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上天天打槍打炮,日本鬼子的兵車天天過,不敲疙瘩,就活得長?”
“你得答應我--再不敲疙瘩!”
“媽,就讓我敲這一回?!?/p>
鐵梨花看了兒子好一會兒。然后她轉(zhuǎn)身拾起一把小鍬,把一灘灘雞糞鏟起,裝進個簸箕。她會用這些糞上菜地。
“我找著那個鴛鴦枕就洗手不干?!迸5┱f。
“你找不著?!?/p>
又是這個鴛鴦枕。她父親也找它找得那么苦。它是敲疙瘩的人的一個志向。從她在盜墓人圈里呼風喚雨的年代,就聽人說到這個宋代皇妃用過的鏤空薰香瓷枕。誰也不知是否確有其物,但黑市上總有人出天價收購它。
“真找不著,我和栓兒哥也就死心了?!迸5┱f。
七月十五的大集市很擁擠。從前線撤退的國民黨傷兵駐了大半個鎮(zhèn)子。在穿草鞋、麻鞋的莊戶人腿腳之間,添出許多架木拐的腿腳來。
這些架著木拐的腿腳漸漸往集市中間聚攏,圍在一個代寫書信的攤子周圍。
傷兵們傳說那個代寫書信的女先生又年輕又可人,都過來把她當一景看。這時他們不遠不近地站在邊上,聽那小姑娘為一個老太太解說她孫子的來信。
“他信上說呀……他教那日本婆說‘早安’就是‘王八蛋’,那日本婆見誰都跟人說‘王八蛋’……”姑娘自己忍不住,捂著嘴樂了。
老太太一面用袖口擦眼淚,一面笑著說:“這個壞小子!……這信是啥時候?qū)懙模俊?/p>
“今年三月?!?/p>
老太太:“怎么一封信在路上走那么多日子?”
姑娘說:“這不算慢!上回我給人念的一封信,在路上走了八個月!”
傷兵們看著十七八的小姑娘編一對辮子,臉蛋稱不上個美人兒,卻是甜甜的,溫暖的,不知哪兒透著一股不俗。她穿一件白底子藍細條的衫子,胳膊肘打了補丁,肩上也打了補丁。說明她又寫字又扛農(nóng)活,兼文兼武哩。
一個中年軍人擠到人前,從懷里摸出個手巾包,里面包著幾封信。其實他是能識幾個字的,這些信也都讀過;他只是想讓這個小姑娘再讀一遍給他聽。
有人招呼說:“他梨花嫂子來了?”
“趕集呀?”梨花也招呼道。
這聲沉穩(wěn)的、低音調(diào)的女聲使小姑娘抬起頭--看了鐵梨花一眼。低下頭,又抬起,看了第二眼,掩飾不住滿心的好奇,好像是說,這位嬸子的面容和打扮跟這個鄉(xiāng)土小鎮(zhèn)好不合宜呀。
“嬸子要寫信?”姑娘問。
“你先給這位老總讀信吧,”她笑笑說。
姑娘在給中年軍人讀信的時候,鐵梨花始終盯著姑娘頭頂?shù)恼信?。上面那“家書抵萬金”幾個字筆畫如刀刻斧鑿,樸拙卻氣魄很大。這就是這一代讀書人崇尚的“魏碑”。能把魏碑寫這么好,功夫和境界缺一不可。
“閨女,你叫什么名字?”鐵梨花問。
“您就叫我鳳兒吧?!惫媚锎鸬?。
鐵梨花心里一動:又是一個鳳兒!但馬上她又想,多少人望女成鳳?叫鳳兒的女子太多了。這個鳳兒不知會是什么命。天下鳳兒又有幾個有“鳳”的命運?讀完了信,她被鐵梨花打量得不自在了。
“嬸子您有事兒?”
“想讓你寫副對子,可這時又不過年?!辫F梨花的話讓周圍人笑了?!伴|女,你這字寫得真好,誰教的?”她指著姑娘頭頂?shù)臋M幅招牌說道。
“我的字可不敢往那么大寫,”叫鳳兒的閨女笑道:“沒真功夫,字一寫大就露餡啦。那是我爹的字?!?/p>
人們沒注意到叫梨花的女人愣了一下。
“那我就給您寫一副對子吧。明年過年貼唄?!兵P兒說道:“不貴,我只按三毛收。我還搭紙搭黑錢呢!”
旁邊的軍人們說這個閨女還挺會攬生意。閨女回敬他們,她不是掙錢置地買房;她這是屯錢辦學哩!辦啥學呀,日本鬼子把洛陽城都圍了!那就不辦學了?不念書當了亡國奴還挺樂呵!當兵的自己和自己爭開了。
一個頭上打繃帶的軍人又擠回來,手里拍拍信紙。
“喂,我說,你這都寫的啥呀?”那軍人質(zhì)問鳳兒?!拔艺f的你都沒給我寫上去!”
另外一個傷兵也用木拐開路,走近鳳兒的寫字桌。
“我剛才說那么一大堆,你怎么才寫這幾行?”瘸腿兵問道。
頭上打繃帶的兵說:“再說了,我的信是給我媳婦寫的,他的信(他指那個瘸腿兵)是給他爺爺寫的,怎么讓你一寫,都寫成一樣兒了?!”當兵的要動武似的。
鳳兒看著他們,并不害怕。
一個膀子吊在胸前的兵抓過瘸腿兵的信一看,也急了:“我不識字也看出這兩封信跟我這封一模一樣!”
瘸腿兵真要露出丘八本色了:“你這是騙錢不是?老子們打日本小鬼子,腦袋沒丟丟了胳膊腿,到了后方你還敢榨我們拿命換的幾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