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史家有不同看法。一個在萬歷后期入仕、官至首相的黃景眆先生,在他寫的《國史唯疑》一書中說,高拱雖粗褊,“意氣頗磊落”,所謂報復,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專家韋先生是這樣看的:“在海瑞催查鄉(xiāng)官田畝退還侵占的田宅的基礎上,再加大力度,以繼續(xù)追查,不能謂之枉法。任用被公認為‘廉潔有惠政’蔡國熙負責其事,亦不能謂之徇私。適度懲戒徐階三個橫暴鄉(xiāng)里的惡子,亦不能歸結為誣陷?!彼运煌獍堰@種情況,完全或者主要說成是高拱的報復。他傾向于高拱這樣做,是出于公義而挾有私怨。
我原則上贊同韋先生的看法,并且更傾向于高拱并沒有純粹出于個人恩怨,積極主動采取了報復行為。
高拱是個一心謀國的政治家,似乎對純粹的個人恩怨不是太在意。比如,非常老資格的高級干部楊博,在高拱和徐階爭斗時,以吏部部長的身份帶頭打報告公開要求必需罷免高拱??墒?,高拱復出后,立即請已經退休回家的楊博重新出山,擔任了兵部的部長。這就是一個例子。
但是,必需再補充一層意思,那就是:如果說高拱真的有報復行為的話,那么,他也是在一個人的挑撥下進行的,他是被別人給耍了!其實,不久,高拱就發(fā)現(xiàn)了這其中的隱秘。
隆慶五年的秋天,徐家的事情正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發(fā)生了一起群眾實名上訪舉報事件。一個徐階家鄉(xiāng)的姓顧的男子,千里迢迢跑到北京,舉報一件事。說徐階派人送銀三千、玉帶寶玩等物給了張居正,張居正收下了。舉報人還提供了確鑿的證據(jù)。
好在,這件事沒有擴大,舉報信是直接轉遞到高拱本人手上的。于是,高拱就向張居正了解情況。以高拱的威嚴和嫉惡如仇的個性,很可能是一種質問乃至審訊的口氣,說不定還“啪”的一聲,把舉報材料摔在張居正的面前。張居正很是惶恐,也非常窘迫,為此,甚至失眠了好幾夜。
高拱見張居正如此,怕影響工作,也不利于彼此的團結,就安慰張居正說,這是小人誣告,我是不信的,這就讓司法機關拿了那個人押解回籍。張居正這才稍微安心了些,連連說:“畢竟是我兄,光明磊落??!”但是張居正的眼神里,流露出愧疚的神情,同時也有些異樣的光芒。
按照高拱的說法,也就是從這件事開始,張居正萌發(fā)了取而代之之心。這個時候,已經到了隆慶五年,內閣只有高拱和張居正兩個人的時期了。也正是這個時候,高拱似乎悟出了點什么。
根據(jù)高拱事后的回憶,張居正“既以示德于我(指張居正說徐階下野是他在幕后操作的),既則又交通徐氏受其重賄,而謂調停于我。在徐處則曰:‘高實未忘情也?!谖覄t曰:‘徐可惡甚。’若在他人,孰能堪之?蓋以兩利俱存,獨持其柄之意?!?br>
當時,高拱的認識未必如此清楚,但是,他隱隱約約感到,實際上之所以因為徐階這位退休老領導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是有人在從中挑撥漁利。這在高拱當時給徐階的幾封信中,表達得很清楚了。高拱說,他復出后整天公務還忙不過來,哪有功夫還去報復誰啊!另外還說了一些他絕對不敢以皇帝給的職權,去逞一己之快等等表明心跡的話。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那些事情呢?高拱解釋說,雖然,我高某不敢廢國家的法律,以德報怨;但是,高某也實在不敢借國家的法律,以怨報德!就是說,雖然我高拱沒有報復之心,但是也不能不秉公執(zhí)法,法外示恩。既然你家里確實有問題,老百姓反映挺強烈,我不能枉法徇私。這些話,應該是發(fā)自肺腑,實話實說的。
不過,下面的話才是我們所感興趣的:高拱告訴徐階說,最近我才知道,其實鬧到這個地步,是有人在從中挑撥,故意說我耿耿于懷,沒有釋然,會報復你。因為他這樣說,就可以“賈怨而收恩”!如果不這樣造謠挑撥,他就難以從中漁利了?!按艘馄停ㄎ业闹t誠)已識破,故一切不理,付之罔聞,久當自消滅也。愿公亦付之罔聞,則彼無所施計矣!”
另一封信寫得更明確了。高拱說,你我雖然想忘記前嫌,根本不想糾纏過去,更不存故意報復之心,“然人情難測,各有攸存”,對你有意見的人,希望我報復你;對我有意見的,則到處散布消息說我要報復你,以便敗壞我的名聲;希望討好我的,在我面前挑撥說,你曾經那樣對我,現(xiàn)在不報復,能甘心嗎?希望在你面前示好的,就挑撥說,他一直在我這里給你說話,盡力化解。現(xiàn)在我知道了,這些根本都是撥弄是非的伎倆,事實根本不是這樣的。
既然高拱發(fā)現(xiàn)了這其間的陰謀,就不允許各方再繼續(xù)糾纏下去了,于是開始出面平息此事。當時主政吳地的干部,多是高拱賞識的熟人,他分別給幾位當?shù)氐念I導寫了幾封信,對徐階遭受的痛苦感到“惻然”,表示他看到徐階的遭遇“于心不忍”,希望這些當?shù)氐念I導在可能的情況下,對徐階的家人“作一寬處,稍存體面”,以免老領導“垂老受辱苦辛”!
高拱的信,言辭懇切,入情入理。當然,張居正也給這些人寫了信,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需要說明的是,高拱不是會作秀的人,他說這些并不是口是心非的話。在地方上報的對徐階三子的處理意見上,高拱批示:“太重,令改讞”。以后改判的結果是:徐階的三個兒子被釋放了。
但高拱的想法,還是太簡單了。他認為自己采取了團結同志、息事寧人的高姿態(tài),就真能夠化解矛盾,消除糾葛。 事實證明,高拱錯了。而一個巨大的陰謀,也就此催生了!
我原則上贊同韋先生的看法,并且更傾向于高拱并沒有純粹出于個人恩怨,積極主動采取了報復行為。
高拱是個一心謀國的政治家,似乎對純粹的個人恩怨不是太在意。比如,非常老資格的高級干部楊博,在高拱和徐階爭斗時,以吏部部長的身份帶頭打報告公開要求必需罷免高拱??墒?,高拱復出后,立即請已經退休回家的楊博重新出山,擔任了兵部的部長。這就是一個例子。
但是,必需再補充一層意思,那就是:如果說高拱真的有報復行為的話,那么,他也是在一個人的挑撥下進行的,他是被別人給耍了!其實,不久,高拱就發(fā)現(xiàn)了這其中的隱秘。
隆慶五年的秋天,徐家的事情正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發(fā)生了一起群眾實名上訪舉報事件。一個徐階家鄉(xiāng)的姓顧的男子,千里迢迢跑到北京,舉報一件事。說徐階派人送銀三千、玉帶寶玩等物給了張居正,張居正收下了。舉報人還提供了確鑿的證據(jù)。
好在,這件事沒有擴大,舉報信是直接轉遞到高拱本人手上的。于是,高拱就向張居正了解情況。以高拱的威嚴和嫉惡如仇的個性,很可能是一種質問乃至審訊的口氣,說不定還“啪”的一聲,把舉報材料摔在張居正的面前。張居正很是惶恐,也非常窘迫,為此,甚至失眠了好幾夜。
高拱見張居正如此,怕影響工作,也不利于彼此的團結,就安慰張居正說,這是小人誣告,我是不信的,這就讓司法機關拿了那個人押解回籍。張居正這才稍微安心了些,連連說:“畢竟是我兄,光明磊落??!”但是張居正的眼神里,流露出愧疚的神情,同時也有些異樣的光芒。
按照高拱的說法,也就是從這件事開始,張居正萌發(fā)了取而代之之心。這個時候,已經到了隆慶五年,內閣只有高拱和張居正兩個人的時期了。也正是這個時候,高拱似乎悟出了點什么。
根據(jù)高拱事后的回憶,張居正“既以示德于我(指張居正說徐階下野是他在幕后操作的),既則又交通徐氏受其重賄,而謂調停于我。在徐處則曰:‘高實未忘情也?!谖覄t曰:‘徐可惡甚。’若在他人,孰能堪之?蓋以兩利俱存,獨持其柄之意?!?br>
當時,高拱的認識未必如此清楚,但是,他隱隱約約感到,實際上之所以因為徐階這位退休老領導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是有人在從中挑撥漁利。這在高拱當時給徐階的幾封信中,表達得很清楚了。高拱說,他復出后整天公務還忙不過來,哪有功夫還去報復誰啊!另外還說了一些他絕對不敢以皇帝給的職權,去逞一己之快等等表明心跡的話。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那些事情呢?高拱解釋說,雖然,我高某不敢廢國家的法律,以德報怨;但是,高某也實在不敢借國家的法律,以怨報德!就是說,雖然我高拱沒有報復之心,但是也不能不秉公執(zhí)法,法外示恩。既然你家里確實有問題,老百姓反映挺強烈,我不能枉法徇私。這些話,應該是發(fā)自肺腑,實話實說的。
不過,下面的話才是我們所感興趣的:高拱告訴徐階說,最近我才知道,其實鬧到這個地步,是有人在從中挑撥,故意說我耿耿于懷,沒有釋然,會報復你。因為他這樣說,就可以“賈怨而收恩”!如果不這樣造謠挑撥,他就難以從中漁利了?!按艘馄停ㄎ业闹t誠)已識破,故一切不理,付之罔聞,久當自消滅也。愿公亦付之罔聞,則彼無所施計矣!”
另一封信寫得更明確了。高拱說,你我雖然想忘記前嫌,根本不想糾纏過去,更不存故意報復之心,“然人情難測,各有攸存”,對你有意見的人,希望我報復你;對我有意見的,則到處散布消息說我要報復你,以便敗壞我的名聲;希望討好我的,在我面前挑撥說,你曾經那樣對我,現(xiàn)在不報復,能甘心嗎?希望在你面前示好的,就挑撥說,他一直在我這里給你說話,盡力化解。現(xiàn)在我知道了,這些根本都是撥弄是非的伎倆,事實根本不是這樣的。
既然高拱發(fā)現(xiàn)了這其間的陰謀,就不允許各方再繼續(xù)糾纏下去了,于是開始出面平息此事。當時主政吳地的干部,多是高拱賞識的熟人,他分別給幾位當?shù)氐念I導寫了幾封信,對徐階遭受的痛苦感到“惻然”,表示他看到徐階的遭遇“于心不忍”,希望這些當?shù)氐念I導在可能的情況下,對徐階的家人“作一寬處,稍存體面”,以免老領導“垂老受辱苦辛”!
高拱的信,言辭懇切,入情入理。當然,張居正也給這些人寫了信,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需要說明的是,高拱不是會作秀的人,他說這些并不是口是心非的話。在地方上報的對徐階三子的處理意見上,高拱批示:“太重,令改讞”。以后改判的結果是:徐階的三個兒子被釋放了。
但高拱的想法,還是太簡單了。他認為自己采取了團結同志、息事寧人的高姿態(tài),就真能夠化解矛盾,消除糾葛。 事實證明,高拱錯了。而一個巨大的陰謀,也就此催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