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生逢于亂世,卻成長于盛世。秦朝末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介平民的季布剛剛二十多歲,卻發(fā)誓要成為一個除惡濟貧的俠客。于是,聞雞起舞,練就一身好武藝,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季布游歷到長江一帶,為窮苦的老百姓主持正義,聲名遠播。季布不僅是一個勇士,他最重要的品格是誠實守信,男子漢大丈夫,答應(yīng)別人的事情一定要辦到,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也一定要辦到,于是老百姓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后來這句話就演變成一個成語"一諾千金"。
一諾千金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一諾千金,而對于季布來說,這是他最基本的道德準則,遵守諾言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社會發(fā)展到了今天,我們現(xiàn)代人卻以忽悠別人自居,答應(yīng)別人的事情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對于這樣的人,季布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季布把自己的諾言看得比生命還重要,要么不答應(yīng)別人,答應(yīng)了別人就一定要做到,沒有任何借口。遵守諾言,這也是所有可以稱之為俠士的人最光輝的品質(zhì)。因為俠士,他們要幫助太多的人,要為太多的人許下諾言,只要一次失信于人,俠名就會一敗涂地。
季布是楚國人,從小就仰慕荊軻、要離這樣的刺客,立志要成為他們那樣的人。
季布遵守諾言的秉性一半來自于先天,一半來自后天父親的教育。季布的父親是楚國的商人,因為誠實守信,他的生意相當紅火。季布記得,父親從來沒有欺騙過顧客,即使在通貨膨脹的時候,父親出售的商品價格依然和平時一樣。在季布的印象中,父親從來沒有說過大話、謊話,一般不輕易向別人承諾什么,一旦承諾,就會辦到。
只可惜父親命不長久,因為過于操勞,不惑之年就染病身亡。
父親死后,季布的母親該嫁到了一戶姓丁的人家,年輕氣盛的季布對母親的做法很不贊同,認為母親對父親的愛不夠堅守,父親尸骨未寒,母親就急忙改嫁,說明了什么了?說明母親對父親曾經(jīng)許下的愛的諾言是虛假的,于是,季布毅然離開了母親,游歷四方。
由于季布好打抱不平,自然也得罪不少惡霸。楚國沅水張財主就是其中的一位。張財主勾結(jié)官府,霸占老百姓的田地百余畝,老百姓忍氣吞聲,有苦難言。誰要是抵抗,就被當作暴民抓進官府。
這天季布剛好路過沅水,去一戶人家討口水喝。剛進院門,就聽見屋子里傳來一個婦人的哭聲。季布納悶,加快腳步,在門口大聲招呼婦人。婦人見客人到,趕緊止住哭聲,擦干眼淚。問明來意,婦人為季布舀了一瓢水。
季布問婦人為何哭泣,婦人就告訴季布,她的丈夫剛剛被官府抓去,原因是張財主霸占了他們的農(nóng)田,丈夫氣不過去找張財主討個說法,于是就被官府抓起來了,要坐牢一個月。
季布聽了,氣得咬牙切齒,他平生最恨的就是這樣的惡霸,老百姓的蛀蟲,他拍拍桌子,許諾要幫婦人要回他們自己的農(nóng)田,并把她的丈夫救回來。
夫人感激涕零,并不住的磕頭,向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樣哀求季布。
后來,季布憑借他的武藝、勇氣、智慧以及他那三寸不爛之舌幫助婦人從張財主那里要回了田地,官府也把婦人的丈夫放了。
婦人一家對季布的行俠仗義不勝感激,逢人便夸季布的俠名,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都來找季布,向他投訴張財主霸占他們田地的惡行,并懇請季布幫助他們討回公道。對于這樣的請求,季布從來就沒有搖頭過,也從來沒有違背自己的諾言,一一幫他們要回了田地。
當然也有一些渾水摸魚的人,田地沒有被張財主霸占,也可憐兮兮的求季布。對于這樣的無賴,季布是毫不留情的,他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對付這樣的人,季布會將他痛打一頓。
老百姓的田地都被要了回去,張財主的田地越來越少,他坐不住了,于是親自登門謝罪,準備了百兩黃金,想賄賂季布。
張財主想,誰也不會與黃金過意不去,除非他是傻子。
但張財主的如意算盤落了空,天下還真有這樣的傻子,那就是季布。
張財主說:"如果壯士不再插手這件事,這一百兩黃金就是你的了。"季布在擦拭他的劍,也不正眼看張財主,說:"可是我已經(jīng)向他們許諾了。"張財主說:"壯士收回自己的諾言,比踩死一只螞蟻還容易。"季布冷笑道:"你錯了,你以為我的諾言就值一百兩黃金嗎?"張財主說:"如果壯士嫌少,可以給你一百斤。"季布突然抽出他的劍,憤怒的說:"那要看我的劍同不同意。"張財主嚇得屁滾尿流,灰溜溜的走了。
從此張財主再也不敢霸占老百姓的田地了。
"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這樣的話語很快就在楚國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