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三更,秦王府后院寢殿中仍是燭光通明,亮如白晝。
李世民盤腿坐于席上,身前的木案上面堆滿書卷。他一會兒展開這卷,一會兒又展開那卷 ,聚精會神地看著,時時眉頭緊皺,時時又微微而笑。
看到得意處,他還拿起筆,反反復復地在紙箋上寫著。
“王爺,是什么書,你看得這樣入神,連妾妃來了也不知道?!遍L孫氏在李世民 身后說道。
“唉!以前我只知習練弓馬,不知用心讀書。如今悔之已晚,只有多加努力,追回往昔虛 拋的時日。”李世民嘆道。
“啊!這是《太公六韜》、這是《尚書》。嗯,《尚書》詞意古奧,最是難懂,王爺竟也 看得如此饒有興致,妾妃實在是欽佩無地?!遍L孫氏看著木案上的書卷,又是驚訝又很滿意 地說著。
近些時來,李世民簡直成了個書癡,只要有一點空余時間,就一頭扎在書案上。
李世民看書的時間多了,看陰月兒、衛(wèi)碧煙二人歌舞的時間就少了。而書卷又都放置在長 孫氏居住的寢殿里,長孫氏精通書冊典籍,看過的書極多,李世民每每和長孫氏論起書中之 事,談得眉飛色舞。
有時李世民和長孫氏談得高興,直到半夜,往往就留宿在寢殿里。
長孫氏也直到這個時候,才真正感到了她是王妃,是李世民的正室夫人。
她也再很少去看那些描敘空閨思婦孤獨寂寞心情的詩文。一來是她的心情已不同于往昔, 二來李世民最感興趣的書籍都是策論兵略或歷朝史志。她也必須多看此類書籍,方能與李世 民談得投機。
“《太公六韜》深沉博大,文武權(quán)略戰(zhàn)策兼?zhèn)?,許多精妙之處遠遠超出《孫子兵法》,實 為古今第一奇書。只是所言俱為周文王、武王時事,而《尚書》中亦有文、武之言,對照相 看,獲益甚多。征薛仁杲時,諸將以為我制敵之策都是由心而生,乃天縱英武。其實,我 所 思所想,俱從《太公六韜》中得之。三國時劉備也極重視這卷書,在遺詔中還與諸葛丞相反 復談過此書。可惜那位諸葛丞相大約忙于政務(wù),對這《太公六韜》習之甚少,以至未能北伐 成功,興復漢室,抱憾終身?!崩钍烂窀锌卣f著。
“諸葛丞相素為后人敬仰,言其既有忠心,亦富謀略。但聽王爺之意,那諸葛丞相似是缺 少謀略,與前人之言,甚不相合?!遍L孫氏道。
“諸葛丞相起自布衣,初出茅廬,就聯(lián)兵東吳大破曹操,又西取巴蜀,遂使天下三分,不 能不說他完全沒有謀略。且其忠心耿耿,匡復漢室之心可昭日月,實乃古今少見之賢人。然 其長于治國,不善戰(zhàn)事,又缺乏機變,也不明時勢,至少犯了三忌。其一,他過于強調(diào) 興復漢室,討伐漢賊。這樣他勢必自居正統(tǒng),與曹魏毫無妥協(xié)的可能,非得緊緊依靠東吳不 可,一旦與東吳失和,則兩面受敵,顧此失彼,難以支撐。當時天下離亂,漢室已盡失人心 ,也不宜以興復漢室為號召?!短w》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諸葛丞相實在應把心思用在‘同天下之 利’上,以號召民心,規(guī)取天下。其二,《太公六韜》言,‘發(fā)之以其陰,會之以其陽。’ 其意為行軍征戰(zhàn)要秘密準備,一旦時勢使然才可明示兵鋒,震駭敵心。諸葛丞相本應借劉備之死,佯裝勢弱,使曹魏不加防備,將兵鋒轉(zhuǎn)到東吳,然后暗中儲備糧草,訓練士卒。一旦曹魏空虛,則立即大舉攻擊,出其不意,一舉削平中原??墒侵T葛丞相卻恨不得在一日之內(nèi)就出兵北伐吞滅曹魏。每次出征之前又以仁義之師、匡復漢室相許,大肆宣揚,使曹魏始終 能夠傾 全力防備西蜀,沒給諸葛丞相任何可乘之機。其三,蜀漢地僻人少,與曹魏相比,明顯處于 弱小之勢,以弱擊強,非出奇制勝不可,《太公六韜》中有一篇‘奇兵’,專論以奇兵勝敵 之謀,極是有理。然而蜀軍幾乎每次出征,都以正謀對敵,少使奇謀。這樣的結(jié)果是曹魏每 次都能以其強大,從容拒戰(zhàn),使諸葛丞相勞而無功,徒傷士氣。其實,蜀漢中也有人明白須 以奇兵勝敵。諸葛丞相每次北伐,部將魏延都請求率兵萬人,迂回別路,作為奇兵。偏偏每 次都為諸葛丞相拒絕,使后人慨嘆不已。諸葛丞相六次北伐,只有一次用過奇兵。那一次他 聲言出斜谷,而實際上卻是直攻祁山,大出曹魏意料,一下子就攻取了天水、安南、安定三 郡 。若非后來部將馬謖不聽節(jié)制,致使全軍后退,必能趁勝直入關(guān)中,襲取長安。諸葛丞相既 犯此三忌,又安能成功?”李世民滔滔不絕地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