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冊

二 科舉制度

太平天國史 作者:羅尓綱著


  二 科舉制度 太平天國科舉,初無統(tǒng)一制度。在天京除天試外,尚有東王、北王、翼王生日的東試、稱謂,應(yīng)該把它稱為「女試」才好。因為不論它確是科舉也好,是臨時測驗性質(zhì)的考試也好,都是考試女子,都可以稱為「女試」。在太平天國前期,男子考試有「天試」、「東試」、「北試」、「翼試」等,都稱為「試」,我們把那時女子的考試稱為「女試」,也是有依據(jù)的。我在舊著太平天國史稿科舉志中稱為「女科」是欠妥的。近年我另撰有太平天國開女科事探討一文,詳考此事,收在太平天國史叢考丙集內(nèi),請讀者參看。志第十二科舉附招賢北試、翼試〔一〕。到天京事變后,東、北王誅死,翼王出走,三王考試遂廢止。其他考試條例,也經(jīng)歷年逐加改訂,至庚申十年冬,由欽命文衡正總裁干王洪仁玕、副總裁英王陳玉成、又副總裁贊王蒙得恩制獻士階條例,天王旨準,辛酉十一年鐫刻頒行,預定於甲子十四年甲子科舉行新制〔二〕,於是考試制度始厘然具備。但是,甲子十四年夏天京已淪陷,這一個新制還未得到實施。現(xiàn)據(jù)士階條例所列,分為考試程序、考試規(guī)章兩項敘述於后,以見其制〔三〕。

   甲 考試程序 太平天國科舉考試從鄉(xiāng)試開始,鄉(xiāng)試是鄉(xiāng)官的考試,與清朝稱省級的考試為鄉(xiāng)試名同而實翼。鄉(xiāng)試以軍帥為考官,繼為縣試、郡試(類於清朝的縣、府試)都是守土官的考試??h試以縣監(jiān)軍為考官,郡試以郡總制為考官。鄉(xiāng)、縣、郡試后為省試,省試后為天試。其程序如下: A 鄉(xiāng)試 鄉(xiāng)試每年試期於二月舉行,由各省郡縣師帥先期出示,并行文所屬的旅帥、卒長、兩司馬,其各統(tǒng)下有愿應(yīng)試的,令各造名冊先期送師帥處。師帥匯集本師名冊,一并呈送軍帥。軍帥先期出示,於二月初三日考鄉(xiāng)文學(文學類於清制文童生)一場,其首一名曰信士。二月十二日考鄉(xiāng)武學(武學類於清制武童生)一場,其首一名曰藝士。由軍帥典試,文武均取首一名。軍帥給以信士、藝士執(zhí)照,其馀評定甲乙,亦概行錄送於縣監(jiān)軍,接考縣試。

  B縣試 縣試於每年三月舉行,將各軍帥錄送的考生,由縣監(jiān)軍典試??h監(jiān)軍先期出示,於三月初三日考縣文學一場,初六日覆試一場,其首二名曰秀士。三月十三日考縣武學一場,十六日覆試一場,其首二名曰英士。文武均取首二名,縣監(jiān)軍給以秀士、英士執(zhí)照,其馀評定甲乙,亦概行錄送於郡總制,接考郡試。

  C 郡試 郡試於每年四月舉行,將各縣錄送的考生,由郡總制典試??た傊葡绕诔鍪?,於四月初四日考郡文學一場,初七、初十兩日覆試二場,其首二名曰賢士。四月十四日考郡武學一場,十七、二十兩日覆試二場,其首二名曰能士。文武均取首二名,郡總制給以賢士、能士執(zhí)照,其馀評定甲乙,亦概行錄送於提學考試(鄉(xiāng)所取的信士、藝士,縣所取的秀士、英士,郡所取的賢士、能士,都類於清制的文武生員)。

  提學由天京於每年遣放(類於清制學政),每省二員。到省以后,候各郡總制考試畢時,視路途的遠近,分赴各郡,將郡試錄送的考生召集考試。五月初五日考文士子一場。五月十五日考武士子一場。每郡視應(yīng)試人數(shù)多寡,於十名中取中一名,文曰俊士(類於清制廩生),武曰毅士,提學官給以俊士、毅士執(zhí)照。

  提學除典試考取俊士、毅士外,惟逢榮、酉兩年,於五月二十五日集該省各郡、縣、鄉(xiāng)新舊科所取的信、秀、賢、俊各文士驗明執(zhí)照報名,考試一場。每郡視應(yīng)試人數(shù),於五十名中選取一名曰杰士(類於清制拔貢),提學給以杰士執(zhí)照。杰士系榮、酉兩年特行拔取,不由約士亦可進京應(yīng)考天試。

   D省試 省試(類於清制的各省鄉(xiāng)試),繼鄉(xiāng),縣、郡及提學官的考試后舉行。初每年都有考試,后改定從甲子科起為三年一科,逢子、午、榮、酉年為考期。應(yīng)考資格文為信士、秀士、賢士、俊士、杰士,武為藝士、英士、能士、毅士。屆期在省驗明執(zhí)照報名考試。每值科年,由天京遣放正、副提考各一員(類於清制正、副主考)。提考先期行文。文場於七月初七日考頭場,初九日覆試,由提考出題。武場於七月十七日考頭場,十九日覆試,由提考校閱。文場取錄若干名曰約士,武場取錄若干名曰猛士,提考給以約士、猛士執(zhí)照。

   E天試 天試是最高一級考試,繼省試舉行,類於清制會試,殿試。初原定於天王萬壽十二月為考期,旋改移於幼主萬壽時,以每年十月初一日在天京開天試〔一〕。后改定從甲子科起為三年一科,逢辰、戌、好、未年為天試的考期。凡遇天試科年,各省新舊科提考所取文試的約士、武試的猛士及榮、酉兩年提學所取的杰士來京應(yīng)天試的,先期持執(zhí)照到各佐將處請憑。佐將驗明執(zhí)照,給以文憑,并在公項內(nèi)按路途遠近給盤費。到京文士子約士、杰士投禮部驗憑,武士子猛士投兵部驗憑,即持執(zhí)照往詔命官處報名,由詔命官開冊送考。如前科京試已經(jīng)中式的人,除元甲首名外,馀俱準其再考,亦照例請憑。若來京已過試期,概不補考。各省士子試畢,除正總裁保封某職奏留外,均領(lǐng)原憑回省繳佐將注銷。所有在京應(yīng)試者,於報名時各持取中執(zhí)照投詔命官處驗明,在冊注明某某官屬下,無庸請憑。其朝官有愿應(yīng)試者,亦準報名送考。惟在京屬官,有未經(jīng)中式約士等本無執(zhí)照而有志觀光者,須由各本官行文詔命處報名入冊收考,以免朦混。

  逢科年九月初九日考文士子首場,九月十二日次場。於九月十九日考武士子首場,九月二十二日次場,二十三日覆試。正副講武官隨正副總閱襄理,所有文武甲乙均由正總裁評定,取定后分為一、二、三甲。元甲三名,稱為狀元、榜眼、探花、文武都同。文二甲第一名稱為傳臚,下若干名稱為國士(等於翰林),三甲第一名稱為會元,下若干名稱為達士(等於進士)。武二甲若干名稱為威士,三甲若干名稱為壯士。由正總裁評定上奏請旨出榜,聲炮鼓樂,懸榜於朝門前,俱賜黃緞一匹,紅縐二匹,在朝門設(shè)宴,又擇日令狀元游行,以示榮寵〔一〕。正總裁給以執(zhí)照,以為出身,并因材選舉,奏封為天朝殿前等官及各廷府等處屬官,授職執(zhí)印理事。

  案太平天國天試的制度,是將清代的會試、殿試、朝考的考法合而為一。清制京考程序,先為會試,中式后殿試,殿試分一、二、三甲,其二、三甲進士須再經(jīng)一次朝考,始分別授職,而太平天國則對舊制加以簡化。

   乙 考試規(guī)章 太平天國科舉考試,定有種種規(guī)則章程。這些規(guī)章,對前代制度有改革的地方,也有承襲的地方,還有一些新創(chuàng)的地方。其重要的有六項: A 不限資格 士階條例第一條規(guī)定:各省郡縣師帥所屬的旅帥卒長兩司馬統(tǒng)下「有愿應(yīng)試者,令各造名冊,先期送師帥處」。就是說,凡太平天國人民,自愿參加考試的,都一律得應(yīng)試,不限資格。反革命分子狂吠太平天國科舉說:「不論門第出身,取中即為舉人」。又說:「無慮布衣、紳士、倡、優(yōu)、隸、卒,取中即為狀元、翰林諸科」〔一〕。這就對自唐以來嚴限資格,被列為「賤民」的人們不準應(yīng)試的科舉制度作了根本性的改革,從而對反封建的革命起了一定的作用。

   B 場規(guī) 各省士子來京應(yīng)天試,在未建二十一省士子進京考試棲身之院以前,文士子在翰林院居住,武士子在講武官處居住,都由江南省文將帥以印揮發(fā)給糧米薪水等件。設(shè)京都試院司事一員,於每屆試期之前,飭屬打掃試院房屋及東西閣(即清制東西號舍)文場,裱糊窗壁,鋪陳床桌廚灶等項。如要修整房屋物件,稟明文將帥請修,由殿前工部奮辦。場期的時候,帶屬員數(shù)名在場內(nèi)照料。并由總裁保舉請旨欽派巡察官十員入院襄理監(jiān)場與供應(yīng)各事。

  試卷由詔命官內(nèi)選派理卷官二員奮辦,編列字號。字號底簿交總閱收存,以奮拆封時應(yīng)用。卷面用浮票填寫姓名坐號,卷背姓名用彌封。繳卷時令士子揭去浮票。其彌封俟正總裁評定,方行對號拆封,奏獻天王御定懸榜。至場中點名、給卷、收卷及分派各房文卷,都由理卷官管理。其武場默寫武略卷,亦照例奮辦,但不用浮票、彌封。

  天試考場稱為京都試院,以巡察官二員管理啟閉,并先期傳知五大軍巡查,以重關(guān)防??荚嚹翘?,應(yīng)試士子都給與風帽,以壯觀瞻。五更各齊集試院,有圣兵護衛(wèi)柵欄,無許擁擠。監(jiān)試官到,聲炮開門點名,士子隨點入場,人給卷一本,卷長一尺二寸,每開寬尺馀,士子領(lǐng)卷后一律歸東西閣〔一〕。進畢供給物件,即將試院大門印封鎖鑰,候士子交卷放牌時方開,私開者以舞弊議罪。大門旁壁上開一小窗門,約尺馀長,一尺寬,加以小鎖,除正總裁公文本章由此傳出傳入外,試院內(nèi)各官都不準傳文書便字出入。試院內(nèi)東西兩閣,都於閣外設(shè)立木柵,士子按照點名卷面字號歸號后,即將木柵封鎖,至繳卷放牌時方開。柵外設(shè)一水缸貯水,士子不準出柵取水。每閣建炭爐二座,由軍中撥牌尾二名,專司本閣內(nèi)士子茶水及傳送飯菜等事。士子帶入的木炭、茶銚、茶壺,交牌尾代理,出場時認明交還。牌尾各給腰牌,試畢繳牌出院,仍回原軍。每場每日定於辰刻散給士子等飯菜一次并碗箸等件,午刻散給糕餅一次,飯菜糕餅都豐厚〔一〕,酉刻散給燭臺油燭。武場也照例辦理。磨勘、閱文等官場內(nèi)動用紙張筆墨印色各件,都自行措辦帶往,不取諸公。其各省、郡、縣、軍帥典試供給,都仿此例。

  天試每場圣詔所命的題目,跪讀懸掛,由總閱飭員抄寫多張,交巡察官分派每閣一張,實貼號首。場規(guī)及詩文策論抬頭等例,亦實貼木牌,周傳各號公閱。士子得題歸號作文。午刻開柵一次,巡察官親至各號,按照坐號於各卷蓋用「真道圖記」,蓋畢仍舊封柵,至繳卷放牌時方開,士子於繳卷后,不準再行入號。至文武士子有故犯一切場規(guī)滋事者,由巡察官稟明議罪??荚囃ㄐ械慕钜?guī)則:凡鄉(xiāng)試、縣試、郡試、省試及天試士子應(yīng)試的文與策論不滿三百字者不錄;題目寫錯、抬頭寫錯者不錄;誤寫避諱字面不合天情者不錄;真草不完及字跡兩樣者不錄;烏卷、曳白及燒損文卷者不錄;卷內(nèi)未蓋「真道圖記」者不錄。

   C 考試項目 每年各省的郡、縣、軍帥典試,考文由典試官出題,一文、一詩,覆試一策、一詩??嘉湟嘤傻湓嚬傩i?,馬箭三枝,步箭五枝及弓、刀、石技勇,覆試步箭五枝。

  每年欽遣各郡提學考俊士,兩文、一詩,考毅士馬箭三枝,步箭五枝及弓、刀、石技勇,其榮、酉二年考杰士兩文、一策、一詩,都由提學出題校閱。

  省試考約士,三文、一詩,覆試一策、一論、一詩,其提考出題??济褪狂R箭三枝,步箭五枝,覆試步箭五枝及弓、刀、石技勇,并默寫武略一節(jié),由提考校閱。

  天試考文士子首場三文、一詩,次場一策、一論、一詩,由天王頒詔命題。考武士子首場馬箭三枝,步箭五枝,次場考弓、刀、石技勇,覆試步箭五枝,各默寫武略一節(jié)。

  考試題目出處,多取於舊遺詔圣書、新遺詔圣書、天命真圣主詔旨、天條書、三字經(jīng)等。其要旨是闡明「天父上主皇上帝特命太平真主救世旨意」。在太平天國頒行的書中,有一種叫做欽命記題記,為其取士程文。其題目皆具節(jié)令,凡七節(jié),有云太兄升天節(jié)記,太兄暨朕登極節(jié)記,東王升天節(jié)記等類。此書今未見,其內(nèi)容不可考。至於考試詩文體裁,文仍用八股體,詩仍用試帖體,論策等仍不出舊式的范圍。其武場所試馬箭、步箭、弓、刀、石技,以及默寫武略,也與舊制相同〔一〕。

   D 考官 鄉(xiāng)試的考官為軍帥,縣試的考官為縣監(jiān)軍,郡試的考官為郡總制,都以本處的官員兼任考官。

  其各郡的提學,各省的提考,每逢子、午、榮、酉年,於正月十五日京試考選。應(yīng)考的資格,為朝官及各廷、府等處有印屬官與京試曾經(jīng)中式者。其無印屬官愿考者,由本管官行文詔命處報名入冊收考。其報名冊中,一概俱注明官銜出身及某某屬下,以杜冒濫。試期一場,兩文、一詩,系天王頒詔命題。由正總裁評定,上奏請旨出榜。其欽定正取提考,屆期赴各省考試。提考職同燕,試畢回京奏覆繳印,仍理原官事務(wù)。其奮取者由正總裁選定上奏請旨,欽遣為每年及榮、酉兩年各郡提學。提學職同燕,試畢任滿回京奏覆繳印,仍理原官事務(wù)。提考、提學都是一科一任。

  至於天試的考官,以欽命文衡正總裁為最尊,總領(lǐng)文武一切,又有欽命文衡副總裁、欽定文衡又副總裁各一員。下設(shè)正、副總閱二員,磨勘官二員,閱文官十員。并設(shè)正副講武官二員,襄理武場校閱事宜。磨勘官、閱文官由正總裁考選,每逢辰、戌、好、未年九月天試前,于九月初一日,在正總裁府旁殿,調(diào)考官員,未奉調(diào)者不得報名求考。由正總裁出題,一文、一詩。俟正總裁評定,肅本奏舉。其閱文官十員,分派十房,士子文字優(yōu)者,由各房閱定,蓋用「閱薦圖記」,加批送交磨勘閱定,轉(zhuǎn)呈總閱閱定,進呈正總裁評定,上奏請旨出榜。

   E 士階名目與職位 太平天國科舉名目,初尚沿用清代的名稱,其后認為秀才、舉人、進士等舊日所稱的名目,名實不符,始一律改用「士」字以為士階。鄉(xiāng)試錄取的文學稱為信士、武學稱為藝士??h試錄取的文學稱為秀士,武學稱為英士??ぴ囦浫〉奈膶W稱為賢士,武學稱為能士。提學錄取的文士子稱為俊士,武士子稱為毅士,于榮、酉兩年拔取的文士子稱為杰士。省試錄取的文士子稱為約士,武士子稱為猛士。天試中式分為一、二、三甲,元甲三名,仍沿舊稱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第一名稱為傳臚(亦沿舊稱),三甲第一名稱為會元(亦沿舊稱),文武都同。二甲第一名以下,文稱國士,武稱威士,三甲第一名以下,文稱達士,武稱壯士〔一〕。

  至于所錄文武士子授職,定制天試元甲職同指揮,二甲首名傳臚職同將軍,國士、威士職同總制,三甲首名會元職同監(jiān)軍,達士、壯士職同軍帥。省試約士、猛士及各郡提學拔取的杰士均職同師帥。至提學每年所取的俊士、毅士俱職同旅帥??ぴ囐t士、能士職同卒長??h試秀士、英士職同兩司馬。鄉(xiāng)試信士,藝士職同伍長。所有錄取文武士子,俱免差役。

   F 服制與儀仗 文武士子品級相等,與清代重文輕武不同。其袍帽服制,俱詳細定明。自信士至國士,袍都大袖,色青藍不論,靴著方頭烏靴,帽則各有分別,信士、秀士、賢士帽用扁巾,或緞、或縐,或紅藍玉色皆可??∈棵庇梅浇恚蚓?,或綢,都用烏色,前安白玉方帽準一塊。杰士帽用圓巾,或緞,或綢,可用青藍紅色,后用二飄帶,前安白玉方帽準一塊,帽身繡花。約士帽用角巾,或緞,或縐,可用青藍紅紫等色,后用二飄帶,藍玉方帽準在前,帽身繡花。達士戴紗帽,或天青,或烏色俱可,后用橫尖翅,前安金鑲紅帽珠一顆。國士戴紗帽,或天青,或烏色,后用橫圓翅,前安金鑲大紅帽珠一顆。

  榜眼、探花皆用方翅紗帽,加鑲黃玉額一個,榜眼左插金花一枝,探花右插金花一枝,袍皆紫色大袖,靴亦著方頭烏靴。狀元帽與榜眼、探花相同,加金鑲黃玉額一個,左右插金花二枝,袍紅色大袖,靴亦著方頭烏靴。狀元、榜眼、探花皆準加著黃馬褂。

  武士式亦相同,僅去其帽準換纓毬一朵,其色依玉色為準。狀元、榜眼、探花則換黃毬,余俱類推。

  在儀仗方面,定有浪、鑼的制度。其浪俱長二尺五寸,凡士子職同指揮、將軍、總制的用黃布,職同監(jiān)軍以下用紅布,俱不鑲邊,不繪彩。其鑼制俱闊二尺,指揮職三十三點,將軍職三十點,總制職二十七點,監(jiān)軍職二十四點,軍帥職二十一點,師帥職十八點,旅帥職十五點,卒長職十二點,兩司馬職九點,伍長職無浪無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