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當時撤兵回國,為什么要把登記在冊的“俘虜”14,000人押回本國,并且一路走一路拉伕,順便擄走“華人男婦”十余萬人,他們把這些人押回國去有什么用?想達到什么目的?這些目的最后又達到了沒有?往事雖已千年,我們不得不把這些令人痛心的真實往事重說一遍,是為了說明“靖康之恥”的歷史真相究竟如何。“靖康”是欽宗的年號,一共只存在了一年多。過去的歷史書上有的稱為“靖康之變”,有的稱為“靖康之禍”,有的稱為“靖康之恥”,只有在把歷史真相探討清楚之后,我們才能作出答案,究竟以用哪一種稱呼為宜。其實宋金兩國之間并未發(fā)生戰(zhàn)爭。他們原先曾經訂立盟約,共同滅遼。后來遼國亡了,這件事已成過去。如果趙佶、蔡京、童貫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有欺騙、戲弄金國的地方,金國可以直接交涉,或者直接興師問罪。其實,宋廷對于這件事情已經處理過了,蔡京已經死于流放途中,童貫已經斬首,首級已在東京城里示眾,趙佶現(xiàn)在已經被俘,怎么處理,還未定案,但是這事不應該遷怒于趙氏宗親、文武官員,更不應該遷怒于老百姓。“俘虜”應該產生于戰(zhàn)爭之中,趙氏宗親、文武官員、全國的老百姓并沒有參加戰(zhàn)爭,不應成為“俘虜”。如果不是戰(zhàn)爭,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金人是強盜,是在搶劫,是在綁票。綁票也得有個綁票的規(guī)矩,如可贖票,也得有個辦法。歷史事實是:金人把過去對宋廷的不滿,都遷怒于被綁走的這十幾萬人,對他們盡量虐待,盡量殘害、盡量羞辱。對他們虐待、殘害、羞辱到什么程度,用當時盡人皆知的兩個簡單的數(shù)字就能說明問題。一是在那次“靖康之恥”中被驅趕到北方去的人已經“十人九病”,很難找到健康的人;二是在“五年之中,十去八九”,能夠活到五年以上的人,少之又少。
金將粘罕回到北方之后,覺得擄來的這些人沒有多大用處,又要消耗糧食,就公開下令,一次活埋了三千人。史書上記載得清清楚楚,他們也無意隱瞞。許多擄來的婦女,已被賞賜給了軍人,成為女奴。不久,他們又覺得女奴無用,就拿去和西夏人換馬,一般要十個女奴才能換到一匹馬。這些女人既然已被看成牲口,就只能得到牲口的待遇,受到更大的凌辱,更加活不下去。從他們擄去那么多人而覺得無用,隨意處理看來,他們擄人并無明確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報復中國人,為了恐嚇中國人,所得到的結果,只能是增加仇恨,掀起更大的反抗。所以在靖康之變以后,河東河北各地,迅速組成了“赤心報國,誓滅金賊”的百萬民兵。
宋王朝是有名的文明古國,禮義之邦,在兩性問題上,特別重視婦女的貞操、名節(jié),這是當時的東方世界各民族都知道的,而且亦因此受到尊重。但是這些金賊偏偏要對著干,你越忌諱什么,他就越要干什么。據(jù)《呻吟語》一書記載:“被掠者日以淚洗面,虜酋(金兵軍官)皆擁婦女,恣酒肉,弄管弦,喜樂無極?!被适覌D女更是他們主要的凌辱目標。對于徽欽二帝,也一點不給面子。經過幾個月的了解,他們不僅知道了皇室婦女后妃的名分,而且知道了徽欽所寵愛的后妃。對于徽宗的愛妃王婉容,有個金將竟然當面逼著要人,當你的面做給你看。欽宗的朱慎妃也在途中解手時,被一個軍官拉出來公開凌辱。金人自己也承認“各寨婦女死亡相繼”。許多少女和十六歲的仁福帝姬、賢福帝姬、保福帝姬(宋代的公主一度稱為帝姬)都先后不堪折磨慘死。這些皇室婦女從來養(yǎng)尊處優(yōu),哪里經受得了這種地獄似的生活,她們在途中披頭散發(fā),衣衫不整,被金兵官兵隨時拉出來蹂躪,完全是度日如年。只要一有機會,立刻想辦法自盡。如信王妃自盡于青城寨,鄆王姬自盡于劉家寺。自東京到燕山的千里途中,無數(shù)婦女倒斃路旁,赤身裸體,血污滿身,咬牙切齒,死不瞑目。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北撤之時,岳飛正在宗澤部下,參加游擊之戰(zhàn),活躍在東京到燕山的這條主要交通線上。他們還多次策劃攔截金兵,奪回徽欽二帝,只不過因為勢單力薄,攔截沒有成功。沿途這些慘象,他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們怒發(fā)沖冠,目眥欲裂,從此以后,他們把靖康之恥,永記于心,決心為雪此恥奮斗終生。后來他們還聽到從北方傳來的消息說,徽欽二帝到達北方后,被押到金太祖阿骨打的陵前舉行獻俘儀式“牽羊禮”,趙家皇族男女老幼一千余人都被脫去袍服,裸露上身(只讓徽欽二帝及皇后保留一件內衣),披羊皮、執(zhí)氈條,伏地跪拜,當成牲口,反復侮弄。欽宗的朱皇后不堪羞辱,當晚自盡。不管過去趙佶、童貫等人做了多大的錯事,金國貴族如此千方百計羞辱中國人,把中國人當牲口對待,想把中國人的民族精神完全摧毀,這也實在太過分了。消息傳到中原,兩河各地民兵都在山寨中擺起香案,祭告祖先,在身上刺“盡忠報國,誓滅金賊”八個字(從此被稱為八字軍),發(fā)誓要雪靖康之恥,寧死不做奴隸,永保民族精神。他們的想法是對的。如果不雪靖康之恥,中國人就永遠抬不起頭來。到后來,這個靖康之恥的形容已經不限于對金國而言,只要我們遇到了外患,我們就會想到靖康之恥,想到“靖康恥,猶未雪”的作者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