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師(3)

高手 作者:張志俊


從那以后,陳家溝的情況就不太美了,陳照丕已經(jīng)沒了,陳茂森又決不教拳,這個僅剩的陳照奎又被請到鄭州看病并留下來開班教拳,這就可憐了陳家溝那些后生們被無辜耽誤了,直到如今一個“沉肩墜肘”大部分都沒有完全解決。

不過,師父陳照奎這一走出陳家溝,卻無意間開啟了將家傳正宗拳架傳向全國、推向世界的一個新時代。這個時代可以說是鄭州開始的。

傳統(tǒng)文化不會胡說八道,肯定有它的道理。中國武術(shù)在歷史上首先是以殺人為目的的,然后才是民間的競技運動,最后才是鍛煉身體。而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被舞臺化了,比如武術(shù)隊的刀劍等器械只是個薄薄的鐵片,根本不是刀劍的原型態(tài)了。我是民間的武術(shù)者,我不管那些武術(shù)比賽他們搞的東西,無論他們搞得多熱鬧,推出多少全國冠軍,還是多高的段位。我這一套東西在民間自有它生存發(fā)展的空間,我們這個東西絕不能失傳,甭管你多大壓力,多大變化,在民間它也在悄悄地流傳,總是有人會把它傳下來的。

不過要想順利地傳下去就需要有好的傳承人和好的被傳承人,馮友蘭先生說過一段話,他說比如一棵樹,木工說它可以做成家俱,園藝師說它可以做成標(biāo)本,藝術(shù)家說它可以做成精雕的藝術(shù)品。但是,你這個材料定下來了沒變,誰雕琢你呢?你要讓木工來做,他把你雕成了個板凳,樹抗議木工,于是改一改變成桌子,你不還是個家俱嗎?所以問題不在于這個材料,而是看誰來雕塑你。

我的幸運就是遇見了陳照奎這個雕琢我的好老師,也就是我今天反復(fù)強調(diào)的明師。當(dāng)然我也是有天分的。

我最大的天分就是相信老師的話,自己肯下功夫。

我的恩師陳照奎的教拳生涯大可分為三個階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