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在。"宗楚客越眾而出。
"馬上關(guān)閉宮門。誰若是走漏皇上殯天的消息,抄斬滿門。三省長官都到武德殿候旨,哀家很快就過去。"這時,皇后的鳳目落在了崔浩的身上,只嚇得崔浩冷汗直流,此時他有些猜到是怎么一回事了。只聽皇后道:"今天在這里的人都辛苦一些,留在宮中幫助辦事吧!"
16
"告訴我是怎么回事?"
"不,王爺。小人只是害怕。小人第一次進宮來就遇上這等事,小人實在是怕得要死。"
崔浩終于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重又鎮(zhèn)定下來。他不能對李隆基講任何事情,盡管他對李隆基很有好感,看起來李隆基對他也不錯。然而,經(jīng)歷了這么多的事情之后,他年輕的頭腦中終于也有了一些必要的經(jīng)驗和慎重,在沒有看清事態(tài)的發(fā)展之前,他應當閉緊雙唇。
李隆基并不是個好打發(fā)的人:"我換個說法,你能不能告訴我你知道些什么?"
"小人什么也不知道。"
"你知道今天皇上要被毒死。多謝你的好意,你不想我也被毒死,你救了我,是不是?"
"王爺,請您不要這么隨意地猜測,我當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你想知道,等出去之后,小人一定把知道的一切都告訴你。"崔浩的心中有些慌亂,好在他還能夠控制住自己。他的心中此時有幾分悔意,還有一絲的自得。他的一番好意卻讓他在李隆基面前露出了馬腳,真是見鬼!他那位憤世嫉俗的師傅曾經(jīng)說過:什么是好意?好意就是一種愚蠢的軟心腸,是為自己種下禍患的根苗。這話崔浩以往還有些懷疑,如今他相信了。
崔浩感到自得的是,他聰明地拉住了李隆基,如果李隆基能活著出宮,他一定能把崔浩也帶出去,因為,此時李隆基如不去告發(fā)他,他就已經(jīng)成為他的同謀了。令崔浩安心的是,他忽然又想到了一個極有趣的問題:皇上的死是不是對李隆基有好處,否則他為什么要冒險不去告發(fā)自己?
由于宮門已經(jīng)關(guān)閉,內(nèi)外交通斷絕,宮里面的人手就顯得有些緊張。李隆基和崔浩被派在神龍殿中,與安樂公主一同守護皇上的遺蛻。
皇上僵硬的頭部仍在向后仰起,身子沒有辦法放平。如果在民間,最簡便的辦法就是折斷頸骨,但眼前的是皇上,這幾個毫無經(jīng)驗的年輕人沒有膽量做出這種決定。最后還是李隆基將皇上扶起,讓崔浩在皇上的頸下墊了一只瓷枕。
"皇后呢?"李隆基輕聲問坐在一邊吃茶的安樂公主。
"皇后在武德殿召見三省長官,研究應急對策。"安樂公主面對親生父親的死并沒有多少哀傷,她的臉上顯現(xiàn)出來的只有緊張。
"儲君是誰?"
見安樂公主蹙起雙眉盯住自己,李隆基乖巧地說道:"我還指望姐姐照應我哪!"
安樂公主沒有做聲。畢竟李隆基是相王的兒子,安樂公主再蠢也不會向他透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她的心中確實在惦念著武德殿中的情況,不知母后能不能立她為皇太女以承繼大寶。
武德殿中的消息陸陸續(xù)續(xù)地傳了過來。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的印信和皇上的御璽已經(jīng)全部送入武德殿,皇后和諸位宰相就在武德殿里集中辦事。
發(fā)布的第一道旨意是命左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兼內(nèi)侍薛思簡率兵五百人,星夜趕往均州,將前太子譙王李重福監(jiān)禁起來。
第二道旨意是征調(diào)府兵五萬屯駐長安城外,分別由駙馬都尉韋捷和韋灌、左千牛中郎將韋锜、衛(wèi)尉卿韋睿、長安令韋播、郎將高嵩統(tǒng)領(lǐng),以備事變。由中書舍人韋元率左、右金吾衛(wèi)檄巡長安街市,以防宵小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