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立志學(xué)習(xí)與人生成長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傅佩榮《論語》心得 作者:傅佩榮


  聽到子貢用“駟不及舌”(《顏淵》)一語來批評別人,不禁發(fā)出會心的微笑?!榜啿患吧唷本褪恰耙谎约瘸?,駟馬難追”的意思。說話的背景是:衛(wèi)國大夫棘子成認(rèn)為,君子只要注重本質(zhì),何必在乎文采(包括儀節(jié)、形式等修養(yǎng)),子貢就直指其非。

  子貢當(dāng)然言之成理,因為孔子說過:“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保ā队阂病罚┎贿^,子貢以“言論”見長,說話為其優(yōu)點,缺點亦隨之而來??鬃泳驮鴦裾]他,希望他不要批評別人,應(yīng)該努力要求自己知行合一?!墩撜Z》中,子貢說話夸張之處并不少見。譬如,孔子要他與顏淵比較一下。他說:顏淵聞一知十,他則聞一知二。他的確比不上顏淵,但是十與二對照,則有逞口舌之嫌。又如,孔子過世之后,他聽到有人批評孔子,就說:“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保ā蹲訌垺罚┻@里把孔子比喻為像天一般高,沒有階梯可以上去。我想,孔子也不會愿意接受類似的稱贊。

  惡,莫大于縱己之欲;禍,莫大于言人之非。一般人憑著血氣之勇,說話急躁,妄下判斷,由此產(chǎn)生許多是非。司馬牛屬于此型人物。他請教孔子“仁”,孔子說:“仁者,其言也讱?!边@種答案太過淺顯,以致司馬牛說:“其言也讱,斯謂之仁矣乎?”(《顏淵》)“說話遲鈍含蓄”居然是仁者的表現(xiàn)。為了明白孔子之意,需加兩點小注:第一,所謂“仁”,是指人生正途。第二,孔子是因材施教。換言之,對于司馬牛這種“多言而躁”的學(xué)生,孔子認(rèn)為他的人生正途就是“說話遲鈍含蓄”。另有一例是:司馬牛問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不懼?!彼幌热シ词?,立即隨口再問:“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顏淵》)表面看來是好學(xué)不倦,事實上是“多言而躁”,不肯忍住說話的行動,稍作內(nèi)省與實踐的工夫。

  子路也有類似的毛病。他派子羔去做縣長,孔子不以為然。子路說:“何必讀書,然后為學(xué)?”有官做,可以辦事就好了,為什么一定要讀書才叫做學(xué)問呢?孔子大為不悅,說:“是故惡夫佞者?!保ā断冗M(jìn)》)我就是這樣才討厭強嘴利舌的人。

  孔子重視“剛毅木訥”,言語木訥而行為剛毅,確是高明的修養(yǎng)表現(xiàn)。以顏淵為例,他聽到老師的話,往往“不違如愚”,好像很笨的樣子,不會提出批評。但是,行動上卻從不停歇,日新又新,終于能在“好學(xué)”與“德行”雙方面皆達(dá)到孔子的要求。我們今天處在自我推銷的時代,偶爾不妨想想“駟不及舌”的道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