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夜半豬聲(1)

首席記者 作者:劉國民


  嚴格說,“風向標"是一條誘導新聞。
  
  原來,那位老人埋風向標的本意不是躲避兇宅,而是為了保住風水。四個子女都是干部,老人認為自家宅地的風水好,于是埋下一個地標,回遷后再住這里。采訪中,怕自己的迷信觀念說出來讓大家笑話,老人把埋地標的目的說得含含糊糊。黎志堅設下些語言圈套,把埋地標的目的引向拆遷命案,老人糊糊涂涂地隨著他說。此后老人埋地標的目的就變成了兩個,保住風水和躲避兇宅。文章見報的時候,埋地標的真正目的被完全淡化掉了。
  
  假新聞可以做,但不可以顯擺。
  
  拆遷命案中死亡的拆遷戶叫余建設,四十一歲,松花江船運公司員工,生前住老白黨胡同33號副6號。松花江連年水瘦,船運開航期由以往的每年三季變?yōu)橐患?,船運公司因之解體。下崗后,余建設在自家院內開了一家鐵制品加工廠。胡同里的居民冬季都是自行采暖,他的鐵制品加工廠不過是為他們焊制土鍋爐和制作簡易煙囪的作坊,同時回收廢鋼鐵。
  
  余建設的老婆比他小十幾歲,叫賀小賀。他和賀小賀的女兒叫萌萌,三歲半。余家還有一只小狗,叫芽芽。
  
  拆遷動員時,拆遷辦和余建設等三十戶拆遷戶產生了意見分歧。這三十戶多為船運公司和鐵路機車廠的職工,他們所住的一帶,為這兩家企業(yè)的職工宿舍,職工宿舍的管理權在鐵路機車廠方面。多年來,企業(yè)對職工宿舍疏于管理,拆遷時,產權歸屬及劃分問題十分混亂,拆遷雙方似乎都無章可依,于是只能憑著嘴大嘴小各說各的理。
  
  余建設家有五十平米平房和四百平米院落,院落中有六十平米廠房,四十平米庫房。按目前的拆遷政策,余建設會得到相當可觀的一筆拆遷補償。然而,拆遷辦核準拆遷補償標準時,余建設的居住現(xiàn)狀和機車廠的集體房照成了參照,他們依照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城區(qū)平面圖。平面圖顯示,余建設四百平米院落中的二百平米是垃圾場,廠房和庫房都在這二百平米之內。垃圾場是公地,拆遷戶無權享受土地及建筑的拆遷補償。
  
  九十年代是垃圾場?五十年代還是沼澤地哩!余建設不服,出示房照和地照,同時出示了近年來繳納租金的單據(jù),證明他是這一片房地產的合法擁有者。拆遷辦態(tài)度強硬:哪個部門發(fā)你的房地照、哪個部門收了你的租金,你就找哪個部門要補償款去!
  
  余建設的態(tài)度更強硬:到省市政府告你們去!除了女廁所我進不去,還有哪里我進不去?拆遷人員幽了他一默:女廁所你進得去,省市政府你進不去。
  
  果然,余建設沒能進入省市政府。
  
  拆遷工程開始,余建設就被列為強遷對象。拆遷辦在他院門上張貼了限期搬出的公告,既強遷令。余建設咬破手指,在公告上打了一個血淋淋的叉,然后租了一處房子把老婆孩子打發(fā)走,一個人堅守老宅。他把滿滿一編織袋炸藥塞進床下,然后放出口風:隨時準備和老宅同歸于盡。然而強遷之前發(fā)生了一次爆炸,房子炸塌了,他被一堵墻壓在地面上,像夾在漢堡中的雞塊。
  
  關于余建設命案,黎志堅獲得的信息僅此而已。余建設的鄰居已搬遷到四面八方,賀小賀也不知去向,拆遷部門對命案閉口不談,他獲得信息的唯一渠道,是市區(qū)兩級公安部門主辦的警情網站。
  
  關注命案期間,一個選題撞進他懷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