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宗的文治 文宗在上都即位,下詔宣稱“晉?。ㄌ┒ǖ郏┻`盟搆逆,據(jù)有神器”,以泰定帝的繼位為竊據(jù)皇位,不再加奉廟號。元朝的皇權(quán),又回到武宗一系。
一、四川、云南的反抗 四川的反抗文宗、燕鐵木兒與上都軍兵鏖戰(zhàn)時,四川行省平章囊加臺黨附上都。文宗一再調(diào)兵守御歸、峽,防止他順江東下。一三二八年十一月,文宗平上都。囊加臺起兵反,自稱鎮(zhèn)西王,以四川左丞脫脫為平章,前云南廉訪使楊靜為左丞,殺四川平章寬徹等,燒絕棧道。天歷二年(一三二九年)正月,文宗遣使往四川招撫。囊加臺攻破播州貓兒埡,宣慰使楊延里不花開關(guān)迎納。播州楊萬戶引囊加臺川兵至烏江峰,為官軍所敗。云南八番元帥脫出也在烏江北岸破川兵。諸王月魯帖木兒統(tǒng)軍進至烏江,囊加臺焚雞武關(guān)大橋,又焚棧道。二月,占據(jù)雞武關(guān),奪得三叉、柴關(guān)等驛,至金州,據(jù)白土關(guān)。文宗命察罕腦兒宣慰使撒忒迷失將本部蒙古軍,與鎮(zhèn)西武靖王搠思班會討。囊加臺分兵進逼襄陽。三月,文宗設置行樞密院,以湖廣、河南兩省兵進討四川。四月,湖廣行省參政孛羅奉詔書到四川招降,赦囊加臺罪,囊加臺受詔降服。八月間,文宗謀害明宗而取得了帝位后,又以指斥行輿,大逆不道罪,把囊加臺處死。
云南的反抗隨從王禪與文宗作戰(zhàn)的蒙古諸王禿堅等在梁王王禪兵敗后,逃回云南。一三二九年三月,禿堅與答失不花等集眾五萬,準備殺云南行省丞相也兒吉尼,起兵自立。也兒吉尼逃往八番。文宗以也兒吉尼知行樞密院事。十一月,文宗又詔命豫王(原封西安王)阿刺忒納失里鎮(zhèn)云南。至順元年(一三三○年)正月,云南諸王禿堅與萬戶伯忽、阿禾等起兵反,攻陷中慶路。二月,攻陷仁德府,至馬龍州,進攻晉寧州。禿堅稱云南王,伯忽為丞相,阿禾等為平章。立城柵,焚倉庫。三月,阿刺忒納失里由八番道進討云南。四月,烏撤土官祿余殺宣慰司官吏,投附伯忽。羅羅斯諸部也響應伯忽起兵。祿余領(lǐng)兵七百余人,立關(guān)固守。元重慶五路萬戶軍至云南境,被羅羅軍擊敗,死萬余人。余眾撤退。文宗又下詔自江浙、河南、江西調(diào)兵二萬,與湖廣會兵去云南。五月,四川軍也入云南進剿,敗羅羅軍。六月,立行樞密院討云南,各行省兵分道進軍。七月,樞密院奏報“云南禿堅、伯忽等勢愈猖獗,烏撤、祿余亦乘勢連約烏蒙、東川、茫部諸蠻,欲令伯忽弟拜延等兵攻順元”。文宗再次下詔,派遣使臣督豫王阿刺忒納失里及行樞密院、四川、云南行省進軍。
云南的反亂,顯然對文宗的統(tǒng)治,是嚴重的威脅。文宗連續(xù)調(diào)動數(shù)省兵十余萬進討,并多次詔令各省供應軍需。閏七月,四川省臣以饋飽告急。十月間,中書省臣上奏說:“近討云南,已給鈔二十萬錠為軍需,今費用已盡。鎮(zhèn)西武靖王搠思班及行省、行院復求鈔如前數(shù)。臣等議,方當進討之際,宜依所請給之?!蔽淖趯φ{(diào)遣征討軍士,也給鈔賞賜。如江西、湖廣蒙古軍,每人給鈔五錠。陜西蒙古軍,人給鈔六錠。羅羅斯軍起,地近四川,又詔四川鄰境諸王發(fā)藩部丁壯增防成都。西南地區(qū)引起極大的震動。
文宗頒賞,各行省征云南的軍兵,仍遲疑不進。十月,文宗再次遣使催促四川、云南行省進兵。四川兵由永寧及青山分兩路并進,擊敗祿余兵,奪得關(guān)隘。十一月,羅羅斯軍攻打建昌,失敗,五百余人戰(zhàn)死。仁德府元軍在馬龍州,敗伯忽軍,斬伯忽弟拜延,獻馘豫王。進而又擒殺伯忽及從官十余人。四川行省出兵至烏撒周泥驛,擊敗祿余軍。十二月,搠思班等率領(lǐng)的大軍與阿禾蒙古軍交戰(zhàn)。阿禾偽降。次日領(lǐng)兵三千來襲,又敗。阿禾敗逃。元軍直趨中慶,在安寧州斬阿禾。十二月三十日,元軍最后擊敗反抗的云南軍,抵達中慶,恢復省治。云南的反抗失敗。
一三三一年二月,樞密院又奏報,禿堅弟必刺都迷失等偽降豫王,反圍軍官。禿堅方修城堡,布兵拒守,無出降意。祿余追捕未獲。文宗又詔令迅速進兵征討。三月,阿刺忒納失里、搠思班等繼續(xù)鎮(zhèn)壓云南的反抗者,斬伯忽叔怯得該、萬戶哈刺答兒、澂江路總管羅羅不花及諸將校,磔尸以徇。四月,以亂事略定,出征云南的元兵各撤回所部;但因反抗者仍出沒山谷間,仍分出部分軍兵留駐。六月,烏撒、羅羅斯再次起兵作戰(zhàn)。七月,下詔招降祿余等。九月間,祿余兵與云南東川路總管普折兄那具又殺烏撒宣慰使,并與伯忽侄阿福所領(lǐng)蒙古兵合攻羅羅斯。元廷再調(diào)陜西都萬戶府兵出征。祿余進攻順元路。云南行省遣都事那海招降祿余,授以參政。祿余拒不受命,殺那海。元兵敗退,祿余部入順元境。十月,蒙古都元帥怯烈領(lǐng)兵進攻。作云梯登山,殺五百余人。禿堅弟二人、子三人被擒處死。
一三三二年二月,祿余與四川行省聯(lián)絡,愿歸屬四川省。云南的反抗暫行中止。
二、文宗的崇文尊儒 文宗自幼年謫居海南,在漢地長成,因而較為接近漢文化。即位后,任用通曉漢文化的蒙古、色目官員。究心儒學的汪古部人趙世延,曾遭到鐵木迭兒的誣陷,英宗時復任御史中丞。文宗對他深為信用。“鳴琴賦詩,日夕忘返”的克烈部人阿榮,拜中書參知政事。一些漢人文臣也入中書任職。在文宗統(tǒng)治時期,漢文化得到多方面的提倡。
建奎章閣天歷二年(一三二九年)二月,文宗在大都建立奎章閣學士院。以精通漢文化的翰林學士承旨忽都魯都兒迷失和趙世延并為奎章閣大學士,侍御史撤迪和翰林直學士虞集并為待書學士。據(jù)文宗所說,立奎章閣的用意是“置學士員,日以祖宗明訓、古昔治亂得失陳說于前,使朕樂于聽聞”??麻w又設授經(jīng)郎二員,講授經(jīng)學,以勛舊、貴戚子孫及近侍年幼者肄業(yè)。首任的授經(jīng)郎是仁宗時李孟擢用的翰林編修揭傒斯(龍興富州人)。奎章閣設藝文監(jiān),檢校書籍,以仁宗時的狀元宋本和進士歐陽玄任監(jiān)事。宋本、歐陽玄等人都是科舉出身。他如延祐進士許有壬、蘇天爵以及泰定時翰林待制李泂等都被先后延入奎章閣。蒙古、色目人中一些通達漢文化的文人,也入奎章閣,參預文事。阿榮被授予奎章閣大學士的稱號??道飵j巎(音撓nāo。不忽木子,字子山)博通群書,自幼學習許衡傳授的儒學,入奎章閣學士院為承制學士,又升為大學士。伯牙吾部人進士泰不華為奎章閣典簽。大食人贍思曾從王思廉受孺學,召為應奉翰林文字,賜對奎章閣。至順二年(一三三一年)正月,文宗并且親自作《奎章閣記》,以示對奎章閣學士院的尊崇。
元朝自建國以來,雖然歷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任用漢人文臣,但蒙古皇帝和宗王大都不通漢語。以和林為中心的嶺北行省和廣大蒙古草原地區(qū),都仍然保持蒙古族原有的生產(chǎn)方式,繼續(xù)發(fā)展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仁宗實行科舉后,究心漢學的蒙古文士逐漸增多。文宗建奎章閣,聚集人才,漢族的儒學在蒙古、色目人中進一步發(fā)揚,不過,這仍只是局限于少數(shù)文人學士之間,范圍是有限的。
編修《經(jīng)世大典》文宗建奎章閣后,一三二九年九月,又命翰林國史院與奎章閣學士院采輯故事,仿唐、宋會要體例,編纂皇朝《經(jīng)世大典》。次年二月,改由奎章閣學士院專領(lǐng)其事。命阿鄰帖木兒與忽都魯都兒迷失將蒙古語典章譯為漢語。趙世延、虞集任纂修。依編修國史例,燕鐵木兒為監(jiān)修官。虞集推薦蒙、漢文士馬祖常、楊宗瑞、謝端、蘇天爵、李好文、陳旅、宋褧、王士點等參預撰錄。四月間正式開局。一三三一年五月修成,凡八百八十卷,目錄十二卷,公犢一卷,纂修通議一卷。
《永樂大典》收錄《經(jīng)世大典》書影《經(jīng)世大典》不僅保存了大量的元代典制紀錄,成為明初纂修《元史》的依據(jù),而且是文宗行“漢法”崇文治的一個標志。《經(jīng)世大典》原書今已失傳,只是在殘存的《永樂大典》等書里,還有部分留存。
尊儒崇佛文宗在信用文臣的同時,又極力表示尊孔崇儒,以爭取漢人文士的擁戴。明宗在和林即位后,一三二九年二月,文宗遣儒臣曹元用去曲阜代祀孔子。曹元用歸來,以司寇像及代祀記獻給文宗。文宗又詔令修葺曲阜孔廟,并在曲阜陋巷建顏回廟。一三三○年,文宗加封孔子父母及諸弟子:孔子父叔梁紇為啟圣王,母顏氏為啟圣王夫人,顏子充國復圣公,曾子郝國宗圣公,子思沂國述圣公,孟子鄒國亞圣公。又追封宋儒程穎豫國公,程頤洛國公。同年,又以董仲舒從祀孔廟,位在七十子之下。文宗遵循儒家禮儀,在京師南郊祭祀昊天上帝,并以太祖成吉思汗配享。文宗親自郊祀,服大裘袞冕,依制行禮。
二程、朱熹所倡導的道學(理學),發(fā)展儒學傳統(tǒng)的三綱五常,提倡臣下和婦女“守節(jié)”,以事君、夫。仁宗以程、朱學說為科舉考試的官學。每年還要訪求烈女節(jié)婦,特別是夫死自盡殉葬的烈婦,由朝廷予以旌表,并多次旌表各地的孝子。文宗大力提倡道學的綱常節(jié)孝,以維護元朝的封建統(tǒng)治。
文宗也崇奉用以維護統(tǒng)治的佛教。他即位后,從帝師受佛戒,作佛事六十日。元朝自忽必烈封授八思巴為帝師,以后歷代相承。泰定帝時,帝師公哥列思八沖納思監(jiān)藏班藏卜死。一三二九年十二月,文宗以輦真吃刺失思繼為帝師。在京師的吐蕃僧人每年都到皇宮中作佛事。佛教受到尊崇,僧徒也繼續(xù)享有多種優(yōu)異的待遇。
高昌僧人必蘭納識里(感木魯國人),通畏兀兒文及梵文,并通多種語言。成宗時,奉旨從帝師受戒,代帝出家。仁宗時,受命翻譯梵、藏佛經(jīng)。英宗時,特授沙津愛護持(總統(tǒng))稱號。一三三一年,文宗加號他為普覺園明廣照弘辯三藏國師,賜玉印。次年,因與安西王阿難答之子月魯帖木兒同謀不軌,被殺。所占土田及珠室、鈔幣投入大承天護圣寺。
三、燕鐵木兒的專權(quán)與寧宗之立 宰相專權(quán)燕鐵木兒出身于欽察部貴族,也屬于色目族類。祖土土哈與父床兀兒世代為元朝鎮(zhèn)守北邊,鎮(zhèn)壓蒙古宗王的反亂,積有大功。燕鐵木兒自幼年即在北邊為武宗備宿衛(wèi)。武宗、仁宗、泰定帝時歷掌禁衛(wèi)親軍,并任僉樞密院事。燕鐵木兒依欽察軍力,扶立文宗。文宗初即位,以燕鐵木兒為中書右丞相,封太平王。明宗被害后,文宗復位,又因燕鐵木兒“大有勛勞于王室”,加拜太師,追封三代。一三三○年命禮部尚書馬祖常為燕鐵木兒撰文立碑,以記其功勛。左丞相伯顏改知樞密院事,朝中不再設左相,燕鐵木兒獨專相權(quán)。五月,文宗特下詔,授燕鐵木兒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師、太平王、答刺罕、中書右丞相、錄軍國重事、監(jiān)修國史、提調(diào)燕王(皇子阿刺忒納答刺)宮相府事、大都督、領(lǐng)龍詡親軍都指揮使司事,“凡號令、刑名、選法、錢糧、造作,一切中書政務,悉聽總裁。諸王、公主、駙馬、近侍人員,大小諸衙門官員人寺,敢有隔越聞奏,以違制論”。朝中政事全為燕鐵木兒所把持。一三三一年,文宗又命燕鐵木兒兼奎章閣學士院事。
“昏爛鈔印”
財政竭蹶《元史·燕鐵木兒傳》說,“燕鐵木兒自秉大權(quán)以來,挾震主之威,肆意無忌。一宴或宰十三馬,取泰定帝后為夫人,前后尚宗室之女四十人”?;适遗c朝廷也極為腐敗,靡費無度。元朝的財政困窘,更加嚴重。擁有多種特權(quán)的朝廷宿衛(wèi),屢加裁汰,但至文宗時仍由原來的一萬人增加到一萬五千人。朝廷飼養(yǎng)鷹鶻獅豹的肉食,舊支肉價一年二百余錠,增至一萬三千八百余錠。文宗作佛事的歲費,比舊額增加金一千一百五十兩,銀六千二百兩,鈔五萬六千二百錠,幣帛三萬四千余匹。朝廷的一切泛支,比世祖至元三十年以前,增加數(shù)十倍。文宗即位時,上都積存已耗盡,大都府藏也空,朝廷支出超過收入。至順以來,每年超出二百三十九萬余錠。人民的負擔,比成宗時,增二十倍。元朝的統(tǒng)治,更加難以維持了。
皇位繼承文宗謀害明宗而取得帝位,在蒙古諸王中遭到非議。一三三○年三月,文宗封皇子阿刺忒納答刺為燕王,立宮相府,由燕鐵木兒總領(lǐng),意在以燕王作為皇位繼承人。明宗妃邁來迪,生子妥歡貼睦爾;八不沙皇后生子懿璘質(zhì)班。依照前朝的慣例,他們都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四月間,文宗皇后卜答失里與宦者拜住同謀,害死明宗皇后八不沙,以掃除立太子的障礙。八月間,御史臺請立燕王為太子。文宗說:“朕子尚幼,非裕宗(真金)為燕王對比,俟燕鐵木兒至,共議之。”十二月,立燕王為太子,詔告天下。不到一個月,至順二年(一三三一年)正月,太子死。
一三三二年八月,文宗在上都病死,年二十九歲。九月,卜答失里后奉遺詔,立明宗次子、八不沙后所生的懿璘質(zhì)班作皇帝(寧宗)。寧宗年僅七歲,即位不滿五月病死。
明宗后八不沙被害后,妥歡貼睦爾被流放到高麗島中,又遷至廣西靜江。寧宗死后,燕鐵木兒請立文宗幼子燕帖古思。卜答失里后不允,遣使自廣西迎回妥歡貼睦爾。燕鐵木兒仍持異議,遷延數(shù)月不決。不久之后,燕鐵木兒病死。一三三三年六月,卜答失里后立妥歡貼睦爾為帝(順帝),并約定依武宗、仁宗舊事,以后再傳位于燕帖古思。
一、四川、云南的反抗 四川的反抗文宗、燕鐵木兒與上都軍兵鏖戰(zhàn)時,四川行省平章囊加臺黨附上都。文宗一再調(diào)兵守御歸、峽,防止他順江東下。一三二八年十一月,文宗平上都。囊加臺起兵反,自稱鎮(zhèn)西王,以四川左丞脫脫為平章,前云南廉訪使楊靜為左丞,殺四川平章寬徹等,燒絕棧道。天歷二年(一三二九年)正月,文宗遣使往四川招撫。囊加臺攻破播州貓兒埡,宣慰使楊延里不花開關(guān)迎納。播州楊萬戶引囊加臺川兵至烏江峰,為官軍所敗。云南八番元帥脫出也在烏江北岸破川兵。諸王月魯帖木兒統(tǒng)軍進至烏江,囊加臺焚雞武關(guān)大橋,又焚棧道。二月,占據(jù)雞武關(guān),奪得三叉、柴關(guān)等驛,至金州,據(jù)白土關(guān)。文宗命察罕腦兒宣慰使撒忒迷失將本部蒙古軍,與鎮(zhèn)西武靖王搠思班會討。囊加臺分兵進逼襄陽。三月,文宗設置行樞密院,以湖廣、河南兩省兵進討四川。四月,湖廣行省參政孛羅奉詔書到四川招降,赦囊加臺罪,囊加臺受詔降服。八月間,文宗謀害明宗而取得了帝位后,又以指斥行輿,大逆不道罪,把囊加臺處死。
云南的反抗隨從王禪與文宗作戰(zhàn)的蒙古諸王禿堅等在梁王王禪兵敗后,逃回云南。一三二九年三月,禿堅與答失不花等集眾五萬,準備殺云南行省丞相也兒吉尼,起兵自立。也兒吉尼逃往八番。文宗以也兒吉尼知行樞密院事。十一月,文宗又詔命豫王(原封西安王)阿刺忒納失里鎮(zhèn)云南。至順元年(一三三○年)正月,云南諸王禿堅與萬戶伯忽、阿禾等起兵反,攻陷中慶路。二月,攻陷仁德府,至馬龍州,進攻晉寧州。禿堅稱云南王,伯忽為丞相,阿禾等為平章。立城柵,焚倉庫。三月,阿刺忒納失里由八番道進討云南。四月,烏撤土官祿余殺宣慰司官吏,投附伯忽。羅羅斯諸部也響應伯忽起兵。祿余領(lǐng)兵七百余人,立關(guān)固守。元重慶五路萬戶軍至云南境,被羅羅軍擊敗,死萬余人。余眾撤退。文宗又下詔自江浙、河南、江西調(diào)兵二萬,與湖廣會兵去云南。五月,四川軍也入云南進剿,敗羅羅軍。六月,立行樞密院討云南,各行省兵分道進軍。七月,樞密院奏報“云南禿堅、伯忽等勢愈猖獗,烏撤、祿余亦乘勢連約烏蒙、東川、茫部諸蠻,欲令伯忽弟拜延等兵攻順元”。文宗再次下詔,派遣使臣督豫王阿刺忒納失里及行樞密院、四川、云南行省進軍。
云南的反亂,顯然對文宗的統(tǒng)治,是嚴重的威脅。文宗連續(xù)調(diào)動數(shù)省兵十余萬進討,并多次詔令各省供應軍需。閏七月,四川省臣以饋飽告急。十月間,中書省臣上奏說:“近討云南,已給鈔二十萬錠為軍需,今費用已盡。鎮(zhèn)西武靖王搠思班及行省、行院復求鈔如前數(shù)。臣等議,方當進討之際,宜依所請給之?!蔽淖趯φ{(diào)遣征討軍士,也給鈔賞賜。如江西、湖廣蒙古軍,每人給鈔五錠。陜西蒙古軍,人給鈔六錠。羅羅斯軍起,地近四川,又詔四川鄰境諸王發(fā)藩部丁壯增防成都。西南地區(qū)引起極大的震動。
文宗頒賞,各行省征云南的軍兵,仍遲疑不進。十月,文宗再次遣使催促四川、云南行省進兵。四川兵由永寧及青山分兩路并進,擊敗祿余兵,奪得關(guān)隘。十一月,羅羅斯軍攻打建昌,失敗,五百余人戰(zhàn)死。仁德府元軍在馬龍州,敗伯忽軍,斬伯忽弟拜延,獻馘豫王。進而又擒殺伯忽及從官十余人。四川行省出兵至烏撒周泥驛,擊敗祿余軍。十二月,搠思班等率領(lǐng)的大軍與阿禾蒙古軍交戰(zhàn)。阿禾偽降。次日領(lǐng)兵三千來襲,又敗。阿禾敗逃。元軍直趨中慶,在安寧州斬阿禾。十二月三十日,元軍最后擊敗反抗的云南軍,抵達中慶,恢復省治。云南的反抗失敗。
一三三一年二月,樞密院又奏報,禿堅弟必刺都迷失等偽降豫王,反圍軍官。禿堅方修城堡,布兵拒守,無出降意。祿余追捕未獲。文宗又詔令迅速進兵征討。三月,阿刺忒納失里、搠思班等繼續(xù)鎮(zhèn)壓云南的反抗者,斬伯忽叔怯得該、萬戶哈刺答兒、澂江路總管羅羅不花及諸將校,磔尸以徇。四月,以亂事略定,出征云南的元兵各撤回所部;但因反抗者仍出沒山谷間,仍分出部分軍兵留駐。六月,烏撒、羅羅斯再次起兵作戰(zhàn)。七月,下詔招降祿余等。九月間,祿余兵與云南東川路總管普折兄那具又殺烏撒宣慰使,并與伯忽侄阿福所領(lǐng)蒙古兵合攻羅羅斯。元廷再調(diào)陜西都萬戶府兵出征。祿余進攻順元路。云南行省遣都事那海招降祿余,授以參政。祿余拒不受命,殺那海。元兵敗退,祿余部入順元境。十月,蒙古都元帥怯烈領(lǐng)兵進攻。作云梯登山,殺五百余人。禿堅弟二人、子三人被擒處死。
一三三二年二月,祿余與四川行省聯(lián)絡,愿歸屬四川省。云南的反抗暫行中止。
二、文宗的崇文尊儒 文宗自幼年謫居海南,在漢地長成,因而較為接近漢文化。即位后,任用通曉漢文化的蒙古、色目官員。究心儒學的汪古部人趙世延,曾遭到鐵木迭兒的誣陷,英宗時復任御史中丞。文宗對他深為信用。“鳴琴賦詩,日夕忘返”的克烈部人阿榮,拜中書參知政事。一些漢人文臣也入中書任職。在文宗統(tǒng)治時期,漢文化得到多方面的提倡。
建奎章閣天歷二年(一三二九年)二月,文宗在大都建立奎章閣學士院。以精通漢文化的翰林學士承旨忽都魯都兒迷失和趙世延并為奎章閣大學士,侍御史撤迪和翰林直學士虞集并為待書學士。據(jù)文宗所說,立奎章閣的用意是“置學士員,日以祖宗明訓、古昔治亂得失陳說于前,使朕樂于聽聞”??麻w又設授經(jīng)郎二員,講授經(jīng)學,以勛舊、貴戚子孫及近侍年幼者肄業(yè)。首任的授經(jīng)郎是仁宗時李孟擢用的翰林編修揭傒斯(龍興富州人)。奎章閣設藝文監(jiān),檢校書籍,以仁宗時的狀元宋本和進士歐陽玄任監(jiān)事。宋本、歐陽玄等人都是科舉出身。他如延祐進士許有壬、蘇天爵以及泰定時翰林待制李泂等都被先后延入奎章閣。蒙古、色目人中一些通達漢文化的文人,也入奎章閣,參預文事。阿榮被授予奎章閣大學士的稱號??道飵j巎(音撓nāo。不忽木子,字子山)博通群書,自幼學習許衡傳授的儒學,入奎章閣學士院為承制學士,又升為大學士。伯牙吾部人進士泰不華為奎章閣典簽。大食人贍思曾從王思廉受孺學,召為應奉翰林文字,賜對奎章閣。至順二年(一三三一年)正月,文宗并且親自作《奎章閣記》,以示對奎章閣學士院的尊崇。
元朝自建國以來,雖然歷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任用漢人文臣,但蒙古皇帝和宗王大都不通漢語。以和林為中心的嶺北行省和廣大蒙古草原地區(qū),都仍然保持蒙古族原有的生產(chǎn)方式,繼續(xù)發(fā)展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仁宗實行科舉后,究心漢學的蒙古文士逐漸增多。文宗建奎章閣,聚集人才,漢族的儒學在蒙古、色目人中進一步發(fā)揚,不過,這仍只是局限于少數(shù)文人學士之間,范圍是有限的。
編修《經(jīng)世大典》文宗建奎章閣后,一三二九年九月,又命翰林國史院與奎章閣學士院采輯故事,仿唐、宋會要體例,編纂皇朝《經(jīng)世大典》。次年二月,改由奎章閣學士院專領(lǐng)其事。命阿鄰帖木兒與忽都魯都兒迷失將蒙古語典章譯為漢語。趙世延、虞集任纂修。依編修國史例,燕鐵木兒為監(jiān)修官。虞集推薦蒙、漢文士馬祖常、楊宗瑞、謝端、蘇天爵、李好文、陳旅、宋褧、王士點等參預撰錄。四月間正式開局。一三三一年五月修成,凡八百八十卷,目錄十二卷,公犢一卷,纂修通議一卷。
《永樂大典》收錄《經(jīng)世大典》書影《經(jīng)世大典》不僅保存了大量的元代典制紀錄,成為明初纂修《元史》的依據(jù),而且是文宗行“漢法”崇文治的一個標志。《經(jīng)世大典》原書今已失傳,只是在殘存的《永樂大典》等書里,還有部分留存。
尊儒崇佛文宗在信用文臣的同時,又極力表示尊孔崇儒,以爭取漢人文士的擁戴。明宗在和林即位后,一三二九年二月,文宗遣儒臣曹元用去曲阜代祀孔子。曹元用歸來,以司寇像及代祀記獻給文宗。文宗又詔令修葺曲阜孔廟,并在曲阜陋巷建顏回廟。一三三○年,文宗加封孔子父母及諸弟子:孔子父叔梁紇為啟圣王,母顏氏為啟圣王夫人,顏子充國復圣公,曾子郝國宗圣公,子思沂國述圣公,孟子鄒國亞圣公。又追封宋儒程穎豫國公,程頤洛國公。同年,又以董仲舒從祀孔廟,位在七十子之下。文宗遵循儒家禮儀,在京師南郊祭祀昊天上帝,并以太祖成吉思汗配享。文宗親自郊祀,服大裘袞冕,依制行禮。
二程、朱熹所倡導的道學(理學),發(fā)展儒學傳統(tǒng)的三綱五常,提倡臣下和婦女“守節(jié)”,以事君、夫。仁宗以程、朱學說為科舉考試的官學。每年還要訪求烈女節(jié)婦,特別是夫死自盡殉葬的烈婦,由朝廷予以旌表,并多次旌表各地的孝子。文宗大力提倡道學的綱常節(jié)孝,以維護元朝的封建統(tǒng)治。
文宗也崇奉用以維護統(tǒng)治的佛教。他即位后,從帝師受佛戒,作佛事六十日。元朝自忽必烈封授八思巴為帝師,以后歷代相承。泰定帝時,帝師公哥列思八沖納思監(jiān)藏班藏卜死。一三二九年十二月,文宗以輦真吃刺失思繼為帝師。在京師的吐蕃僧人每年都到皇宮中作佛事。佛教受到尊崇,僧徒也繼續(xù)享有多種優(yōu)異的待遇。
高昌僧人必蘭納識里(感木魯國人),通畏兀兒文及梵文,并通多種語言。成宗時,奉旨從帝師受戒,代帝出家。仁宗時,受命翻譯梵、藏佛經(jīng)。英宗時,特授沙津愛護持(總統(tǒng))稱號。一三三一年,文宗加號他為普覺園明廣照弘辯三藏國師,賜玉印。次年,因與安西王阿難答之子月魯帖木兒同謀不軌,被殺。所占土田及珠室、鈔幣投入大承天護圣寺。
三、燕鐵木兒的專權(quán)與寧宗之立 宰相專權(quán)燕鐵木兒出身于欽察部貴族,也屬于色目族類。祖土土哈與父床兀兒世代為元朝鎮(zhèn)守北邊,鎮(zhèn)壓蒙古宗王的反亂,積有大功。燕鐵木兒自幼年即在北邊為武宗備宿衛(wèi)。武宗、仁宗、泰定帝時歷掌禁衛(wèi)親軍,并任僉樞密院事。燕鐵木兒依欽察軍力,扶立文宗。文宗初即位,以燕鐵木兒為中書右丞相,封太平王。明宗被害后,文宗復位,又因燕鐵木兒“大有勛勞于王室”,加拜太師,追封三代。一三三○年命禮部尚書馬祖常為燕鐵木兒撰文立碑,以記其功勛。左丞相伯顏改知樞密院事,朝中不再設左相,燕鐵木兒獨專相權(quán)。五月,文宗特下詔,授燕鐵木兒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師、太平王、答刺罕、中書右丞相、錄軍國重事、監(jiān)修國史、提調(diào)燕王(皇子阿刺忒納答刺)宮相府事、大都督、領(lǐng)龍詡親軍都指揮使司事,“凡號令、刑名、選法、錢糧、造作,一切中書政務,悉聽總裁。諸王、公主、駙馬、近侍人員,大小諸衙門官員人寺,敢有隔越聞奏,以違制論”。朝中政事全為燕鐵木兒所把持。一三三一年,文宗又命燕鐵木兒兼奎章閣學士院事。
“昏爛鈔印”
財政竭蹶《元史·燕鐵木兒傳》說,“燕鐵木兒自秉大權(quán)以來,挾震主之威,肆意無忌。一宴或宰十三馬,取泰定帝后為夫人,前后尚宗室之女四十人”?;适遗c朝廷也極為腐敗,靡費無度。元朝的財政困窘,更加嚴重。擁有多種特權(quán)的朝廷宿衛(wèi),屢加裁汰,但至文宗時仍由原來的一萬人增加到一萬五千人。朝廷飼養(yǎng)鷹鶻獅豹的肉食,舊支肉價一年二百余錠,增至一萬三千八百余錠。文宗作佛事的歲費,比舊額增加金一千一百五十兩,銀六千二百兩,鈔五萬六千二百錠,幣帛三萬四千余匹。朝廷的一切泛支,比世祖至元三十年以前,增加數(shù)十倍。文宗即位時,上都積存已耗盡,大都府藏也空,朝廷支出超過收入。至順以來,每年超出二百三十九萬余錠。人民的負擔,比成宗時,增二十倍。元朝的統(tǒng)治,更加難以維持了。
皇位繼承文宗謀害明宗而取得帝位,在蒙古諸王中遭到非議。一三三○年三月,文宗封皇子阿刺忒納答刺為燕王,立宮相府,由燕鐵木兒總領(lǐng),意在以燕王作為皇位繼承人。明宗妃邁來迪,生子妥歡貼睦爾;八不沙皇后生子懿璘質(zhì)班。依照前朝的慣例,他們都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四月間,文宗皇后卜答失里與宦者拜住同謀,害死明宗皇后八不沙,以掃除立太子的障礙。八月間,御史臺請立燕王為太子。文宗說:“朕子尚幼,非裕宗(真金)為燕王對比,俟燕鐵木兒至,共議之。”十二月,立燕王為太子,詔告天下。不到一個月,至順二年(一三三一年)正月,太子死。
一三三二年八月,文宗在上都病死,年二十九歲。九月,卜答失里后奉遺詔,立明宗次子、八不沙后所生的懿璘質(zhì)班作皇帝(寧宗)。寧宗年僅七歲,即位不滿五月病死。
明宗后八不沙被害后,妥歡貼睦爾被流放到高麗島中,又遷至廣西靜江。寧宗死后,燕鐵木兒請立文宗幼子燕帖古思。卜答失里后不允,遣使自廣西迎回妥歡貼睦爾。燕鐵木兒仍持異議,遷延數(shù)月不決。不久之后,燕鐵木兒病死。一三三三年六月,卜答失里后立妥歡貼睦爾為帝(順帝),并約定依武宗、仁宗舊事,以后再傳位于燕帖古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