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峨眉》 群雄拜壽(7)

峨眉:上卷 作者:于鐵成


   《峨眉》 群雄拜壽(7)
  
  唐九微笑道:“晚輩也曉得大師您平生不好金銀珠寶那些俗不可耐的阿堵物,豈敢拿來獻丑?所以為大師上壽帶來的賀禮只不過乃是一本書法帖子罷了,大師如果不收,那便真的是嫌棄了。”
  
  通天大師也不好拂了唐九的面子,接到手中展開默讀道:“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他將那書法字帖又略微一翻,不由得輕輕一笑道:“蘭亭宴集序,這本‘不過罷了’的書法字帖恐怕遠比一座金山還要貴重了,老衲豈敢收受啊?!?br>  
  原來那唐九口中輕描淡寫的“書法帖子”竟是《蘭亭宴集序》真本,也便是世人所熟知的《蘭亭集序》。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作序。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無不是世間完美之作,后人評曰“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于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故此,歷代書家無不公推《蘭亭集序》為“天下第一行書”。
  
  相傳,當年右軍先生一揮而就,自己也極得意?;氐郊抑?,他又重寫過幾篇,但最終只能擲筆嘆息道:“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再也無法寫出那原稿的神韻,于是將此原稿珍藏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了他的第七世后人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愛書法,臨終前又將這《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辨才法師。
  
  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尤愛右軍字。一日,太宗聞聽《蘭亭集序》在辨才手中,便派人前往索取,辨才卻始終推說并不知真跡下落。太宗見不能硬奪,便改為智取。他派監(jiān)察御史蕭翼裝扮成書生模樣,去與辨才接近。那蕭翼亦是書法大家,與辨才談得很投機。待兩人相交日厚,蕭翼故意拿出幾件王羲之的真跡與辨才欣賞。辨才看后,不以為然地道:“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貧僧有一本真跡更勝其他。”蕭翼追問是何帖子,辨才告知了真相。蕭翼故作不信,稱此帖早已失蹤。辨才便從屋梁上取下真跡給蕭翼觀看,那蕭翼一看,果真是《蘭亭集序》,隨即將其納入袖中,并拿出太宗的圣旨。辨才此時方知上當。失去了真跡,更是失信于先師,辨才心中懊悔難過,不久便積郁成疾而終。那真跡后來在太宗駕崩后便作為殉葬入陵,從此永絕于世。
  
  而大唐傳世有《蘭亭集序》五大摹本,均是價值連城。其中《虞本》為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所臨,因卷中有元天歷內府藏印,亦稱“天歷本”。虞世南得智永真?zhèn)鳎苯游簳x風韻,與王羲之書法意韻極為接近,用筆渾厚,點畫沉遂,此本最具真跡之意韻。而《褚本》為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所臨,因卷后有米芾題詩,故亦稱“米芾詩題本”。此冊臨本筆力輕健,點畫溫潤,血脈流暢,風身灑落,深得蘭亭神韻。被世人公認為最近真跡原貌的則是《馮本》,為唐代內府栩書官馮承素摹寫,因其卷引首處鈐有“神龍”二字的左半小印,后世又稱其為“神龍本”。而另外一本《定武本》則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臨本,于北宋宣和年間勾勒上石,因于北宋慶歷年間發(fā)現(xiàn)于河北定武而得名。定武原石久佚僅有拓本傳世,此本為原石拓本,是定武蘭亭刻本中最珍貴的版本。
  
  唐九此次帶來的賀禮,竟是失傳已久的《褚本》,此本集王右軍之文章、褚遂良之臨摹與米芾之題詩于一身,尤為珍貴,故此通天大師說它遠比一座金山還要貴重得多了。
  
  唐九見通天大師不肯收受禮物,仍只是一再拱手不肯拿回。通天大師于是笑道:“時辰已經不早了,若是再與施主推來讓去,恐怕這素齋早已涼了,大家嘴上不說,心里卻都該罵娘了,施主與老衲又何苦來哉?唐施主早早收回字帖,大家也好入席啊?!?br>  
  那唐九聽得此言,也不好再爭,尷尬地笑了笑,將書法字帖揣回到懷中,向通天大師施了一禮,便來到席間,挨著丁冠英、丁冠雄兄弟坐了下來。這唐九與丁家兄弟都是蜀人,彼此一開口便立刻親切起來。丁家兄弟歷來是個樂天的,與唐門雖然沒打過什么交道,倒也并不懼怕這位名震四方的“毒人”。
  
  峨眉山的美食佳肴實在太多,即使是一場素宴,也足以讓老饕餮們食指大動了。單說一道雪蘑芋,每桌都連上了三盤,卻都被搶了個精光。說起這雪蘑芋,山外之人久聞大名,卻少有人親口品嘗過,乃是世間罕有之物,它本這峨眉山巔峰積雪之處生長,地上葉柄如蛇,葉子卻像美人手掌,要以童男之人,才能刨出葉子下面的小球,個個都如雞蛋般大小,煮熟之后曬干,又掩埋于冰雪之中七七四十九日才能挖出,此時小球內孔如蜂巢,即使以白水一瓢,幾粒精鹽,便可勝過龍肝鳳髓。吃慣了鐘鼎玉食的南宮均都吃得滿頭大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