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起義南歸 一(2)

金戈鐵馬辛棄疾 作者:趙曉嵐


在這些起義軍中,聲勢最大的是濟南府耿京所領導的隊伍。耿京本來是個農(nóng)民,因為不滿金人的橫征暴斂,他帶著幾十個人聚義起事,先后攻占了萊蕪、泰安兩個縣城,隊伍擴大到一百多人。這時,蔡州有一個叫賈瑞的人帶著幾十個人來投奔他,耿京很高興,就讓他做了“二當家”。賈瑞向耿京建議說,老大,我們現(xiàn)在最要緊的就是擴充實力,如果將現(xiàn)在的人馬分成幾路,讓他們到處招人,我們的隊伍肯定會迅速壯大起來的。耿京聽從了賈瑞的建議,兵分幾路,上山下鄉(xiāng),大搞串聯(lián),義軍隊伍果然滾雪球似地越來越大。

大約就是在這一時期,辛棄疾召集了兩千多人馬,加入了耿京的隊伍。他的這一行動,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為什么這么說呢?這當然不是因為耿京人多勢眾,辛棄疾有了這棵大樹好歇涼。事實上,雖然當時耿京等人高舉抗金義旗,四處招兵買馬,但只是在農(nóng)民中有號召力,而當?shù)氐臐h族軍人和有點身份的讀書人都瞧不起他的農(nóng)民出身,把聽從這個“泥腿子”的命令當成是一件丟臉的事,所以響應的人寥寥無幾。正如辛棄疾后來在《美芹十論·詳戰(zhàn)》中所指出的:

東北之俗尚氣而恥下人。當是時,耿京、王友直輩奮臂隴畝,已先之而起,彼不肯俯首聽命以為農(nóng)夫下,故寧嬰城而守,以須王師而自為功也。

大意是:河北、山東的習俗是崇尚義氣、勇武好勝,而把給別人打下手當成恥辱。在那時,耿京、王友直等人已率先樹起起義大旗,而這一帶的地方武裝力量卻不肯屈居農(nóng)夫之下聽從其領導,寧可據(jù)守孤城,等待南宋軍隊到來后開城邀功受賞。因此,當官宦世家出身又一肚子墨水的辛棄疾帶著自己的人馬主動來找耿京時,耿京估計會樂得仰天打幾個哈哈:俺大老粗手底下總算是有個文化人了!而辛棄疾心里,雖然未必有知識分子要與貧下中農(nóng)主動結(jié)合、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戰(zhàn)勝敵人的偉大法寶之類的理論認識,但從他后來評價農(nóng)民軍隊存在著缺乏謀略、容易聚集卻害怕失敗、不能打硬仗和持久戰(zhàn)等問題來看,似乎他很有當個先進文化的播種機、提升農(nóng)民軍隊的戰(zhàn)斗力這樣的小小野心。

耿京對辛棄疾非常器重,讓他做義軍的掌書記,類似于現(xiàn)在領導身邊的高級秘書,掌管義軍的大印、機密文件等,當然,跟現(xiàn)在的秘書一樣,時不時還要幫領導想想點子,出出主意,協(xié)助處理軍隊中的一些事務。事實上,由于耿京的義軍中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識幾個的農(nóng)民,像辛棄疾這樣有高度文化修養(yǎng)、熟知兵法韜略的人才真是極度稀缺,所以耿京安排辛棄疾在身邊當掌書記,顯然不僅是因為有個文化人做跟班臉上倍兒有光彩,更重要的,還是辛棄疾可以為他出謀劃策,做他的智囊和高參。辛棄疾在《美芹十論》中說,他起義做了耿京的掌書記后“與圖恢復”,意思是與耿京一起圖謀恢復大業(yè)??梢娫谄鹆x軍首腦議事時,辛棄疾是很有發(fā)言權(quán)的。在這一點上,他很像宋朝的開國元勛、著名的謀士趙普。宋太祖趙匡胤在做宋州節(jié)度使時,身邊的掌書記就是趙普。趙匡胤行軍打仗的許多主意,包括讓他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都有這個趙普的份。

有了辛棄疾這個高級參謀,耿京起義軍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先后攻下了兗州、東平府(鄆州)兩個城市。其中東平府西邊與梁山泊相接,東邊是泰山之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金國山東西路的首府,北宋時期天平軍節(jié)度使的駐地。耿京占領東平府后,自封為天平軍節(jié)度使,手下的隊伍發(fā)展到二十多萬人馬,山東、河北一帶的起義軍都愿聽從他的號令。他當時的風范和聲威,只怕要遠遠超過《水滸》梁山中早期的帶頭大哥托塔天王晁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