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市盈率帶來的投機
股市上的股票價格實際上是一個心理價格,投機壟斷者和投機欺詐行為正是利用各種手段來影響市場投機者的心理,造成股價的劇烈波動。當多數(shù)人看好一只股票時,這只股票的價格上升,有時這種上升是脫離實際的,完全是由心理因素支配下的上升。當多數(shù)人看空一只股票時,這只股票的價格下降,有時這種下降也是脫離實際的,完全是由心理因素支配下的下降。這個心理因素加上市盈率的價格杠桿作用能使股價的波動幅度呈幾十倍的上下震動。上市公司和莊家正是利用市盈率杠桿在股票市場上興風(fēng)作浪,搞資產(chǎn)重組概念、控制股價。
圖1-6顯示出了市盈率的投機杠桿作用。例如,流通股是1億股的上市公司,由于虧損而進入ST行業(yè),股價下降到每股5元。第二年,該公司通過關(guān)聯(lián)交易,從它的母公司無償獲得了1億的利潤,達到每股1元的收益。在劃出1億利潤之前,上市公司和莊家聯(lián)手在股票市場上收購了5000萬股的流通股。得到1億利潤的這家上市公司當年的財務(wù)賬表中反映出該公司已扭虧為盈,每股贏利達到1元。在一個市盈率為30的股票市場上,每股贏利1元的股票,在市場上可賣到30元。一個莊家把該公司股票從5元拉升到30元。這是一個合理價位,在拉升過程中投資大眾會跟進買股票,因為這是他們的心理價位并認為這是扭虧為盈的好機會。當莊家和上市公司把這5000萬股再賣出后,它們在股市的投資收益達到12.5億元,遠遠超過母公司無償劃出的1億的利潤。
第二年這個公司沒有母公司的利潤補貼再次變?yōu)樘潛p,股價又掉回5元。上市公司可以故伎重演:上市公司什么都不用做,每年做一次投機壟斷操作,股市上的資金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流入上市公司的口袋。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假設(shè)案例,希望廣大讀者能理解這個過程。實際的情況要比以上論述復(fù)雜得多。如果投資大眾能認真分析利潤的構(gòu)成和利潤來源的長期性,莊家的這套手法是無法欺騙廣大投資者的,正如1997年筆者在香港的投資經(jīng)歷所揭示的道理一樣,一個成熟的市場和投資者不會被虛假的現(xiàn)象所欺騙。
在公司資產(chǎn)重組中,很多投機者都是利用價格杠桿作用在股票市場大量騙取廣大投資散戶的錢,廣大投資者在這一場"圈錢游戲"中經(jīng)常上當受騙,很多人并不知道市盈率提供給投機壟斷者一個大肆騙錢的杠桿。虛假優(yōu)良資產(chǎn)的注入、不良資產(chǎn)剝離、不良貸款的處理和公司的重組與兼并等都在利用市盈率這個價格杠桿。
在資產(chǎn)重組背后,一般都存在投機壟斷莊家的幕后操作。在公司的上市過程中,莊家利用市盈率杠桿對上市公司進行投機包裝,莊家可無償劃給上市公司一塊利潤或者上市公司從它的母公司或地方政府無償?shù)玫揭粔K利潤。這些利潤都可從公司股票的上市過程中得到巨大的回報。
在上市公司的配股過程中,市盈率也同樣起到價格杠桿作用。一些上市公司為達到配股的目的,無償?shù)貜年P(guān)聯(lián)公司和地方政府得到利潤,這些利潤又可從配股中成倍賺回。
● 1996年證監(jiān)會查處的瓊民源事件就是一例,他們的收入絕大部分來自操作自身的股票收益,制造了扭虧為盈、利潤呈幾十倍增長的騙局,成為"中國股市第一股"的神話。
● 2001年披露的銀廣夏公司是一個虧損的公司,通過做假賬制造利潤,成為"中國的績優(yōu)第一股",股價一年上升了4倍。部分投機壟斷者賺了大錢,廣大散戶血本無歸。
● 1998年8月到2000年2月,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里,億安科技股價從6.50元一直上漲到126.31元,股價上漲近20倍,這是市盈率價格杠桿撬大投機騙錢的典型案例。部分投機壟斷者賺得腰纏萬貫,廣大投資者輸?shù)帽轶w鱗傷。
● 張家界和中科鍵是玩虛假資產(chǎn)重組概念操縱股價,把上市公司玩得支離破碎,部分投機壟斷者賺了錢,廣大投資者虧損巨大。
● 三九集團、深猴王、鄭百文等都是大股東圈錢案例,大大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
上面的所有例子均是利用市盈率價格杠桿,加大騙錢作用,向市場斂財。從1996-2001年的5年中,許多股票的日K線圖上都深深留下了他們騙錢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