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子期,知音往事

江畔的那座孤墳

隱士大風流 作者:納蘭秋 著


  鐘子期先生上船以后,俞伯牙先生仍心存疑慮,他似乎不敢相信令自己琴弦折斷竟是這樣一個打扮粗野的樵夫。俞伯牙先生以懷疑的語氣問道:"剛才在附近傾聽我彈琴的當真是閣下嗎?"鐘子期先生說:"這還有假嗎?如假包換。適才我在山中打柴,忽然聽見琴聲裊裊縈繞耳畔,故而循著聲音找到江邊,不成想?yún)s被先生的官兵捉住。"俞伯牙先生說:"你既然聽懂了我的琴聲,一定知道我這把琴的來歷,閣下不妨說來,也讓我見識一下閣下的學識。"鐘子期先生一聽就明白了,這明顯的是懷疑自己的見識,而且更有瞧不起打柴的樵夫的意思,為了教育俞伯牙先生不要隔著門縫看人--把人看扁了,鐘子期先生決定讓這位來自晉國的大官--俞伯牙先生見識一下馬王爺?shù)娜谎邸?/p>

  鐘子期先生說:"說起這把琴來,歷史自然十分悠久;它乃是上古伏羲氏所造,材質取自梧桐樹(鳳凰喜歡把家安在梧桐樹上,因此被伏羲氏所相中);選材時,把梧桐樹的大料斫去首尾,只取中間的部分,因為這一部分中庸和諧,輕重相兼;然后再把選好的材質放到江水中浸泡七十二天,目的是使其陰干,以便進一步的加工雕琢;加工成成品后,有金童頭,玉女腰,仙人背,龍池,鳳沼,玉軫,金徽等七部分組成,名曰瑤琴;最開始的時候是五弦琴,后因周文王拘羑里,因懷念自己的愛子伯邑考而增加琴弦一根,由于其音清幽哀怨,被人們稱作文弦;后武王伐紂,又增加一根琴弦,弦音激烈昂揚,被人們稱作武弦;故此瑤琴又被稱作文武七弦琴。"鐘子期先生一口氣說完此琴的來歷,俞伯牙先生當時愣在當場,因為現(xiàn)今之世能夠如此清楚明白的曉得此琴的來歷的人寥寥無幾,不過轉念又一想,即使此人音樂知識還說得過去,但怎么知道不是"恰巧"二字在起作用呢?俞伯牙先生堅信自己問到了鐘子期先生偏偏知道的內容,因此他老先生忍不住要進一步考試。

  俞伯牙先生說:"我聽說過一個典故,孔夫子無聊的時候喜歡在家中彈琴,一天正彈得起興,弟子顏回從外面回來,聽出琴聲中暗含殺機,他一尋思這也不符合老師的操守啊,于是就質問孔夫子。孔夫子解釋說,我剛才彈琴的時候,正好看見貓鼠打架,我想要貓逮住老鼠,又恐怕老鼠跑掉,故而琴音中殺機頻露。一個真正懂得音樂的人能夠聽出弦外之音。不知道閣下是否具備這個功力。"鐘子期先生一聽好笑,好家伙,鉚上了勁兒了,你既然敢出招,我鐘某人就敢接招,于是對俞伯牙說:"那就請先生彈奏一曲,看我能否鑒賞弦外之音,倘若我說得不對,請先生不要責怪。"俞伯牙先生也不客氣,重整崩斷的琴弦彈奏起來。說來俞伯牙先生也真是牛人,眼睛里看到什么,一種意象就會從琴弦流瀉,一種烘托而出的境界就會引人遐想。當然這只適合有音樂鑒賞能力的人,可對于流行樂壇的鼓噪,即便有鑒賞能力也難說出所以然來。

  當俞伯牙先生把視界內的高山付諸琴弦的時候,鐘子期先生立即就喊出:"美??!巍然壯觀,先生之意在于高山。"俞伯牙先生一聽,牛!不過他的手卻沒有停下來,既然千載難逢一個懂得自己音樂的人,何不趁勢就景再彈一曲,既滿足鐘子期先生的表現(xiàn)欲,也滿足自己得過癮欲。于是默默念著腳下的滔滔流逝的江水,一種"韶華難再得"的韻律油然而被于琴弦,鐘子期先生完全沉醉于中,但嘴里不忘說出:"美?。『坪剖幨?,先生之意在于流水。"俞伯牙聽后心悅誠服,連忙行禮道:"先生(至此俞伯牙才稱鐘子期為先生)真是牛人,我不該以貌取人,差點錯失知音!"鐘子期先生爽然大笑。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也在笑聲中宛然氤氳。音樂作為一種媒介,不僅傳播了心靈的感悟,而且塑造了一對千古傳唱的知音之交,俞伯牙先生慶幸得遇知音,鐘子期先生也欽佩俞伯牙先生的音樂造詣,兩個人之間完全是由音樂方面的惺惺相惜而引發(fā)了相見恨晚的友情,這種友情因缺乏功利色彩而得到永恒。

  當天鐘子期先生和俞伯牙先生在船上談了什么,獨孤二少先生不得而知,但卻知道兩人約好來年的中秋之際,還在江邊相會。

  時間荏苒,一年的光景須臾而過。在這逝去的一年里卻發(fā)生了令讀者上帝悲傷無比的事情,我們的主人公鐘子期先生不知什么原因而亡故,史料上沒有明確記載鐘子期先生死亡的原因,這里我們也不妄加揣測。但是一股深深的遺憾情緒在我們的心頭盤桓,這么一個懂得生活、熱愛自己的生活方式的隱士大哥怎么會如此悄然而逝?難道他忘記了與知音俞伯牙先生之間的這場約會嗎?

  人生無常,對于俞伯牙先生來說,知音姍姍來遲,而現(xiàn)在尚未來得及促膝長談,知音已然匆匆而去,來遲去速,慢得疾失,人生之悲莫過于此。沒有哭過長夜的不足語人生,大概俞伯牙先生可以語人生了,上天賜給了他珍貴的友情,但又匆匆奪走,欲哭無淚。

  中秋之際,俞伯牙先生赴約而來,然而迎接他的卻是江畔那座孤墳。鐘子期先生臨死之際曾遺囑鐘老先生,說他死后,將他埋在江畔,即使生不能與知音相見,死后也要守在江邊,以赴去年的約定。鐘子期先生新亡不久,墳上還是新土,墳前已生出香花幾朵。俞伯牙先生從鐘老先生口中得知這些原委,再也按抑不住內心的悲痛,只覺得天旋地轉,"撲通"一聲跌倒在鐘子期先生的墳上,痛哭失聲:"賢弟(俞伯牙先生年長鐘子期先生十余歲)啊!你怎么不信守承諾先我而去啊,你不是說要聽愚兄的演奏嗎?你這一走,誰又能聽懂我的琴聲??!嗚嗚……"俞伯牙的悲痛心情無以發(fā)泄,于是取出那把瑤琴,盤膝坐在鐘子期先生的墳前揮淚演奏,琴聲慷慨沉痛,隨著淚水一起噴涌而出,俞伯牙先生沉痛的吟唱:

  記得去年的這個時節(jié),
  曾在秋水長天的江畔遇到鐘君。
  今年今日又來踏訪,
  卻見不到去年的知音人!
  惟有江畔那座新墳土,
  凄慘慘令我悲痛傷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
  忍不住珠淚如雨紛紛!
  來時的歡樂換作別時的痛苦,
  江畔堆滿了黯淡的愁云!
  子期?。∽悠?!
  你我之間的千金重義,
  走遍海角天涯都不會忘記,
  此曲完畢不復再彈,
  只因知音難再尋!

  彈罷唱畢,江濤失聲日月含悲,俞伯牙先生站立而起,用盡渾身的力氣把那把心愛的瑤琴摔向堅石,一聲巨響過后,緊隨著便是玉軫拋殘,金徽零亂,一把樂壇珍品就這樣芳魂殞落。據(jù)史料記載,俞伯牙先生自此不再染指音樂,痛失知音的情緒一直陪伴他的終生。

  有人把這段傷心往事理解為音樂的魅力所致,其實不然,更大程度上是鐘子期先生的人格魅力使然。鐘子期先生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崇敬,是因為他的身上有著我們難以企及的勇氣和信念,他敢于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做一個樵夫并甘之如飴,不為俗世的功利色彩所打動,這正是現(xiàn)代人所缺乏的精神。

  生活要有自己的主張,否則就會不快樂;不快樂的人生即使擁有很多,也不過是增加了自己的負但,生命之花必將萎靡凋謝;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并一如既往地堅持,甘心樂意地奉獻,這樣的人生才能精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