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兵法云,力戰(zhàn)為下,心戰(zhàn)為上,我須先虛其根基,待其動搖之時,一舉大破之。
經(jīng)過反復(fù)思慮,回營又與長孫無忌仔細商量一番后,李世民定出了破敵制勝的六大謀略:
一、鼓勵士氣。大肆宣揚美良川之戰(zhàn),言唐軍僅以騎兵五千,大破敵軍五萬,其中斬殺三 萬 。并請李淵以大唐皇帝名義,賜秦瓊、程知節(jié)二將黃金瓶并美女二人,又升二將為馬軍總管 兼領(lǐng)統(tǒng)軍。凡參加美良川大戰(zhàn)的士卒,各記大功,賞銀牌一面,加授永業(yè)田二十畝。
二、死守浩州。派劉弘基、殷開山率銳卒五千,晝伏夜行,潛至浩州,會合李仲文、劉德 威二將。守城的同時,還須時時派出敢死之士,縋城而下,襲擾太原至?xí)x州一線敵軍糧道, 使敵不得安寧。
三、派出秦王府能言善辯的說客潛于陷落各州縣,勸說降歸劉武周的刺史縣令們復(fù)歸于唐 ,并給李世民親書的免罪文敕。能率兵自主者,即刻率兵自主。暫時不能自主者,也須拖延 輸送軍糧,散歸役夫,不得資敵。
四、撫慰軍心,凡因裴寂之令而毀家焚糧者,官府除酌情賠償外,還免其三年租庸調(diào)。
五、以秦瓊、程知節(jié)、李道宗、李道玄、李安遠、渾干、牟君才七將組成七番軍,每番率 三百勁騎,輪流出營擾敵。見敵勢大,則搖旗鳴鼓以驚之,見敵勢小,則襲破之,遇糧草, 則燒之。白日至敵營前罵戰(zhàn),夜間則至敵營前敲鑼舉火。若敵真派大軍出戰(zhàn),則迅即回營避 之。若敵回營,則又復(fù)出相擾。
六、派人至太原城中,密令被俘的劉政會、唐儉、于筠等人假意投順劉武周,竭盡全力, 挑撥突厥與劉武周相疑,挑撥劉武周與宋金剛相疑,挑撥宋金剛與尉遲敬德相疑。
李世民定下了制敵方略后,再也不出營沖陣殺敵,日日與將士輪流作東飲宴。或彈棋投壺 ,射箭舞刀,以為笑樂。
其間因王妃長孫氏生下了兒子承乾,李世民還回了長安一趟。
李淵又獲男孫,很是高興,破例留李世民在長春宮寢殿里歇息。父子相談竟夕,都覺舒 心暢快。
這時李靖遠在夔州,助河間王李孝恭、廬江王李瑗攻略江陵蕭銑,因地勢太險,水軍又未 練成,一時沒能破敵。
李淵想起舊恨,借機遣行軍都督許紹于軍中斬殺李靖。
李世民趁父親高興,跪地請求寬恕李靖,使其戴罪立功。
李淵想了一會,勉強答應(yīng)了兒子,派驛卒火速追回了斬殺令。
過了幾天,開州蠻族首領(lǐng)冉肇則率兵數(shù)萬,大舉進攻夔州。廬江王李瑗措手不及,大敗而 逃,河間王李孝恭領(lǐng)兵出戰(zhàn),也是連戰(zhàn)連敗,僅能困守州城自保。
李淵聞報大驚失色——巴蜀乃關(guān)中后盾,巴蜀若失,關(guān)中必不能保。而夔州又為巴蜀門戶 ,夔州一失,則巴蜀全境勢必崩潰,非唐所有。然唐軍正在全力對付劉武周、宋金剛,又要 守住潼關(guān),防備王世充西攻,竟是派不出一兵一卒入蜀援救李孝恭。
正在李淵一籌莫展,心急如火的時候,夔州忽又傳來捷報。
原來李靖僅以八百步卒,在險絕之地設(shè)下埋伏,大破開州蠻兵,斬其首領(lǐng)冉肇則,生俘敵 卒五千。
李淵欣喜至極,親自書寫手詔,遣人送至夔州,慰勞李靖——
“既往不咎。向事吾久已忘之?!?/p>
緊接著,又連下圣旨,拜李靖為行軍總管、河間王府行軍長史,所有平定蕭銑一 應(yīng)軍政要務(wù),俱可使宜行事,不必先行上奏。
王世充、突建德在將唐軍差不多全都逐回關(guān)中后,互相間為爭奪地盤,連連惡戰(zhàn)不休。
幽州李藝壓力減輕了許多,為了表示對大唐皇帝賜姓封王的感激,派出大將薛萬徹領(lǐng)兵一 萬,作勢要西攻太原。
劉武周不得不緊急從宋金剛的兵營中抽調(diào)萬余勁卒回守太原,防備薛萬徹。
宋金剛眼見情勢不利,想盡辦法引誘李世民決戰(zhàn),卻都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