》作“恢”。(11)五十二年:自元朔三至元鳳五年,實(shí)五十一年。(12)此格脫“濟(jì)南”二字?!妒繁硭麟[》引《漢表》在濟(jì)南。(13)瑕丘:“敬丘”之誤。敬丘,屬沛(五先謙說)。政:《史表》作“貞”。(14)五十三年:自元朔三年至元鳳六年,實(shí)五十三年。

  

  

 ?。?)公兵:沛郡縣。(2)郁糧:《史表》作“郁狼”,是。王國維《齊魯封泥集存》有郁狼鄉(xiāng)印。(3)陸地:《史表》作“陘城”,誤。靖王子已封陘城,此不應(yīng)重。(4)辛處:即薪處,中山之縣。(5)三月乙卯封:《史表》作“四月庚辰封”,以下昌、賀、平三侯同日封?!妒酚浰麟[》曰:“此四人以異年封,故別見?!毖耘c上列“三月乙卯封”異時。又是年四月庚午朔,無甲辰,有庚辰,《史表》為是。

  

  

 ?。?)象氏:巨鹿之縣。(2)安意:《史表》作“安德”,是。“意”乃“德”之誤(王念孫說)。(3)鄗:《史記索隱》,《志》屬涿郡,《表》在鄗。(4)路陵:《史表》作“洛”疑是“昭”之誤;昭陵,長沙縣(錢大昭說)。童:《史表》作“章”。(5)南陽:攸縣屬長沙,非南陽。(6):《史表》作“欣”。,與欣同。(7)湯:《史表》作“陽”。(8)荼陵,長沙之縣,非桂陽。

  

  

 ?。?)元鼎二年:《史表》作“元狩六年”,相差二年。(2)此格脫“豫章”二字?!妒酚浰麟[》引《漢表》在豫章。(3)安眾:南陽之縣。(4)三十年:自元朔四年至元封五年,止二十年,“三”乃“二”之誤。(5)今見:班氏作表時,見為侯。(6)葉:南陽之縣。喜:《史表》作“嘉”。(7)利鄉(xiāng):詳東海利成縣下。

  

  

  (1)東海:詳東海即丘下。(2)東平:錢大昭曰,“即元鼎元年為大河郡者,甘露二年為王國?!?。(3)姊:《史表》作“姊妹”。(4)記:《史表》作“”,是(5)《兩粵傳》:元鼎六年,東越反,故山州侯齒兵居屯,坐畏懦誅。(6)三月乙丑封:福于元鼎六年從擊東越,以宗室故,封侯。

  

  

  (1)騶丘:《史表》作“鈞丘”。寬:《史表》作“寬”。(2)報德:《史表》作“執(zhí)德”。(3)南城:即南成,東海之縣。(4)二年:當(dāng)作“三年”。(5)釐侯:《史表》作“常侯”。裘:《史表》作“表”。(6)杜原:《史表》作“莊原”,疑非?!稘h書》“莊”皆改“嚴(yán)”,今未改,非莊原(五先謙說)。

  

  

  (1)敦:或作“穆”(參考王念孫說)?!妒繁怼纷鳌熬础?。(2)喜:《史表》作“嘉”。(3)廣川:信都之縣。(4)重:《史表》作“鐘”?!朵克ⅰ?,千童縣,故重也,亦作千鐘。擔(dān):《史表》作“搖”。千童縣:《地理志》屬勃海?;蛟瓕倨皆?,后改屬勃海。

  

  

 ?。?)被陽:《史表》作“披陽”。被、披二字通。(2)二十八年:自元鼎五年至元始元年,實(shí)二十七年。偃:《史表》作“隅”。(3)定:勃海之縣。敷:疑作“穆”(五念孫說)?!妒繁怼纷鳌熬础?。(4)定侯:“定”為衍文(錢大昭說)。(5)稻:瑯邪之縣。(6)簡侯:《史表》簡侯嗣在元三年。陽都:《史表》作“都陽”。簡侯自元鼎三年至本始元年,為四十二年;其年錯入下格。(7)四十二年:上格錯入。咸,自本始二年至五鳳四年(甘露元年之前一年),為十九年。(8)山:國名。原:謚也。(9)建始:“建昭”之誤。

  

  

  (1)繁安:千乘之縣。(2)壽漢:嗣在太初四年,立二十五年薨。(3)柳:勃海之縣。陽已:《史表》作“陽”。(4)罷師嗣:據(jù)《史表》,罷師嗣在元鼎四年。(5)自為嗣:據(jù)《史表》,自為嗣在元封五年。(6)去:瑯邪之縣。(7)茂發(fā):《史表》作“歲發(fā)”。(8)牟平:東萊之縣。

  

  

 ?。?)柴:泰山之縣。(2)柏暢:《史表》作“柏陽”。(3)歊:《吸表作》:“歊”,是。鄗,常山之縣。(4)乘丘:《史表》作:“桑丘”。將夜:《史表》作“洋”。(5)三月癸酉:《史表》作:“十一月辛酉”,誤。中山靖王九子皆同日封。(6)《史記索隱》引《漢表》在深澤,深澤乃山屬縣,桑丘乃鄉(xiāng)名。此格脫“深澤”二字。

  

  

 ?。?)《索隱》引《漢表》在涿郡,此格脫“涿”字。(2)樊輿:涿郡之縣。修:《史表》作“條”。(3)涿:《地理志》涿郡無曲成縣,疑免侯后并省。(4)安郭:《地理志》無安郭縣,疑其后并入安國。傳富:《史表》作“博”,《水經(jīng)注》作“傳富”。(5)安險:中山之縣。(6)安道:《史表》作“安遙”,誤。

  

  

  (1)夫夷:零陵之縣。(2)五十八年:自元鼎五年至五鳳二年,實(shí)五十七年。(3)舂陵:零陵郡之舂陵鄉(xiāng)。買之孫仁徙封南陽白水鄉(xiāng),猶以舂陵為國名。(4)孝:“考”之誤?!逗鬂h書·城陽王傳》作“考”。(5)都梁:零陵之縣。定:《史表》:作“遂”。

  

  

 ?。?)洮陽:零陵之縣。狩燕:《索隱》引《漢表》作“將燕”?!妒繁怼纷鳌肮峰椤薄#?)眾陵:當(dāng)依《史表》作“泉陵”。泉陵,零陵之縣。(3)五十:下奪“四”字。自元朔五年至本始三年,凡五十四年。(4)二十二年:自本始四年至甘露四年,實(shí)二十一年。(5)賜王:“王賜”誤倒。賜以反誅,無謚。(6)麥侯以下二十人,皆以元鼎元年四月戊寅封,《史表》悉誤入元狩行中。(7)平原:巨合在濟(jì)南東平陵界,非平原。

  

  

 ?。?)《索隱》引《漢表》在瑯邪,此格脫“瑯邪”二字。(2)虖葭:當(dāng)作“雩葭”,瑯邪之縣。(3)六十二年:自元鼎元年至元康四年,止五十五年。(4)原洛:當(dāng)依《史表》作“石洛”,出土有“石洛侯印”。敢:《史表》作“敬”。(5)挾術(shù):《史表》作“扶浸”。昆景《史表》作“昆吾”。

  

  

 ?。?)挾釐侯霸:《史表》混挾釐侯霸、校靖侯云為一人,大誤。(2)三十五年:自元鼎元年至始元四年,止三十四年。(3)文成:《史表》作“父城”,疑誤。(4)東海:疑東海有文成,至國除后并省。(5)余:《史表》作“譚”。(6)襄賁:東海之縣,蓋析置鳣國以封劉應(yīng),至國除并省。

  

  

 ?。?)彭:《地理志》無彭縣?!对倮m(xù)封泥考略》卷二,三十一頁,有“彭侯邑丞”封泥。(2)瓡:《地理志》北??倏h。(3)五十五年:自元鼎元年至元康三年,止五十四年。(4)虛水:瑯邪之縣。(5)三十八年:自元鼎元年至本始四年,實(shí)四十七年。(6)七年:自地節(jié)元年至五鳳三年,實(shí)十五年。(7)北海:《索隱》引《漢表》在東海,今本作“北?!?。城陽與東海毗鄰,疑以“東?!睘槭?。(8)賢:《史表》作“買”。拘:《史表》作“枸”,疑當(dāng)作“朐”。朐縣,屬東海(見《地理志》)。(9)千乘:疑為“東?!敝`。《史記索隱》引《漢表》作“東?!薄#?0)七月辛卯:《史表》作“四月戊寅”,誤。菑川靖王四子皆“七月辛卯封”。然是年七月無辛卯;十月乙亥朔,有辛卯(十七日),疑“七”乃“十”之誤。(11)亡命笞二百:因有笞二百罪而亡命。(12)壽光:東海之縣。蓋析置陸縣為侯國,后復(fù)并省。

  

  

 ?。?)廣饒:齊郡之縣。(2)瓶:瑯邪之縣。(3)五十四年:自元鼎元年至地節(jié)元年,止四十八年。施之勉曰:自元狩元年始封,至地節(jié)元年,恰五十四年;元鼎乃“元狩”之誤。然菑川靖王四子同時封,豈能瓶侯成獨(dú)封于元狩元年?(4)毋害:《史表》作“不害”。(5)四十四年:自元鼎元年至地節(jié)二年,實(shí)四十九年。(6)光:《史表》作“元”。(7)七月乙酉:是年七月無乙酉,疑“七”乃“十”之誤。元鼎元年十月乙亥朔,乙酉為十一日。下同。

  

  

  (1)襄隄:《史表》作“襄陵”。(2)始元:當(dāng)作“元始”。(3)廣德王:夏燮曰:“此與《諸侯王表》中所載廣川惠王之曾孫榆封廣德王者世次吻合。又證之《廣川惠王傳》中傳謂戴王弟襄釐侯子隄者,同是一人,其為《中山靖王傳》中之錯簡可證也。”(4)巨鹿:《索隱》引《漢表》作“巨鹿”,《志》屬河?xùn)|。(5)皋虞:瑯邪之縣。(6)定:《史表》作“處”。十四年:自太初四年至本始二年,實(shí)二十九年,或釐侯、節(jié)侯之間缺一世次。(7)魏其:瑯邪之縣。(8)本始:“太始”之誤。自元封元年至太始三年,正十七年。三十三年:自太始四年至甘露二年,實(shí)四十二年。

  

  

 ?。?)濟(jì)南:高樂,勃海之縣,非濟(jì)南。(2)三鬷(zōng):錢大昭曰:“《郡國志》濟(jì)南定陶有三鬷亭,即此‘三鬷’。”

  

  

 ?。?)■:音luán。(2)后三年:當(dāng)作“后二年”,武帝無后三年。(3)訊:審訊,審問。(4)濟(jì)南:爰戚,山陽之縣,非濟(jì)南。

  

  

 ?。?)栗:沛郡之縣。(2)二十七年:征和元年至地節(jié)三年,實(shí)二十六年。(3)洨:《史表》作“郊”,是。楊樹達(dá)曰:“王國維《齊魯封泥集存序》云:“洨夷侯,洨《史表》作郊。今封泥有郊侯邑丞,則《史記》是,《漢書》非也?!保?)■:濟(jì)南之縣。(5)十三年:自征和元年至始元五年,止十一年。(6)揤裴(fēi):即非城,在肥鄉(xiāng)縣南五里。陳直曰:“《漢印文字徵》第十二、八頁,有‘揤裴國尉’印,當(dāng)即本表劉道之國尉。國尉,相當(dāng)于縣尉?!保?)東海:揤裴,魏郡之縣,非東海。(8)澎:東海之縣。澎侯以丞相封,乃恩澤侯??赡芤蚱鋭⑿?,置于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