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鳳清于老鳳聲—也談趙叔雍(1)
蔡登山
2009年1月13日的《上海書評》26期有星樺《談趙叔雍》,文中說:“談起趙叔雍,內(nèi)地的出版物所記都很簡略,連生卒年也多有出入。前讀《顏惠慶日記》,提及他的地方均錯譯成‘趙叔榮’?!渡虾=倌暝娫~選》將他的生卒年定為(1902—1960),而2008年12月28日《上海書評》刊曹其敏《話說‘梅黨’》一文作(1900—?),都錯了。”而張暉在《趙叔雍其人及其他》文中亦說:“趙叔雍的生平行跡在大陸沉晦已久,各類辭典都對他的卒年付之闕如?!钡珡内w氏《高梧軒詩全集》末附其女兒趙文漪跋可得知,趙氏是卒于丁巳(1965)年“七月三日丑時”。雖是如此,但其行跡還是簡略,筆者查考當(dāng)年與他有過交往的人士,梳理出一些線索,或可拾遺補(bǔ)闕也。
趙叔雍(1898—1965)名尊岳,齋名高梧軒、珍重閣,江蘇武進(jìn)人。他的父親趙鳳昌(字竹君),是張之洞的重要幕僚,在清末民初政壇上很有影響力。略微知道一些近代史的人,即使不知道趙本人,但對于“兩江總督張之洞,一品夫人趙鳳昌”這句“謔而虐”的刻薄諷刺,總是有些耳聞的。根據(jù)姚崧齡所寫的《民國人物小傳》云:“趙鳳昌(1856—1938)少時家貧,失學(xué),入錢莊習(xí)賈。嗣以掛欠,被斥退。富戶朱某鑒其聰明伶俐,為納資報捐雜職,分省廣東候補(bǔ),時年甫二十。旋入粵藩姚覲元(彥侍)署中,任書啟。光緒十年(1884),張之洞任兩廣總督,鳳昌夤緣充督署文巡捕(侍從)。日久受之洞賞識,升充文案,參預(yù)機(jī)要。光緒十五年(1889),之洞移督兩湖,遂隨赴武昌,益見信任,升充總文案。鳳昌讀書雖少,而記憶力強(qiáng),且富忍耐性,工于迎合揣摩。與之洞朝夕相處,久而久之,極能了解之洞心性,悉其癖好,居然能代擬公牘,符合旨意,摹仿其書法,幾可亂真。光緒十九年(1893),大理寺卿徐致祥奏劾之洞辜恩負(fù)職,涉及鳳昌。查辦結(jié)果,之洞免議,鳳昌則革職永不敘用,勒令回籍。時官已保至直隸州知州矣。之洞對鳳昌所受處分,不免抱屈,特于武昌電報局給予掛名干薪差使,常川駐滬,為其耳目。鳳昌于是與盛宣懷、張謇、何嗣、沈瑜慶、陳三立、湯壽潛、施炳等人結(jié)識。庚子拳亂,與諸人謀議,勸導(dǎo)張之洞參加?xùn)|南互保。光緒末年,對于君憲運(yùn)動,暗中復(fù)多鼓吹。時與主辦《時報》之狄葆賢(楚青),及江浙名流多所往還,互通聲氣。辛亥革命,南北議和,北方代表唐紹儀抵滬后,即挽鳳昌約晤張謇,暗示袁世凱如能被推為總統(tǒng),則不難迫使清廷退位。鳳昌原與紹儀熟識,所居上海公共租界南陽路惜陰堂遂變?yōu)槟媳贝砼c同盟會要人黃興等幕后商洽條件之所。迨孫中山先生返國,亦嘗與諸人相見于惜陰堂。而鳳昌則面陳滬漢情勢,及建國理財諸要端,頗蒙采納。關(guān)于當(dāng)時爭執(zhí)最烈之第一任內(nèi)閣總理,必須由同盟會會員擔(dān)任一問題,竟然經(jīng)鳳昌從旁建議由唐紹儀加入同盟會,即以會員資格當(dāng)選充任,獲得中山先生同意,而告解決。蓋與會諸人認(rèn)為辦法如此,雙方兼顧,紹儀可作孫、袁兩臨時總統(tǒng)新舊交替之橋梁,使南北統(tǒng)一,早日實現(xiàn)。鳳昌以此,亦遂被譽(yù)為‘民國誕生之助產(chǎn)婆’云。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際,漢冶萍(煤鐵)總公司主持人盛宣懷逃避日本,政府因即指派鳳昌代表官股出任該公司董事長。嗣以不同意以公司產(chǎn)權(quán)押借日款而辭職。尋與張謇、章炳麟、湯壽潛、熊希齡及江浙地方人士,于同盟會之外,組織‘統(tǒng)一黨’,由張謇任理事長,章炳麟任秘書長,鳳昌任基金監(jiān)。臨時政府北遷后,鳳昌反對‘統(tǒng)一黨’黨部隨之北移,遂辭去基金監(jiān)職,不問黨務(wù)。從此息影滬濱,以迄壽終。”
蔡登山
2009年1月13日的《上海書評》26期有星樺《談趙叔雍》,文中說:“談起趙叔雍,內(nèi)地的出版物所記都很簡略,連生卒年也多有出入。前讀《顏惠慶日記》,提及他的地方均錯譯成‘趙叔榮’?!渡虾=倌暝娫~選》將他的生卒年定為(1902—1960),而2008年12月28日《上海書評》刊曹其敏《話說‘梅黨’》一文作(1900—?),都錯了。”而張暉在《趙叔雍其人及其他》文中亦說:“趙叔雍的生平行跡在大陸沉晦已久,各類辭典都對他的卒年付之闕如?!钡珡内w氏《高梧軒詩全集》末附其女兒趙文漪跋可得知,趙氏是卒于丁巳(1965)年“七月三日丑時”。雖是如此,但其行跡還是簡略,筆者查考當(dāng)年與他有過交往的人士,梳理出一些線索,或可拾遺補(bǔ)闕也。
趙叔雍(1898—1965)名尊岳,齋名高梧軒、珍重閣,江蘇武進(jìn)人。他的父親趙鳳昌(字竹君),是張之洞的重要幕僚,在清末民初政壇上很有影響力。略微知道一些近代史的人,即使不知道趙本人,但對于“兩江總督張之洞,一品夫人趙鳳昌”這句“謔而虐”的刻薄諷刺,總是有些耳聞的。根據(jù)姚崧齡所寫的《民國人物小傳》云:“趙鳳昌(1856—1938)少時家貧,失學(xué),入錢莊習(xí)賈。嗣以掛欠,被斥退。富戶朱某鑒其聰明伶俐,為納資報捐雜職,分省廣東候補(bǔ),時年甫二十。旋入粵藩姚覲元(彥侍)署中,任書啟。光緒十年(1884),張之洞任兩廣總督,鳳昌夤緣充督署文巡捕(侍從)。日久受之洞賞識,升充文案,參預(yù)機(jī)要。光緒十五年(1889),之洞移督兩湖,遂隨赴武昌,益見信任,升充總文案。鳳昌讀書雖少,而記憶力強(qiáng),且富忍耐性,工于迎合揣摩。與之洞朝夕相處,久而久之,極能了解之洞心性,悉其癖好,居然能代擬公牘,符合旨意,摹仿其書法,幾可亂真。光緒十九年(1893),大理寺卿徐致祥奏劾之洞辜恩負(fù)職,涉及鳳昌。查辦結(jié)果,之洞免議,鳳昌則革職永不敘用,勒令回籍。時官已保至直隸州知州矣。之洞對鳳昌所受處分,不免抱屈,特于武昌電報局給予掛名干薪差使,常川駐滬,為其耳目。鳳昌于是與盛宣懷、張謇、何嗣、沈瑜慶、陳三立、湯壽潛、施炳等人結(jié)識。庚子拳亂,與諸人謀議,勸導(dǎo)張之洞參加?xùn)|南互保。光緒末年,對于君憲運(yùn)動,暗中復(fù)多鼓吹。時與主辦《時報》之狄葆賢(楚青),及江浙名流多所往還,互通聲氣。辛亥革命,南北議和,北方代表唐紹儀抵滬后,即挽鳳昌約晤張謇,暗示袁世凱如能被推為總統(tǒng),則不難迫使清廷退位。鳳昌原與紹儀熟識,所居上海公共租界南陽路惜陰堂遂變?yōu)槟媳贝砼c同盟會要人黃興等幕后商洽條件之所。迨孫中山先生返國,亦嘗與諸人相見于惜陰堂。而鳳昌則面陳滬漢情勢,及建國理財諸要端,頗蒙采納。關(guān)于當(dāng)時爭執(zhí)最烈之第一任內(nèi)閣總理,必須由同盟會會員擔(dān)任一問題,竟然經(jīng)鳳昌從旁建議由唐紹儀加入同盟會,即以會員資格當(dāng)選充任,獲得中山先生同意,而告解決。蓋與會諸人認(rèn)為辦法如此,雙方兼顧,紹儀可作孫、袁兩臨時總統(tǒng)新舊交替之橋梁,使南北統(tǒng)一,早日實現(xiàn)。鳳昌以此,亦遂被譽(yù)為‘民國誕生之助產(chǎn)婆’云。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際,漢冶萍(煤鐵)總公司主持人盛宣懷逃避日本,政府因即指派鳳昌代表官股出任該公司董事長。嗣以不同意以公司產(chǎn)權(quán)押借日款而辭職。尋與張謇、章炳麟、湯壽潛、熊希齡及江浙地方人士,于同盟會之外,組織‘統(tǒng)一黨’,由張謇任理事長,章炳麟任秘書長,鳳昌任基金監(jiān)。臨時政府北遷后,鳳昌反對‘統(tǒng)一黨’黨部隨之北移,遂辭去基金監(jiān)職,不問黨務(wù)。從此息影滬濱,以迄壽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