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本為大唐秦王,此早為上界所定,爾等豈能欺瞞遠(yuǎn)知?”洞中人說道,聲音里略帶 嘲諷之意。
“啊,你,你竟知我家主人為大唐秦王?”長孫無忌大驚中雙膝一軟,竟跪倒了下來。
洞口內(nèi)仿佛忽然涌出了一般巨大而又奇異的力量,如潮水般彌漫開來。
房玄齡、杜如晦、丘行恭等人都感到了那無形之力的神異威懾,都跪倒了下來。
唯有李世民仍然站立在洞前,對(duì)那巨大而又奇異的無形力量,似是毫無感觸。
“哈哈哈哈!”隨著又一陣大笑,忽有數(shù)只青鹿奔至洞前,迎著李世民跪下了前蹄,而那 洞中的白霧,也變成了艷紅之色,猶如霞光一般。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伏在地上,驚異中幾疑身在夢(mèng)中。
丘行恭、公孫武達(dá)、侯君集雖然亦是驚異至極,卻無夢(mèng)中之感,甚至還偷偷向洞中望了過 去,要看看那王遠(yuǎn)知生得是什么模樣。
但是他們除了耀目的紅光外,什么也沒有看見。
“圣人不世出也,而欲得武功文德兼隆者,千載之下,唯秦王一人耳。不出五年,秦王當(dāng) 為太平天子,德化海內(nèi),威服四夷,縱商湯、文武復(fù)生,亦不及也。愿秦王好自為之,惜身 恤下,不負(fù)太清殷殷之意?!倍粗腥苏f道。
“高士之言謬矣,世民雖為嫡子,而位居其次。封為秦王,心愿已足。領(lǐng)兵出戰(zhàn),只為掃 平群賊,一統(tǒng)天下,以孝事父兄,盡為人子弟之道,從無份外之想?!崩钍烂裆袂槟兀?徐不疾地說著。
“天下陰陽運(yùn)生,萬物盛衰,一切俱為上天所定。今天命已歸秦王,非人力可以變易也。 ”洞中人道。
“天命既已歸于世民,為何又有種種嫌猜加于世民?”
“天降大任于秦王,自有種種磨難,以勞其筋骨,堅(jiān)其心志,成其大業(yè)。”
“唉!世民何德何能,竟得上天如此眷顧,心實(shí)惶恐,不知所為?!?/p>
“既為天定,秦王何必惶恐。隴西李氏,本為太清道德天尊之后,門望至高至貴。且秦王 又為太清界至仙降生,曾得道德天尊秘傳,應(yīng)運(yùn)普救眾生,非前代帝王可以相比?!?/p>
“高士所言太清道德天尊,莫非是那以《道德經(jīng)》傳世之先圣老子?”
“正是。天地未分之時(shí),宇宙為一元精氣,得造化之玄,通靈化為三清。一化元始天尊, 二化靈寶天尊,三化道德天尊。天有三十六重,至高者第三十六天為大羅天,存一元精氣。 三十五天為清微天玉清境,為元始天尊常住之處。三十四天為禹馀天上清境,為靈寶天尊常 往之處。三十三天為大赤天太清境,為道德天尊常住之處。故元始天尊亦稱玉清,靈寶天尊 亦稱上清,道德天尊亦稱太清。當(dāng)日周室衰微,諸侯爭戰(zhàn)不休,人心大壞,民不聊生。道德 天尊為教化世人,特降生凡塵,托姓氏為李,名耳,留《道德經(jīng)》五千言,騎青牛出函谷關(guān) ,西去化胡,然后復(fù)歸于三十三天之上。無奈世人貪淫之心日甚一日,雖有《道德經(jīng)》流傳 天下,然無圣人弘揚(yáng),亦難挽狂瀾于既倒。故太清又以天命付于秦王,以期圣道昌明。天上 圣位有三九二十七秩。玉清有九圣、上清有九真、太清有九仙。九仙是為上仙、高仙、大 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秦王之前身,是為仙家中最高之至仙位也?!?/p>
“依高士所言,天命已歸于世民。當(dāng)此時(shí)此情,世民又該如何為之?”
“秦王左右,俱是上天星宿,奉太清法旨,下凡輔佐圣命克成。秦王有所疑懼,當(dāng)依眾星 宿之言擇善而行?!?/p>
“世民心中,還是惶恐難消。請(qǐng)高士明示,世民此后,還有幾許磨難,方能克成圣命?!?/p>
“天意可以示人,天機(jī)不可泄露?!?/p>
“世民幸逢高士,心中所疑,俱消解于無形,實(shí)不知如何相謝?!?/p>
“哈哈,你我俱為太清境中故人,何言相謝?今日得逢秦王,亦是天意使然。從今而后, 不復(fù)有此良緣矣。人世之間,君為太平天子,吾為方外野人,猶天地之相隔耳。秦王圣命在 身,不宜久留草野之地,還請(qǐng)大駕早回,恕遠(yuǎn)知不能遠(yuǎn)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