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把地方主義分成空間地方主義和時間地方主義兩種。每個地球儀和每張地圖都只展示出前者,他們非常盲目地陷于自己的地方主義,并從此迷失方向。同樣,每部歷史,其中包括希羅多德書中的每一頁都展示了后者,即當(dāng)下的歷史是一直存在的,因為歷史只是現(xiàn)在的不斷的前行,而那些最古老的歷史,對生活在他們那個時代的人來說,就是他們眼前的現(xiàn)實。
為了避免陷于這種時間地方主義,我又出發(fā)走進了希羅多德的世界。我以這位經(jīng)驗豐富、智慧的希臘人作為我的向?qū)?,多年來,我們一起漂泊。?dāng)然獨自旅行有時會更好。我認為,盡管我和希羅多德相隔兩千五百年,當(dāng)然這其中還有一種距離感,這種距離感并不會對我造成任何影響,因為這種距離感僅僅是出于我對他的仰慕和敬仰。盡管希羅多德一向為人率真坦誠、和藹可親、溫文爾雅,但我仍然時刻感覺到,我一直是在與一位巨人并肩游歷。
因此,我的旅行就兼有兩種維度:兩種旅行在同時進行——在時間上(去了古希臘、波斯和斯奇提亞);在空間上(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工作)。過去時與現(xiàn)在時相互交叉,兩種時間交疊在一起,使歷史的薪火不斷傳承。
我試圖躲進歷史的這種做法對嗎?有什么意義?其實,我們在歷史中面對的事情,也正是我們以為能在現(xiàn)實中逃避的事情。
希羅多德也陷入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困境:一方面,他窮盡畢生精力要保存歷史的真實:
“以便人類歷史不會從人類的記憶中抹掉?!?/p>
另一方面,他資料的主要來源也不是歷史的真實,而是其他人根據(jù)自己的看法口述的歷史。因此說,這是被人有選擇的記憶和加上個人見解的歷史。用另一種說法來解釋這一點的話,那么這個歷史就不可能是客觀的歷史,只能是口述歷史的人所希冀的那種歷史。這種分歧至今尚無人能解決。盡管我們可以努力減少并緩和這種分歧,但永遠也不會達到十分完美的程度。這種主觀因素,即我們所認為的所謂被曲解了的歷史事實永遠不會被濾掉。我們這位希臘人當(dāng)然也十分清楚這一點,所以,他總是不斷限定自己筆錄下來的東西:
“他們對我說”、“他們堅持說”、“他們的說法也不盡相同”等等。
因此從完美的意義上來說,我們從來沒有過完全真實的歷史,因為,無論我們的研究方法如何發(fā)展,我們永遠不可能直接身處歷史,而只能是靠聽別人講述、聽別人介紹來呈現(xiàn)歷史,這歷史就成了他或她認為的那樣。這項事業(yè)的自然發(fā)展也是如此,那種認為能夠抗拒這種自然規(guī)律的想法是荒唐的。
這個真相或許就是希羅多德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
我乘船從希臘科斯島抵達希羅多德的出生地哈利卡爾那索斯。船航行到半路時,我看見有一位上了年紀、沉默寡言的船員從桅桿上降下了希臘國旗,換上了土耳其國旗。這兩面旗同樣都皺皺巴巴、早已褪了色并且破損得很厲害。
這座小城市坐落在碧藍色港灣的深處。在這深秋時節(jié),所有的游艇都靜靜地停泊在海面上。我向一位值勤警察打聽去哈利卡爾那索斯的路,他更正我說,那個地方現(xiàn)在叫“波德汝姆”。這兒現(xiàn)在屬于土耳其,已經(jīng)改成土耳其的地名了。不管怎么說,這位警察還算很和善也很禮貌。我到了一個建在海濱附近的價格便宜的小旅館,接待臺前站著一個小伙子,他接待了我。我看見,他的臉骨膜發(fā)炎,腫得非常厲害,甚至讓我覺得有點擔(dān)心,他臉上流淌下來的膿汁會馬上把他的臉分離成兩半。為防萬一,我跟他保持著一定距離,我站在他的另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