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來勢洶洶的義軍,蕭斌坐不住了,勸劉劭率領(lǐng)水軍溯江決戰(zhàn),不然則據(jù)守梁山(安徽和縣、當(dāng)涂縣之間)。江夏王劉義恭則說:"亂賊劉駿年少,沒有軍事經(jīng)驗,軍隊長途跋涉,乃疲憊之師,我軍應(yīng)該以逸待勞。倘若我軍遠出梁山,則京師空虛,會稽隨王劉誕的軍隊可能會乘虛而入。如果分兵兩路,則力量分散,不如養(yǎng)精蓄銳,坐待來敵。同時放棄秦淮河南岸,阻扼石頭城北上建康的道路,此乃先朝舊法,不憂賊不破也!"
蕭斌嚴厲地看著他,說:"劉駿雖然年少,可既然能建這樣的大事,豈能小看他?而今三方人馬同時發(fā)難,占據(jù)長江上游的優(yōu)勢,沈慶之素來熟諳軍事,帳下將領(lǐng)柳元景等人也屢建戰(zhàn)功,形勢如此,實非小敵。如今須趁人心尚未離散之時,決力一戰(zhàn),倘若坐守臺城,何能久戰(zhàn)???"
劉劭沉默不語。蕭斌還想再言,劉劭一擺手制止了他。
蕭斌的心一下子涼了。
劉劭采納了劉義恭的策略,下令焚燒了秦淮河南岸的所有民房與河上的船只,將居民全都驅(qū)趕到北岸。隨后劉劭每日親自出宮部署軍隊、慰勞將士、整頓船艦,準(zhǔn)備固守建康,與義軍在此決一死戰(zhàn)。
四月初十,劉劭立兒子劉偉之為皇太子。
這是他第二次向義軍發(fā)出的挑釁的信號。
同時也是在向天下人證明:這天下永遠是老子的。
可接下來的日子,天下人也都在用行動向他證明:沒門!
四月十一日,劉駿大軍抵達鵲頭。宣城太守王僧達棄城投奔,劉駿任他為長史。
十四日,柳元景部的前鋒鐵騎迅速推進到秦淮河南岸,遍送傳單予朝中的文武百官。
十五日,吳興太守周嶠同時接到皇帝劉劭封他為冠軍將軍的詔令和隨王劉誕勸他起義的檄文,周嶠左右為難,不知所從,府司馬丘珍孫將其刺殺,以全郡響應(yīng)隨王劉誕。
十六日,劉駿大軍到達南洲(安徽當(dāng)涂縣西長江中小島),沿途州郡望風(fēng)而降。
十七日,大軍到達溧洲(南京市西南長江中小島)。
四月二十一日,柳元景部急行軍隱蔽進駐新亭(建康城西南),命令軍隊在山下扎營筑壘。建康城上的觀察哨立刻向上峰稟報敵情,龍驤將軍詹叔兒勸劉劭趁柳元景立足未穩(wěn),發(fā)兵突襲。
二十二日,劉劭命蕭斌率步兵,褚湛之率水兵,與將軍魯秀、王羅漢、劉簡之等率領(lǐng)精兵共一萬人進攻新亭。劉劭親自登朱雀門指揮作戰(zhàn)。士兵們在開戰(zhàn)前都已得到劉劭豐厚的賞賜,所以士氣高昂。柳元景在水陸兩面同時遭到攻擊,戰(zhàn)斗非常激烈,雖然將士們頑強抵抗,但形勢非常不利。柳元景不得不把預(yù)備隊全部拉了上去,連帳下的親兵侍衛(wèi)也都投入了戰(zhàn)斗,左右只剩下幾個傳令兵。
劉劭軍隊的攻勢越來越猛,馬上就要攻破對方的營壘,柳元景敗局已定。
朱雀門上的劉劭眺望著血肉橫飛的戰(zhàn)場,得意地笑了。
忽然間,他聽見戰(zhàn)場上傳來隆隆的鼓聲。
那不是進攻的鼓點,而是撤退的鼓點。
并且這鼓點來自自己這一方。
劉劭懵了。
戰(zhàn)場上的士兵也都懵了。
連柳元景和他的士兵都覺得不可思議。
殺聲震天的戰(zhàn)場忽然沉寂了。
只有那撤退的鼓點在一下一下地敲著。
敲鼓的人是將軍魯秀。
這真是一個另類的鼓手。
軍令如山。勝利在望的劉劭軍隊不得不全線撤退。
柳元景拔出佩劍,下令打開營壘,大吼一聲,發(fā)出反攻的命令,憤怒的士兵們像離弦之箭射了出去。劉劭軍隊陣腳大亂,撤退演變成了潰逃,掉進秦淮河淹死的人不計其數(shù)。
劉劭來到了戰(zhàn)場上。
瘋狂潰退的士兵在皇帝的督陣下漸漸止住了逃命的腳步。
劉劭集合殘部,親自率領(lǐng)士兵向柳元景的營壘發(fā)起第二次沖鋒。
然而,勝利之神早已在魯秀的鼓點中黯然離去。劉劭的反撲沒有挽回敗局,反而付出了比第一次進攻更大的傷亡。士兵們紛紛掉頭奪路而逃,在爭渡"死馬澗"時互相踩踏。
尸體堆積如山,澗水為之阻塞。
披頭散發(fā)的劉劭揮舞利劍瘋狂砍殺逃跑的士兵。
一個又一個逃兵被他砍倒了。
可一群又一群士兵從他身邊洶涌而過。
劉劭無力地垂下手臂。
這場戰(zhàn)斗的結(jié)果是:將軍劉簡之戰(zhàn)死,蕭斌負傷,魯秀、褚湛之、檀和之等將領(lǐng)投奔柳元景,一萬名士兵死的死逃的逃,一個也沒剩下。
劉劭帶著比梁山更高的憤怒和比秦淮河更深的沮喪獨自回到了皇宮。
四月二十四日,劉駿大軍到達江寧。
二十五日,力勸劉劭死守建康的江夏王劉義恭單人獨騎投奔柳元景。
蕭斌嚴厲地看著他,說:"劉駿雖然年少,可既然能建這樣的大事,豈能小看他?而今三方人馬同時發(fā)難,占據(jù)長江上游的優(yōu)勢,沈慶之素來熟諳軍事,帳下將領(lǐng)柳元景等人也屢建戰(zhàn)功,形勢如此,實非小敵。如今須趁人心尚未離散之時,決力一戰(zhàn),倘若坐守臺城,何能久戰(zhàn)???"
劉劭沉默不語。蕭斌還想再言,劉劭一擺手制止了他。
蕭斌的心一下子涼了。
劉劭采納了劉義恭的策略,下令焚燒了秦淮河南岸的所有民房與河上的船只,將居民全都驅(qū)趕到北岸。隨后劉劭每日親自出宮部署軍隊、慰勞將士、整頓船艦,準(zhǔn)備固守建康,與義軍在此決一死戰(zhàn)。
四月初十,劉劭立兒子劉偉之為皇太子。
這是他第二次向義軍發(fā)出的挑釁的信號。
同時也是在向天下人證明:這天下永遠是老子的。
可接下來的日子,天下人也都在用行動向他證明:沒門!
四月十一日,劉駿大軍抵達鵲頭。宣城太守王僧達棄城投奔,劉駿任他為長史。
十四日,柳元景部的前鋒鐵騎迅速推進到秦淮河南岸,遍送傳單予朝中的文武百官。
十五日,吳興太守周嶠同時接到皇帝劉劭封他為冠軍將軍的詔令和隨王劉誕勸他起義的檄文,周嶠左右為難,不知所從,府司馬丘珍孫將其刺殺,以全郡響應(yīng)隨王劉誕。
十六日,劉駿大軍到達南洲(安徽當(dāng)涂縣西長江中小島),沿途州郡望風(fēng)而降。
十七日,大軍到達溧洲(南京市西南長江中小島)。
四月二十一日,柳元景部急行軍隱蔽進駐新亭(建康城西南),命令軍隊在山下扎營筑壘。建康城上的觀察哨立刻向上峰稟報敵情,龍驤將軍詹叔兒勸劉劭趁柳元景立足未穩(wěn),發(fā)兵突襲。
二十二日,劉劭命蕭斌率步兵,褚湛之率水兵,與將軍魯秀、王羅漢、劉簡之等率領(lǐng)精兵共一萬人進攻新亭。劉劭親自登朱雀門指揮作戰(zhàn)。士兵們在開戰(zhàn)前都已得到劉劭豐厚的賞賜,所以士氣高昂。柳元景在水陸兩面同時遭到攻擊,戰(zhàn)斗非常激烈,雖然將士們頑強抵抗,但形勢非常不利。柳元景不得不把預(yù)備隊全部拉了上去,連帳下的親兵侍衛(wèi)也都投入了戰(zhàn)斗,左右只剩下幾個傳令兵。
劉劭軍隊的攻勢越來越猛,馬上就要攻破對方的營壘,柳元景敗局已定。
朱雀門上的劉劭眺望著血肉橫飛的戰(zhàn)場,得意地笑了。
忽然間,他聽見戰(zhàn)場上傳來隆隆的鼓聲。
那不是進攻的鼓點,而是撤退的鼓點。
并且這鼓點來自自己這一方。
劉劭懵了。
戰(zhàn)場上的士兵也都懵了。
連柳元景和他的士兵都覺得不可思議。
殺聲震天的戰(zhàn)場忽然沉寂了。
只有那撤退的鼓點在一下一下地敲著。
敲鼓的人是將軍魯秀。
這真是一個另類的鼓手。
軍令如山。勝利在望的劉劭軍隊不得不全線撤退。
柳元景拔出佩劍,下令打開營壘,大吼一聲,發(fā)出反攻的命令,憤怒的士兵們像離弦之箭射了出去。劉劭軍隊陣腳大亂,撤退演變成了潰逃,掉進秦淮河淹死的人不計其數(shù)。
劉劭來到了戰(zhàn)場上。
瘋狂潰退的士兵在皇帝的督陣下漸漸止住了逃命的腳步。
劉劭集合殘部,親自率領(lǐng)士兵向柳元景的營壘發(fā)起第二次沖鋒。
然而,勝利之神早已在魯秀的鼓點中黯然離去。劉劭的反撲沒有挽回敗局,反而付出了比第一次進攻更大的傷亡。士兵們紛紛掉頭奪路而逃,在爭渡"死馬澗"時互相踩踏。
尸體堆積如山,澗水為之阻塞。
披頭散發(fā)的劉劭揮舞利劍瘋狂砍殺逃跑的士兵。
一個又一個逃兵被他砍倒了。
可一群又一群士兵從他身邊洶涌而過。
劉劭無力地垂下手臂。
這場戰(zhàn)斗的結(jié)果是:將軍劉簡之戰(zhàn)死,蕭斌負傷,魯秀、褚湛之、檀和之等將領(lǐng)投奔柳元景,一萬名士兵死的死逃的逃,一個也沒剩下。
劉劭帶著比梁山更高的憤怒和比秦淮河更深的沮喪獨自回到了皇宮。
四月二十四日,劉駿大軍到達江寧。
二十五日,力勸劉劭死守建康的江夏王劉義恭單人獨騎投奔柳元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