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感讓他覺得“教育就是畢生的責任”
在我主編的《繽紛海歸》一書中,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閔維方談到自己在去斯坦福大學留學之前,曾當過5年礦工。他是典型“苦難煉真金”的傳奇人物。
閔維方獲得斯坦福大學的博士學位后,曾來到德克薩斯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并擔任該校的校長助理。當時,他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都很優(yōu)越。可是當原北大校長丁石孫、教務長汪永銓越洋千里出現(xiàn)在他面前時,閔維方感受到了一種振興中國教育的使命感,便毫不猶豫地作出了放棄現(xiàn)在的選擇:“1988年,北大召喚了我,我也毅然選擇了北大,對于我而言,這是一種緣分。我屬于和新中國一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無論做什么事情,總是想到我們這一代人對國家民族應盡的責任?!?
盡力挽留的德克薩斯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姆斯•鄧肯最終放棄努力,并且因此奉上了自己的祝福和尊敬:“閔維方先生的知識和智慧,以及他對自己祖國深深的責任感,必將使他對中國未來的高等教育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
使命在漢語字典里解釋是:使者的責任和命令。
使命感通常是指:一種明確行為信仰和意義,自認為非常重要和神圣,并愿意以此為基礎付諸行動、努力拼搏、甚至不惜犧牲一切的心理狀態(tài)。因為使者的命令和責任來源于國家的交付和托付,所以廣義上通常用來形容責任重大和命令神圣。
一個具有使命感的人,通常非常執(zhí)著、認真、熱情,也通常會爆發(fā)驚人的能量,進行別人不敢為之的冒險。因為他把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看作自己的宗教和信仰,神圣、重要、不可放棄。
是什么讓李開復決心創(chuàng)建微軟亞洲研究院?
1990年,由聯(lián)合國提供特別基金,在美國做教授的李開復得以到大陸教了四個星期的書。當時,這位現(xiàn)任谷歌中國區(qū)主席只有28歲,他的學生是北京幾所名校差不多同齡的博士。李開復由此感觸很深:“同樣的炎黃子孫,但因為環(huán)境、運氣不同,我成為了那個幸運的人,接受了優(yōu)秀先進的美國教育,能夠有更多一點的成就,所以我希望有機會在更大的程度上幫助中國的學生?!?
1998年夏天,微軟只打算在中國設立一個小型的研究機構,但李開復希望建立一個微軟的亞洲研究院,從而幫助更多的中國學生。盡管當時他的力量顯得如此單薄,盡管大部分朋友都不理解李開復的選擇。李開復甚至連負責招聘的考官人數(shù)都湊不夠,但使命感給了李開復堅持下去的勇氣。
“不管是從我所服務的公司的角度,還是從幫助一部分青年人進步的方面,我對自己的這次選擇都覺得非常欣慰?!?
最終,使命感引導著李開復實現(xiàn)了自己的“使命”,他領導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在2004年被美國《科技評論》雜志評為世界上最“火”的計算機研究機構。還讓比爾•蓋茨說了那句著名的話:“我敢打賭,你們都不知道,在微軟中國研究院,我們擁有許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體研究方面的專家?!?
由于每個人的追求和信仰不同,有的人視金錢和權力賽過生命,有的人把名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有的人則家庭至上。因此,每個人內(nèi)心神圣的“宗教”完全不同,所激發(fā)出來的動力、活力、精神狀態(tài)也肯定不一樣。所以,我認為使命感還必須有正確的方向,才能給人帶來非凡的勇氣和膽量。
換句話說,能讓目標產(chǎn)生使命感的不是目標本身,而是這個目標的導向必須指向責任、志向、信仰、高尚,至少不違背社會在法律、道德雙方面的底線認可,才能讓人產(chǎn)生為此不惜赴湯蹈火、犧牲一切的使命感。
神圣的使命感,能引導我們以積極的行動,奔向崇高的目標,不惜冒險,不怕困難,并因此獲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