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約旦

看房子 作者:西西


佩特拉

約旦南部古城佩特拉(Petra),位于礫石沙漠的峽谷,公元前三百年,尼伯坦的駱駝商開始在那里定居。許多世紀以來,沿山建了許多帝王陵和窯洞。窯洞既住人,也住駱駝和驢馬。洞穴和獸穴相似,沒有門窗,毫無裝飾,一派隨宿隨遷的游牧民族心態(tài),而帝王陵卻裝飾得華麗堂皇。佩特拉山洞和波蘭的鹽教堂,有相似之處,彼此都鑿開山洞,用減法刻出梁柱﹔不同的是,一個刻在內(nèi)部空間,一個刻在外部。我們看電影《印第安納瓊斯》,見到一座宏偉的建筑立面,十字軍走進去了,內(nèi)部深邃復雜,其實呢,堂皇的架構(gòu)背后,不過是淺窄黑暗的山洞而已,令人啼笑皆非。

在公元前一世紀,世上已有多種柱式了,尼伯坦人也做過一種風車形四角柱。但他們似乎不怎么喜歡,卻大量采用羅馬式混合柱,偶然還用一種花藤柱。帝王陵的年代跨越許多世紀,早期的建筑立面,竟有在二層高的疊柱架構(gòu)上建了四座方尖碑。這顯然是受埃及的影響。又有一座立面刻有圓拱的楣構(gòu),那就是文藝復興的款式了。佩特拉一度為羅馬統(tǒng)治,建筑形式受羅馬影響是肯定的,也許雕匠中就有不少羅馬人,像當?shù)氐囊蛔鶆?,沿山鑿出,就由羅馬人擴建。

菲利普·約翰遜(Philip Johnson)認為,看待建筑物有三個準則:一是步徑(就像漫游中國古典園林吧,以散點透視方式),從遠至近看一座建筑物,直至抵達、進入。二是洞穴,所有建筑都是掩蔽體,偉大的建筑都是空間設(shè)計,包圍、環(huán)抱著人。三是雕塑,是把建筑當成一件雕塑。佩特拉的房子何嘗不是這樣。一,這建筑位于沙漠丘陵地帶,要通過一條長而彎曲的峽道(步行需一小時),才隱隱約約見到前方的面貌,終于出現(xiàn)了,定睛望著它,一步一瞻仰。二,這是名副其實的洞穴,雖然內(nèi)部空間實在令人失望。三,這是既無屋頂、窗子和圍墻的雕塑。

就說雕塑吧,它是二層的,采用了古典建筑的柱式和三角楣山花,下層很正統(tǒng),上層卻巴洛克起來了,因為三角楣竟一分為二,呈現(xiàn)文藝復興后期才流行的斷山花(可以斷定建筑的年紀了)。一般的斷山花是中空的,但在這里卻被插進了一座圓亭,亭頂是凹波紋狀,豈非巴爾貝克古羅馬神廟群中的維納斯廟半圓后室?可見西方古典建筑的詞匯、文化的霸權(quán)君臨中東。亭頂有一甕,據(jù)說是藏寶的容器,所以這座建筑不是王陵,而是藏寶庫。

后現(xiàn)代的建筑師也愛用斷山花,像約翰遜,他設(shè)計的“AT&T大廈”,斷山花和柱廊升上了半天﹔而文丘里(Robert Venturi)的“母親之家”,那斷山花根本沒有梁柱承托,就直接放在地面,柱廊仿佛埋在地底。正是文丘里所說的“建筑中的復雜與矛盾”的寫照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