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百零一年,即1550年,蒙古的另外一個軍事領(lǐng)袖俺答又率兵包圍了北京。情況也非常嚴重。也是因為北京是一個首都,是一個政治和軍事中心,經(jīng)過艱苦的斗爭,俺答也像也先一樣,由于占不到便宜而退回去了。
北京在明朝歷史上經(jīng)受住了這樣兩次考驗。由此可以說明明成祖遷都北京是必要的和正確的,無論從軍事上和政治上來說,他都做對了。
但是,僅僅只把政治、軍事中心建立在北京還是不夠的。當時東邊從遼東起,西邊到嘉峪關(guān)止,敵人從任何地方都可以進來。當然,從山海關(guān)往西有一道萬里長城??墒浅菈κ撬赖模瑳]有人守還是不能起作用。所以,必須要在適當?shù)能娛乱c布置強大的軍事力量。因此,明朝政府在北方沿邊一線設(shè)立了所謂“九邊”?!熬胚叀笔侵鸩桨l(fā)展起來的。開始只建立了四個鎮(zhèn),即遼東、宣府、大同、延綏(suí)。跟著又增加了三個鎮(zhèn):寧夏、甘肅、薊州。以后又加上太原、固原二鎮(zhèn)。這九個軍事要塞,在明朝合稱“九邊”,是專門對付蒙古族的。每一個軍事中心都有很多軍隊,譬如明朝后期,光在薊州這個地方就有十多萬軍隊。
九邊有大量的軍隊,北京也有大量的軍隊。這些軍隊吃什么呢?光依靠河北、山東、山西這幾個地區(qū)的糧食是不夠供應的,必須要從南邊運糧食來。要運糧食,就要有一條運輸線。當時沒有公路、鐵路,只能通過運河水運,把東南地區(qū)的糧食集中在南京,通過運河北上。一年要運三四百萬石糧食來北京養(yǎng)活這些人。所以運河在當時是一條經(jīng)濟命脈。這種運輸方法,當時叫作漕運。為了保護這條運輸線的安全,明朝政府專門建立一個機構(gòu),派了十幾萬軍隊保護運河沿線。明朝是如此,清朝也是如此。
把軍事、政治中心放在北京,北方的問題解決了??墒前l(fā)生了另外一個問題:南方發(fā)生了事情怎么辦?于是就把南京改為陪都。陪都也和首都一樣,除了沒有皇帝之外,其他各種組織機構(gòu),北京有一套,南京也有一套。北京有六部,南京也六部。因為南京沒有皇帝,便派一個皇帝親信的人做守備。當時的大學叫國子監(jiān),國子監(jiān)也有兩個:一個叫“北監(jiān)”,一個叫“南監(jiān)”。北監(jiān)在北京,就在孔廟的旁邊。北監(jiān)、南監(jiān)都刻了很多書,叫北監(jiān)本和南監(jiān)本。當然,陪都和首都也有區(qū)別,首都的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部長叫尚書,副部長叫侍郎)有實權(quán),而陪都的六部沒有實權(quán)。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首部辦。南京的這些官清閑得很,沒有什么事情可做。這些人大都是些政治上不得志的人,在北京站不住腳,有的年紀大了,做不了什么事,就要他到南京去做一個閑官,有飯吃,有地位,可是沒有什么事情可做。我們研究這個時代的歷史要了解這一點。那么,他在南方搞一套機構(gòu)的目的是什么呢?第一,以南京為中心來保護運河交通線;第二,以南京為中心,加強對南方人民的統(tǒng)治。南方各個地區(qū)發(fā)生了人民的反抗斗爭,就可以就近處理、鎮(zhèn)壓。
明成祖遷都北京,這不但是抵抗蒙古族南下的一個最重要的措施,同時也為北京附近地區(qū)生產(chǎn)的發(fā)展、文化水平的提高,都市的繁榮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有了這個基礎(chǔ),清朝入關(guān)后才能繼續(xù)建都北京。我們在全國解放之后,才有條件繼續(xù)建都北京。這是一個歷史發(fā)展的過程。我們國家建都北京,是經(jīng)過了慎重、周密的考慮的。當時在討論這個問題時,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北京是一個學術(shù)中心,首都最好建在別的地方,不要建在北京。北京一建都,就成為政治中心了。這些人認為政治是很不干凈的東西,所以反對建都北京。甚至在我們建都北京之后,還有不同的論調(diào)。一些人認為舊北京城不能適應我們今天的政治要求,因此應該在復興門外建一個新北京。把舊北京甩開。他們舉了很多條理由。但是我們有一條:北京在一九四九年有一百幾十萬人口,你要把國家的中央機關(guān)放在復興門外,孤孤單單地和人民脫離了,這在政治上是錯誤的。過去十幾年以來,不斷有這樣的爭論?,F(xiàn)在事實證明:第一,今天建都北京是正確的;第二,在北京的舊基礎(chǔ)上來擴建新北京也是正確的。中央機關(guān)--無產(chǎn)階級的最高政權(quán)機關(guān)脫離人民行不行呢?當然不行,那是原則性的錯誤。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爭論,今天不能多講了。這是從明成祖遷都北京,順便講到我們今天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