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儒釋交游是前代儒釋交游的繼續(xù)
唐代士大夫和佛教打交道,最大的一部分內容是和僧人交朋友。士大夫和僧人都是多層次的社會集團,各自的社會地位有貴賤之分,經(jīng)濟狀況有貧富之分,文化水平有高低之分。因而儒釋交游便顯得錯綜復雜,但其中仍有規(guī)律可循。
柳宗元在《送文暢上人登五臺遂游河朔序》中總結道:"昔之桑門上首,好與賢士大夫游。"他列舉東晉南朝時期支道林、慧遠、惠休等高僧,所交游的謝安石、王羲之、習鑿齒、謝靈運、鮑照等士大夫,都是一時人選。說到這位文暢上人,柳宗元指出:當時吏部尚書顧少連、兵部侍郎韓皋和廷尉、吏部郎中鄭、楊、劉諸公,有謝安石的品德、王羲之的高逸和習鑿齒的才華,"皆厚于上人,而襲其道風"。(《柳宗元集》卷25)可見,唐代的儒釋交游并非自己獨有的社會現(xiàn)象,而是前代儒釋交游的繼續(xù),不過在程度上更加廣泛普遍,并且?guī)е约旱臅r代特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