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本傳敘述元帝之后、王莽之姑王政君及其外家的事跡。王政君,初為宮女,因受寵愛而為元帝的皇后。成帝時尊為皇太后,其兄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河平二年(前27)其兄弟譚、商、立、根、逢時五人同日封侯,王氏始專權。哀帝時尊為太皇太后。自召王莽入朝為大司馬,可謂引狼入室,演成新莽鬧劇。她守藏漢傳國璽,王莽討取,不肯授予,怒罵王莽對漢朝忘恩負義,最后還是交了出去,并接受“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名號?!稘h書》本傳寫得具體,有些筆墨較為生動。班彪于傳未論西漢外戚之患,以元后為劇,說“王莽之興,由孝元后歷漢四世為天下母,饗國六十余載,群弟世權,更持國柄,五將十侯,卒成新都”。王政君其人,實是個愚弱之婦,一生無所作為,觀其守璽授璽之事,已可窺斑而見豹;但在專制制度下,竟然鬼使神差,通過地掀起一陣歷史的波瀾。
孝元皇后(1),王莽之姑也。莽自謂黃帝之后,其《自本》曰(2):黃帝姓姚氏,八世生虞舜。舜起媯汭(3),以媯為姓。至周武王封舜后媯滿于陳,是為胡公,十三世生完。完字敬仲,奔齊,齊桓公以為卿,姓田氏。十一世,田和有齊國,三世稱王(4),至王建為秦所滅。項羽起(5),封建孫安為濟北王。至漢興,安失國,齊人謂之“王家”,因以為氏。
?。?)孝元皇后:王政君。(2)《自本》:猶《自傳》。(3)媯(guī):水名。汭(ruì):水的彎曲處。(4)三世:田和有齊國;和卒,子桓公午立;午卒,子威王因齊立,自田和至因齊三世稱王。(5)項羽:項籍字羽。本書卷三十一有其傳。
文、景間,安孫遂字伯紀,處東平陵(1),生賀,字翁孺。為武帝繡衣御史(2),逐捕魏郡群盜堅盧等黨與,及吏畏懦逗遛(留)當坐者,翁孺皆縱不誅。它部御史暴勝之等奏殺二千石,誅千石以下(3),及通行飲食坐連及者,大部至斬萬余人(4),語見《酷吏傳》。翁孺以奉使不稱免(5),嘆曰:“吾聞活于人有封子孫(6),吾所活者萬余人,后世其興乎!”
?。?)東平陵:縣名。在今山東章丘西北。(2)繡衣御史:漢武帝時,各地多事,因使一些官吏衣繡衣,持斧仗節(jié),興兵鎮(zhèn)壓,號直指使者。此謂御史衣繡衣的使者。(3)誅:謂專誅,不必上奏。(4)大部:大的州。漢有十三刺吏部(州)。(5)不稱:謂不稱職。(6)活千人:此下當有“者”字。楊樹達曰:“《后漢書·史弼傳論》云:‘活千人者子孫必封?!蹲ⅰ芬藗髟疲骸钋苏哂蟹鈱O?!钋恕掠小摺?,是其證?!?br/>
翁孺既免,而與東平陵終氏為怨,乃徒魏郡元城委粟里(1),為三老,魏郡人德之。元城建公曰(2):“昔春秋沙麓崩,晉史卜之,曰:‘陰為陽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麓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興(3)。’其齊田乎!今王翁孺徙,正直其地(4),日月當之。元城郭東有五鹿之虛(墟),即沙鹿地也。后八十年,當有貴女興天下”云。
(1)魂郡:郡名。治鄴縣(在今河北磁縣南)。元城:縣名。在今河北大名東。(2)建公:姓建。公,尊稱。猶今稱某公、某老。(3)春秋沙廂崩,……宜有圣女興:《春秋》僖公十四年云:“秋,八月辛卯,沙鹿崩。”《左傳》云:“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晉卜偃日:期年將有大咎,幾亡國?!鄙陈矗旱孛?。在元城東。李奇曰:“陰,元后也。陽:漢也。王氏舜后,土地。漢,火也。故曰‘土火相乘’,陰盛而沙麓崩。”張晏曰:“陰數八,八八六十四;土數五,故六百四十五歲也?!洞呵铩焚夜哪?,沙麓崩,歲在乙亥,至哀帝元壽二年,哀帝崩,元后始攝政,歲在庚申,沙麓崩后六百四十五歲?!保?)直:當也。
翁孺生禁,字稚君,少學法律長安,為廷尉史(1)。本始三年(2),生女政君,即元后也。禁有大志,不修廉隅(3),好酒色,多取傍妻,凡有四女八男;長女君俠,次即元后政君,次君力,次君弟;長男鳳孝卿,次曼元卿,譚子元,崇少子,商子夏,立子叔,根稚卿,逢時季卿。唯鳳、崇與元后政君同母。母,適(嫡)妻,魏郡李氏女也。后以妒去,更嫁為河內茍賓妻(4)。
?。?)廷尉史:廷尉的屬吏。(2)本始三年:即公元前71年。(3)廉隅:梭角。比喻人的品行端方不茍。(4)河內:郡名。治懷縣(在今河南武涉西南)。茍:姓也。漢代為“笱”,后代改為茍(陳直說)。
初,李親任(妊)政君在身(1),夢月入其懷。及壯大,婉順得婦人道。嘗許嫁未行,所許者死。后東平王聘政君為姬,未入(2),王薨。禁獨怪之,使卜數者相政君(3),“當大貴,不可言?!苯囊詾槿?,乃教書,學鼓琴。五鳳中(4),獻政君,年十八矣,入掖庭為家人子。
(1)妊:懷孕。(2)東平:王國名。治東平(在今山東東平東)。(3)卜數者:猶今算命者。相:相面。(4)五鳳:漢宣帝年號,共四年(前57——前54)。
歲余,會皇太子所愛幸司馬良娣病,且死,謂太子曰:“妾死非天命,乃諸娣妾良人更祝詛殺我?!碧討z之,且以為然。及司馬良娣死,太子悲恚發(fā)病,忽忽不樂,因以過怒諸娣妾,莫得進見者。久之,宣帝聞太子恨過諸娣妾(1),欲順適其意,乃令皇后擇后宮家人子可以虞(娛)侍太子者,政君與在其中,及太子朝,皇后乃見政君等五人,微令旁長御問知太子所欲(2)。太子殊無意于五人者,不得已于皇后(3),強應曰(4):“此中一人可?!笔菚r政君坐近太子,又獨衣絳緣諸于(5),長御即以為是。皇后使侍中杜輔、掖庭令濁賢交送政君太子宮,見丙殿。得御幸,有身。先是者,太子后宮梯妾以十數,御幸久者七八年,莫有子,及王妃壹幸而有身。甘露三年(6),生成帝于甲館畫堂(7),為世適(嫡)皇孫。宣帝愛之,自名曰驁,字太孫,常置左右。
(1)過:猶“責”。 (2)長御:宮中婢女之稱。(3)不得已于皇后:意謂不得已而應付皇后。(4)強:勉強。(5)蜂緣:絳色的緣衣。緣衣,同畢椽衣,古代貴族女子之服。諸于:即諸汗。古代婦女穿的外衣。(6)甘露三年:即公元前51年。(7)甲館:《成紀》作“甲觀”。“館”、“觀”字同。
后三年(1),宣帝崩,太子即位,是為孝無帝。立太孫為太子,以母王妃為婕妤,封父禁為陽平侯。后三日,婕妤立為皇后,禁位特進,禁弟弘至長樂衛(wèi)尉。永光二年(2),禁薨,謚曰頃侯。長子鳳嗣侯,為衛(wèi)尉侍中。皇后自有子后,希復迸見。太子壯大,寬博恭慎,語在《成紀》。其后幸酒(3),樂燕(宴)樂(4),元帝不以為能。而傅昭儀有寵于上,生定陶共王。王多材藝,上甚愛之,坐則側席(5),行則同輦,常有意欲廢太子而立共王。時鳳在位,與皇后、太子同心憂懼,賴侍中吏丹擁有(佑)太子,語在《丹傳》(6)。上亦以皇后素謹慎,而太子先帝所常留意,故得不廢。
(1)后三年:當作“后二年”。成帝自甘露三年(前51)生,至宣帝崩(黃龍元年,前49),中間僅甘露四年一年,故不得稱后三年。(2)永光二年:即公元前42年。(3)幸酒:好酒。(4)樂燕(宴)樂:好燕私之樂。(5)側席:謂附近御坐。(6)《丹傳》:見本書卷八十二。
元帝崩,太子立,是為孝成帝。尊皇后為皇太后,以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益封五千戶。王氏之興自鳳始。又封太后同母弟崇為安成侯,食邑萬戶。鳳庶弟譚等皆賜爵關內侯,食邑。
其夏,黃霧四塞終日(1)。天子以問諫大夫楊興、博士駟勝等,對皆以為“陰盛侵陽之氣也。高祖之約也,非功臣不侯,今太后諸弟皆以無功為侯,非高祖之約,外戚未曾有也,故天為見(現)異。”言事者多以為然。鳳于是懼,上書辭謝曰:“陛下即位,思慕諒闇(2),故詔臣鳳典領尚書事,上無以明圣德,下無以益政治。今有茀(孛)星天地赤黃之異(3),咎在臣鳳,當伏顯戮,以謝天下。今諒闇已畢,大義皆舉,宜躬親萬機,以承天心?!币蚱蚝」寝o職。上報曰:“朕承先帝圣緒,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陰陽錯繆,日月無光,赤黃之氣,充塞天下。咎在朕躬,今大將軍乃引過自予,欲上尚書事,歸大將軍印緩,罷大司馬官,是明朕之不德也。朕委將軍以事,誠欲庶幾有成,顯先祖之功德。將軍其專心固意,輔朕之不逮,毋有所疑?!?br/>
?。?)四塞:言充滿四方。(2)諒闇:指帝王居喪。(3)孛(bèi):星芒四射的現象。
后五年,諸吏散騎安成侯崇薨,謚曰共侯。有遺腹子奉世嗣侯,太后甚哀之。明年,河平二年(1),上悉封舅譚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紅陽侯,根曲陽侯,逢時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太后同產唯曼早卒(2),余畢侯矣。太后母李親,茍氏妻,生一男名參,寡居。頃侯禁在時,太后令禁還李親(3)。太后憐參,欲以田蚡為比而封之(4)。上曰:“封田氏,非正也。”以參為侍中水衡都尉(5)。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諸曹(6),分據勢官滿朝廷。
(1)河平二年:前27年。(2)同產:同母或同父則為同產。(3)還:召還。(4)欲以田蚡為比而封之:田蚡與孝景王后同母異父而得封,故王太后欲比之。田蚡,本書卷五十二有其傳。(5)侍中:加官。侍從皇帝,出入宮廷。水衡都尉:官名。掌上林苑,兼保管皇室財物及鑄錢。(6)諸曹:指尚書令下設的分曹治事的尚書。
大將軍鳳用事,上遂謙讓無所顓(專)。左右常薦光祿大夫劉向少子歆通達有異材。上召見歆,誦讀詩賦,甚說(悅)之,欲以為中常侍(1),召取衣冠。臨當拜,左右皆曰:“未曉大將軍(2)?!鄙显唬骸按诵∈?,何須關大將軍(3)?”左右叩頭爭(諍)之。上于是語風,鳳以為不可,乃止。其見憚如此。
?。?)中常侍:官名。出入宮廷,侍從皇帝。常為列侯至郎中的加官。(2)曉:猶“白”。報告,(3)關:關白。
上即位數年,無繼嗣,體常不平(1)。定陶共王來朝,太后與上承先帝意,遇共王甚厚,賞賜十倍于它王,不以往事為纖介(2)。共王之來朝也,天子留,不遣歸國。上謂共王:“我未有子,人命不諱(3),一朝有它(4),且不復相見。爾長留侍我矣!”其后天子疾益有瘳,共王因留國邸,旦夕恃上,上甚親重。大將軍鳳心不便共王在京師,會日蝕,鳳因言“日蝕陰盛之象,為非常異。定陶王雖親,于禮當奉藩在國。今留侍京師,詭正非常(5),故天見(現)戒。宜遣王之國?!鄙喜坏靡延陲L而許之(6)。共王辭去,上與相對涕泣而決。
?。?)體常不平:謂多病。(2)不以往事為纖介:謂不以往事(指先帝常欲以代太子事)而有纖介的嫌怨。(3)人命不諱:言人命無常,不可諱。(4)它:指晏駕。(5)詭:違也。(6)上不得已于鳳而許之:意謂成帝被王鳳所迫,不得已而許之。
京兆尹王章素剛直敢言(1),以為鳳建遣共王之國非是,乃奏封事言日蝕之咎矣。天子召見章,延問以事,章對曰:“天道聰明,佑善而災惡,以瑞異為符效。今陛下以未有繼嗣,引近定陶王,所以承宗廟,重社稷,上順天心,下安百姓。此正義善事,當有祥瑞,何故致災異?災異之發(fā),為大臣顓(專)政者也。今聞大將軍猥歸日蝕之咎于定陶王(2),建遣之國,茍欲使天子孤立于上,顓(專)擅朝事以便其私,非忠臣也。且日蝕,陰侵陽,臣顓(專)君之咎,今政事大小皆自鳳出,天子曾不一舉手,鳳不內省責,反歸咎善人,推遠定陶王。且鳳誣罔不忠,非一事也。前丞相樂昌侯商本以先帝外屬(3),內行篤,有威重,位歷將相,國家柱石臣也,其人守正,不肯詘(屈)節(jié)隨鳳委曲,卒用閨門之事為鳳所罷(4),身以憂死,眾庶憨之。又鳳知其小婦弟張美人已嘗適人(5),于禮不宜配御至尊,托以為宜子,內(納)之后宮,茍以私其妻弟。聞張美人未嘗任(妊)身就館也(6)。且羌胡尚殺首子以蕩腸正世(7),況于天子而近已出之女也!此三者皆大事,陛下所自見,足以知其余,及它所不見者。鳳不可令久典事,宜退使就第,選忠賢以代之?!?br/>
?。?)王章:本書卷七十六有其傳。(2)猥:猶“曲”。(3)商:王商。(1)卒用閨門之事為鳳所罷:此事詳《王商傳》。(5)小婦:妾也。弟:即妹。適人:許配人。(6)聞張美人未嘗妊身就館:指出王鳳所為“宜子”并不屬實。(7)羌胡嘗殺首子以蕩腸正世:意謂羌胡不要他人之子,以保證純種。腸:疑作“腹”。蕩腹:打胎。
自鳳之白罷商后遣定陶王也,上不能平。及聞章言,天子感寤(悟),納之,謂章曰:“微京兆尹直言(1),吾不聞社稷計!且唯賢知賢,君試為朕求可以自輔者。”于是章奏封事,薦中山孝王舅瑯邪太守馮野王“先帝時歷二卿,忠信質直,知(智)謀有余。野王以王舅出,以賢復入,明圣主樂進賢也?!鄙献詾樘訒r數聞野王先帝名卿。聲譽出鳳遠甚,方倚欲以代鳳。
?。?)微:無也。
初,章每召見,上輒辟左右(1)。時太后從弟長樂衛(wèi)尉弘子侍中青獨側聽(2),具知章言,以語鳳。鳳聞之,稱病出就第,上疏乞骸骨,謝上曰:“臣材駕愚戇,得以外屬兄弟七人封為列侯,宗族蒙恩,賞賜無量。輔政出入七年(3),國家委任臣鳳,所言輒聽,薦士常用。無一功善,陰陽不調,災異數見(現),咎在臣鳳奉職無狀,此臣一當退也?!段褰洝穫饔?,師所誦說,咸以日蝕之咎在于大臣非其人,《易》曰‘折其右肱(4)’,此臣二當退也。河平以來(5),臣久病連年,數出在外,曠職素餐,此臣三當退也。陛下以皇太后故不忍誅廢,臣猶自知當遠流放,又重自念,兄弟宗族所蒙不測,當殺身靡骨死輦轂下(6),不當以無益之故有離寢門之心(7)。誠歲余以來(8),所苦加侵,日日益甚(9),不勝大愿,愿乞骸骨,歸自治養(yǎng),冀賴陛下神靈,未埋發(fā)齒,期月之間,幸得廖愈,復望帷幄,不然,必寘溝壑(10)。臣以非材見私,天下知臣受恩深也;以病得全骸骨歸,天下知臣被恩見哀,重巍巍也(11)。進退于國為厚,萬無纖介之議。唯陛下哀憐!”其辭指(旨)甚哀,太后聞之為垂涕,不御食。
(1)辟:屏去。(2)弘:太后之叔父。音:太后之從父弟。(3)七年:“十年”之誤,周壽昌曰:“《杜欽傳》欽說鳳曰:‘將軍深悼輔政十年變異不已?!L自竟寧元年(前33)輔政,至陽朔初已十年,此當陽朔元年(前24)奏,則‘七’字誤也?!保?)“折其右肱”:見《易·豐卦》九三爻辭。(5)河平:漢成帝年號,共四年(前28——前25)。(6)靡:碎也。(7)寢門:內門。此指宮門。(8)誠:實也。(9)日日:或作“日月”。(10)寘:“窴”之誤。即填。(11)巍?。焊呙?。
上少而親倚鳳,弗忍廢,乃報鳳曰:“朕秉事不明,政事多闕(缺),故天變婁(屢)臻,咸在朕躬。將軍乃深引過自予,欲乞骸骨而退,則朕將何向焉!《書》不云乎?‘公毋困我(1)?!瘎諏>?,安心自持,期于亟瘳(2),稱朕意焉?!庇谑秋L起視事。上使尚書劾奏章“知野王前以王舅出補吏,而私薦之,欲令在朝阿附諸侯(3);又知張美人體御至尊,而妄稱引羌胡殺子蕩腸,非所宜言?!彼煜抡吕簦⑽局缕浯竽孀?,以為“比上夷狄,欲絕繼嗣之端;背畔(叛)天子,私為定陶王?!闭滤廓z中,妻子徒合浦(4)。
?。?)“公毋困我”見《尚書·周書·浩浩》成王告周公辭。(2)亟:急速。瘳(chōu):病愈。(3)令在朝阿附諸侯:所謂附益之法(楊樹達說)。(4)合浦:郡名。治合浦(在今廣西合浦東北)。
自是公卿見鳳,側目而視,郡國守相刺史皆出其門。又以侍中太仆音為御史大夫(1),列于三公。而五侯群弟,爭為奢侈,賂遺珍寶,四面而至;后庭姬妾,各數十人,僮奴以千百數,羅鐘磬,舞鄭女,作倡優(yōu),狗馬馳逐;大治第室,起土山漸臺(2),洞門高廊閣道,連屬彌望(3)。百姓歌之曰:“五侯初起,曲陽最怒(4),壞決高都(5),連竟(境)外杜(6),土山漸臺,西白虎(7)。其奢僭如此。然皆通敏人事,好士養(yǎng)賢,傾財施予,以相高尚。
?。?)侍中:加官。太仆:宮名。掌皇帝的輿馬和馬政。(2)漸臺:臨水之臺。(3)彌望:言望之極目。(4)曲陽:曲陽侯王根。(5)高都:水名。又名浿水。南北流,遷長安城西人渭水。壞決高都:謂引高都水入長安。(6)外杜:指長安城杜門(南出東頭第一門)外之下杜城。(7)西:此字上脫“象”字。王念孫曰:《渭水注》、《文選·西征賦注》、《御覽·人事部》一百六引此皆作“象西白虎”,《漢紀》同。象,似也。白虎,殿名。在未央宮中。
鳳輔政凡十一歲。陽朔三年秋(1),鳳病,天子數自臨問,親執(zhí)其手,涕泣曰:“將軍病,如有不可言(2),平阿侯譚次將軍矣?!兵P頓首泣曰:“譚等雖與臣至親,行皆奢僭,無以率導百姓,不如御史大夫音謹敕(3),臣敢以死保之?!奔傍P且死,上疏謝上,復固薦音自代,言譚等五人必不可用。天子然之。
(1)陽朔三年:前22年。(2)不可言:謂死。(3)敕:整也。
初,譚倨(1),不肯事鳳,而音敬鳳,卑恭如子,故薦之。鳳薨,天子臨吊贈寵,送以輕車介士(2),軍陳(陣)自長安至渭陵(3),謚曰敬成侯。子襄嗣侯,為衛(wèi)尉。御史大夫音竟代鳳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而平阿侯譚位特進,領城門兵。谷永說譚,令讓不受城門職,由是與音不平,語在《永傳》(4)。
?。?)據:傲慢。(2)介士:武士。(3)渭陵:漢元帝陵。在今陜西咸陽市西北。(4)《永傳》:在本書卷八十五。
音既以從舅越親用事,小心親職,歲余,上下詔曰:“車騎將軍音宿衛(wèi)忠正,勤勞國家,前為御史大夫,以外親宜典兵馬,人為將軍,不獲宰相之封,朕甚謙焉(1)!其封音為安陽侯,食邑與五侯等,俱三千戶?!?br/>
?。?)慊(qian):憾;不滿。
初,成都侯商嘗病,欲避暑,從上借明光宮(1)。后又穿長安城,引內灃水注第中大肢以行船(2),立羽蓋,張周帷,輯濯(楫櫂)越歌(3)。上幸商第,見穿城引水,意恨,內銜之,未言。后微行出,過曲陽侯第,又見園中土山漸臺似類白虎殿。于是上怒,以讓車騎將軍音。商、根兄弟欲自黥剿謝大后。上聞之大怒,乃使尚書責問司隸校尉、京兆尹“知成都侯商擅穿帝城,決引灃水,曲陽侯根驕奢僭上,赤墀青瑣(4),紅陽侯立父子臧(藏)匿奸猾亡命,賓客為群盜,司隸、京兆皆阿縱不舉奏正法?!倍祟D首省戶下(5)。又賜車騎將軍音策書曰:“外家何甘樂禍?。?),而欲自黥劓,相戮辱于太后前,傷慈母之心,以危亂國!外家宗族強,上一身浸弱日久,今將一施之(7)。君其召諸侯,令待府舍(8)?!笔侨眨t尚書奏文帝時誅將軍薄昭故事。車騎將軍音藉稿請罪(9),商、立、根皆負斧質(锧)謝(10)。上不忍誅,然后得已。
?。?)明光宮:甘泉宮亦有明光宮(沈欽韓說)。(2)灃水:源于南山,南北流,逕昆明池,入渭水。陂:池也。(3)楫櫂越歌:令執(zhí)楫櫂人為越歌。(4)赤墀(chí):赤色涂的地面或臺階。青瑣:門窗上鏤刻的青色圖紋。(5)二人:指司隸校尉和京兆尹。?。荷袝?。(6)何甘樂禍敗:言為何自甘禍敗。(7)施之:行刑罰。(8)令待府舍:令總集于王音府舍待詔命。(9)藉稿請罪:坐于草薦上以待刑戮。(10)負斧锧謝:身就斧锧以待刑。
久之,平阿侯譚堯,溢曰安侯,子仁嗣侯。太后憐弟曼早死,獨不封,曼寡婦渠供養(yǎng)東宮,子莽幼孤不及等比,常以為語。平阿侯譚、成都侯商及在位多稱莽者。久之,上復下詔追封曼為新都哀侯,而子莽嗣爵為新都侯。后又封太后姊子淳于長為定陵侯(1)。王氏親屬,侯者凡十人。
?。?)淳于長:《佞幸傳》有其傳。
上悔廢平阿侯譚不輔政而薨也,乃復進成都侯商以特進(1),領城門兵,置幕府,得舉吏如將軍。杜鄴說車騎將軍音令親附商,語在《鄴傳》(2)。王氏爵位日盛,唯音為修整,數諫正,有忠節(jié),輔政八年,薨。吊贈如大將軍,謚曰敬侯。子舜嗣侯,為太仆侍中。特進成都侯商代音為大司馬衛(wèi)將軍,而紅陽侯立位特進,領城門兵。商輔政四歲,病乞骸骨,天子憫之,更以為大將軍,益封二千戶,賜錢百萬。商薨,吊贈如大將軍故事,謚曰景成侯,子況嗣侯。紅陽侯立次當輔政,有罪過,語在《孫寶傳》(3)。上乃廢立而用光祿勛曲陽侯根為大司馬票(驃)騎將軍,歲余益封千七百戶。高平侯逢時無材能名稱,是歲薨,謚曰戴侯,子買之嗣侯。
?。?)特進:官名。授予特殊地位的列侯。(2)《鄴傳》:見本書卷八十五。(3)《孫寶傳》:見本書卷七十七。
綏和元年(1),上即位二十余年無繼嗣,而定陶共王已薨,子嗣立為王。王祖母定陶傅太后重賂遺票(驃)騎將軍根,為王求漢嗣,根為言,上亦欲立之,遂征定陶王為太子。時根輔政五歲矣,乞骸骨,上乃益封根五千戶,賜安車駟馬,黃金五百斤,罷就第。
?。?)綏和元年:前8年。
先是定陵侯淳于長以外屬能謀議,為衛(wèi)尉侍中,在輔政之次。是歲,新都侯莽告長伏罪與紅陽侯立相連(1),長下獄死,立就國,語在《長傳》(2)。故曲陽侯根薦莽以自代,上亦以為莽有忠直節(jié),遂擢莽從侍中騎都尉光祿大夫為大司馬。
?。?)伏罪:以往隱瞞之罪。(2)《長傳》:即《佞幸傳·淳于長傳》。
歲余,成帝崩,哀帝即位。太后詔莽就第,避帝外家。哀帝初優(yōu)莽,不聽。莽上書固乞骸骨而退。上乃下詔曰:“曲陽侯根前在位,建社稷策。侍中太仆安陽侯舜往時護太子家,導朕,忠誠專壹,有舊恩。新都侯莽憂勞國家,執(zhí)義堅固,庶幾與為治,太皇太后詔休就第,朕甚憫焉。其益封根二千戶,舜五百戶,莽三百五十戶,以莽為特進,朝朔望(1)?!庇诌€紅陽侯立京師(2)。哀帝少而聞知王氏驕盛。心不能善,以初立,故優(yōu)之。
(1)朝朔望:朔望日入朝。(2)還:召還。
后月余,司隸校尉解光奏(1):“曲陽侯根宗重身尊,三世據權,五將秉政,天下輻溱(輳)自效(2)。根行貪邪,臧(贓)累巨萬,縱橫恣意,大治室第,第中起土山,立兩市,殿上赤墀,戶青瑣(3);游觀射獵,使奴從者被甲持弓弩,陳為步兵;止宿離宮,水衡共(供)張(帳),發(fā)民治道,百姓苦其役。內懷奸邪,欲管朝政,推親近吏主簿張業(yè)以為尚書,蔽上壅下,內塞王路,外交藩臣,驕奢僭上,壞亂制度。案根骨肉至親,社稷大臣,先帝棄天下,根不悲哀思慕,山陵未成,公聘取(娶)故掖庭女樂五官殷嚴、王飛君等(4),置酒歌舞,捐忘先帝厚恩,背臣子義。及根兄子成都侯況幸得以外親繼父為列侯侍中,不思報厚恩,亦聘?。ㄈⅲ┕室赐ベF人以為妻,皆無人臣禮,大不敬不道?!庇谑翘熳釉唬骸跋鹊塾龈?、況父子,至厚也,今乃背忘恩義!”以根嘗建社稷之策(5),遣就國。免況為遮人,歸故郡。根及況父商所薦舉為官者,皆罷。
?。?)司隸校尉:錢大昕曰,“校尉”二字衍。(2)效:獻也。獻其款誠。(3)戶:其下原有“下”字?!端囄念惥邸ぎa業(yè)部》、《御覽·資產部七》引此皆有“下”字。(王念孫說)(4)公:公然,公開。樂五官:樂官名。(5)根嘗建社稷之策:指王根議立哀帝為嗣。
后二歲,傅太后、帝母丁姬皆稱尊號。有司奏(1):“新都侯莽前為大司馬,貶抑尊號之議,虧損孝道,及平阿侯仁臧(藏)匿趙昭儀親屬,皆就國?!碧煜露嘣┩跏?。
(1)有司:指丞相朱傅。見《王莽傳》。
諫大夫楊宣上封事言:“孝成皇帝深惟宗廟之重,稱述陛下至德以承天序,圣策深遠,恩德至厚。惟念先帝之意,豈不欲以陛下自代,奉承東宮哉(1)!太皇太后春秋七十,數更憂傷(2),敕令親屬引領以避丁、傅(3)。行道之人為之隕涕,況于陛下,時登高遠望,獨不慚于延陵乎(4)!”哀帝深感其言,復封商中子邑為成都侯。
(1)奉承東宮:言供養(yǎng)大后。(2)更:經歷。(3)引領以避:意謂自動退避。(4)延陵:漢成帝陵。
元壽元年(1),日蝕。賢良對策多頌新都侯莽者,上于是征莽及平阿侯仁還京師侍太后。曲陽侯根薨,國除。
?。?)元壽元年:前2年。
明年,哀帝崩,無子,太皇太后以莽為大司馬,與共征立中山王奉哀帝后,是為平帝。帝年九歲,當年被疾,太后臨朝,委政于莽,莽顓(專)威福。紅陽侯立莽諸父,平阿侯仁素剛直,莽內憚之,令大臣以罪過奏遣立、仁就國。莽日誑耀太后,言輔政致太平,群臣奏請尊莽為安漢公。后遂遣使者迫守立、仁令自殺,賜立謚曰荒侯,子柱嗣,仁謚曰刺侯,子術嗣。是歲,元始三年也(1)。明年,莽鳳(諷)群臣奏立莽女為皇后。又奏尊莽為宰衡,莽母及兩子皆封為列侯,語在《莽傳》。
?。?)元始三年:公元3年。
莽既外壹群臣,令稱己功德,又由媚事旁側長御以下,賂遺以千萬數。白尊太后姊妹君俠為廣恩君,君力為廣惠君,君弟為廣施君,皆食湯沐邑,日夜共譽莽。莽又知太后婦人厭居深宮中,莽欲虞(娛)樂以市其權(1),乃令太后四時車駕巡狩四郊,存見孤寡貞婦(2)。春幸繭館(3),率皇后列侯夫人桑(4),遵霸水而拔除(5);夏游御宿、鄂、杜之間(6);秋歷東館(7),望昆明(8),集黃山宮(9);冬饗(享)飲飛羽(10),校獵上蘭(11),登長平館(12),臨涇水而覽焉。太后所至屬縣,輒施恩惠,賜民錢帛牛酒,歲以為常。太后從容言曰:“我始入太子家時,見于丙殿,至今五六十歲尚頗識之(13)?!泵б蛟唬骸疤訉m幸近,可壹往游觀,不足以為勞?!庇谑翘笮姨訉m,甚說(悅)。太后旁弄兒病在外舍(14),莽自親候之。其欲得太后意如此。
?。?)娛樂以市其權:意謂通過搞娛樂活動以取得其權力。(2)存見:撫慰;視察。(3)繭館:養(yǎng)蠶產繭之處。在上林苑中。(4)桑:采桑。用以飼蠶。(5)遵:循也,謂沿著水邊。祓(fú)除:古代除兇去垢的儀式。(6)篽宿:苑名。在漢長安城南。杜:縣名。在今陜西長安縣西。鄂:縣名。今陜西戶縣。(7)東館:在昆明池中。沈欽韓曰:《黃圖》:豫中觀,武帝造在昆明池中,亦曰昆明觀,即東館?!坝^”、“館”字通。(8)昆明:即昆明池。在今西安市西南。(9)黃山宮:在槐里縣(在今陜西興平縣南)。
(10)飛羽:宮名。揚雄《元后誄》有“大射亨飲,飛羽之門”句?!饵S圖》:未央宮有東明、飛羽。(11)上蘭:觀名。在上林苑中。(12)長平館:又名長平觀。(13)識:記也。(14)弄兒:狎近戲弄之兒童。
平帝崩,無子,莽征宣帝玄孫選最少者廣戚侯子劉嬰(1),年二歲,托以卜相為最吉。乃風(諷)公卿奏請立嬰為孺子,令宰衡安漢公莽踐祚居攝,如周公傅成王故事。太后不以為可,力不能禁,于是莽遂為攝皇帝,改元稱制焉。俄而宗室安眾侯劉崇及東郡太守翟義等惡之(2),更舉兵欲誅葬。太后聞之,曰:“人心不相遠也(3)。我雖婦人,亦知莽必以是自危,不可。”其后,莽遂以符命自立為真皇帝,先奉諸符瑞以白太后,太后大驚。
(1)廣戚侯:劉顯,楚孝王之孫,見《王子侯表》。(2)翟義:翟方進之子。《翟方進傳》附其傳。(3)人心不相遠:言人之所見略同。
初,漢高祖入咸陽至霸上,秦王子嬰降于軹道,奉上始皇璽。及高祖誅項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璽,世世傳受,號曰漢傳國璽。以孺子未立,璽臧(藏)長樂宮。及莽即位,請璽,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陽侯舜諭指(旨)。舜素謹敕,太后雅愛情之。舜既見,太后知其為莽求璽,怒罵之曰:“而屬父子宗族蒙漢家力(1),富貴累世,既無以報,受人孤寄(2),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余,天下豈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柜符命為新皇帝,變更正朔服制,亦當自更作璽,傳之萬世,何用此亡國不祥璽為,而欲求之?我漢家老寡婦,旦暮且死,欲與此璽俱葬,終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側長御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謂太后:“臣等已無可言者(3)。莽必欲得傳國璽,太后寧能終不與邪!”太后聞舜語切,恐莽欲脅之,乃出漢傳國璽,投之地以授舜(4),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5)!”舜既得傳國璽,奏之,莽大說(悅),乃為太后置酒未央宮漸臺,大縱眾樂。
?。?)而:你也。而屬:你們。(2)孤寄:言以孤兒托之。寄:托也。(3)已無可言者:意謂事已如此,再無可說的了。(4)投之地以授舜:沈欽韓曰:《玉璽記》:元后出璽投地,歪上螭一角缺。(5)今:猶“即”。
莽又欲改太后漢家舊號,易其璽緩,恐不見聽,而莽疏屬王諫欲諂莽,上書言:“皇天廢去漢而命立新室,太皇太后不宜稱尊號,當隨漢廢,以奉天命。”莽乃車駕至東宮,親以其書白太后。太后曰:“此言是也(1)!”莽因曰:“此悖德之臣也,罪當誅!”于是冠軍張永獻符命銅壁(2),文言“太皇太后當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莽乃下詔曰:“予視(示)群公,咸曰‘休哉(3)!其文字非刻非畫,厥性自然?!璺罨侍烀铻樽?,更命太皇太后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協(xié)于新故交代之際(4),信于漢氏。哀帝之代,世傳行詔籌,為西王母共(供)具之祥(5),當為歷代母(6),昭然著明。予祗畏天命,敢不欽承!謹以令月吉日,親率群公諸侯卿士,奉上皇太后璽紱,以當順天心,光于四海焉?!碧舐犜S。莽于是鴆殺王諫,而封張永為貢符子。
(1)“此言是也”:恚懟之辭(顏師古說)。(2)冠軍:侯國名。漢武帝封霍去病冠軍侯之國。在今河南鄧縣西北。(3)休:美也。(4)協(xié)于新故交代之際:李慈銘曰:謂合于漢新交代之際,“故”謂漢,“新”謂莽也?!靶率椅哪浮彼淖趾嫌谛?,“太皇太后”四字合于漢也。(5)西王母事,見《哀帝紀》建平四年及《五行志》。(6)當為歷代母:謂太后,既是漢室母,又當為新室母。(7)子:王莽的爵號之一。
初,莽為安漢公時,又諂太后,奏尊元帝廟為高宗,太后晏駕后當以禮配食云。及莽改號大后為新室文母,絕之于漢,不令得體元帝(1)。墮壞孝元廟,更為文母太后起廟,獨置孝元廟故殿以為文母撰食堂(2),既成,名曰長壽宮。以太后在,故未謂之廟。莽以太后好出游觀,乃車駕置酒長壽宮,請?zhí)?。既至,見孝元廟廢徹涂地,太后驚,泣曰:“此漢家宗廟,皆有神靈,與(預)何治而壞之(3)!且使鬼神無知,又何用廟為!如令有知,我乃人之妃妾,豈宜辱帝之堂以陳饋食哉!”私謂左右曰:“此人嫚(慢)神多矣,能久得祐乎!”飲酒不樂而罷。
?。?)體:夫婦一體之“體”。(2)饌食堂:供給宴飲之堂。(3)預:干預。預何治而壞之:謂此有何干預,而必欲破壞之。
自莽篡位后,知太后怨恨,求所以媚太后無不為,然愈不說(悅)。莽更漢家黑貂,著黃貂(1),又改漢正朔伏臘日(2)。太后令其官屬黑貂,至漢家正臘日,獨與其左右相對飲酒食(3)。
?。?)更:改也。漢家侍中著黑貂,王莽改為黃貂,此乃改制行為。(2)正朔:指歷法。伏臘日:夏天的伏日與冬天的臘日之合稱。詳見《王莽傳》。(3)飲酒食:王念孫口:《御覽·服章部五》引此“食”下有“肉”字,于義為長。
太后年八十四,建國五年二月癸丑崩(1)。三月乙酉,合葬渭陵。莽詔大夫揚雄作諱曰(2):“太陰之精,沙麓之靈,作合于漢,配元生成。”著其協(xié)于元城沙麓。太陰精者,謂夢月也。太后崩后十年,漢兵誅葬。
(1)建國五年:公元13年。(2)誄(lěi):哀悼死者之文。猶今悼詞。
揚雄所作《元后誄》,全文見《藝文類聚》十五、《古文苑》,嚴可均輯入《全漢文》。
初,紅陽侯立就國南陽(1),與諸劉結恩,立少子丹為中山太守(2)。世祖初起(3),丹降為將軍,戰(zhàn)死。上閔(憫)之,封丹子泓為武桓侯。至今(4)。
(1)南陽:郡名。治宛縣(今河南南陽)。(2)中山:郡國名。治盧奴(今河北定縣)。(3)世祖:東漢光武帝劉秀。(4)今:指班氏之世。
司徒掾班彪曰:三代以來,《春秋》所記,王公國君,與其失世,稀不以女寵。漢興,后妃之家呂、霍、上官,幾危國者數矣。及王莽之興,由孝元后歷漢四世為天下母,饗(享)國六十余載,群弟世權,更持國柄(1),五將十侯(2),卒成新都。位號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拳拳)猶握一璽(3),不欲以授莽,婦人之仁,悲夫!
?。?)更:更替。(2)五將:指王鳳、王音、王商、王根、王莽等五大司馬。十侯:陽平侯王禁(王鳳嗣)、安成侯王崇、平陽侯王譚、成都侯王商、紅陽侯王立、曲陽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時、安陽侯王音、新都侯王莽,以及定陵侯淳于長。(3)拳拳:忠誠;懇切。
孝元皇后(1),王莽之姑也。莽自謂黃帝之后,其《自本》曰(2):黃帝姓姚氏,八世生虞舜。舜起媯汭(3),以媯為姓。至周武王封舜后媯滿于陳,是為胡公,十三世生完。完字敬仲,奔齊,齊桓公以為卿,姓田氏。十一世,田和有齊國,三世稱王(4),至王建為秦所滅。項羽起(5),封建孫安為濟北王。至漢興,安失國,齊人謂之“王家”,因以為氏。
?。?)孝元皇后:王政君。(2)《自本》:猶《自傳》。(3)媯(guī):水名。汭(ruì):水的彎曲處。(4)三世:田和有齊國;和卒,子桓公午立;午卒,子威王因齊立,自田和至因齊三世稱王。(5)項羽:項籍字羽。本書卷三十一有其傳。
文、景間,安孫遂字伯紀,處東平陵(1),生賀,字翁孺。為武帝繡衣御史(2),逐捕魏郡群盜堅盧等黨與,及吏畏懦逗遛(留)當坐者,翁孺皆縱不誅。它部御史暴勝之等奏殺二千石,誅千石以下(3),及通行飲食坐連及者,大部至斬萬余人(4),語見《酷吏傳》。翁孺以奉使不稱免(5),嘆曰:“吾聞活于人有封子孫(6),吾所活者萬余人,后世其興乎!”
?。?)東平陵:縣名。在今山東章丘西北。(2)繡衣御史:漢武帝時,各地多事,因使一些官吏衣繡衣,持斧仗節(jié),興兵鎮(zhèn)壓,號直指使者。此謂御史衣繡衣的使者。(3)誅:謂專誅,不必上奏。(4)大部:大的州。漢有十三刺吏部(州)。(5)不稱:謂不稱職。(6)活千人:此下當有“者”字。楊樹達曰:“《后漢書·史弼傳論》云:‘活千人者子孫必封?!蹲ⅰ芬藗髟疲骸钋苏哂蟹鈱O?!钋恕掠小摺?,是其證?!?br/>
翁孺既免,而與東平陵終氏為怨,乃徒魏郡元城委粟里(1),為三老,魏郡人德之。元城建公曰(2):“昔春秋沙麓崩,晉史卜之,曰:‘陰為陽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麓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興(3)。’其齊田乎!今王翁孺徙,正直其地(4),日月當之。元城郭東有五鹿之虛(墟),即沙鹿地也。后八十年,當有貴女興天下”云。
(1)魂郡:郡名。治鄴縣(在今河北磁縣南)。元城:縣名。在今河北大名東。(2)建公:姓建。公,尊稱。猶今稱某公、某老。(3)春秋沙廂崩,……宜有圣女興:《春秋》僖公十四年云:“秋,八月辛卯,沙鹿崩。”《左傳》云:“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晉卜偃日:期年將有大咎,幾亡國?!鄙陈矗旱孛?。在元城東。李奇曰:“陰,元后也。陽:漢也。王氏舜后,土地。漢,火也。故曰‘土火相乘’,陰盛而沙麓崩。”張晏曰:“陰數八,八八六十四;土數五,故六百四十五歲也?!洞呵铩焚夜哪?,沙麓崩,歲在乙亥,至哀帝元壽二年,哀帝崩,元后始攝政,歲在庚申,沙麓崩后六百四十五歲?!保?)直:當也。
翁孺生禁,字稚君,少學法律長安,為廷尉史(1)。本始三年(2),生女政君,即元后也。禁有大志,不修廉隅(3),好酒色,多取傍妻,凡有四女八男;長女君俠,次即元后政君,次君力,次君弟;長男鳳孝卿,次曼元卿,譚子元,崇少子,商子夏,立子叔,根稚卿,逢時季卿。唯鳳、崇與元后政君同母。母,適(嫡)妻,魏郡李氏女也。后以妒去,更嫁為河內茍賓妻(4)。
?。?)廷尉史:廷尉的屬吏。(2)本始三年:即公元前71年。(3)廉隅:梭角。比喻人的品行端方不茍。(4)河內:郡名。治懷縣(在今河南武涉西南)。茍:姓也。漢代為“笱”,后代改為茍(陳直說)。
初,李親任(妊)政君在身(1),夢月入其懷。及壯大,婉順得婦人道。嘗許嫁未行,所許者死。后東平王聘政君為姬,未入(2),王薨。禁獨怪之,使卜數者相政君(3),“當大貴,不可言?!苯囊詾槿?,乃教書,學鼓琴。五鳳中(4),獻政君,年十八矣,入掖庭為家人子。
(1)妊:懷孕。(2)東平:王國名。治東平(在今山東東平東)。(3)卜數者:猶今算命者。相:相面。(4)五鳳:漢宣帝年號,共四年(前57——前54)。
歲余,會皇太子所愛幸司馬良娣病,且死,謂太子曰:“妾死非天命,乃諸娣妾良人更祝詛殺我?!碧討z之,且以為然。及司馬良娣死,太子悲恚發(fā)病,忽忽不樂,因以過怒諸娣妾,莫得進見者。久之,宣帝聞太子恨過諸娣妾(1),欲順適其意,乃令皇后擇后宮家人子可以虞(娛)侍太子者,政君與在其中,及太子朝,皇后乃見政君等五人,微令旁長御問知太子所欲(2)。太子殊無意于五人者,不得已于皇后(3),強應曰(4):“此中一人可?!笔菚r政君坐近太子,又獨衣絳緣諸于(5),長御即以為是。皇后使侍中杜輔、掖庭令濁賢交送政君太子宮,見丙殿。得御幸,有身。先是者,太子后宮梯妾以十數,御幸久者七八年,莫有子,及王妃壹幸而有身。甘露三年(6),生成帝于甲館畫堂(7),為世適(嫡)皇孫。宣帝愛之,自名曰驁,字太孫,常置左右。
(1)過:猶“責”。 (2)長御:宮中婢女之稱。(3)不得已于皇后:意謂不得已而應付皇后。(4)強:勉強。(5)蜂緣:絳色的緣衣。緣衣,同畢椽衣,古代貴族女子之服。諸于:即諸汗。古代婦女穿的外衣。(6)甘露三年:即公元前51年。(7)甲館:《成紀》作“甲觀”。“館”、“觀”字同。
后三年(1),宣帝崩,太子即位,是為孝無帝。立太孫為太子,以母王妃為婕妤,封父禁為陽平侯。后三日,婕妤立為皇后,禁位特進,禁弟弘至長樂衛(wèi)尉。永光二年(2),禁薨,謚曰頃侯。長子鳳嗣侯,為衛(wèi)尉侍中。皇后自有子后,希復迸見。太子壯大,寬博恭慎,語在《成紀》。其后幸酒(3),樂燕(宴)樂(4),元帝不以為能。而傅昭儀有寵于上,生定陶共王。王多材藝,上甚愛之,坐則側席(5),行則同輦,常有意欲廢太子而立共王。時鳳在位,與皇后、太子同心憂懼,賴侍中吏丹擁有(佑)太子,語在《丹傳》(6)。上亦以皇后素謹慎,而太子先帝所常留意,故得不廢。
(1)后三年:當作“后二年”。成帝自甘露三年(前51)生,至宣帝崩(黃龍元年,前49),中間僅甘露四年一年,故不得稱后三年。(2)永光二年:即公元前42年。(3)幸酒:好酒。(4)樂燕(宴)樂:好燕私之樂。(5)側席:謂附近御坐。(6)《丹傳》:見本書卷八十二。
元帝崩,太子立,是為孝成帝。尊皇后為皇太后,以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益封五千戶。王氏之興自鳳始。又封太后同母弟崇為安成侯,食邑萬戶。鳳庶弟譚等皆賜爵關內侯,食邑。
其夏,黃霧四塞終日(1)。天子以問諫大夫楊興、博士駟勝等,對皆以為“陰盛侵陽之氣也。高祖之約也,非功臣不侯,今太后諸弟皆以無功為侯,非高祖之約,外戚未曾有也,故天為見(現)異。”言事者多以為然。鳳于是懼,上書辭謝曰:“陛下即位,思慕諒闇(2),故詔臣鳳典領尚書事,上無以明圣德,下無以益政治。今有茀(孛)星天地赤黃之異(3),咎在臣鳳,當伏顯戮,以謝天下。今諒闇已畢,大義皆舉,宜躬親萬機,以承天心?!币蚱蚝」寝o職。上報曰:“朕承先帝圣緒,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陰陽錯繆,日月無光,赤黃之氣,充塞天下。咎在朕躬,今大將軍乃引過自予,欲上尚書事,歸大將軍印緩,罷大司馬官,是明朕之不德也。朕委將軍以事,誠欲庶幾有成,顯先祖之功德。將軍其專心固意,輔朕之不逮,毋有所疑?!?br/>
?。?)四塞:言充滿四方。(2)諒闇:指帝王居喪。(3)孛(bèi):星芒四射的現象。
后五年,諸吏散騎安成侯崇薨,謚曰共侯。有遺腹子奉世嗣侯,太后甚哀之。明年,河平二年(1),上悉封舅譚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紅陽侯,根曲陽侯,逢時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太后同產唯曼早卒(2),余畢侯矣。太后母李親,茍氏妻,生一男名參,寡居。頃侯禁在時,太后令禁還李親(3)。太后憐參,欲以田蚡為比而封之(4)。上曰:“封田氏,非正也。”以參為侍中水衡都尉(5)。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諸曹(6),分據勢官滿朝廷。
(1)河平二年:前27年。(2)同產:同母或同父則為同產。(3)還:召還。(4)欲以田蚡為比而封之:田蚡與孝景王后同母異父而得封,故王太后欲比之。田蚡,本書卷五十二有其傳。(5)侍中:加官。侍從皇帝,出入宮廷。水衡都尉:官名。掌上林苑,兼保管皇室財物及鑄錢。(6)諸曹:指尚書令下設的分曹治事的尚書。
大將軍鳳用事,上遂謙讓無所顓(專)。左右常薦光祿大夫劉向少子歆通達有異材。上召見歆,誦讀詩賦,甚說(悅)之,欲以為中常侍(1),召取衣冠。臨當拜,左右皆曰:“未曉大將軍(2)?!鄙显唬骸按诵∈?,何須關大將軍(3)?”左右叩頭爭(諍)之。上于是語風,鳳以為不可,乃止。其見憚如此。
?。?)中常侍:官名。出入宮廷,侍從皇帝。常為列侯至郎中的加官。(2)曉:猶“白”。報告,(3)關:關白。
上即位數年,無繼嗣,體常不平(1)。定陶共王來朝,太后與上承先帝意,遇共王甚厚,賞賜十倍于它王,不以往事為纖介(2)。共王之來朝也,天子留,不遣歸國。上謂共王:“我未有子,人命不諱(3),一朝有它(4),且不復相見。爾長留侍我矣!”其后天子疾益有瘳,共王因留國邸,旦夕恃上,上甚親重。大將軍鳳心不便共王在京師,會日蝕,鳳因言“日蝕陰盛之象,為非常異。定陶王雖親,于禮當奉藩在國。今留侍京師,詭正非常(5),故天見(現)戒。宜遣王之國?!鄙喜坏靡延陲L而許之(6)。共王辭去,上與相對涕泣而決。
?。?)體常不平:謂多病。(2)不以往事為纖介:謂不以往事(指先帝常欲以代太子事)而有纖介的嫌怨。(3)人命不諱:言人命無常,不可諱。(4)它:指晏駕。(5)詭:違也。(6)上不得已于鳳而許之:意謂成帝被王鳳所迫,不得已而許之。
京兆尹王章素剛直敢言(1),以為鳳建遣共王之國非是,乃奏封事言日蝕之咎矣。天子召見章,延問以事,章對曰:“天道聰明,佑善而災惡,以瑞異為符效。今陛下以未有繼嗣,引近定陶王,所以承宗廟,重社稷,上順天心,下安百姓。此正義善事,當有祥瑞,何故致災異?災異之發(fā),為大臣顓(專)政者也。今聞大將軍猥歸日蝕之咎于定陶王(2),建遣之國,茍欲使天子孤立于上,顓(專)擅朝事以便其私,非忠臣也。且日蝕,陰侵陽,臣顓(專)君之咎,今政事大小皆自鳳出,天子曾不一舉手,鳳不內省責,反歸咎善人,推遠定陶王。且鳳誣罔不忠,非一事也。前丞相樂昌侯商本以先帝外屬(3),內行篤,有威重,位歷將相,國家柱石臣也,其人守正,不肯詘(屈)節(jié)隨鳳委曲,卒用閨門之事為鳳所罷(4),身以憂死,眾庶憨之。又鳳知其小婦弟張美人已嘗適人(5),于禮不宜配御至尊,托以為宜子,內(納)之后宮,茍以私其妻弟。聞張美人未嘗任(妊)身就館也(6)。且羌胡尚殺首子以蕩腸正世(7),況于天子而近已出之女也!此三者皆大事,陛下所自見,足以知其余,及它所不見者。鳳不可令久典事,宜退使就第,選忠賢以代之?!?br/>
?。?)王章:本書卷七十六有其傳。(2)猥:猶“曲”。(3)商:王商。(1)卒用閨門之事為鳳所罷:此事詳《王商傳》。(5)小婦:妾也。弟:即妹。適人:許配人。(6)聞張美人未嘗妊身就館:指出王鳳所為“宜子”并不屬實。(7)羌胡嘗殺首子以蕩腸正世:意謂羌胡不要他人之子,以保證純種。腸:疑作“腹”。蕩腹:打胎。
自鳳之白罷商后遣定陶王也,上不能平。及聞章言,天子感寤(悟),納之,謂章曰:“微京兆尹直言(1),吾不聞社稷計!且唯賢知賢,君試為朕求可以自輔者。”于是章奏封事,薦中山孝王舅瑯邪太守馮野王“先帝時歷二卿,忠信質直,知(智)謀有余。野王以王舅出,以賢復入,明圣主樂進賢也?!鄙献詾樘訒r數聞野王先帝名卿。聲譽出鳳遠甚,方倚欲以代鳳。
?。?)微:無也。
初,章每召見,上輒辟左右(1)。時太后從弟長樂衛(wèi)尉弘子侍中青獨側聽(2),具知章言,以語鳳。鳳聞之,稱病出就第,上疏乞骸骨,謝上曰:“臣材駕愚戇,得以外屬兄弟七人封為列侯,宗族蒙恩,賞賜無量。輔政出入七年(3),國家委任臣鳳,所言輒聽,薦士常用。無一功善,陰陽不調,災異數見(現),咎在臣鳳奉職無狀,此臣一當退也?!段褰洝穫饔?,師所誦說,咸以日蝕之咎在于大臣非其人,《易》曰‘折其右肱(4)’,此臣二當退也。河平以來(5),臣久病連年,數出在外,曠職素餐,此臣三當退也。陛下以皇太后故不忍誅廢,臣猶自知當遠流放,又重自念,兄弟宗族所蒙不測,當殺身靡骨死輦轂下(6),不當以無益之故有離寢門之心(7)。誠歲余以來(8),所苦加侵,日日益甚(9),不勝大愿,愿乞骸骨,歸自治養(yǎng),冀賴陛下神靈,未埋發(fā)齒,期月之間,幸得廖愈,復望帷幄,不然,必寘溝壑(10)。臣以非材見私,天下知臣受恩深也;以病得全骸骨歸,天下知臣被恩見哀,重巍巍也(11)。進退于國為厚,萬無纖介之議。唯陛下哀憐!”其辭指(旨)甚哀,太后聞之為垂涕,不御食。
(1)辟:屏去。(2)弘:太后之叔父。音:太后之從父弟。(3)七年:“十年”之誤,周壽昌曰:“《杜欽傳》欽說鳳曰:‘將軍深悼輔政十年變異不已?!L自竟寧元年(前33)輔政,至陽朔初已十年,此當陽朔元年(前24)奏,則‘七’字誤也?!保?)“折其右肱”:見《易·豐卦》九三爻辭。(5)河平:漢成帝年號,共四年(前28——前25)。(6)靡:碎也。(7)寢門:內門。此指宮門。(8)誠:實也。(9)日日:或作“日月”。(10)寘:“窴”之誤。即填。(11)巍?。焊呙?。
上少而親倚鳳,弗忍廢,乃報鳳曰:“朕秉事不明,政事多闕(缺),故天變婁(屢)臻,咸在朕躬。將軍乃深引過自予,欲乞骸骨而退,則朕將何向焉!《書》不云乎?‘公毋困我(1)?!瘎諏>?,安心自持,期于亟瘳(2),稱朕意焉?!庇谑秋L起視事。上使尚書劾奏章“知野王前以王舅出補吏,而私薦之,欲令在朝阿附諸侯(3);又知張美人體御至尊,而妄稱引羌胡殺子蕩腸,非所宜言?!彼煜抡吕簦⑽局缕浯竽孀?,以為“比上夷狄,欲絕繼嗣之端;背畔(叛)天子,私為定陶王?!闭滤廓z中,妻子徒合浦(4)。
?。?)“公毋困我”見《尚書·周書·浩浩》成王告周公辭。(2)亟:急速。瘳(chōu):病愈。(3)令在朝阿附諸侯:所謂附益之法(楊樹達說)。(4)合浦:郡名。治合浦(在今廣西合浦東北)。
自是公卿見鳳,側目而視,郡國守相刺史皆出其門。又以侍中太仆音為御史大夫(1),列于三公。而五侯群弟,爭為奢侈,賂遺珍寶,四面而至;后庭姬妾,各數十人,僮奴以千百數,羅鐘磬,舞鄭女,作倡優(yōu),狗馬馳逐;大治第室,起土山漸臺(2),洞門高廊閣道,連屬彌望(3)。百姓歌之曰:“五侯初起,曲陽最怒(4),壞決高都(5),連竟(境)外杜(6),土山漸臺,西白虎(7)。其奢僭如此。然皆通敏人事,好士養(yǎng)賢,傾財施予,以相高尚。
?。?)侍中:加官。太仆:宮名。掌皇帝的輿馬和馬政。(2)漸臺:臨水之臺。(3)彌望:言望之極目。(4)曲陽:曲陽侯王根。(5)高都:水名。又名浿水。南北流,遷長安城西人渭水。壞決高都:謂引高都水入長安。(6)外杜:指長安城杜門(南出東頭第一門)外之下杜城。(7)西:此字上脫“象”字。王念孫曰:《渭水注》、《文選·西征賦注》、《御覽·人事部》一百六引此皆作“象西白虎”,《漢紀》同。象,似也。白虎,殿名。在未央宮中。
鳳輔政凡十一歲。陽朔三年秋(1),鳳病,天子數自臨問,親執(zhí)其手,涕泣曰:“將軍病,如有不可言(2),平阿侯譚次將軍矣?!兵P頓首泣曰:“譚等雖與臣至親,行皆奢僭,無以率導百姓,不如御史大夫音謹敕(3),臣敢以死保之?!奔傍P且死,上疏謝上,復固薦音自代,言譚等五人必不可用。天子然之。
(1)陽朔三年:前22年。(2)不可言:謂死。(3)敕:整也。
初,譚倨(1),不肯事鳳,而音敬鳳,卑恭如子,故薦之。鳳薨,天子臨吊贈寵,送以輕車介士(2),軍陳(陣)自長安至渭陵(3),謚曰敬成侯。子襄嗣侯,為衛(wèi)尉。御史大夫音竟代鳳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而平阿侯譚位特進,領城門兵。谷永說譚,令讓不受城門職,由是與音不平,語在《永傳》(4)。
?。?)據:傲慢。(2)介士:武士。(3)渭陵:漢元帝陵。在今陜西咸陽市西北。(4)《永傳》:在本書卷八十五。
音既以從舅越親用事,小心親職,歲余,上下詔曰:“車騎將軍音宿衛(wèi)忠正,勤勞國家,前為御史大夫,以外親宜典兵馬,人為將軍,不獲宰相之封,朕甚謙焉(1)!其封音為安陽侯,食邑與五侯等,俱三千戶?!?br/>
?。?)慊(qian):憾;不滿。
初,成都侯商嘗病,欲避暑,從上借明光宮(1)。后又穿長安城,引內灃水注第中大肢以行船(2),立羽蓋,張周帷,輯濯(楫櫂)越歌(3)。上幸商第,見穿城引水,意恨,內銜之,未言。后微行出,過曲陽侯第,又見園中土山漸臺似類白虎殿。于是上怒,以讓車騎將軍音。商、根兄弟欲自黥剿謝大后。上聞之大怒,乃使尚書責問司隸校尉、京兆尹“知成都侯商擅穿帝城,決引灃水,曲陽侯根驕奢僭上,赤墀青瑣(4),紅陽侯立父子臧(藏)匿奸猾亡命,賓客為群盜,司隸、京兆皆阿縱不舉奏正法?!倍祟D首省戶下(5)。又賜車騎將軍音策書曰:“外家何甘樂禍?。?),而欲自黥劓,相戮辱于太后前,傷慈母之心,以危亂國!外家宗族強,上一身浸弱日久,今將一施之(7)。君其召諸侯,令待府舍(8)?!笔侨眨t尚書奏文帝時誅將軍薄昭故事。車騎將軍音藉稿請罪(9),商、立、根皆負斧質(锧)謝(10)。上不忍誅,然后得已。
?。?)明光宮:甘泉宮亦有明光宮(沈欽韓說)。(2)灃水:源于南山,南北流,逕昆明池,入渭水。陂:池也。(3)楫櫂越歌:令執(zhí)楫櫂人為越歌。(4)赤墀(chí):赤色涂的地面或臺階。青瑣:門窗上鏤刻的青色圖紋。(5)二人:指司隸校尉和京兆尹。?。荷袝?。(6)何甘樂禍敗:言為何自甘禍敗。(7)施之:行刑罰。(8)令待府舍:令總集于王音府舍待詔命。(9)藉稿請罪:坐于草薦上以待刑戮。(10)負斧锧謝:身就斧锧以待刑。
久之,平阿侯譚堯,溢曰安侯,子仁嗣侯。太后憐弟曼早死,獨不封,曼寡婦渠供養(yǎng)東宮,子莽幼孤不及等比,常以為語。平阿侯譚、成都侯商及在位多稱莽者。久之,上復下詔追封曼為新都哀侯,而子莽嗣爵為新都侯。后又封太后姊子淳于長為定陵侯(1)。王氏親屬,侯者凡十人。
?。?)淳于長:《佞幸傳》有其傳。
上悔廢平阿侯譚不輔政而薨也,乃復進成都侯商以特進(1),領城門兵,置幕府,得舉吏如將軍。杜鄴說車騎將軍音令親附商,語在《鄴傳》(2)。王氏爵位日盛,唯音為修整,數諫正,有忠節(jié),輔政八年,薨。吊贈如大將軍,謚曰敬侯。子舜嗣侯,為太仆侍中。特進成都侯商代音為大司馬衛(wèi)將軍,而紅陽侯立位特進,領城門兵。商輔政四歲,病乞骸骨,天子憫之,更以為大將軍,益封二千戶,賜錢百萬。商薨,吊贈如大將軍故事,謚曰景成侯,子況嗣侯。紅陽侯立次當輔政,有罪過,語在《孫寶傳》(3)。上乃廢立而用光祿勛曲陽侯根為大司馬票(驃)騎將軍,歲余益封千七百戶。高平侯逢時無材能名稱,是歲薨,謚曰戴侯,子買之嗣侯。
?。?)特進:官名。授予特殊地位的列侯。(2)《鄴傳》:見本書卷八十五。(3)《孫寶傳》:見本書卷七十七。
綏和元年(1),上即位二十余年無繼嗣,而定陶共王已薨,子嗣立為王。王祖母定陶傅太后重賂遺票(驃)騎將軍根,為王求漢嗣,根為言,上亦欲立之,遂征定陶王為太子。時根輔政五歲矣,乞骸骨,上乃益封根五千戶,賜安車駟馬,黃金五百斤,罷就第。
?。?)綏和元年:前8年。
先是定陵侯淳于長以外屬能謀議,為衛(wèi)尉侍中,在輔政之次。是歲,新都侯莽告長伏罪與紅陽侯立相連(1),長下獄死,立就國,語在《長傳》(2)。故曲陽侯根薦莽以自代,上亦以為莽有忠直節(jié),遂擢莽從侍中騎都尉光祿大夫為大司馬。
?。?)伏罪:以往隱瞞之罪。(2)《長傳》:即《佞幸傳·淳于長傳》。
歲余,成帝崩,哀帝即位。太后詔莽就第,避帝外家。哀帝初優(yōu)莽,不聽。莽上書固乞骸骨而退。上乃下詔曰:“曲陽侯根前在位,建社稷策。侍中太仆安陽侯舜往時護太子家,導朕,忠誠專壹,有舊恩。新都侯莽憂勞國家,執(zhí)義堅固,庶幾與為治,太皇太后詔休就第,朕甚憫焉。其益封根二千戶,舜五百戶,莽三百五十戶,以莽為特進,朝朔望(1)?!庇诌€紅陽侯立京師(2)。哀帝少而聞知王氏驕盛。心不能善,以初立,故優(yōu)之。
(1)朝朔望:朔望日入朝。(2)還:召還。
后月余,司隸校尉解光奏(1):“曲陽侯根宗重身尊,三世據權,五將秉政,天下輻溱(輳)自效(2)。根行貪邪,臧(贓)累巨萬,縱橫恣意,大治室第,第中起土山,立兩市,殿上赤墀,戶青瑣(3);游觀射獵,使奴從者被甲持弓弩,陳為步兵;止宿離宮,水衡共(供)張(帳),發(fā)民治道,百姓苦其役。內懷奸邪,欲管朝政,推親近吏主簿張業(yè)以為尚書,蔽上壅下,內塞王路,外交藩臣,驕奢僭上,壞亂制度。案根骨肉至親,社稷大臣,先帝棄天下,根不悲哀思慕,山陵未成,公聘取(娶)故掖庭女樂五官殷嚴、王飛君等(4),置酒歌舞,捐忘先帝厚恩,背臣子義。及根兄子成都侯況幸得以外親繼父為列侯侍中,不思報厚恩,亦聘?。ㄈⅲ┕室赐ベF人以為妻,皆無人臣禮,大不敬不道?!庇谑翘熳釉唬骸跋鹊塾龈?、況父子,至厚也,今乃背忘恩義!”以根嘗建社稷之策(5),遣就國。免況為遮人,歸故郡。根及況父商所薦舉為官者,皆罷。
?。?)司隸校尉:錢大昕曰,“校尉”二字衍。(2)效:獻也。獻其款誠。(3)戶:其下原有“下”字?!端囄念惥邸ぎa業(yè)部》、《御覽·資產部七》引此皆有“下”字。(王念孫說)(4)公:公然,公開。樂五官:樂官名。(5)根嘗建社稷之策:指王根議立哀帝為嗣。
后二歲,傅太后、帝母丁姬皆稱尊號。有司奏(1):“新都侯莽前為大司馬,貶抑尊號之議,虧損孝道,及平阿侯仁臧(藏)匿趙昭儀親屬,皆就國?!碧煜露嘣┩跏?。
(1)有司:指丞相朱傅。見《王莽傳》。
諫大夫楊宣上封事言:“孝成皇帝深惟宗廟之重,稱述陛下至德以承天序,圣策深遠,恩德至厚。惟念先帝之意,豈不欲以陛下自代,奉承東宮哉(1)!太皇太后春秋七十,數更憂傷(2),敕令親屬引領以避丁、傅(3)。行道之人為之隕涕,況于陛下,時登高遠望,獨不慚于延陵乎(4)!”哀帝深感其言,復封商中子邑為成都侯。
(1)奉承東宮:言供養(yǎng)大后。(2)更:經歷。(3)引領以避:意謂自動退避。(4)延陵:漢成帝陵。
元壽元年(1),日蝕。賢良對策多頌新都侯莽者,上于是征莽及平阿侯仁還京師侍太后。曲陽侯根薨,國除。
?。?)元壽元年:前2年。
明年,哀帝崩,無子,太皇太后以莽為大司馬,與共征立中山王奉哀帝后,是為平帝。帝年九歲,當年被疾,太后臨朝,委政于莽,莽顓(專)威福。紅陽侯立莽諸父,平阿侯仁素剛直,莽內憚之,令大臣以罪過奏遣立、仁就國。莽日誑耀太后,言輔政致太平,群臣奏請尊莽為安漢公。后遂遣使者迫守立、仁令自殺,賜立謚曰荒侯,子柱嗣,仁謚曰刺侯,子術嗣。是歲,元始三年也(1)。明年,莽鳳(諷)群臣奏立莽女為皇后。又奏尊莽為宰衡,莽母及兩子皆封為列侯,語在《莽傳》。
?。?)元始三年:公元3年。
莽既外壹群臣,令稱己功德,又由媚事旁側長御以下,賂遺以千萬數。白尊太后姊妹君俠為廣恩君,君力為廣惠君,君弟為廣施君,皆食湯沐邑,日夜共譽莽。莽又知太后婦人厭居深宮中,莽欲虞(娛)樂以市其權(1),乃令太后四時車駕巡狩四郊,存見孤寡貞婦(2)。春幸繭館(3),率皇后列侯夫人桑(4),遵霸水而拔除(5);夏游御宿、鄂、杜之間(6);秋歷東館(7),望昆明(8),集黃山宮(9);冬饗(享)飲飛羽(10),校獵上蘭(11),登長平館(12),臨涇水而覽焉。太后所至屬縣,輒施恩惠,賜民錢帛牛酒,歲以為常。太后從容言曰:“我始入太子家時,見于丙殿,至今五六十歲尚頗識之(13)?!泵б蛟唬骸疤訉m幸近,可壹往游觀,不足以為勞?!庇谑翘笮姨訉m,甚說(悅)。太后旁弄兒病在外舍(14),莽自親候之。其欲得太后意如此。
?。?)娛樂以市其權:意謂通過搞娛樂活動以取得其權力。(2)存見:撫慰;視察。(3)繭館:養(yǎng)蠶產繭之處。在上林苑中。(4)桑:采桑。用以飼蠶。(5)遵:循也,謂沿著水邊。祓(fú)除:古代除兇去垢的儀式。(6)篽宿:苑名。在漢長安城南。杜:縣名。在今陜西長安縣西。鄂:縣名。今陜西戶縣。(7)東館:在昆明池中。沈欽韓曰:《黃圖》:豫中觀,武帝造在昆明池中,亦曰昆明觀,即東館?!坝^”、“館”字通。(8)昆明:即昆明池。在今西安市西南。(9)黃山宮:在槐里縣(在今陜西興平縣南)。
(10)飛羽:宮名。揚雄《元后誄》有“大射亨飲,飛羽之門”句?!饵S圖》:未央宮有東明、飛羽。(11)上蘭:觀名。在上林苑中。(12)長平館:又名長平觀。(13)識:記也。(14)弄兒:狎近戲弄之兒童。
平帝崩,無子,莽征宣帝玄孫選最少者廣戚侯子劉嬰(1),年二歲,托以卜相為最吉。乃風(諷)公卿奏請立嬰為孺子,令宰衡安漢公莽踐祚居攝,如周公傅成王故事。太后不以為可,力不能禁,于是莽遂為攝皇帝,改元稱制焉。俄而宗室安眾侯劉崇及東郡太守翟義等惡之(2),更舉兵欲誅葬。太后聞之,曰:“人心不相遠也(3)。我雖婦人,亦知莽必以是自危,不可。”其后,莽遂以符命自立為真皇帝,先奉諸符瑞以白太后,太后大驚。
(1)廣戚侯:劉顯,楚孝王之孫,見《王子侯表》。(2)翟義:翟方進之子。《翟方進傳》附其傳。(3)人心不相遠:言人之所見略同。
初,漢高祖入咸陽至霸上,秦王子嬰降于軹道,奉上始皇璽。及高祖誅項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璽,世世傳受,號曰漢傳國璽。以孺子未立,璽臧(藏)長樂宮。及莽即位,請璽,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陽侯舜諭指(旨)。舜素謹敕,太后雅愛情之。舜既見,太后知其為莽求璽,怒罵之曰:“而屬父子宗族蒙漢家力(1),富貴累世,既無以報,受人孤寄(2),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余,天下豈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柜符命為新皇帝,變更正朔服制,亦當自更作璽,傳之萬世,何用此亡國不祥璽為,而欲求之?我漢家老寡婦,旦暮且死,欲與此璽俱葬,終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側長御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謂太后:“臣等已無可言者(3)。莽必欲得傳國璽,太后寧能終不與邪!”太后聞舜語切,恐莽欲脅之,乃出漢傳國璽,投之地以授舜(4),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5)!”舜既得傳國璽,奏之,莽大說(悅),乃為太后置酒未央宮漸臺,大縱眾樂。
?。?)而:你也。而屬:你們。(2)孤寄:言以孤兒托之。寄:托也。(3)已無可言者:意謂事已如此,再無可說的了。(4)投之地以授舜:沈欽韓曰:《玉璽記》:元后出璽投地,歪上螭一角缺。(5)今:猶“即”。
莽又欲改太后漢家舊號,易其璽緩,恐不見聽,而莽疏屬王諫欲諂莽,上書言:“皇天廢去漢而命立新室,太皇太后不宜稱尊號,當隨漢廢,以奉天命。”莽乃車駕至東宮,親以其書白太后。太后曰:“此言是也(1)!”莽因曰:“此悖德之臣也,罪當誅!”于是冠軍張永獻符命銅壁(2),文言“太皇太后當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莽乃下詔曰:“予視(示)群公,咸曰‘休哉(3)!其文字非刻非畫,厥性自然?!璺罨侍烀铻樽?,更命太皇太后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協(xié)于新故交代之際(4),信于漢氏。哀帝之代,世傳行詔籌,為西王母共(供)具之祥(5),當為歷代母(6),昭然著明。予祗畏天命,敢不欽承!謹以令月吉日,親率群公諸侯卿士,奉上皇太后璽紱,以當順天心,光于四海焉?!碧舐犜S。莽于是鴆殺王諫,而封張永為貢符子。
(1)“此言是也”:恚懟之辭(顏師古說)。(2)冠軍:侯國名。漢武帝封霍去病冠軍侯之國。在今河南鄧縣西北。(3)休:美也。(4)協(xié)于新故交代之際:李慈銘曰:謂合于漢新交代之際,“故”謂漢,“新”謂莽也?!靶率椅哪浮彼淖趾嫌谛?,“太皇太后”四字合于漢也。(5)西王母事,見《哀帝紀》建平四年及《五行志》。(6)當為歷代母:謂太后,既是漢室母,又當為新室母。(7)子:王莽的爵號之一。
初,莽為安漢公時,又諂太后,奏尊元帝廟為高宗,太后晏駕后當以禮配食云。及莽改號大后為新室文母,絕之于漢,不令得體元帝(1)。墮壞孝元廟,更為文母太后起廟,獨置孝元廟故殿以為文母撰食堂(2),既成,名曰長壽宮。以太后在,故未謂之廟。莽以太后好出游觀,乃車駕置酒長壽宮,請?zhí)?。既至,見孝元廟廢徹涂地,太后驚,泣曰:“此漢家宗廟,皆有神靈,與(預)何治而壞之(3)!且使鬼神無知,又何用廟為!如令有知,我乃人之妃妾,豈宜辱帝之堂以陳饋食哉!”私謂左右曰:“此人嫚(慢)神多矣,能久得祐乎!”飲酒不樂而罷。
?。?)體:夫婦一體之“體”。(2)饌食堂:供給宴飲之堂。(3)預:干預。預何治而壞之:謂此有何干預,而必欲破壞之。
自莽篡位后,知太后怨恨,求所以媚太后無不為,然愈不說(悅)。莽更漢家黑貂,著黃貂(1),又改漢正朔伏臘日(2)。太后令其官屬黑貂,至漢家正臘日,獨與其左右相對飲酒食(3)。
?。?)更:改也。漢家侍中著黑貂,王莽改為黃貂,此乃改制行為。(2)正朔:指歷法。伏臘日:夏天的伏日與冬天的臘日之合稱。詳見《王莽傳》。(3)飲酒食:王念孫口:《御覽·服章部五》引此“食”下有“肉”字,于義為長。
太后年八十四,建國五年二月癸丑崩(1)。三月乙酉,合葬渭陵。莽詔大夫揚雄作諱曰(2):“太陰之精,沙麓之靈,作合于漢,配元生成。”著其協(xié)于元城沙麓。太陰精者,謂夢月也。太后崩后十年,漢兵誅葬。
(1)建國五年:公元13年。(2)誄(lěi):哀悼死者之文。猶今悼詞。
揚雄所作《元后誄》,全文見《藝文類聚》十五、《古文苑》,嚴可均輯入《全漢文》。
初,紅陽侯立就國南陽(1),與諸劉結恩,立少子丹為中山太守(2)。世祖初起(3),丹降為將軍,戰(zhàn)死。上閔(憫)之,封丹子泓為武桓侯。至今(4)。
(1)南陽:郡名。治宛縣(今河南南陽)。(2)中山:郡國名。治盧奴(今河北定縣)。(3)世祖:東漢光武帝劉秀。(4)今:指班氏之世。
司徒掾班彪曰:三代以來,《春秋》所記,王公國君,與其失世,稀不以女寵。漢興,后妃之家呂、霍、上官,幾危國者數矣。及王莽之興,由孝元后歷漢四世為天下母,饗(享)國六十余載,群弟世權,更持國柄(1),五將十侯(2),卒成新都。位號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拳拳)猶握一璽(3),不欲以授莽,婦人之仁,悲夫!
?。?)更:更替。(2)五將:指王鳳、王音、王商、王根、王莽等五大司馬。十侯:陽平侯王禁(王鳳嗣)、安成侯王崇、平陽侯王譚、成都侯王商、紅陽侯王立、曲陽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時、安陽侯王音、新都侯王莽,以及定陵侯淳于長。(3)拳拳:忠誠;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