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我覺得英語就是磨出來的硬工夫,到時候一張嘴別人就能看出來,根本就不能靠突擊。我在匯豐的面試從頭到尾用的都是英語。后來,我的老板跟我說,面試的時候我一張嘴就給他留下特別深的印象。
和我一起二面時,還有一個南大的研究生也被錄取了。和她在底下交流時,發(fā)現(xiàn)她真是那種傳聞中“英文比中文說得好”的“怪物”,我這么說一點也沒帶夸張的色彩。我的老板后來也講,當時他也很吃驚:中國學生的英語怎么可以這么好?徐小平:
現(xiàn)在國內很多上市公司的團隊,有許多都是新東方培養(yǎng)出來的。像我的一位在高盛的朋友,當年也是我的學生,她每一次見著我都說,她自己就是新東方的一個產品。這就是語言的力量。
你的故事,對于所有面臨職場的大學生的意義,那就是如何讓自己成為企業(yè)選定的人才。對于外企來說,最核心的問題其實就是語言。如果能解決語言問題,人生核聚變的產生就有了最扎實的基礎。
※※※
Y的基本資料:
2002年,考入某經貿大學保險專業(yè)。
2006年,本科畢業(yè)后進入匯豐銀行工作。
Y:
我從小就喜歡學英語。這和我的中學母校有很大的關系。當時我們有很多機會和新西蘭交換學生交流相處,這種與英語國家的學生的直接接觸,和自己背英語書是完全不一樣的。當你和他們交流多了,英語就會非常順利地從嘴里蹦出來。中學階段,老師還要求一天背一句話,不斷用復讀機來糾正讀音。早上和晚上還要各朗誦半小時的英語。因此打下了很扎實的基礎。
上了大學以后,我也在英語上下了很大工夫,尤其是專業(yè)英語。我平時比較懶,不太會自己找事做,但一旦我決定要做一件事,就一定會認認真真完成。我們保險專業(yè)對英語也非常重視,大一的英語每周有40個課時,整個班學英語都很刻苦。當時,老師甚至鼓勵我們把所有的課文聽磁帶聽寫下來。我就聽寫了很厚的一本,每一頁都寫得密密麻麻。雖然很辛苦,但是事后發(fā)現(xiàn),英語確實進步了許多。大三的時候,我過了英語專業(yè)八級,在我們班是第一個。
當然,要學好英語,僅靠上課肯定是不行的。我覺得英語就是磨出來的硬工夫,到時候一張嘴別人就能看出來,根本就不能靠突擊。即使其他課業(yè)很重,也可以找到一些比較輕松的方法來提高英語水平,比如看看美劇,但是不要盯著中文字幕,要注意感受語音語調。大學階段,我也花了很多時間和學校的外國留學生一起交流,這對我?guī)椭埠艽蟆?/p>
我的班級一共有78個人,基本上都是去保險公司或者銀行。我的offer大概可以排到最好的TOP5。據(jù)說當時投匯豐的有2000多份簡歷,據(jù)我所知,光我們班往匯豐投簡歷的就有二三十人左右。我們班得到面試的機會只有兩人,最后通過兩次面試最終被錄用的只有我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