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西夏史-> 第八章西夏的文化 第一節(jié)西夏文化與河隴文化,在線閱讀《簡明西夏史》 -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簡明西夏史-> 第八章西夏的文化 第一節(jié)西夏文化與河隴文化,讀書,讀書網(wǎng),免費讀書,免費閱讀,免費下載,讀書網(wǎng)" />

正文

歷史專題->簡明西夏史-> 第八章西夏的文化 第一節(jié)西夏文化與河隴文化

簡明西夏史 作者:李蔚著


  第八章西夏的文化 第一節(jié)西夏文化與河隴文化 關于西夏文化的來源,在原蘇聯(lián)的學者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看法,即認為西夏文化是“源于中亞細亞各族人民的文化”。是“獨立發(fā)展起來的,自成一體的。”這種看法顯然是錯誤的。其所以錯誤,因為第一,“一定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jīng)濟的反映”①。我們在研究任何國家文化的來源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其本國文化的歷史淵源和現(xiàn)狀。其次,要考慮其周邊鄰國文化對它的影響,而不是遠離本國的什么文化影響;第二,這種看法與實際歷史情況也是不相符合的。

  如前所述,西夏文化深受漢文化及吐蕃、回鶻文化的影響。

  但以漢文化為主,正如北宋大臣富弼所指出:“得中國土地,役中國人力,稱中國位號,仿中國官屬,任中國賢才,讀中國書籍,用中國車屬,行中國法令”②。所謂漢文化,一般指中原王朝——唐宋文化,實際上漢文化還包涵漢末以來的河隴文化。

  何謂河隴文化?概括地說,是指河西隴右地區(qū)所保存的中原學術文化。所謂河西,即泛指黃河以西地區(qū)。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曾置河西節(jié)度使,為開元、天寶年間的十節(jié)度之一。其轄境相當于今甘肅河西走廊,包括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地。所謂隴右,即泛指隴山以西,新疆烏魯木齊以東,以及青海東北部地帶。這里的隴右概念“即晉秦州之地,介于雍涼間者”①。

  河隴文化,早在東漢末年即已存在,發(fā)展至前涼張軌時,明顯進入了它的興盛時期。宋末元初著名的史學家馬端臨指出:“(河西)自東漢以來,民物富庶與中州不殊,竇融、張軌,乘時多難,保有其地。融值光武中興,亟歸版圖,而軌遂割據(jù)累世,其后,又有呂光、禿發(fā)、沮渠之徒,迭據(jù)其土,小者稱王,大者僭號。蓋其地勢險僻,可以自保于一隅,貨賄殷富,可以無求于中土,故五涼相繼,雖夷夏不同,而其所以為國者,經(jīng)制文物,俱能仿效中華,與五胡角立,中州人士之避難流徙者多往依之,蓋其風土可樂而此”②。

  這種興盛的勢頭大體上持續(xù)到中唐以前。

  河隴文化具有它獨有的特點。其特點之一是在公立學校淪廢的情況下,主要通過家世代代相傳;特點之二是本地學術世家同外來儒學英才相結合;特點之三,是具有顯著的地域性。

  河隴文化在我國歷史上起過不可忽視的作用。具體地說作用有二:第一,它是隋唐制度三大淵源之一。所謂三大淵源,即淵源于魏、齊、梁、陳和魏、周。三源之中,尤其是北魏、北齊與河西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北魏統(tǒng)一河西,拓跋燾對河西儒士“皆禮而用”③,其典章制度明顯受了河西文化的影響?!拔鲿x永嘉之亂,中原魏晉以降之文化轉移保存于涼州—隅,至北魏取涼州,而河西文化遂輸入于魏,其后北魏孝文、宣武兩代所制定之典章制度,遂深受其影響,故此魏、齊之源,其中亦有河西之一支派”①;第二,保存延續(xù)了中原文化。秦涼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續(xù)漢、魏、西晉之學風,下開魏、齊、隋、唐之制度,承前啟后,繼續(xù)扶衰,五百年間延綿一脈”②。

  河隴文化發(fā)展至安史之亂以后情況如何呢?史學家馬端臨云:“唐自安史之亂,西北土地皆不能如舊……獨西陲淪于吐蕃,遂有夷夏之分,致使數(shù)百年中華衣冠之地,復變?yōu)樽篑挪荒茏园?。雖驍悍如元昊,所有土地過于五涼,然不過諸蕃部落雜處于旱海不毛之地,兵革之犀利,財貨之殷富,俱不能如曩時。是以北事遼,南事宋,僅足以自存。然則涼州之地,自夷變?yōu)橄氖加跐h而殷富者數(shù)百年,自夏復變?yōu)橐氖加谔贫鴾S荒者復數(shù)百年,謂唐之土地而過于漢者,非要終之論也”③。

  在馬氏看來,自漢至初唐數(shù)百年間以涼州為中心的河西之地,由于“自夷變夏,”民殷物阜,文化發(fā)達,為河隴文化的興旺發(fā)達時期,但自中唐以后,河西地區(qū)由于吐蕃、西夏等少數(shù)民族政權相繼割據(jù),“自夏復變?yōu)橐摹睍r這一帶的經(jīng)濟和文化破壞很大,“淪荒者復數(shù)百年”,河隴文化因此中斷,應當否定。這種帶有民族偏見的看法,顯然與當時的歷史實際不相符合的。實際上河西隴文化自唐安史之亂經(jīng)五代至宋,并未因吐蕃、回鶻、西夏等少數(shù)民族相繼建立地方割據(jù)政權而中斷,相反,為他們所繼承。北宋史學家歐陽修指出:安祿山之亂,肅宗起靈武,悉召河西兵赴難,而吐蕃攻陷河西隴右,華人百萬皆陷于虜。文宗時嘗遣使者至西域,見甘、涼、瓜、沙等州城邑如故,而陷虜人見唐使者夾道迎呼涕泣曰:‘皇帝尤念陷蕃人民否’?其人皆天寶時陷虜者子孫,其語言稍變而衣服猶不改。至五代時,吐蕃已微弱,回鶻、黨項諸羌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值中國衰亂,不能撫有,惟甘、涼、瓜、沙州通于中國,其州為回鶻牙,而涼、瓜、沙之州猶稱唐官,數(shù)來請命”①。

  這說明自安史之亂至五代之時,河西地區(qū)的文化并未“自夏變夷”,顯然當?shù)厝嗣裨谡Z言方面有所變化,但在衣著和官制等方面同中原王朝仍然保持了一致性。

  西夏統(tǒng)一河西等地之后,同樣并未中斷河隴文化,其統(tǒng)治者為了適應其封建化的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了儒學②,宏揚了佛學。使儒學和佛學成為加強其統(tǒng)治的不可或闕的兩種強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

  

  

  ①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卷本第655頁,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凇堕L編》卷150,慶歷四年六月。

  ①陳寅?。骸端逄浦贫葴Y源略論稿·禮儀》。

 ?、凇段墨I通考》卷322,《輿地考》。

  ③司馬光:《資治通鑒》卷123。

 ?、佟端逄浦贫葴Y源略論稿·敘論》。

  ②《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禮儀》。

 ?、邸段墨I通考》卷322,《輿地考》。

 ?、佟缎挛宕贰肪?4,《四夷附錄》。

 ?、趨㈤喿局骸堵哉撐飨奈幕与]文化的關系》,載《西夏史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