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節(jié):立即采取措施(3)

控制你的憤怒 作者:(美)W· 道爾·金特里(W. Doyle Gentry, PhD)著;周景剛 譯


為什么不用鎮(zhèn)靜劑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醫(yī)生們?yōu)榱俗屇沔?zhèn)靜下來而給你開的一些藥可能會意想不到地讓你更容易發(fā)火。比如說,安定可以減緩焦慮,但同時會使人對自己的控制力減弱,并有可能采取攻擊性行為。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在憤怒管理中應(yīng)不應(yīng)該使用鎮(zhèn)靜劑?我的觀點是不應(yīng)該。另一方面,抗抑郁劑對于降低一個人的憤怒傾向來說,則顯得更安全有效。(參見第19章。)

  延長你的“導火索”

  那你能不能延長自己的“導火索”呢?當然,你不可能輕易地改變自己的氣質(zhì)類型,也不可能改變自己的童年經(jīng)歷,但是你可以減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攝入,增加睡眠時間,就抑郁問題進行咨詢,使用一些壓力管理的方法(第14章會告訴你怎樣讓自己的個性變得更堅強),更樂觀地看待生活,同時請求而不是命令別人為你做事。這些都是你可以做到的。你還可以嘗試一些其他的方法,下面我將具體談到這些方法。

  走開——但要回來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戰(zhàn)斗或者逃走”的機制,這種機制指揮著我們面臨某種威脅時的行為——不管這種威脅是一種身體上的威脅還是對你自尊的威脅。因此,我們對待挑釁,或者會表現(xiàn)為憤怒(戰(zhàn)斗準備),或者會扭頭離去,從而完全避開面臨的問題(逃走)。

  問題是,這兩種極端的選擇都不會對你的憤怒管理有所幫助。如果你決定站起來進行戰(zhàn)斗,那你需要在足夠長的時間內(nèi)保持憤怒以克服這種威脅——而你的憤怒強度會在此過程中不斷加強。另一方面,如果你選擇逃避威脅,那結(jié)果就是你要帶著憤怒走開,你可以甩掉威脅,但你甩不掉自己的憤怒。

  值得慶幸的是,你還有第三種可行的選擇——另外一種立即行動的方式。你可以先擺脫糾纏(從現(xiàn)場走開),過一段時間,等你平靜下來的時候再回來,這時你可以再和對方討論怎樣解決沖突。這是應(yīng)對讓你憤怒的問題的最成熟的方法,但也是大多數(shù)人最不可能采取的方法。

  你選擇什么樣的方式應(yīng)對刺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一開始的時候有多么生氣。表41所示是一組九年級中學生在被問到這個問題時的回應(yīng):“當另外一個學生毫無理由地沖你發(fā)火時,你會怎樣?”調(diào)查顯示,他們選擇暫時走開等平靜下來再回來和對方講道理的可能性,隨著憤怒程度的增高而急劇降低。這也是我們在感到不悅時要讓這種不悅就此打住、避免升級的另一個原因。

  表41九年級學生生氣時的應(yīng)對方式

  生氣的程度〖〗選擇走開的學生百分比〖〗選擇生氣地回應(yīng)的學生百分比〖〗選擇走開然后回來進

  行理論的學生百分比

  不生氣〖〗38〖〗18〖〗44

  輕微生氣〖〗21〖〗51〖〗28

  一般生氣〖〗29〖〗58〖〗13

  非常生氣〖〗0〖〗87〖〗13

  暫時走開可以使生氣的人平靜下來,但具有很強的侵略性和好斗個性的人傾向于對任何刺激都作出對抗性反應(yīng),而不是擺脫和走開。這樣做是由他們的本性決定的。

  讓對方說最后一句話

  人們往往因為一些事情而惱火,比如水龍頭漏水、汽車發(fā)動不起來等,但他們卻總是和人生氣。所以說,大多數(shù)憤怒都是發(fā)生在人與人之間。一個人會首先發(fā)難,從而形成一種情感刺激并引起爭執(zhí)。問題是:誰先停下來?讓誰說最后一句話?

  在你意識到自己生氣的時候,你應(yīng)該作出決定:讓對方說最后一句話。而且越早越好——除非你打算讓局面變得不可收拾。

  下面是一對父子間的兩種對話過程,看一看哪種對話更好。首先看第一種對話:

  父親:吃飯前你先把你的房間收拾干凈。

  兒子:我正忙著呢。

  父親:(不悅)我說了——我要你把房間收拾干凈。

  兒子:(生氣)你別管我。

  父親:(生氣)你少跟我這么說話?,F(xiàn)在就收拾你的房間——馬上!

  兒子:(暴怒之下把書扔了過去)我說了,你別待在我房間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