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說明巴赫不成功的,是亨德爾的巨大成功。
亨德爾(Georg Friedrich Haendel 1685-1759)只比巴赫大二十六天,出生地哈勒(Halle)與巴赫出生地愛深鶴直線距離不出一百五十華里。亨德爾的外科醫(yī)生爹反對他學(xué)音樂,他只好偷偷躲在閣樓上借月光練琴。他們在晚年都雙目失明。亨德爾十八歲在漢堡開始拉小提琴謀生時,巴赫正好在魏瑪宮廷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拉小提琴!
巴赫涉獵過當(dāng)時所有的音樂體裁,獨未染指歌劇,而亨德爾二十歲正以歌劇《阿爾米拉》成名意、英,然后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譽滿德國,一生富貴。盡管大部分作品散佚,但亨德爾仍有五百多部歌劇傳世。
巴赫與亨德爾代表巴洛克音樂的頂峰,他們宏大的音樂框架和哲學(xué)構(gòu)思遠遠超越教會音樂的范疇,躍升全人類的不朽藝術(shù)精品,可這兩位幾乎同時同地出生的音樂天才平生緣慳一面:巴赫兩次到哈勒拜訪亨德爾母親。1719年,亨氏首次回德省親,任職葛屯的巴赫得知后跳上馬車直撲二十公里外的哈勒,卻撲了個空——亨德爾已動身回倫敦。十年后,亨德爾再次回鄉(xiāng)探親,病中的巴赫派長子巴威滿送親筆信邀亨德爾前往二十多公里外的萊比錫。亨德爾并未赴約。據(jù)說亨德爾大發(fā)脾氣時漢諾威選帝侯都嚇得雙手發(fā)抖,可這時巴赫正為獲得區(qū)區(qū)“薩克森選帝侯宮廷作曲”頭銜而頻頻哀肯,備極謙卑。巴赫這個籍籍無名的薩克森管風(fēng)琴師追了一生,始終沒有巴結(jié)上譽滿歐洲、生性傲慢的亨德爾。多年后,亨德爾三返德國,受到舉國隆重歡迎,彼時巴赫已去世。
巴赫連墓碑都沒落下。亨德爾去世后英國為他舉行國葬,下葬于倫敦歷代帝王圣賢下葬的威斯敏斯特教堂。
直白地說,巴赫一生都在拚命鉆營向上爬,但卻從未真正得志。他從來沒有“為音樂而音樂”,音樂一直是他進入上流社會的工具:在葛屯他只寫世俗宮廷樂,而在萊比錫幾乎只寫教會音樂。為了在政教合一的社會爬上去,他畢生致力于教會音樂,充滿限制和禁忌的教會音樂未能給巴赫帶來一官半職,卻助巴赫登上萬年大師寶座。
《教會圣賢百科全書》盛贊“巴赫為巴洛克音樂戴上皇冠。他的作品充滿生命的源頭活力,和諧是他音樂最強有力的基調(diào)。他是完美賦格與卡農(nóng)的大師。他的康塔塔和受難曲中的合唱和詠嘆調(diào)采用《圣經(jīng)》作歌詞,將歌詞與樂曲融為一體,撼動人心。他的創(chuàng)作是他善良信仰和對上帝諭旨宣示的虔誠表達。從他的音樂,甚至僅僅從他音樂的架構(gòu)就能看出,巴赫是一位以宣道為已任的傳教士。他在音樂架構(gòu)上的匠心完全依照新教思想:音樂是上帝創(chuàng)世的秩序與天堂極樂的先聲……他深知人民疾苦,宣講死亡和希望。他的音樂洋溢著遠遠超越宗教與文化界限的心花怒放的樂觀主義。”
典型的錦上添花。其實,教會是在巴赫贏得世界盛名之后很久才承認(rèn)他的?!膀\的宗教音樂家”是對巴赫最嚴(yán)重的誤讀。德彪西稱巴赫為“和藹可親的音樂上帝”,流毒甚廣。
是的,巴赫說過“音樂僅供敬主悅?cè)?。逆主音樂即魔鬼的噪音和吵鬧?!笔堑?,他還說過音樂和演奏“并非表達人類感受的藝術(shù)活動,而是客觀需要,通過耶穌基督的口用《 圣經(jīng)》傳達上帝圣言;這是信徒們、即基督徒們創(chuàng)造性集體的普遍強烈的愿望,其目的在于頌揚創(chuàng)世主上帝,給他以最高榮譽”,因此,“所有音樂的目的及其始終不變的動機,無外乎贊頌上帝和純潔靈魂”。是的,巴赫作品常以署名,即拉丁文Jesu iuvall(耶穌憐我)。是的,他的另一個常用署名SDG即拉丁文soli deo gloria(榮耀獨歸上主)。
問題是,當(dāng)時的每一個搞音樂的都必須這么說。愛森鶴是新教堡壘,其旁的瓦特堡是匈牙利圣·伊麗莎白故鄉(xiāng),也是馬丁·路德出生、學(xué)習(xí)和避難的地方。巴赫出生前一百多年,路德反出天主教后正是在瓦特堡山林中將《圣經(jīng)》譯為德語的。1693年,八歲的巴赫進入愛深鶴多明我會修道院拉丁學(xué)校啟蒙——這是路德本人當(dāng)年上過的學(xué)校。
巴赫徹頭徹尾是新教下的蛋。
巴赫家族取名獨宗《舊約》,巴赫親手制訂的家譜里有一大堆漢斯、約翰、克里斯蒂安、克里斯朵夫、塞巴斯蒂安這些正宗基督教名。巴赫本人的名字“約翰”,希伯萊語意為“主即仁慈”,而“塞巴斯蒂安”在希臘語和拉丁語意為“崇拜”,加起來就是“崇拜仁慈上帝”,他的姓Bach,貝多芬說過是“小溪”,其實按中世紀(jì)德國薩克森方言,此詞本義為“音樂家”。巴赫姓名契合他的名言:“音樂是贊頌上帝的和諧聲音”。巴赫樂譜中的《圣經(jīng)》歌詞均用紅墨水,“即便是匆匆瀏覽過手稿的人也會對這種強調(diào)經(jīng)文的作法留下深刻印象……巴赫只對《圣經(jīng)》之言感興趣?!?/p>
是的是的,這些都是事實。但它們并不證明巴赫比別人更宗教。巴赫時代任何想要出人頭地的青年,都必須是基督徒。就象今天你想牛逼必須有錢,一樣。
巴赫抓住一切機會巴結(jié)權(quán)貴:《音樂貢品》獻給弗里德里希大帝,《哥德堡變奏曲》獻給失眠伯爵,《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獻給邊疆伯爵彭閣廬,巴赫還曾為薩克森選帝侯作圣誕節(jié)圣歌,諂題獻詞曰:“華歌侍大人兮,頌贊治者名”。
一個新教徒理應(yīng)安貧樂道,可巴赫一生愛錢。與愛因斯坦不同,巴赫是薪水談判高手,幾乎在每一個職位上,巴赫的工資都比前任高,而且居然也都比后任高。到萊比錫之前,他每次跳槽的結(jié)果都是工資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