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冊

七 兵器 甲總說

太平天國史 作者:羅尓綱著


  七 兵器 甲 總說 太平天國革命戰(zhàn)爭,在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它的武裝配備,還是用中國古舊的兵器,雖然也有歐洲制造的兵器,但一般說來,都是十分粗劣的〔二〕。當時太平天國軍隊的兵器主要是用刀矛和自己制造的粗劣的槍炮。而外國侵略者用的兵器卻是最新式的洋槍和炸炮(后膛新式開花大炮),在簽訂北京條約前,就早已經(jīng)把落后的前膛舊式洋鐵炮成千成萬尊地接濟清軍,曾國藩的湘軍水師就是倚靠洋鐵炮裝備起來的。到北京條約后,更源源不斷地以洋槍、炸炮來裝備清軍,李鴻章的淮軍就是這樣全部使用洋槍和成立了炮兵營。從今天發(fā)現(xiàn)的太平天國銅炮、鐵炮來與外國侵略者和清軍用的大炮比較,那些后膛開花大炮固然不要說了,就是那些前膛舊式洋鐵炮也還是比太平天國自鑄的銅炮、鐵炮為優(yōu)良,洋鐵炮是用熟鐵精制的,太平天國鐵炮是用生鐵粗制的,從質(zhì)料看,熟鐵制的炮比較堅牢,生鐵和銅制的炮,作戰(zhàn)時若時間用得過久就易炸裂;從炮身制作看,洋鐵炮的射程比較遠,火力也比較大,太平天國自鑄的銅炮、鐵炮射程比較近,火力也比較小。但是,太平天國軍隊卻使用了粗劣的兵器,甚至原始的武器,在浙江慈溪用鳥槍打死美國侵略者華爾〔一〕,在江蘇金壇用擂石打垮英國侵略者戈登。在江、淮流域平原,用長矛大刀,一次又一次地殲滅了湘軍、淮軍的洋槍營和炮兵營,在長期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戰(zhàn)爭中,建下了數(shù)不盡的輝煌的業(yè)績。這就可見唯武器論者的說法,是荒謬的;武器是人造出來的,要人去使用它,什么武器都要人來使用,什么樣的人來使用武器,它的作用就不同,祇有宏偉的人力的力量才是無敵的。

  茲將太平天國兵器的種類和兵工廠分述于后。

   乙 兵器的種類 太平天國步兵通常使用短而重的刀,長矛隊則使用長矛。長矛用竹竿做成,頂端裝有鐵尖,按照兵士的高矮,長自八尺至十二尺不等。騎兵使用的大刀,一般是雙柄式,刀口厚而闊〔一〕。

  太平天國時代戰(zhàn)爭,火器已占重要地位。據(jù)記載辛酉十一年七月十八日(夏歷七月廿三日)安慶之戰(zhàn),一日一夜,湘軍共用火藥至十七萬斤,鉛子五十萬斤〔二〕,當時戰(zhàn)爭,已大規(guī)模地利用火器,可以想見。太平天國用的火器有鳥槍、抬槍、銅炮、鐵炮等。鳥槍長約五尺,槍管用鋼鐵鑄造,長約六寸,周圍約如拇指粗細,管內(nèi)有法郎旋,管厚約三分。頂端一口,叫做槍門;末端則為桶狀物。加木柄于其內(nèi),為握手的地方。向上的一邊。距柄約一寸處,則有一線香眼,直通入管的內(nèi)部,叫做藥門。子彈用細鐵珠,將鐵珠難于火藥之中,用竹管由槍門灌入膛內(nèi),每膛藥約一兩,鐵珠約二十粒,須砧之使結(jié)實;更以紙少許塞結(jié)于膛內(nèi),用長約寸許的藥線,在裝彈之前由藥門中插入;用時將火燎著藥線,使火種傳入膛內(nèi),藥著火即炸,子彈即由槍口射出,可及二百步以外?;鹚幰砸凰=茄b底盛帶,鐵珠藥線以一盛帶,火繩用二竹管貯帶,須預(yù)先將火繩燃著,冒于竹管內(nèi),平時不燎,用時拔出,臨風(fēng)一晃即燃著。發(fā)銃時以右手固握其柄,切防彈出口時外拔后退的反動力,以免自傷而不克瞄準;左手出火繩晃燎藥線,火由藥門傳入膛內(nèi),藥炸而眾子彈即向目的轟射〔一〕。既發(fā)之后,須重行安裝彈藥,故續(xù)發(fā)頗遲。而每遇天氣潮濕時,則不能使用。清代在道光前鳥槍兵很少,道光三十年(一八五0年)間還未有大規(guī)模的鳥槍隊。到金田起義,清軍首先利用在火器上的優(yōu)越,以鳥槍進攻太平軍。不久,曾國藩組織湘軍,每營分四哨,每哨分八隊,其中就有兩隊小槍隊(即鳥槍隊)。太平天國在勝利的進軍中,大批地繳奪敵人的鳥槍和設(shè)廠自制之后,也就大規(guī)模地利用鳥槍。鳥槍是當時主要的火器。

  抬槍是一種長而重的火槍,近柄處裝有一小撐桿,以便放槍時將小撐桿支撐于地面,太平軍抬槍作戰(zhàn)圖(採自呤唎《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

   銅 炮這是左面一尊炮上的銘文。上部份(右面)銘文刻在炮身上第一、第二兩段上,下部份(左面)銘文刻在炮身上第四段上。

  說 明 這兩尊銅炮是在安徽肥西縣發(fā)現(xiàn)的。左面一尊長110.0厘米,口徑直徑13.0厘米,炮上部銘文說:“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本月吉制,九門御林開朝王宗謁天義陳正鑄炮劉造”。下部銘文說:“計重三百觔,吃粉二觔”。案義爵是太平天國六等封爵的第一等,謁天義是陳志書的封爵。正鑄炮是管理鑄炮的官名,劉某名待考。粉是火藥,太平天國叫火藥做紅粉。銘文上是記監(jiān)造者的姓名、炮重及每開放一次用火藥的數(shù)量。右面一尊長82.0厘米,口徑直徑11.5厘米,炮后部有銘文說:“太平天國丁巳七年置造,粉九兩”。現(xiàn)在,這兩尊銅炮都陳列在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鐵炮這是左面一尊的銘文 這是右面一尊的銘文說明這兩尊鐵炮,一九五三年在揚州發(fā)現(xiàn)。左面一尊長130.0厘米,口徑直徑8.0厘米,右面一尊長140.0厘米,口徑直徑11.5厘米。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藏。

  以利瞄準,而便推動〔一〕。呤唎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有一幅太平軍作戰(zhàn)圖,其中便突出地總畫太平軍對抬槍的使用?,F(xiàn)上海市松江縣文化館藏有太平天國抬槍一枝,長二百三十七厘米,下腳寬十厘米,厚六厘米。

  太平天國應(yīng)用大炮為守城守要塞的利器,以守湖口梅家洲新城和石鐘山要塞論,就設(shè)有大炮一千二百多尊〔二〕,其大規(guī)模地使用大炮為以前中國戰(zhàn)史上所未有。當時太平天國自制的銅炮鐵炮近年續(xù)有發(fā)現(xiàn),保藏在各地博物館中,而以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收藏最多。茲據(jù)太平天國文獻集第三集文物所收的銅炮鐵炮列表于后。

  太平天國銅炮鐵炮表從上表看,炮重最重的為四00斤,最輕的為三0斤。最長的一三九·八厘米,最短的七七厘米??趶阶铋熞凰摹の謇迕?,最窄為五厘米。受火藥最多的為二0兩,最少的為二兩五錢。受炮子祇有兩炮上刻有:一為一0兩,一為二0兩。制造年代,最早為乙榮五年,最遲為癸開十三年。制造地域,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各地都有制造。

  太平天國的火器,還有火彈(一作火疍,又叫火球)、火箭、噴筒、地雷等?;饛椞教靽凶鱿蠕h包,又叫紅粉包〔一〕,也叫先鋒袋〔二〕,經(jīng)常用在近距離的防御戰(zhàn)和沖鋒肉搏的進攻戰(zhàn)中,發(fā)揮迅速的殺傷人馬的作用,頗具有現(xiàn)代手榴彈的性能。而用地雷攻城,在中國戰(zhàn)史上也是太平天國才利用為主要的攻城兵器,武昌、南京、杭州都是用地雷攻克的,敵人仿效太平天國,也用地雷攻陷了九江、安慶和天京。

  太平天國守城,還利用中國古代的滾木、擂石的兵器。每當敵人攻城,逼近城根,或架梯沖上的時候,城上滾木、擂石紛然交下,常常大量殺傷敵人,城池賴以保固。太平天國的敵人,每每自供受到滾木、擂石的打擊,傷亡慘重〔三〕,而金壇大敗戈登之役,就是以擂石為主要兵器,尤為著名,世稱為「磚石之戰(zhàn)」〔四〕。當年防守天京的擂石,近年發(fā)現(xiàn)有兩個, 在太平天國革命戰(zhàn)爭當中,童子兵曾經(jīng)建立了許多輝煌的戰(zhàn)績,如壬子二十二月,用地雷轟破武文昌門城墻根,就由五十名童子兵做先鋒,首先沖鋒登城,把搶缺口的清兵打敗,大軍繼進,遂克武昌〔二〕。如壬戌十二年三月,江蘇嘉定撤退之役,奉命死守城內(nèi)掩讓撤退的忠勇小隊一百三十人,大多數(shù)是少年兵和童子兵。他們在英、法侵略聯(lián)軍攻城大炮猛烈轟擊之下,扼守敵人攻擊最猛烈的南門。他們每個人拿著一桿鳥槍,冒著侵略軍射過來的可以炸毀一大片城墻的大炮彈,一直沖到前面,用這種笨劣的武器對著敵人開火。其中有三個最小的童子,因為人小達不到槍眼,他們一真在等待著侵略軍的三十二磅炮彈打開一個洞口,以便利用這個洞中射擊。他們?yōu)榱吮苊鈹橙说膩砀專瑥牟焕猛欢纯谏鋼魞纱?。他們架在城堡上的三門中國兩磅炮始終向著敵人開火,直到敵人的猛烈炮火轟毀了城墻,把這些炮手埋在瓦礫下面,才使這三門小炮沉默下去。這支英雄的小隊被敵人排山倒海地沖了進來,他們退到北門,這是守城軍撤退的地點。他們在這里勇敢地攔擊敵人,掩讓自己部隊的撤退,浴血死戰(zhàn)到最后一人,光榮地完成了他們的任務(wù)〔一〕。又如癸開十三年正月江蘇太倉太敗奧倫Holland)之役,三月太倉在撤退前重創(chuàng)戈登之役,在守軍四千多人中,也有許多童子兵,他們在敵人槍林強雨之中,勇敢地沖到缺口,用一堆堆的擂石來投擲敵人,把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沖鋒打退,終使敵人受到重大的傷亡〔二〕。這幾役童子兵的戰(zhàn)績,更是使人驚歡不置。

  因此,清朝統(tǒng)治者就把太平天國的童子軍看做他們的「心腹之大患」〔三〕。清朝統(tǒng)治者的預(yù)料倒是不錯的,太平天國里面許多著名的少年英雄們,如英王陳玉成、首王范汝增這班人,他們都是從兒童的時候就參加革命,在軍中鍛煉出來的?,F(xiàn)陳列在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中。

  太平天國也還利用弓箭。據(jù)呤唎說,太平軍中來自北方各省的兵士使用弓箭射擊,較之使用鳥槍和抬槍要準確得多〔一〕。

  在太平天國戰(zhàn)爭中,應(yīng)該注意它用煙幕作戰(zhàn)這一創(chuàng)舉。煙幕英文名為Smoke Screens'系由化學(xué)藥品制成,用時以法使起化學(xué)作用,成濃厚煙霧,散布空中,在戰(zhàn)線能發(fā)生所需要的遮隱效果,在需要的時間內(nèi)完全阻蔽敵人的觀察點,惟對于本方的觀察、炮火及交通,只有極低的阻礙。這是一種保護與進攻的化學(xué)兵器。在歐洲,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才應(yīng)用〔二〕。而在中國,太平天國戰(zhàn)爭就首先使用了它。陳徽言武昌紀事記壬子二年十一月太平軍進攻武昌城說:「乘霧放毒煙,須臾咫尺不辯」。曾國藩向清廷報告甲寅四年七月十九日〔夏歷閏七月初一日〕岳州水戰(zhàn),太平軍收兵時戰(zhàn)況說:「自放黃綠毒煙迷路,阻我追兵」〔三〕。佚名金陵紀事說太平軍「有毒煙藥,戰(zhàn)稍卻,即放毒煙,使人昏悶潰敗」。又說:「此方以黑砒石、黃漆葉、人糞為最毒」。汪士鐸乙丙日記也說太平軍「能放青煙以迷人,相去甚遠,可以忽至人前,有青煙酸入人鼻,不可耐」。據(jù)這些片斷資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國軍隊使用煙幕的情況與效果。

  太平天國軍隊,以鳴鑼、吹角、擂鼓號令〔一〕。號角以海螺做成叫做「勝角」,又叫做「圣角」〔二〕。時人有詩句道:「擊鼓吹螺結(jié)隊行」〔三〕,又有句道:「督戰(zhàn)吹螺曉夜同」〔四〕,都是詠太平軍吹海螺號令軍隊的事。

  此外,太平天國也有歐洲制造的雙銃槍、滑膛槍、手槍〔五〕、來福槍〔六〕,有人估計保衛(wèi)蘇福省城的太平軍可能有三萬枝外國槍,其中四分之一的兵士佩帶步槍和來福槍,李秀成的一千名衛(wèi)隊完全佩來福槍〔一〕。這些新式兵器,是太平天國打敗了外國侵略者繳獲,及從外國同情者手中秘密購得的,但由于外國侵略者與清朝統(tǒng)治者的嚴禁,太平天國購買槍炮十分困難,據(jù)說在癸開十三年秋冬間,兩個多月里面,總共只買到四十七支槍〔二〕。當時白齊文兩次親身到上海去為太平天國購買軍火,結(jié)果都空手歸來〔三〕。

   丙 兵工廠 太平天國在天京設(shè)立典炮衙、銅炮衙、典鐵衙、鉛碼衙、典硝衙、紅粉衙、戰(zhàn)船衙、弓箭衙、旗幟衙等機關(guān)制造各種槍、炮、刀、矛、弓箭、子彈、火藥以及戰(zhàn)船旗幟等軍事工業(yè)。

  在各地也設(shè)立兵工廠,乙榮五年秋天,在漢陽外江邊,便設(shè)有鑄炮局五所,火藥局六所〔四〕。太平天國由于缺乏火藥的原料——硝——,須用舊磚熬成,故在各鄉(xiāng)更普遍地設(shè)立煎硝廠〔一〕。其制硝方法,用缸數(shù)十雙埋土中,拆舊屋,取舊磚敲碎,研細和煙或灰中,入缸內(nèi)以水淘之,然后并熬成硝〔二〕。到后期太平天國還仿制歐洲新式兵器,在昆山設(shè)有炮彈廠〔三〕,在蘇州延請有歐洲人來制造武器和軍火〔四〕,在福建漳州也延請愛爾蘭人麥克奧立夫〔Mcaubffe〕制造臼炮和彈殼等件〔五〕。太平天國缺乏銅的生產(chǎn),制造銅炮系溶化銅佛鐘磬之類作為原料〔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