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傳(1)

智能簡史:誰會替代人類成為主導(dǎo)物 作者:(美)雨果·德·加里斯


  誰是德·加里斯?一位提出大膽構(gòu)想的人—— 在21世紀末,人工智能機器將會比人類聰明萬億個萬億倍,而且關(guān)于物種支配這個問題會引發(fā)一場重大的戰(zhàn)爭,并導(dǎo)致幾十億人的死亡。他是瘋子嗎?還是一個科幻小說家?他的話值得我們?nèi)ヂ爢??人類能夠承擔忽視他的后果嗎?/p>

  為了使作者及其觀點更為可信,本章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簡單地介紹作者生平,第二部分簡要介紹他現(xiàn)在的工作,然后在第三部分陳述他未來的工作目標和理想。

  我于1947年出生于澳大利亞悉尼,在開始寫這本書時,我已經(jīng)是個中年人了。我離過婚,和我的第一任妻子有兩個孩子。由于我第二任妻子的離世使我寡居了很長一段時間。我的性格熱情而理性。我有一個私人圖書館,有6 000多本藏書。我是一個科學家、研究型教授、社會活動分子、作家和社會評論家,也有人說我是思想家。

  我的少年時期是在澳大利亞度過的。 我覺得我熱情而理性的價值觀和澳大利亞的冷漠、非理性、粗獷的社會文化格格不入。在悉尼奧運會期間,一位BBC的記者曾經(jīng)說過,澳大利亞人對贏得一枚金牌的渴望勝過贏得諾貝爾獎。當我23歲完成應(yīng)用數(shù)學和理論物理的本科學位后,我決定離開這個國家。

  當我踏上倫敦的第一天,就被一種感覺所籠罩—— 被一種更加包容更加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包圍。那天晚上我在電視上看到BBC的一個辯論節(jié)目,我被它的理性所吸引。我如釋重負,找到了自己的家—— 這里有一種可以衡量我個人價值的文化。

  在倫敦居住了一年,由于20世紀70年代,倫敦空氣污染嚴重,我患了黏膜炎,決定搬到充滿學術(shù)氛圍而又美麗的劍橋。我成了一個輔導(dǎo)數(shù)學的自由職業(yè)者,輔導(dǎo)對象是六七個劍橋大學本科學生。學生們?nèi)齼蓛蓙淼轿业墓⒗铮屛規(guī)椭麄兘鉀Q教師布置的數(shù)學難題。

  在劍橋呆了一些年后,我看了曾經(jīng)給第一任妻子買的世界地圖冊。我的第一任妻子是澳大利亞人,我們邂逅在從澳大利亞到英格蘭的“5周”郵輪上。我想我應(yīng)該到國際化的都市,例如布魯塞爾去居住,可以從其深邃的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學幾種語言然后搬到那里。

  盡管國際大城市的生活很誘人,但我還是很喜歡在劍橋的四年生活。喜歡它的綠色、它的美麗、它的學術(shù)傳統(tǒng),特別是它的智慧。那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日子。但最終我還是不得不離開,因為我在那里找不到長期的工作機會。

  我搬到了布魯塞爾,學會說流利的法語、德語和荷蘭語,正如計劃的一樣,我開始汲取這些文化,并將其融入我的個性。我變成一個更加豐富的人,一個“多元化”(多種語言、多種文化的人)的人而不是“單元化”。作為一個“多元化”的人,我發(fā)現(xiàn)和其他“多元化”的人一起,比和“單元化”的人在一起更讓人有靈感。

  我很喜歡在布魯塞爾的新生活。很不幸,我的澳大利亞妻子不是這樣。她很想回到她的故鄉(xiāng)澳大利亞,因為那里有她熟悉的澳大利亞本國文化和語言根源。她極度想念那里。興趣上的不同最終讓我們分手了。她帶著孩子回到了澳大利亞。

  離婚以后,我和一個說法語的比利時人生活在一起,后來結(jié)婚了。無須驚訝,我的法語水平進步飛快。

  我在一家很大的荷蘭電子/計算機公司得到了一份工作,但很快就感到非常厭煩和沮喪。我很懷念劍橋的理性生活和學術(shù)氛圍。在計算機界工作了幾年后,我在布魯塞爾大學開始攻讀人工智能和人工生命的博士學位,成為一名研究員。

  早在1992年,我的第二任妻子和我就離開了歐洲來到日本生活。我獲得在筑波“科學城”從事人工智能的博士后獎學金。我那時相信,2000年之前,日本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國家。這個沒有成為事實。我在日本住了8年,致力于制造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大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