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活類散文與生命體驗(2)

尾巴 作者:倪蓉棣


顯然,這些文字比較年輕、美麗而時尚。它們竟出自一位七十多歲的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老干部之手,這無論怎么看,都是令人驚訝的。

不過,我更欣賞書中那些質(zhì)樸、簡潔、帶有泥土芳香的文字。我認(rèn)為,“生活類散文”,還是寫得平實一點好,原始一點好,厚重一點好。而且,我堅持認(rèn)為,“生活類散文”,其真正有藝術(shù)感染力和生命力的東西,倒不是那些“年輕、美麗而時尚”的文字,而是作者的“生命體驗”。

什么叫“生命體驗”?說實話,我也很難說清楚。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生活的過程,就是生命的過程,而生活的體驗,往往就是生命的體驗。當(dāng)然,作者反映的生活,如果跟人特別是跟自己的生存、榮辱關(guān)系越大,其“生命體驗”的成分就越強(qiáng)。

還是讓我們再看兩段引文吧——

“故關(guān)衰草遍,離別自堪悲。”今天,父親走了,我也老了,地也荒了。當(dāng)我有幸重新踏上這片山坡地的時候,無限的感傷又涌上心頭。我知道,父親再也看不到這片山坡地了。接力父親的惟獨是我。我站在山坡地上,捧起了山坡地里的一撮撮沙土,一陣酸痛鉆透心頭。(摘自《我家的山坡地》)

老章見這瓦椽如此粗大,他思忖:眼下生活艱難,何不把屋上的瓦椽都拆下來,一根鋸成兩片,這樣就可把多出的一半瓦椽拿到市上出賣,換作糧食,度過日子。然而,老章可說是機(jī)關(guān)算盡太聰明了,當(dāng)他把屋上的瓦椽拆下鋸開后,市上人都嫌這瓦椽太薄,不頂用,怎樣也賣不出去。老章失算了,苦苦地,他只好把鋸開的瓦椽重新釘上,弄得屋漏連夜雨,剩下的瓦椽也毫無所用。老章是多么的痛心啊,他所干的這件傻事,難怪人們在背后當(dāng)作笑料。(摘自《灑在母親懷里的淚》)

這兩段引文,它們背后所承載的生活,都與人的生存、榮辱相關(guān),而作者所表達(dá)的感受,都直接或間接源自自身的生活體驗。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讀者的心靈是不會沉默的。

我發(fā)現(xiàn),《十月放歌》里的散文,特別是列入第一輯“故園風(fēng)土”和第三輯“苦樂留痕”的文章,作者的“生命體驗”寫得相當(dāng)深刻。這是《十月放歌》一書最值得稱道的地方。

現(xiàn)在,社會上寫“生活類散文”的人越來越多,但寫法各種各樣。我注意到,有兩種寫法比較典型:一種寫得比較老實,像記“流水賬”,文章大可“快讀”、“跳讀”,缺乏令人駐足的地方,讀后印象不深;一種寫得比較花哨,有的甚至故作神秘狀、深沉狀,生活本來面目被遮蔽,文章很難看懂,讀后腦子一片糊涂。說實話,這兩種寫法,我都不喜歡,特別是第二種,我甚至感到很厭惡。我的看法依然是:寫“生活類散文”,作者最好把功夫重點下在“生命體驗”上。其實,只有經(jīng)歷了“生命體驗”,才有可能觸及生活的本質(zhì)和真諦,才有可能揭示生活的真相,而只有寫出并寫好了“生命體驗”,才會抓住和打動讀者的心,才會從根本上提升文章的藝術(shù)品質(zhì)。

那么,如何寫出并寫好自己的“生命體驗”呢?很慚愧,我是“半桶水”,在這里就不敢饒舌了。好在,《十月放歌》里有許多文章可作范式,讀者諸君還是抽空多看看吧。

二○○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于樂成馬車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