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包夫人的一大失誤

包公遺骨記 作者:陳桂棣


董氏是包公的賢內(nèi)助。正如她的墓志所寫的那樣,“夫人佐公,承顏主饋,內(nèi)恪盡婦道,外不失族人歡心者,蓋十三年。”“孝肅漸貴,夫人與公終日相對,素風泊然?!彼錾碓谝粋€官宦之家,自幼讀書識字,有很高的禮教修養(yǎng)。自打與包拯結(jié)為秦晉之好,便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包公。包拯考中進士,任命為江西建昌縣知縣,父母不愿離開家鄉(xiāng)合肥到江西,包拯為了父母晚年能生活得愉快,便放棄了別人夢寐以求的做官機會。董氏也心甘情愿地陪伴包拯,在家奉養(yǎng)雙親。包公從三十八歲開始,去各地做官,董氏則不辭風霜,緊緊地伴隨其左右。她和包拯一樣,舉止端莊,生活儉樸,不講究穿戴打扮,不貪圖吃喝享受,不追求珍奇異物。當包公被提拔為樞密副使,參預(yù)執(zhí)掌國政時,董氏也由仁壽郡君加封為永康郡夫人。按照當時的規(guī)矩,董氏要去向皇后表示感謝。她進宮時,依然是一身普通百姓的衣服。這使得皇后感慨不已,對宮女們夸道:“包夫人那般衣著,足見包拯是一個不謀私利的人啊!”連忙請求宋仁宗賜給董氏一套誥命夫人的服飾。

包公在開封去世,董氏和女婿文效帶領(lǐng)全家老小護送包公的靈柩返回合肥,料理后事,并積極籌劃把包公生前的奏議編纂成集,刊行于世。直到一○六八年在合肥病逝,和包公合葬于一處。

然而,具有悲劇色彩的卻是,從南宋開始,她就被包氏家族遺忘了,更被包公家鄉(xiāng)的合肥人民遺忘了。因為,查遍流傳下來的所有的包氏家譜、廬州府志、合肥縣志,你根本就別指望可以查出一個“董氏”的名字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