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翁文灝、王云五等人在廬山緊張研究新幣“細節(jié)”,8月13日午后,廬山下了一場陣雨,旋即萬里無云。
下午五時半,美國大使司徒雷登由國府秘書游建文陪同到達牯嶺。同行者有司徒雷登的私人顧問傅涇波、美國西太平洋艦隊司令白吉爾夫婦。蔣介石特派武官陳書麟到蓮花洞迎候,陪同上山。宋美齡提前到馬歇爾1946年上山下榻的河西路40號迎候。老朋友相見,一一握手,自然一番寒暄。傅涇波對牯嶺報界宣稱:司徒雷登這次上山系應蔣介石邀請前來消夏,白吉爾夫婦臨時決定,隨來一睹廬山風光。
廬山依舊,賓主卻發(fā)生了不少變化。僅僅兩年時間,從宋美齡的目光看來,司徒雷登憔悴多了,中國的戰(zhàn)事打亂了他職業(yè)教育家的安寧,1948年四五月上海學生運動發(fā)展到與工人運動結合起來,大張旗鼓提出“美軍撤出中國”等口號。司徒雷登利用在中國辦教育四十年的聲望,在報上發(fā)表了一篇帶勸告、威脅性質的聲明,想把學生運動“勸”下去,適得其反,激起全國學生一片怒吼,連燕京大學的不少學生也起來反對他,說他是“偽君子”和“文化侵略者”,這對已至“七十而耳順”的司徒雷登,痛苦不堪。對蔣夫人宋美齡,司徒雷登幾分憐愛地看過去,昔日高貴美倫的目光變得游移閃閃,甚至流露出一種眼巴巴的神情,不禁從心里嘆息,一個人也好,一個國家也罷,什么時候都不能仰他人鼻息。司徒雷登禮貌地對宋美齡表示,8月13日晚在行館休息,次日中午拜訪總統先生。蔣介石在1948年3月的“國大”中,被“選舉”為總統,美國大使也習慣地將蔣主席改稱“蔣總統。宋美齡盛情地邀請共進午餐。
司徒雷登來廬山前,1948年8月10日代表大使館檢討造成中國當時形勢的軍事、經濟和心理的因素之后,向美國國務院提出意見如下:
在這些令人沮喪與充滿災難的幾個月里,中國政府不僅經由直接的接觸,而且采取公開的對外宣傳方式,更加努力地覓取更多的美國援助。美國大使館和美國國務院都感到有這樣一種日益增長的需要,檢討美國政策并且決定如果有必要,則更應作何種改變,提出了三種可能,一個支持點:
1、 鑒于世界其它地區(qū)中此類聯合政府的歷史和事實,在中國,“美國應該致力于阻止一個包括共產黨在內的聯合政府的組成”,而為著達到這個目的,繼續(xù)或者增加對國民政府的支持是一種最好的辦法,雖然這種辦法可能太晚了;2、 如果形勢發(fā)展的結果,是對中國共產黨舉行某種的和解,“就應該利用美國的影響,在一個十分松弛的聯合的基礎上來安排停戰(zhàn),并在劃分領土時盡可能留出一片廣大的中國地區(qū),保存著一個或者幾個沒有共產黨參加的政府;3、 如果中國回到地方割據的狀態(tài),美國的經濟援助應該用以加強地方政府,“使中國人民的反共的基本特質能夠繼續(xù)堅持,并相應地削弱對于共產黨的同情。”
兩天后,8月12日,國務卿馬歇爾列出以下各點,作為對于大使館的一般指導:
1、 美國政府不可做出任何直接或間接的表示,以支持、鼓勵或接受有共產黨參加的中國聯合政府;2、 美國政府無意再度擔任中國的調解人。
美國政府從1945年支持、鼓勵或接受共產黨參加中國聯合政府到現在不支持、接受共產黨參加聯合政府。這一點很重要,美國政府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不支持不接受,其實早在1948年已作為國策確立了。甚至不惜支持地方割據勢力,分裂中國。
司徒雷登懷著這樣的目的,8月14日對蔣介石進行禮節(jié)性拜訪,雙方很快進入主題,“南京國民政府當時太需要美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