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和寫是事業(yè)成功的關鍵(4)

北大批判 作者:薛涌


這樣,我花了許多時間,才終于使自己謙卑起來,把一切濃縮到了兩頁紙以內。這時,你就感到這兩頁之重,有了個近乎完美的求職信。但工作兩年后偶爾再看這封信,才覺得寫得很糟糕。當我想怎么改寫時,突然覺得那兩頁紙實際上很長。我過去感覺我的經(jīng)驗和訓練很多,現(xiàn)在則覺得自己很空,用自己所有的東西也難于把這兩頁紙?zhí)顫M。這時我就有了強烈的危機感:我這一生究竟干了什么?然后又有了明確的目標,知道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才能把有分量的東西寫在這封求職信上。你們如果才上大學一二年級,也許首先感到的是沒有足夠的內容填滿這兩頁紙,自己沒有東西可以推銷給這個世界,或者說你覺得自己對于這個世界而言是個沒有什么價值的人。這種感受,會給你目標,會讓你知道怎么努力才能坦然地在求職信上顯示出自己的分量。還是那句話: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不會圍著你轉,你必須圍著世界轉。寫這樣的信,就是讓你通過建立自己和世界的關系來認識自己?!?/p>

以上談的是我寫作哲學的一個側面。這些我在北大的時候沒有學,老師也沒有教;估計現(xiàn)在的北大也不太會教。但是,大學是你人生的最重要的轉型期之一,是你通過在和世界建立嶄新的關系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時期。寫作是完成這一過程的基本工具,也是你日后對付這個世界的基本技能。這些跟唐宋八大家未必有關系,跟《紅樓夢》未必有關系。你懂不懂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許無關緊要。但是,你要懂得人生。寫作就是你獨特的人生敘述。我勸中文系的教授,不要自以為是個大文豪,不屑于幫助學生修改這種求職信。我相信大部分中文系教授甚至沒有能力在這方面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幫助。對我來講,給自己寫求職信和給《紐約時報》寫文章一樣具有挑戰(zhàn)性。前面已經(jīng)講過,導師史景遷教授作為當代西方的一大文豪,對我的寫作幫助甚多。但令我受教最深的,還是他對我求職信中一個字的修改。記得當時我寫到“我有‘獨特’(unique)的經(jīng)驗和訓練勝任貴校的職位”,等等。他則說不要用“獨特”一字,這樣顯得太“pushy”,也就是說太過分甚至強迫性地要求人家承認自己的某種品質。事后想想道理也很簡單:世界上誰不是很“獨特”?而且你怎么知道你所謂“獨特”的那些素質別人一定就沒有?推銷自己沒有錯,但不能建立在貶低別人的基礎上。天下的人多了。這些人都是什么樣的,你一無所知。說自己“獨特”并不是僅僅頌揚自己,而且是排除了別人身上的相關品質。誰有資格這么做呢?這讓我想起趙元任先生當年對自稱發(fā)現(xiàn)了漢語中獨特的語言結構的王力的教訓:“言有易,言無難?!蓖趿φf這是他一生最為受益的一句教訓。我也認為刪掉“獨特”二字是史景遷先生改正了我在建立自己與世界的關系的敘述中最重要的一個詞。

可惜在中國,很多人總是從捍衛(wèi)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角度來討論大學語文問題。這等于把大學語文課變成了文學課或者文化傳統(tǒng)課,根本沒有美國大學在回應大學語文問題時那種實際的針對性。我經(jīng)常聽到教育界人士在呼吁重視大學語文時講什么唐詩、宋詞等古代文化的重要,許多大學語文也要求學生反復誦讀甚至背誦這些經(jīng)典,卻從來不去討論閱讀的實質:吸收信息的速度和準確性,在吸收信息的基礎上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通過寫作和世界建立創(chuàng)造性的關系。當你要求學生反復誦讀一段文字時,他們就必須在閱讀量上打折扣,所吸收的信息就不夠豐富。當你聽任學生只讀不寫時,學生就會變得“學而不思”。畢竟學生面對的是未來,面對的是信息爆炸的挑戰(zhàn),并且是未來的制造者。那些大學語文的鼓吹者,則往往是中文系出身的人士,知識面非常狹窄,很難體會到學生們的需要,也不懂得怎么加強大學語文的實用性。學生覺得從大學語文中學得不多,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guī)啄昵昂捅贝蠓▽W院的賀衛(wèi)方教授就法學院招生問題進行辯論時就指出,法學院的碩士生錄取考試,可以完全不看專業(yè),就考大學語文和英文(另外可以加一門數(shù)學或邏輯)。考的方法,也要借鑒美國的托福或GRE、LSAT的方式,重點考閱讀理解,看哪個學生能在限定的時間內最有效地從大量閱讀中吸收信息。其實不論是讀研究生,還是在信息時代的職場奮斗,通過大量閱讀快速地吸收信息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素質之一?,F(xiàn)在知識更新非???。你招來的研究生也好,雇員也好,如果專業(yè)上很強,但讀得慢、寫得差,以后自己的專業(yè)上知識被更新了,吸收新知識的速度又太慢,就很容易被一個閱讀迅速準確的人給超過。你也無法有效地和世界建立創(chuàng)造性的關系。這也是在美國幾乎走到哪里人家都要考你語文的原因。

我們的大學畢業(yè)生考研也好,招聘也好,錄用者都過多注重專業(yè),忽視了語文這種基本的素質。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大學教授自己就在大學語文上不過關,也不對學生在這方面提出要求。這已經(jīng)在傷害學生了。幾年前一個留美的中國學生和導師發(fā)生沖突,差點被開除。導師的理由之一,是她英文太差,提交上來的東西導師要一行一行地改。雖然后來中國學生一起抗議把她保下來,但此事反映了這位中國學生被我們的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心態(tài):我是科學家,不是文人,犯不上在寫作上下功夫。她根本不知道,在美國的教育中,你從小就被告知:不管你干什么,寫作是成功的基石。我們的大學只要教給這位留學生哪怕是一點點這樣的意識,她也不至于寫研究報告不找人潤色就交上去,然后讓世界頂尖的科學家一個字一個字給自己改英文,甚至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梢娫S多學生在國內不在乎大學語文,到了美國也不把人家的“大學語文”當回事,最后給自己的事業(yè)埋下了失敗的種子。我希望下一代的學生不要重復這樣的經(jīng)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