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南方某市發(fā)生一起小小的轟動事件:一群傷殘的境外老知青,聚在一起足足有百人之多,或者搖著輪椅,或者拄著拐杖涌進當?shù)啬硻C關大門。這些老知青自然早已不年輕,歲月的流逝在他們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刻下許多深深淺淺的痕跡,但是他們舉止行動仍然很有紀律性,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領頭是個盲人指揮員,他擠在一輛別人的輪椅上,昂頭挺胸,無所畏懼的樣子,好像挺立在一輛沖鋒陷陣的坦克上。
別人告訴我,指揮員是個當年聞名遐邇的游擊隊旅長,他率領自己的部下來向有關部門請愿,爭取一個應當屬于他們自己的合理待遇。這個待遇的名稱叫“工齡”。
我聽說這件事情的時候內心感到一種類似觸礁的震動。
當人類歷史的車輪已經(jīng)駛進二十一世紀的文明社會和富裕大道,當一窮二白的中國人已經(jīng)崛起許多走向世界的企業(yè)家、董事長,成功人士CEO和白領階級,當大街上的“奔馳”、“寶馬”如過江之鯽,當《財富》雜志年年都在發(fā)布新誕生的億萬富翁排行榜的時候,這些年過半百的老知青,他們卻在爭取什么……工齡。
我心中布滿辛酸的蒼涼陰影。
據(jù)說經(jīng)有關部門作了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請愿活動不了了之。旅長最后一個撤退出門,他好像一個打了敗仗的將軍,拄著一根拐杖,就像倒卷一面殘破的人生旗幟。他們踽踽而行,走進一輪血紅的殘陽中。
這年六月,我來到昆明為《流浪金三角》簽名售書,一個面孔憔悴的中年人擠開人群走到我跟前。他沒有同我打招呼,也不說話,而是像棵樹那樣沉默地站在我面前。我注意到在我們今天營養(yǎng)普遍泛濫的年代,我面前這個中年男人竟然是那么消瘦,他干枯的臉上幾乎看不見一絲營養(yǎng)滋潤的痕跡,就像戈壁灘上的一叢駱駝刺。我認為他不大像讀者,因為他手中沒有書,也看不出要讓我簽名的意思。我正在疑惑,他抬起手掌,向我展示一張字條,我看見字條上面用藍墨水歪歪扭扭寫著兩行小字:你想采訪一個不尋常的老知青嗎?他在竟(境)外打了二十年仗,嚴重殘廢。但是你必須付費(采訪)。
我抬起頭來看看他,他的表情像黨小組長。不知道為什么,我愿意相信表情嚴肅的人,于是我在他的字條上寫下兩個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